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云喜 編輯/韓英彤
外匯科技發展始終緊緊圍繞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需要,為不同時期的外匯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自上世紀80年代推動外匯管理信息化建設以來,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總局”)逐漸建立起了覆蓋各條線數據的外匯業務管理系統。2012年搭建外匯管理數據倉庫,實現各類外匯業務數據的整合和內部共享,為外匯管理事中、事后監管提供了數據支持。2014年建設跨境資金流動監測與分析系統(以下簡稱“跨境系統”),構建“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的綜合監測分析框架,建立統一高效的跨境資金監測、分析和預警體系,為外匯業務流程優化提供有力支撐。
跨境資金流動監測與分析系統是總局打造的一個重要平臺,深度整合外匯業務數據,配套豐富的查詢分析功能,為外匯監管和便利化服務提供了重要保障。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以下簡稱“廣東省分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遵循“科技引領,創新發展”“開放共享,協同發展”“自主可控,安全發展”的方針,圍繞外匯管理中心工作,依托總局信息化平臺,科技賦能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支持外匯領域高水平開放。
推廣跨境系統,助力提升外匯監管工作效率。2014年起廣東省分局大力推廣跨境系統,組織培訓監管人員熟悉數據結構,掌握分析功能。2016至2019年,圍繞外匯管理重點工作推進跨境資金流動監測與分析主題庫建設,將個人監測分析方法和經驗納入主題庫管理,篩選發布優秀主題,供全轄參考使用。根據不同階段工作需要,廣東省分局不斷豐富和完善主題庫,建設了“外匯服務百企行”“五重一大”等特色主題和分析主題200余個,為監管提供了豐富的輔助手段。根據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核查規則,編制4個國際收支數據核查主題,并在全轄共享,有效提升了全轄國際收支申報數據質量。
依托跨境系統,加強外匯形勢監測分析研判。廣東省分局運用跨境系統開展專題監測分析,動態監測全轄進出口、收付匯、結售匯總量情況,關注轄區重點企業外匯收支形勢。同時,利用已建立的各類主題,開展異常跨境資金流動線索篩查,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在調研跨國公司資金全球化運作對跨境收支的影響時,面臨分析企業樣本多,不利于統計分析的難題時,廣東省分局采用跨境系統靈活分析與查詢功能,通過導入不同樣本組,靈活、準確定位需分析的樣本企業名錄,并按時間序列快速匯總相關企業跨境收支主要渠道資金流動情況,為調研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跨境系統允許多條件組合查詢,進一步拓寬監測分析范圍和場景。據估算,使用跨境系統較原有分析手段,節省了一半以上時間,切實提高了監測分析效率。
依托跨境系統,提高事中事后監管精準度。跨境系統綜合了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等外匯業務數據,與單一業務系統相比,數據信息更豐富、時間跨度更長、分類匯總更齊全、分析速度更快。在日常工作中,監管人員使用主體監管功能了解市場主體全貌,使用靈活分析與查詢功能分析主體資金來源與資金流向等行為特征,借助一些特定信息發現可疑線索。例如,廣東省分局監測發現轄內某地區12家企業通過特定貿易方式短時間內大量進出口芯片等體積小、單價高商品,境外收付款人集中,短期發生大量進出口和收付款后不再發生新業務,且不配合外匯局核查,短期行為特征明顯。因12家企業名義上股東不相同,表面上看不出企業間的關聯性。通過跨境系統多方面查找線索,發現了上述企業業務事實上存在高度關聯,初步證實了12家企業具有共同違法嫌疑。隨著深入分析,鎖定了問題線索,有效打擊了外匯違法違規行為。
依托跨境系統,增強微觀監管能力。實際工作中,外匯檢查部門利用跨境系統主體概況、全貌分析、時間序列分析、企業重要性評分和主體畫像等功能,精準、直觀了解銀行、企業主體特征,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體監管。結合跨境系統與大數據分析平臺,探索貨物貿易違規企業屬性、業務指標和風險特征等,通過對歷史數據學習,預測企業違規傾向,篩查可疑違規主體,及時關注具有違規苗頭的企業。通過對企業和個人外匯交易數據的分析,構建企業貨物貿易分類預測模型、個人大額外幣提鈔行為特征分析模型、個人外匯業務主體行為分析與預測模型,探索建立微觀主體分類與預測監管框架,幫助制定精準的監管措施。2022年專項檢查中,廣東省分局利用跨境系統,根據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資本項目、個人外匯收支、外匯賬戶使用等銀行外匯業務違規風險點設置指標篩選出一批線索,有力地提高現場檢查效率和精準度,有效遏制外匯違規行為。廣東省分局還充分利用跨境系統數據,通過機器學習、聯邦學習、知識圖譜、特征矩陣等多種人工智能技術打造外匯違規線索研判系統,對外匯交易主體和行為進行建模分析,科學分類,因材施策。2022年推動組織海關、公安等多部門聯合研討13次,生成重點關系圖譜26張,研判主體近1900個,成功挖掘12宗非法跨境金融案件的線索,涉及地下錢莊、利用離岸公司跨境資產轉移、跨境電商、走私、涉詐等違法行為。
依托跨境系統,為“穩外貿穩外資”工作提供決策支持。跨境系統的進出口業務明細為開展外貿情況分析提供了詳細的數據基礎,通過對不同維度匯總分析,可以清晰了解地區外貿的時間線變化、國別、商品、行業、不同貿易方式進出口額等諸多信息,綜合梳理分析后可大致掌握地區的外貿發展概況和不同層面特點,為地區外貿發展提供決策參考。2022年三季度以來,受全球經濟下行、歐美通脹、外需收縮、地緣沖突等因素影響,中山市外貿增速有所回落。根據跨境系統數據,中山市家電業、服裝業受到一定程度沖擊,但高新技術行業相對堅挺;對美國、歐盟、中國香港、日本、東盟五大貿易伙伴出口出現下滑,而對俄羅斯出口逆勢增長,且增長主要由某家電大企業出口帶動。結合該情況,廣東省分局迅速對該家電企業開展調研。據該企業反映,多元化的市場布局為外貿保持增長提供支撐,雖然企業對歐美出口回落,但早前開拓的俄羅斯、阿聯酋等市場帶來新的增長點。由于俄羅斯、白俄羅斯受美國制裁,部分跨國品牌退出當地市場,消費者轉向中國產品,企業出口因而獲益。該企業外貿發展案例為地區外貿拓展國際市場、發掘新增長點提供了新思路。
依托跨境系統,提高外匯金融服務水平。近年來,肇慶市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配件、電子信息、綠色建材、金屬加工四大主導產業集聚發展,大力引導家具制造、食品飲料、精細化工、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做優做強,創建“4+4”產業集群。廣東省分局建立市縣(區)兩級“4+4”產業集群重點企業月度監測分析機制,在跨境系統創建肇慶市“4+4”產業集群重點企業樣本組,監測分析各樣本企業在經常項下和資本項下的跨境收支情況,及時掌握企業跨境收支趨勢。對于跨境收支同比或環比變動較大的企業,上門開展匯率風險管理宣導,并鼓勵銀行提供出口應收賬款融資等多項跨境金融服務,深受企業好評。廣東某科技公司近年來因出口保持高速增長,出口應收賬款較多,企業面臨資金緊張局面。廣東省分局聯合中國銀行肇慶分行積極上門宣導,并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定制融資服務,2022年1—12月中國銀行肇慶分行運用跨境金融服務平臺為企業辦理應收賬款融資660萬美元,有力支持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發展壯大。
下一步,廣東省分局將認真貫徹總局各項工作部署,緊緊圍繞外匯領域改革開放需要,依托跨境系統,持續加大科技應用,提升外匯監管和服務水平,強化科技賦能推動外匯服務和管理水平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