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剛 金桂秀 劉麗娟 張瑞華 張潔潔 袁鑫 李相奎
摘? 要:闡述了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特產、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濤溝橋大米的地理標志特征,包括特定的生產地域、獨特的產地環境、豐富的人文歷史及特有的產品品質,并從產地選擇、品種選擇、生產管理過程、收獲與加工等方面總結出濤溝橋大米獨特的生產方式,旨在維護濤溝橋大米的品牌,提高濤溝橋大米的知名度。
關鍵詞:濤溝橋大米;地理標志特征;生產技術
基金項目: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項目-主要糧食作物種質資源搜集保護與精準鑒定專項(2019LZGC01702);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水稻創新團隊遺傳育種崗位建設項目(SDAIT-17-02);浙江大學山東(臨沂)現代農業研究院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項目(ZDNY-2020-FWLY01002)。
收稿日期:2022-02-14
作者簡介:劉延剛(1977-),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水稻遺傳育種及特種稻米研究與開發。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Uniqu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Taogouqiao Rice
LIU Yan-gang1 , JIN Gui-xiu1 , LIU Li-juan1 , ZHANG Rui-hua1 ,
ZHANG Jie-jie1 , YUAN Xin2 , LI Xiang-kui1
(1 Liny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inyi Shandong 276012, China;
2 Shandong (Linyi) Academy of Modern Agricul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Linyi Shandong 27603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aogouqiao rice, a specialty and national agricultur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in Taierzhuang District, Zaozhu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including specific production area, unique origin environment, rich cultural history and unique product quality, and summarizes the unique production mode of taogouqiao rice from the aspects of origin selection, variety selection, production management process, harvest and processing. It aims to maintain the brand of taogouqiao rice and improve its popularity.
Key words: Taogouqiao ric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Production technology
大米是中國人的主食之一,無論是家庭用餐還是去餐館,米飯都是必不可少的主食品[1-2]。中醫認為大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養胃、補中益氣、養陰生津等多種功效,被譽為“五谷之首”,可見大米在我國主食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對國人生命與健康的重要性[3-4]。中國地域跨度很大,地理氣候格局復雜多樣,稻作文化歷史悠久,許多地區都出產具有本地特色的大米。對這些獨具地域特色的大米進行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有助于挖掘、保護、傳承和發揚各地的稻作文化,提升大米區域公共品牌的市場競爭力[5-6]。
濤溝橋大米是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特產,因產于臺兒莊區邳莊鎮濤溝橋村一帶而得名[7],其米粒顆粒飽滿、晶瑩亮麗,米飯軟硬適中、口感粘筋有韌勁,米湯潔白汁濃、清香可口[8]。2014年,濤溝橋大米獲綠色食品A級認證[9];加之特定的生產環境條件、特殊的栽培管理方式及豐富的人文歷史,2021年6月獲批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進一步提升了該產品的附加值,促進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對帶動臺兒莊區品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0]。鑒于此,筆者擬介紹濤溝橋大米的地理標志特征,并總結濤溝橋大米獨特的生產方式,旨在維護濤溝橋大米的品牌,提高濤溝橋大米的知名度。
1? 地理標志特征
1.1? 生產地域
濤溝橋大米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為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邳莊鎮,轄濤溝橋村、趙村、孟莊村、黃林莊村、邊莊村、季莊村、陡溝村、滄浪廟村、盤龍村、秦莊村、賈元村、旗桿村、張樓村、邳莊村、官莊村、彭莊村、尚莊村、小李莊村、前石佛村、馬莊村、大黃莊村、燕子井村、黃林村、韓場村、小集子村,共計25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117°44′26″E~117°50′11″E,34°31′17″N~34°38′25″N。地域保護總面積為2 334.13 hm2,水稻種植面積1 333.33 hm2,年總產量1.75萬t。
1.2? 自然生態環境
1.2.1? 土壤地貌? 生產區位于棗莊市臺兒莊區東部,地貌屬山前沖積—洪積平原,屬湖泊低洼易澇地。土壤由于長期處于水淹的缺氧狀態,下層粘重,長久積聚成適合水稻種植的淹育水稻土,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在12.5 g/kg以上,pH值6.5~7.5。
1.2.2? 水文條件? 生產區屬淮河流域湖東水系,灌溉用水來自微山湖、大運河及南水北調工程,小季河、創業渠、臺蘭干渠等河渠穿境而過,境內河流南流入運,水利條件優越,適合水稻種植。
1.2.3? 氣候特征? 產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3.5 ℃,年平均降水量794 mm,年平均日照時數2 182.3 h,年日照率為49%。濤溝橋大米生長期150 d左右,生育期5~10月份平均日照時數為1 442.6 h,光照強度適中,生育期內平均氣溫23.6 ℃。夏季雨熱同期,秋季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水稻養分積累和轉化。
1.3? 人文歷史情況
水稻是棗莊市臺兒莊區邳莊鎮的傳統優勢產業,與水田藕、水產養殖并稱“三水農業”,為邳莊鎮贏得了“三水農業甲天下,特色農業富一方”的美譽。濤溝橋大米產區是山東省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生產的大米遠銷魯南、蘇北地區和京滬等大中城市,曾于清朝年間進貢朝廷而成為貢米,現被臺兒莊古城列為“旅游特產”[11]。2019年,為進一步形成完整的水稻產業鏈條,邳莊鎮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重點打造以騰宇供銷合作社為龍頭的糧食儲藏烘干、生產加工、科技服務涉農企業聚集區。2020年,邳莊鎮建成日產200 t的稻米加工廠,實現水稻烘干、加工、包裝、倉儲一條龍。臺兒莊區利用“秧田荷花經濟”實施“旅游+”,發展濤溝河田園綜合體、濤溝新龍葡萄主題公園、尚莊千畝精品水稻示范園等,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重塑“濤溝橋大米”等邳莊鎮特色農產品的金字招牌[12]。
1.4? 產品品質
1.4.1? 外在感官特征? 濤溝橋大米外觀橢圓,顆粒飽滿,晶瑩透明,富有光澤。
1.4.2? 內在品質特色? 濤溝橋大米營養豐富,其中蛋白質含量≥6.5 g/100 g,直鏈淀粉含量14%~18%,鈣含量≥25 mg/kg。
1.4.3? 質量安全要求? 濤溝橋大米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嚴格執行《濤溝橋大米農產品地理標志質量控制技術規范》(AGI2021-01-3359),產品質量應符合NY/T 419[13]的規定。
1.4.4? 包裝標識相關規定? 濤溝橋大米地域范圍內的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濤溝橋大米農產品地理標志及其圖案,需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棗莊市臺兒莊區邳莊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提出申請,并按照相關要求規范生產和使用標志,統一采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示標注方法。包裝材料應符合GB 4806.8[14]的規定,包裝儲運圖示標志應符合GB/T 191[15]的規定。
2? 生產方式
2.1? 產地選擇
濤溝橋大米產地土壤應達到水稻土要求,適合水稻種植,土層深厚,保肥保水能力強,pH值6.5~7.5,有機質含量12.5 g/kg以上。產地環境應符合NY/T 391[16]的規定。
2.2? 品種選擇
根據產地氣候條件,選用成熟期適宜的優質抗病的粳稻品種,如圣稻22、圣稻18等。種子質量應符合GB 4404.1[17]的規定。
2.3? 生產管理過程
2.3.1? 育秧
(1) 秧田與秧盤準備。選擇地勢平坦、排灌良好、運輸方便、清潔地塊作秧田,秧田與大田的比例為1∶80~100[18]。宜選用菜園土等肥沃土壤作床土,以篩網過篩的床土摻拌有機肥或腐熟農家肥后,用適量壯秧劑調酸、消毒[19]。大田備規格60 cm×30 cm×3 cm的秧盤450張/hm2。
(2) 種子處理。選晴天曬種1~2 d,用水選法剔除不飽滿種子。用10%浸種靈乳油2 ml,兌水10 kg,常溫浸泡5 kg稻種3 d,再攤晾5~6 h。用2.5%吡蟲·咪鮮胺懸浮種衣劑,按藥劑、水、種子1∶2∶50的比例進行包衣,晾1~2 h后播種。
(3) 播種。播種時間一般在5月10~25日。大田備種子52.5~60.0 kg/hm2,播芽谷160 g/盤左右。機械播種調節鋪土量,盤內底土厚度為2 cm,要求鋪放均勻平整。調節灑水量,保證灑水后盤內底土表面無積水、盤底無滴水,播種覆土后水量能濕透床土。覆土厚度0.3~0.5 cm,要求覆土均勻、不露籽[20]。
(4) 秧田管理。堅持“視天氣情況,勤排、勤灌”原則[20]。擺盤后,秧苗1葉1心期以前,以“跑馬水”為主,保持盤面濕潤。秧苗1葉1心期后,采用干濕交替灌水法,上平溝水,待自然耗干后,再灌平溝水,如此反復。移栽前3~4 d,灌半溝水蹲苗,以利機插。根據床土肥力情況,在秧苗1葉1心期追施尿素60~75 kg/hm2,秧苗2葉1心期時施尿素75~105 kg/hm2作壯秧肥,施后及時澆水。移栽前4 d,如秧苗葉色褪淡可施尿素,用量不超過75 kg/hm2。
2.3.2? 整地與插秧
(1) 整地與施肥。前茬作物收獲后要及時清理秸稈,整平地面,打好橫梗,整修好灌排溝渠。灌大水泡田2 d,然后耙細、耙平、耙透、耙勻。耕地前施腐熟的圈肥60 000 kg/hm2,在水耙最后一遍前施有機質含量≥40%、氮磷鉀總養分含量≥5%的有機肥750 kg/hm2。肥料應符合NY/T 394[21]的規定。
(2) 插秧。6月15~25日機械插秧,大田水層1~2 cm,插秧行距30 cm、穴距12~14 cm,插秧深度2.0 cm,基本苗120萬~135萬株/hm2。
2.3.3? 大田管理
(1) 返青分蘗期管理。插秧后及時澆水,護秧活棵,水層保持3~4 cm。插秧后10 d稻田水層保持在1.7 cm左右,以提高水溫和地溫,促進水稻發根和分蘗。插秧后15 d及時人工拔除長勢旺于水稻的稗草。插秧后20~25 d是水稻分蘗高峰期,要自然落干晾田1~2 d,再轉入淺水管理,水層2 cm左右,待足苗后烤田3~5 d。
(2) 穗期管理。幼穗分化期要保證稻田水層在5 cm左右,遇高溫干旱要加深水層,但不宜太深,以防傷根。多雨時可以不灌水,保持淺水層。拔節期至孕穗前,施有機質含量≥40%、氮磷鉀總養分含量≥5%的有機肥600 kg/hm2。
(3) 粒期管理。齊穗后采取干濕交替灌水法,灌1次淺水,自然落干2~3 d,濕潤1~2 d,再灌新水,以促進好氣性微生物的活性,加速土壤速效養分的供應,促進根系活力,達到以水換氣、以氣養根、以根保葉、以葉保產的效果。灌漿后期稻田應適時排水落干,保證水稻青稈、綠葉、黃粒、活稈成熟,增加產量,提高米質。灌漿期間應依據水稻長勢長相進行追肥,肥力不足的稻田可施有機質含量≥40%、氮磷鉀總養分含量≥5%的有機肥150 kg/hm2左右。
2.3.4? 有害生物防控?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樹立“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防控理念[22-23]。以病蟲害預測預報為基礎,以有效控制病蟲危害為目標,協調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技術措施,采用綠色生態防控,把對生態環境和包括天敵在內的非靶標生物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程度。使用農藥時,優先使用植物源、礦物源、微生物源農藥,嚴禁使用NY/T 393[24]中禁用的農藥,嚴格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規定控制施藥量和安全間隔期。
2.4? 稻谷的收獲、干燥、包裝、運輸與貯藏
2.4.1? 稻谷收獲? 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是收獲的最佳時期,此期稻谷大多變黃,稻穗上部1/3枝梗變干枯,穗基部變黃色,莖葉顏色變黃,應適時機械收獲[9]。
2.4.2? 稻谷干燥? 可采用晾曬或機械烘干方法。稻谷收獲后,及時由專用運輸車運到無污染的專用曬場上晾曬;如遇陰雨天氣,可采用低溫烘干專用設備及時烘干稻谷[25]。
2.4.3? 稻谷包裝? 經干燥和除雜處理后的稻谷要采用統一包裝。包裝袋及包裝應符合NY/T 658[26]的規定。
2.4.4? 稻谷運輸和貯藏? 應符合NY/T 1056[27]的規定。運輸工具要清潔,且貯藏處應有明顯標識。
2.5? 稻谷加工及大米的包裝、貯存、運輸
2.5.1? 稻谷加工? 加工技術流程為:稻谷清理→礱谷→碾米→大米整理。加工環境應符合GB 14881[28]的規定。
2.5.2? 大米包裝? 應符合NY/T 658[26]的規定和食品安全要求。若采用包裝袋,包裝袋應堅固結實,封口或者縫口應嚴密。
2.5.3? 大米貯存? 應符合NY/T 1056[27]的規定。袋裝產品應儲存在清潔、干燥、防雨、防潮、防蟲、防鼠、無異味的合格倉庫內,不得與有毒有害物質或水分較高的物質混存。
2.5.4? 大米運輸? 使用符合NY/T 1056[27]規定的運輸工具和容器,運輸過程中應注意防止雨淋和污染。
2.6? 建立生產檔案
檔案應包括水稻產地環境、生產規模、生產過程、農業投入品使用情況、產品加工及銷售去向等各環節采取的具體管理措施,并保存3 a以上。
參考文獻:
[1] 周琳,錢小平,程廣燕,等.優質大米? 消費升級時代的中國大米研究[M].北京:研究出版社,2021:1.
[2] 于玲,劉志敏,曾海英,等.不同大米營養價值分析[J]. 現代食品,2020,26(24):183-186.
[3] 欒加芹,宮錦汝.大米比藥好[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2.
[4] 謝丹,金芝蘋,葛志剛.加工精度對大米品質和蒸煮特性的影響[J].糧食與油脂,2021,34(10):15-18.
[5] 倪建平,陳乾,李黎紅.中國稻米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現狀淺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3,52(4):964-966,990.
[6] 張正煒,張玉,李剛,等.我國稻米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現狀[J].作物研究,2021,35(5):464-468.
[7] 袁紅梅,楊列亮,王玉海,等.棗莊市水稻生產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9):190-192,196.
[8] 李國奇.華夏之旅 山東[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188.
[9] 王延效,楊寧,李衛.臺兒莊區濤溝橋A級綠色水稻生產技術規程[J].中國農技推廣,2017,33(11):29-31.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 第431號[EB/OL].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2021-06-04/2021-07-20.
[11] 曹詔亮,吳長亞,張杰.鄉土情深臺兒莊[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9:77-82.
[12] 劉臣,林佩瑤.昔日黑土洼地如今魚米之鄉,看棗莊“濤溝橋大米變身記”[EB/OL].齊魯晚報網,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319088129941304&wfr=spider&for=pc,2021-11-02/2021-12-10.
[13] NY/T 419—2021,綠色食品 稻米[S].
[14] GB 4806.8—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制品[S].
[15] GB/T 191—2008,包裝儲運圖示標志[S].
[16] NY/T 391—2021,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S].
[17] GB 4404.1—2008,糧食作物種子 第1部分:禾谷類[S].
[18] 高潔,尹秀波,劉奇華,等.山東省麥茬稻盤育機插秧技術規程[J].北方水稻,2018,48(3):34-36,43.
[19] DB3704/T 003—2020,邳莊大米綠色高效栽培技術規程[S].
[20] DB37/T 3055—2017,機插秧水稻硬盤旱育秧技術操作規程[S].
[21] NY/T 394—2021,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S].
[22] 劉延剛.東阿魚山大米地理標志及其獨特生產技術[J].北方水稻,2020,50(5):62-64.
[23] 韓加坤.濟寧市水稻種植全程綠色防控關鍵技術集成初探[J].中國農業信息,2015(10):143-144.
[24] NY/T 393—2020,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S].
[25] 單愛娟,蔣祖明,李娟,等.機插水稻大田綠色生態栽培技術規程[J].上海農業科技,2018(1):42-44.
[26] NY/T 658—2015,綠色食品 包裝通用準則[S].
[27] NY/T 1056—2021,綠色食品? 貯藏運輸準則[S].
[28] 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