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怡,周 毓,陳思靜
(貴州省氣象服務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2)
氣象是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氣象工作關系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好公眾氣象服務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公眾氣象服務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1-3],公眾對獲取氣象信息的及時性、便捷性和多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貴州省氣象聲訊、手機氣象短信和氣象影視節目收視率等均呈現下滑趨勢[4],一定程度上影響氣象信息傳播的社會效益,亟需順應新的發展形勢研究融媒體傳播渠道和運作模式[5-6],推動氣象融媒體發展,以擴大氣象信息傳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更好地服務氣象防災減災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所謂融媒體,是將傳統媒體(如廣播、電視、報紙等)與新媒體(微博、微信、抖音、手機APP等)優化融合在一起,使單一媒體的競爭力變為多媒體共同的競爭優勢[7],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從而實現傳播效益最大化。
融媒體時代下,全國各省氣象部門大力開展融媒體在公眾氣象服務中的應用[8-9],并積極組建氣象融媒體中心,打造豐富多樣、公眾喜聞樂見的氣象服務產品。以“浙江天氣”為例,浙江省氣象局在2018年通過整合各融媒體資源和平臺,打造了國內首個省級氣象融媒體中心,各平臺的閱讀量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攀升,同年微博、微信粉絲增量均超30%,抖音短視頻累計觀看人數超80萬,聯合上海、江蘇一同發起的網絡互動活動,其微博話題閱讀量達2500多萬[10]。
根據中國氣象報社發布的全國氣象新媒體、短視頻影響力榜單,“浙江天氣”、“上海天氣”、“安徽天氣”等較早發展氣象融媒體業務的氣象品牌名列前茅,可見氣象融媒體發展對于擴大氣象信息向公眾傳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效果顯著,可助力氣象服務“最后一公里”深化打通。
為進一步推進貴州氣象防災減災和公眾氣象服務事業,本文深入調研分析了全國氣象融媒體服務開展情況、貴州氣象融媒體發展現狀,并結合貴州氣象高質量發展要求,提出了貴州氣象融媒體發展設想。
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融媒體中心建設及融媒體業務開展情況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到,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建有氣象融媒體中心的省份有4個(上海、浙江、安徽和西藏),另外江蘇、江西、湖南和海南4省氣象融媒體中心正在建設中,其余23個省無氣象融媒體中心。總體來看,華東地區在氣象融媒體發展上領先于全國,這與當地經濟發展優越,對氣象行業投入較大有關。
通過調研了解,國內已建成或正在建設氣象融媒體中心的省份,主要是參照人民日報“中央廚房”[11]的理念對氣象服務的組織架構作整合調整,并對業務職能重新分配。首先由氣象服務首席挖掘并提出重點關注天氣,然后由制作人員加工形成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融媒體氣象服務產品,最后由運營人員進行策劃推廣。此方法能夠打破氣象預報、服務、宣傳、影視等各領域間的壁壘,深度整合各類信息資源,構建起氣象服務信息的“中央廚房”。
近年來,各地氣象部門紛紛開設氣象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并逐漸成為氣象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2018年4月,首批政務短視頻賬號在抖音推出,被稱為“政務短視頻元年”,各級政府將短視頻平臺作為輿論宣傳和公共服務的新陣地[12]。短視頻以其“短平快”的傳播特點,使氣象信息傳播更加便捷、多元[13]。全國各地氣象部門也緊緊抓住發展機遇,開通以抖音、快手為主的氣象短視頻賬號,構建起“兩微兩號”為主的宣傳矩陣,進一步擴大氣象信息的傳播度和影響力、提升公眾氣象服務水平。
據了解,全國大部分省份的氣象部門于2020年前后開通官方抖音號和快手號,統計顯示(表1),除貴州外,全國各省氣象部門(省級賬號)均實現抖音號覆蓋;黑龍江、江蘇、福建、廣東、海南、貴州和新疆未開通快手號;上海、山東、湖北、云南、青海、新疆未開通微信視頻號;河北、上海、福建、寧夏未開通今日頭條號。此外,各省還有一些其它的融媒體渠道,如B站、喜馬拉雅、學習強國、直播等,值得學習借鑒。
近年來,貴州氣象部門創新傳播渠道、整合傳播資源、加大傳播力度,不僅在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上優化傳播內容、提升傳播質量,同時不斷探索傳播新模式,入駐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采取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為公眾提供權威、真實、具有價值的氣象信息。截至目前,“黔氣象”微信公眾號粉絲數達10.5萬,微博粉絲數達41余萬,今日頭條粉絲數達2.3余萬。“黔氣象”微博榮獲年度貴州省十大政務微博,“黔氣象”氣象服務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連續5 a居全國前10位。
組建省市縣聯動氣象信息共享微信群,全省各級氣象部門第一時間共享上傳當地最新氣象信息;組建貴州氣象媒體群,強化內外聯合宣傳,密切關注社會輿情,直面熱點話題,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問題,用科學的聲音引導社會公眾。針對重大天氣過程、季節天氣特點等,及時通過新聞媒體通報會等方式開展宣傳報道;組建跨行業跨部門微信聯盟、貧困山區災害性天氣服務微聯盟、多部門氣象服務群,通過新媒體手段及時推送氣象服務。
2019年聯合全省氣象部門共同策劃制作《知否知否,應是風雨無阻》宣傳活動,通過歌曲改編、MV拍攝等方式,以音視頻的形式傳遞氣象聲音、弘揚氣象精神,并在黔氣象微信、微博等平臺加大傳播力度。此策劃一經推出,微信公眾號閱讀量達3.9萬,微博閱讀量達8.8萬。
2020年5月8日,聯合貴州廣播電視臺開展以“高溫打‘冰雹’,涼快一夏”為主題的人工影響天氣科普宣傳直播,首次實現雙機位、雙主持人、一端兩微(動靜貴州APP,動靜貴州微博,黔氣象微博)同步直播、今日頭條圖文直播,累計觀看人數達10萬,高峰時期,同時在線觀看人數達3.5萬。
2021年12月9日,聯合動靜貴州、百姓關注、貴州交通廣播3家媒體,邀請交管部門及路網中心專家,通過動靜貴州、百姓關注、騰訊新聞等APP及多家視頻號共同直播貴陽追雪,直播視頻同步在騰訊新聞播出,2 h累計觀看60萬人次。
以氣象元素及日常生活為主題,設計與制作微信表情包,上架微信表情商城并完成“黔小象”卡通形象版權注冊及商標注冊。截至目前,已在微信表情商城上架“黔小象表情包”第一彈、第二彈,總發送量達5.2萬,相較于2021年,目前微信公眾號粉絲數已增加0.5萬。黔小象表情包的上線改變了以往氣象預警信息傳播的局限性與復雜性,將氣象預警信息編碼為卡通人物搭配文字的設計,使氣象預警信息傳播變得多元化、可視化。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業務各自獨立,業務人員、辦公區域尚未打通,資源和技術缺乏有效共享,融媒體服務機制尚未建立。氣象影視節目、氣象融媒體服務產品制作環境、設備落后,業務人員缺乏編導、拍攝、后期制作、節目主持、形象包裝等方面的專業培訓,團隊整體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氣象數據挖掘不夠,圖形和影音制作能力較弱,高質量的氣象融媒體服務產品少。現有新媒體平臺的日常發布內容以文字為主,圖形、動畫、視頻等內容較少,缺乏創意主題策劃,難以吸引受眾眼球;其它媒體傳播渠道,如騰訊視頻、西瓜視頻等,僅僅是將每日氣象影視節目簡單上傳,沒有根據不同的受眾群體制作相應的融媒體服務產品,氣象信息傳播效果不佳。
全國絕大多數省份氣象部門均已開通以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為主的短視頻業務,而貴州省級氣象部門在2023年1月才開通“貴州氣象”微信視頻號,暫未開通省級氣象官方抖音及快手號。
全省各級氣象部門的媒體工作仍較分散,缺乏統一的組織策劃,各部門往往以自身關注點為導向傳遞氣象信息,各級媒體之間缺乏協同合作和聯動傳播,傳播合力未能充分發揮。
目前傳統媒體邁向多媒體融合最缺的還是“理念”,認識不足已成為傳統氣象媒體進行新媒體改造的最大障礙。媒介融合是未來媒介發展的大勢所趨,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任何一種媒介形態都難以形成絕對傳播優勢,充分掌握每一種媒介的優勢和特點,將新媒體與傳統的媒體進行優勢整合,才能夠實現媒體的價值最大化,才能真正地走向融媒體時代。因此,對于傳統媒體而言,越早轉型,越早向新媒體融合進軍,就越有未來,越有發展前景。我們應加快整合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直播等多元業務類型,根據原有傳統媒體優勢和媒體發展格局進行加工創意,實現不同內容分發的優勢互補。
媒體傳播方式的每一次變革,都與技術進步密不可分,推動貴州氣象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必須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目前,貴州省在媒體技術研發、應用、產品制作、傳播媒介融合等方面還很滯后,新媒體的研發力量嚴重不足,下一步應緊盯技術前沿,瞄準和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的趨勢,加強資金投入和人員技術培訓,不斷以新技術新應用引領和推動融合發展;加強省市協同、上下合力,打造一個全省范圍內統一指揮、統一策劃、協同配合的一體化融媒體氣象服務業務平臺,逐步實現全省氣象信息的采集匯聚、策劃調度、數據分析、內容生產、內容審核、融合發布和運營等功能,完成從上游的內容產品到中游的傳輸渠道,再到下游的產品及衍生產品的合理組合,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致力打造一條高效互惠的全媒體傳播鏈條。
為了迎合新媒體受眾的特點,應開辟有別于傳統的適合新媒體的服務節目。根據新媒體互動性這一特點,最大可能地邀請受眾參與到氣象服務節目制作中來,樹立“大資源觀”的理念,充分吸納民間資源、網絡資源,從而讓氣象服務節目更豐富,題材更多樣。每當有特殊天氣過程或者熱議天氣話題時,通過天氣網、微博、微信公共平臺和手機客戶端進行線上直播。在直播的過程中與觀眾充分互動,專家分析解說的時候讓大眾參與進來,根據受眾感興趣的問題和對信息的需求,進行現場的分析。有效調動受眾“進入節目、設計節目、共筑節目”的主題激情和生產主動性,讓節目在互動中創造性地發展和推動。
貴州氣象積極融入融媒體時代發展,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效,但因體制機制及渠道融合等原因,對于融媒體傳播氣象信息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資金、人員投入不夠,仍存在服務能力不強、傳播渠道有限等問題,貴州氣象融媒體發展任重道遠。貴州事業高質量發展進入新階段,對氣象融媒體發展也提出新的要求與挑戰,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創新工作思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內容為王,加大技術、資金投入力度,打通媒體渠道融合,努力打造全媒體、跨渠道、一體化的融媒體氣象服務業務平臺,進一步提升貴州氣象融媒體服務水平,不斷增強氣象信息覆蓋面和關注度,提升群眾的氣象服務獲得感和滿足感,踐行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更好地服務于“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