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門事件后,面對最高法院的調查,尼克松有兩個選擇:抵抗或服從。如果抵抗,尼克松可以行使總統特權,拒絕法警對白宮的搜查。法院拿不到證據,就無法判尼克松有罪。如果服從,與百姓一樣接受詢問與搜查,法院將很快查出真相,尼克松很可能遭到彈劾。
尼克松在任內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業績也是毋庸置疑的,再做一任,很可能名垂青史。他不想因為這點兒小事讓他的總統權力止步,于是準備做最后的較量。與此同時,很多支持尼克松的下屬也堅定地站在他這邊,決心不惜一切代價保衛總統。出身于軍界的白宮幕僚長黑格就提出,調82 空降師駐守白宮,決不讓法警“為所欲為”。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國務卿基辛格向尼克松建議:“國家比總統更重要,名譽比權力更重要。”尼克松愣住了,沒想到自己的左膀右臂會這樣說,便問:“此話怎講?”基辛格說:“如果你用權力阻礙司法,掩蓋真相,你可能不會被罷免,能夠繼續當總統。可是你下臺后,會被人重啟調查,事情終有真相大白的一天,那時你會名聲掃地,甚至還會被落井下石。”
尼克松嚇出一身冷汗,思考再三,最終選擇了服從調查。他馬上發表聲明:“我接受一切調查。在事實與真相面前,總統沒有任何特權,我只是一個公民。”最終,尼克松不得不下臺。但因為沒有阻礙司法調查,他沒有被判刑,也沒有遺臭萬年,相反,歷史和人民還是給了他應有的地位和聲譽。
(摘自《做人與處世》 苗向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