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論8世紀唐詔關系的變遷"/>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唐書·吐蕃傳》“南詔兵生擒論莽熱”事件勘誤
——兼論8世紀唐詔關系的變遷

2023-09-26 03:49:00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陳 星 宇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蘇南京 211200)

唐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的維州之戰,是唐朝與吐蕃之間的一次大規模作戰,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聯合南詔大破吐蕃軍隊,不僅殲滅了劍南地區吐蕃的有生力量,也減輕了北線京師的軍事壓力,此戰后唐與吐蕃的大規模沖突暫時告一段落,為821年的長慶會盟奠定了基礎,因此學者王吉林稱維州之戰具有“決定性戰爭”的性質(1)參見王吉林:《唐代南詔與李唐關系之研究》,臺北:臺灣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6年版,第323頁。。在這場戰役中,吐蕃內大相論莽熱被生擒,而史料對生擒論莽熱這一事件卻有著不同的記載,或曰為南詔兵所俘,或曰為唐軍所俘。這一問題目前尚未被史學界所關注,岑仲勉先生的《通鑒隋唐紀比事質疑》僅是發現《舊唐書·韋皋傳》對戰役時間的記載有誤(2)關于維州之戰的時間,《資治通鑒》記于貞元十八年正月條,《舊唐書·韋皋傳》則是貞元十八年十月“獻論莽熱于朝”,岑仲勉先生在《通鑒隋唐紀比事質疑》中認為《通鑒考異》所引《實錄》,正月可信,十月為誤。事實上貞元十八年正月亦只是遣使獻俘的時間,戰役當在貞元十七年底已結束。參閱董文陽:《西川鎮與唐后期對蕃戰爭》,安徽大學2016年碩士學位論文。,未能發現生擒論莽熱是哪一方軍隊所為。王忠先生的《新唐書吐蕃傳箋證》雖引用了大量其他史料對《新唐書》所載的吐蕃史進行了考證和辨偽,但在維州之戰戰況的考究上亦未能發現此問題(3)參閱王忠:《新唐書吐蕃傳箋證》,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年版。。論莽熱是唐蕃戰爭中吐蕃被俘的最高職務(4)據《新唐書·吐蕃傳》記載,論莽熱非其名諱,而是官銜,即內大相,為九大尚論之一,同時兼任東境五道節度使,位高權重。參閱朱悅梅:《吐蕃東境(鄙)五道節度使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1期。,該戰果意義重大,理清哪方軍隊生擒論莽熱的問題,對研究唐朝、南詔和吐蕃關系史有著重要的價值。

一、《新唐書·吐蕃傳》對南詔兵生擒論莽熱的記載的可信度較低

維州之戰是韋皋為拔除吐蕃在唐詔邊界設立的各軍事據點而進行的,戰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韋皋使用了兵分多路、四面出擊的戰術,并聯合南詔軍隊,掃清了吐蕃百余座堡壘城柵,擊潰了劍南地區的吐蕃守軍。第二階段唐軍各部包圍了戰略要地維州城,迫使吐蕃派遣論莽熱率援軍前來解圍,最終通過圍點打援的戰術將這支援軍殲滅[1],俘虜了統帥論莽熱。

范文瀾先生的《中國通史》(第四冊)中稱述“韋皋與異牟尋合力,大破吐蕃軍。南詔生擒吐蕃軍統帥論莽熱,大有俘獲,向朝廷獻論莽熱”[2]116。南詔王異牟尋在配合韋皋攻打維州的行動中,確實俘掠了數量可觀的吐蕃軍民以及附屬于吐蕃的部落民眾,可謂“大有俘獲”,這在韋皋上奏的《破吐蕃露布》中也得到了承認[3]4267,4268,然而《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各類史料記載卻有明顯的差異,有唐軍擒獲和南詔兵擒獲的不同的說法。南詔兵是否擒獲了論莽熱,確實值得辨析。

明代楊慎已經注意到了該問題,在其著作《南詔野史》中稱“皋督諸將與王(異牟尋)會,陳兵深入,拔木波城。前后凡克城七,焚堡百五十所,斬獲無算,生擒論莽熱,獻于唐”[4]19。文中雖然提及韋皋為戰役的發起者,分遣諸將,與南詔王異牟尋合兵,但“生擒論莽熱,獻于唐”一語前卻省去主語,以至于無法判斷擒住論莽熱的是哪方,當是楊慎在撰書時受到各類史料不同記載的影響,尚不能判斷其正確性,而采取了這一比較籠統的方式。記載維州之戰論莽熱被擒的史料如表1所示:

表1 史料對生擒論莽熱史實的記載

據表1可知,僅有《新唐書·吐蕃傳》一文記載“韋皋率南詔兵薄險設伏以待”,意為韋皋指揮南詔兵作戰并擒住論莽熱。《新唐書·韋皋傳》只載“師伏以待”,具體未明說。《舊唐書》和《冊府元龜》雖多次提及韋皋所指揮的是“王師”“蜀師”或“我師”(即唐軍),對戰役過程的描述較詳細,但記載卻高度相似,可能是出于同一史源或直接摘錄。《冊府元龜》基本引用正史等實錄,各類野史均棄之不用,可信度極高,《新唐書》在修撰過程中卻收錄了大量的民間的瑣言碎事[9]316,甚至連司馬光在修編《資治通鑒》時也“悉據舊史,于新書無取焉”“不堪取歐、宋”[10]593。因此南詔兵生擒之說顯然是一條孤證。

此外,若論莽熱真為南詔兵所擒,當為大功一件,新舊《唐書》的《南蠻傳》竟然都不載此事,只說南詔“俘獲最多”[6]6278,而韋皋雖然屢次上奏朝廷表彰異牟尋的功績,如鐵橋之戰南詔軍降服吐蕃十余萬民眾的重大戰果[5]5283,但也始終沒有提及生擒論莽熱的功勞,只在《破吐蕃露布》中說“烏蠻撓其腹心”[3]4268,這是難以解釋的。《資治通鑒》直接載是西川兵所為,鑒于司馬光能查閱現已失傳隋唐文獻,《資治通鑒考異》多次引用《唐實錄》進行補充和辨偽工作,所以該書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故《新唐書·吐蕃傳》中的“韋皋率南詔兵薄險設伏以待”很可能是一句衍文,南詔兵當為西川兵之誤。

二、南詔行軍路線未到達維州戰場

除了分析史料對維州之戰參戰軍隊的記載外,理清各部的行軍路線也是解決該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重點在于查明南詔軍是否跟隨唐軍行進至維州城下。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七月,吐蕃進攻鹽州、靈州,殺死麟州刺史郭鋒,對京師長安造成巨大的威脅,為配合北線的作戰,減輕長安的壓力,韋皋采取“圍魏救趙”的方式,在成都西山以外開辟新戰場,主動向吐蕃各據點展開進攻,各部配置以《舊唐書·吐蕃傳》記載最為詳細,具體如下:

皋遂命鎮靜軍兵馬使陳洎等統兵三萬余人出三奇路,威戎軍使崔堯臣率兵一千出龍溪石門路南,維保二州兵馬使仇冕、保霸兩州刺史懂振等率兵二千進逼吐蕃維州城中,北路兵馬使邢玼并諸州刺史董懷愕率兵四千進攻棲雞、老翁等城,都將高倜、王英俊等率兵二千進逼故松州,隴東路兵馬使元噟并諸將郝宗等復分兵八千出南道雅、邛、黎、巂等路[5]5260。

這是唐軍主要的兵力配置,其中只有仇勉、董振率領的兩千人馬是進攻維州的,而另有幾支唐軍向劍南南部行動與南詔軍隊聯合,負責拔除南詔境內的吐蕃軍事據點:

黎州經略使王有道率三部落郝金信等二千過大渡河深入吐蕃界,巂州經略使陳孝陽與行營兵馬使何大海、韋義等及磨些蠻三部落主苴那時率兵四千進攻昆明、諾濟城[5]5260。

《新唐書·南蠻傳》載:“皋督諸將分道出,或自西山,或由平夷,或下隴陀和、石門,或徑神川、納川,與南詔會。”[6]6278《冊府元龜》亦載:“陳洎為鎮靜軍使,劍南節度使韋皋遣洎等進兵攻吐蕃維州北。”[7]4997顯然,在維州城下設伏的是陳洎等部唐軍,而僅有南下神川、納川的唐軍與南詔會合,其中磨些蠻是原居于鐵橋的烏蠻部落,后被南詔所征服[6]6275,在貞元十七年時已受南詔的統治,所以與唐軍會合的南詔軍即是磨些蠻三部落主苴那時所部,雙方聯合進攻進攻昆明、諾濟城。昆明城(今四川鹽源)“在東瀘之西,去龍口十六日程。(中略)又西北至鐵橋東城。至松外已東,邊近瀘水,并磨些種落所居之地”[11]234,位于四川南部,而維州(今四川理縣)地處成都西北,遠離南詔之境,與昆明城隔有雅州、黎州、巂州等州縣,兩地直線距離將近四百公里[12]65,66,且為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有高原、山地、河流阻隔,地形崎嶇復雜,難以快速到達,因此在戰役的第一階段南詔兵并無進攻維州的計劃,也沒有在維州城附近活動的可能。

自韋皋出兵的四個月中,唐軍“拔其七城、五軍鎮,受降三千戶,生擒六千余人,斬首一萬余級,遂圍維州”[5]5260。維州地勢險要,“州南抵江陽岷山,西北望隴山,一面崖,三涯江,虜號無憂城,為西南要捍”[6]6104,是劍南地區的戰略要地,如果維州丟失,意味著吐蕃將在該地區無險可守,贊普被迫撤回進攻靈、朔的軍隊,派遣論莽熱率援軍南下解圍,戰役進入了第二階段。因維州“雉堞高俊峻,沖臨難及于云霄,鳥徑曲盤,猛士多糜于礌石”[5]4524,一時難以攻克,為避免造成重大傷亡,韋皋放棄了強攻的方式,改為圍點打援,“王師萬余眾,據險設伏以待之,先以千人挑戰,莽熱見我師之少也,悉眾來追,入于伏中,諸將四面疾擊,遂擒莽熱”[5]5260,5261“虜眾十萬,殲夷者半”[7]4997。

但是維州和昆明未最終沒能攻克,“莫展公輸之巧,空擒莽熱而還”[5]4524。從“諸將四面疾擊”可知韋皋為殲滅論莽熱援軍,已調集了多支隊伍前來,陳洎已出三奇路與原先進攻維州的仇勉、董振一路人馬會師,但“吐蕃盛屯昆明、神川、納川自守”[6]6278,可見維州戰事結束時昆明城卻仍然在作戰狀態,圍攻昆明的南詔兵沒有轉攻維州的可能。不過考慮到自貞元十五年(799)起,異牟尋開始向韋皋“納質”[6]6276,即派遣貴族大臣子弟赴唐學習唐朝先進的制度文化,但這些質子人數最多時也不過千余人,雖然不排除部分南詔子弟隨軍參與此戰,但稀少的人數不足以組建起一支生力軍,也不是作戰的主力。

綜上所述,韋皋分兵多路出擊吐蕃,在第一階段僅有仇勉、董振二千人馬進攻維州,其中南詔部落與唐軍陳孝陽、何大海、韋義四千人聯合進攻昆明、諾濟,未在維州戰場出現,當唐軍擊潰劍南地區的吐蕃軍后,論莽熱援軍前來維州解圍,韋皋又集結包括主力陳洎在內的各路唐軍在維州城下設伏,南詔兵繼續在昆明等地與守軍作戰,最終殲滅敵軍并生擒論莽熱的是唐朝西川軍隊,而非南詔兵,縱然可能有部分南詔貴族子弟跟隨韋皋參加戰斗,但數量較少,在戰場上無法起到決定性作用,因而“南詔兵生擒論莽熱”的說法不能成立。

三、《新唐書·吐蕃傳》錯誤實為唐詔關系變遷的縮影

雖說《新唐書·吐蕃傳》“韋皋率南詔兵薄險設伏以待”該條可信度較低,但縱觀8世紀唐朝與南詔、吐蕃的關系史,不難發現此條錯誤的記載也絕非偶然,面對吐蕃的軍事壓力,唐朝曾采取了和南詔以達到“斷吐蕃右臂”的外交政策,而南詔的對外戰略先后經歷了“附唐抗蕃—附蕃抗唐—附唐抗蕃”的過程,即唐軍在維州之戰中能夠取勝,很大程度上是南詔與唐朝結盟,使戰略天平向唐朝傾斜的結果。

南詔是8世紀中期興起于云貴高原的民族政權,云南洱海周邊原先部落林立,其中較大的政權有6個,統稱為“六詔”,其中蒙舍詔位于諸部最南方,因而又名南詔。永徽初年,蒙舍詔首領細奴邏接受唐高宗的冊封,便歸附唐朝,此后該部在與其他五詔作戰時始終受到唐朝的支持,逐漸發展起來。唐朝冊封南詔則是希望起到制衡的作用,有唐一代,吐蕃始終是唐朝的頭號大敵,曾在青海、西域戰場上多次與唐軍角逐,爭奪河西九曲、安西四鎮等地,唐軍為了守衛這些地區不被侵占,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然而在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蒙舍詔統一“六詔”之后日益強大,反而成為一股強大的離心力量,這種情況對唐朝是非常不利的。于是唐詔矛盾日益激化,最終在“張虔陀事件”的導火索下雙方爆發了天寶戰爭,兩次戰爭唐軍均戰敗,傷亡多達二十萬,南詔也放棄了歸附唐朝的政策,轉而向吐蕃求援,“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8]7026。天寶戰爭對西南局勢產生了逆轉性的影響,“唐詔聯盟”由此變成了“蕃詔聯盟”,吐蕃與南詔聯合侵擾唐朝邊境,南詔先后奪取了姚州、巂州等地,吐蕃也趁亂占據了松、維、保三州,對唐朝西南邊疆造成巨大的威脅。

安史之亂后吐蕃加快了入侵邊境的頻率,南詔也為其提供合格的兵源,“廣德、建中間,吐蕃再飲馬岷江,常以南詔為前鋒,操尋倍之戟,且戰且進,蜀兵折刃吞鏃,不能斃一戎。戎兵日深,疫死者眾,自度不能留,輒引去。蜀人語曰:‘西戎尚可,南蠻殘我’”[6]6027,南詔的參與解決了吐蕃人在高原之外作戰時畏熱、易染瘟疫的不利因素[13],從蜀人的“西戎尚可,南蠻殘我”一語中可看出南詔軍隊表現出了比吐蕃更大的破壞力,唐軍在西南的防線在“蕃詔聯盟”前幾乎徹底崩潰,從此一蹶不振,陷入了被動挨打的不利局面[14]157。

但在長期的戰爭中南詔被吐蕃所控制,征收沉重的賦役,使南詔苦不堪言,而唐朝在安史之亂后國力衰弱,在同吐蕃的對抗中處于守勢,李泌亦向唐德宗提出了和南詔、抗吐蕃的政策,以達到“斷吐蕃右臂”的目的,雙方開始有了再度合作的共同利益所在。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十月,吐蕃再度大舉攻唐,并聯合南詔由西川南部出兵,企圖奪取成都,但被唐將李晟、曲環率領的援兵擊潰,吐蕃、南詔聯軍損失慘重[6]6272,贊普惱怒,殺死了向導,并遷怒南詔,把南詔首領異牟尋的頭銜由“贊普鐘”降為日東王,意為將南詔的兄弟之國地位改為君臣關系,異牟尋因此有歸唐之意,但還沒有公開與吐蕃決裂。

貞元四年(公元785年)韋皋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后開始積極展開對南詔及諸蠻的招撫事項,南詔也暗中響應,“苴烏星、虜望等歸化,微聞異牟尋之意,因令蠻寓書于牟尋,且招懷之”[5]5282,雙方結束了30多年的對抗,開始了新的合作,同時南詔與吐蕃的關系則日益惡化。唐詔關系的緩和很快顯現出有利的一面,原先唐軍對吐蕃的劣勢逐漸扭轉。

貞元十年(公元794年),異牟尋趁吐蕃向南詔借兵之際,公開與吐蕃決裂,與韋皋合兵襲擊了神川鐵橋,拔除了吐蕃監視南詔的軍事據點,大破10余萬眾[6]6098,6099,吐蕃在西南的軍事力量遭到重創,同年唐與南詔在點蒼山會盟,雙方正式結為軍事同盟,實現了“斷吐蕃右臂”的計劃,韋皋甚至在南詔境內駐兵,形成掎角之勢。此后西川唐軍對吐蕃屢屢得勝,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收復了安史之亂時期淪陷的巂州之地[6]1083,吐蕃的多次反撲也被唐與南詔聯合粉碎。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春,唐軍又深入南詔境內拔除殘存的吐蕃據點,獲得重大戰果,“康、黑衣大食及吐蕃酋長皆降,獲甲二萬首”[6]6277。

由于吐蕃屢次敗于唐詔聯盟,長期未有充足的虜獲,國內局勢開始不穩,吐蕃統治者為了轉移國內矛盾,貞元十七年對唐朝關內道發起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以做垂死掙扎之舉,于是如前文所述,這場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決戰在維州城下展開了。

吐蕃軍隊在維州失利后,對唐朝邊境的進攻頻率明顯降低,直至821年雙方舉行了長慶會盟。正如陳寅恪先生在《外族盛衰之連環性及外患與內政之關系》中所言:“夫中國與吐蕃外族交互之復雜環境,而非中國與吐蕃一族單純之關系,故唐室君臣對于吐蕃施行之策略亦即利用此諸族相互之關系”“貞元十七年之大破吐蕃,乃略收包圍環攻之效著。而吐蕃與中亞及大食之關系,又韋南康以南詔制吐蕃之得策。”[15]133,134維州之戰是唐朝與吐蕃間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決戰,而此役的獲勝正是唐朝“爭取南詔、孤立吐蕃”政策的最終結果,正因南詔在唐軍抗擊吐蕃的戰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新唐書·吐蕃傳》的修編者在撰寫維州之戰的內容時誤載,出現了“南詔兵”的衍文,該錯誤實際上是8世紀唐詔關系變遷的縮影。

四、結語

論莽熱為唐軍所擒獲,而非南詔兵,“南詔兵生擒論莽熱”僅出于《新唐書·吐蕃傳》,不能被其他史料所佐證,且南詔軍隊也未達到維州城下,僅在南線配合唐軍發動攻勢,因而這是《新唐書》記載的錯誤,又為后世學者所引用,須當澄清。但在公元8世紀后期南詔在唐與吐蕃的關系中確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形同雙方戰略天平上的法碼,先后經歷了“附唐抗蕃—附蕃抗唐—附唐抗蕃”的階段,每一次南詔依附對象的改變都將引起唐朝、吐蕃戰略局勢的重大變化。尤其是點蒼山之盟后南詔第二次附唐,直接起到了“斷吐蕃右臂”的功用,使得唐軍在西川戰場上由被動變為主動,因而撰史者在修編《新唐書》相應內容時產生了謬誤,但在這個錯誤記載的背后,實際隱藏著8世紀下半葉唐朝與南詔、吐蕃之間關系的變遷與影響的重大歷史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欧美一级色视频|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国产福利拍拍拍|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69视频国产|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韩日免费小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激情综合网|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Jizz国产色系免费|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第页| 亚洲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6在线 |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免费高清毛片|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色AV色 综合网站| 亚洲乱伦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色婷婷电影网|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欧美成人一级|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 成人国产免费| 成人亚洲天堂| 日本91视频|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国产靠逼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91|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99激情网| 女人18毛片久久|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国产精品.com| 国产剧情伊人| 日本a∨在线观看| 极品国产在线|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