祁德波,中共黨員,臨西縣第九屆、第十屆政協委員,大學學歷,副主任醫師,曾任臨西縣第三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院長,現任臨西縣第二人民醫院院長。
對于祁德波來說,醫院這個環境是再熟悉不過了,2016 年他從臨西縣人民醫院調任臨西縣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其間祁德波讓一座頹靡已久的醫院重獲新生。縣三院之前因僅承擔全縣婦女、兒童的信息登記,長期以來一直沒有開展臨床業務。祁德波一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醫院基礎設施環境,他率先垂范,第一個去拔草,平整院區地面打掃院落。他要讓三院以一個嶄新的面貌重新開始。在他的努力下,縣三院一座現代化新綜合樓建起來了。但醫院的生存的根本是門診量,患者才是醫院的核心。當時的祁德波已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專家,很多患者慕名而來。這就在無形中擴大了縣三院的人流量,他還增加了診療項目,擴大了業務范圍,一手抓領導班子建設,一手搭組織框架。一個曾經不起眼的三院仿佛一夜之間震驚了全縣,從此臨西有了婦幼保健專科醫院。
祁德波認為,作為一名醫生,就要刻苦鉆研技術、精益求精。多年來,他致力于頸肩腰腿痛病的治療和研究,經多次的臨床實踐,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治療疼痛病的方法,療效好、痛苦小,深受患者歡迎。

祁德波在指導工作
2016 年8月,家住搖鞍鎮鄉西郭村王某,身患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難忍,行走不便,經多方治療不見好轉,大醫院要10 萬元才能治。最終,王某慕名找到了祁德波,在他的安排下患者住院檢查,擬定手術方案,親自主刀,手術非常成功,半月后患者康復出院,花費才不到1 萬元。類似這樣的事還有很多。祁德波說,要讓貧困家庭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才是醫務工作者最該做的事情。
在他的帶領下,三院全員積極踐行上級“健康扶貧”號召,全縣率先實行“先診療、后付費”的住院治療新模式,對貧困戶、低保戶及計劃生育獎勵戶,醫保報銷后自付費用再給予適當減免,最大限度地減輕農民就醫負擔,兩年多來,累計減免貧困患者費用30余萬元。
三院為全縣1 萬多農民實行了健康大體檢。對于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患者,醫院救護車免費接送,免收住院押金,免費提供一日三餐,出院報銷比例達90%以上。醫院還定期開展為村級養老院的老人免費義診、送藥上門、送慰問品等活動。
他20 年如一日,心系貧困群眾,醫德高尚,贏得了大家的稱贊。
2021 年 的11 月17 日,祁 德波從縣三院調任臨西縣第二人民醫院,他第一件事就是盡快熟悉醫院的整體情況,作出有效規劃。
他了解,醫院始建于1965 年,前身為臨西縣人民醫院,有50 年建院的歷史。由于多種原因的制約,二院的年就診人次、業務收入及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和同等級縣醫院差距很大,負債率達70%。面對這樣的窘迫,他制訂了醫院發展五年計劃。
隨著現代醫療活動的日益規范,那座漏雨的5 層綜合樓,功能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醫療模式,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就醫體驗。祁德波又一次挑起了重擔,他再次為醫院找資金,找出路,在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府、縣政協以及衛健局領導的關心支持下,二院經過多方籌措資金,2022 年至2023 年,先后建立了百級層流手術室、重癥監護室,1 號樓、2 號樓的綜合改造,專科升級。至2022年年收入4012 萬元、門診人次、住院人次、手術人次均比同期增加40%以上。
面臨各科室人員業務水平普遍低弱。醫技人員平均年齡較老,人才梯隊嚴重斷裂,人員流失嚴重,醫院的可持續發展難以維系,他提出重點培養科主任級以上人員,讓他們走出去,鼓勵醫護人員出去進修學習新技術和深化理論知識。此外,他還與河北省眼科醫院、華北醫療健康集團邢臺總醫院、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協作醫院、邢臺市糖尿病指導中心臨西分中心、邢臺市五院建立醫聯體與協作關系。將他們的專家請進來指導技術參與診療。
之前的二院醫療基礎設備陳舊,為了提高醫療效率及質量,他毅然決定引進先進醫療設備,不能用的替換掉,能用的修一修繼續發揮作用。當被問及你就不怕你做的事不被人理解嗎?他說:“理解也要做,不理解我也要做,這是我黨的作風,做出正確的選擇,就要堅信咱們只要一心為人民群眾解決燃眉之急,那就不會錯。”在他的堅持下,醫院成立了疼痛科、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體檢科還增添了診療儀器。現擁有CT、超聲、D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胃腸鏡、關節鏡、腹腔鏡、呼吸機等大型醫療設備。目前,開設病床190 張,設有內、外、骨、婦、產、中醫、疼痛、眼、口腔等臨床科室10 余個。
“醫院發展要看核心,那么對于一個縣醫院來說,我們比不了三甲醫院,人家有著龐大的門診量、人流資源和科研經費可以發展多學科技術,碩博人才也多。縣醫院體量小,人流量少,人才匱乏。基于特點我想到的就是抓重點專科,扶持重點專科項目,不論是人才引進還是醫療設備引進,都先以專科為主。重拳出擊關鍵在點上”祁德波說。
目前,臨西縣第二人民醫院已經在骨科、康復、糖尿病、眼科等專科領域打開了新局面。因臨西縣醫療資源骨科還處于短板期,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已讓他在這個領域小有建樹。他深知自己業務能力還不夠強,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去北京的三甲醫院進修學習,在他的積極聯絡和推動下,臨西縣第二人民院在骨科專科方面與邢臺礦務局總醫院建立了協作醫院,糖尿病專科與邢臺市五院建立了醫聯體,聯合河北省眼科醫院打造眼科專科。他不惜斥資200 萬建起了醫院互聯網信息化系統掛號預約更便捷。
醫院本身就是一個公共場所,由于其公共衛生事業特性,決定了醫院是一個服務于民的窗口性單位,屬于絕對的服務行業。既然是服務行業,就要把服務深挖,抓牢。
深挖服務。給現有在職醫護、醫技人員進行禮儀培訓,保持良好的體態和精神面貌是服務在外體現。
抓牢服務。除此之外,他啟動深入鄉村對村民進行義診、科普和宣教工作。其間曾在群眾中開展過“健康助力鄉村振興”以你來問我來答的形式,讓人們能夠真正地記住一些知識點,將科普落地到實處。
為了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的就醫需求,院內將新建一座醫療綜合樓,總建筑面積8000 平方米,地上6 層地下1 層,設置病床200 張,屆時會安裝核磁、血管造影機以及現代化康復理療設備。
新的醫療綜合樓建成后,二院的就醫環境將得到極大的改善,床位將增至390 張,有效地緩解了就醫壓力。訪談結束他說:“我們預計工程在兩年左右完成,因為下一個目標就是評上二甲醫院。”這將為二院打造縣域東部骨科治療中心、疼痛中心、康復中心奠定基礎,為二院的高質量持續發展增添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