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濤,肖敘平,童玲,李連業(yè)(江西省泰和縣人民醫(yī)院,江西 吉安 343700)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內分泌等因素有關,其發(fā)病率僅次于子宮頸癌和子宮體癌,但致死率遠高于子宮頸癌和子宮體癌之和,居婦科癌癥首位,對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1]。卵巢癌的組織學類型分為上皮腫瘤、生殖細胞腫瘤、特異性性索間質腫瘤及轉移性腫瘤,其中上皮性卵巢癌最為常見,且死亡率最高。卵巢在盆腔深處,體積小,早期病癥表現(xiàn)不明顯,無法及時發(fā)現(xiàn)腫瘤,發(fā)現(xiàn)時多數(shù)已擴散至盆腹腔其他器官[2]。化療是臨床上治療上皮性卵巢癌的重要手段,雖然能達到一定效果,但化療后復發(fā)率較高。尋找可評估上皮性卵巢癌化療效果的血清標志物,可為控癌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利證據(jù)[3]。血漿D二聚體(D-D)是纖維蛋白的降解產物,腫瘤血管的形成、轉移需要纖維蛋白,故血漿D-D水平升高,表明凝血功能增加[4]。癌癥抗原(CA)125作為一種細胞表面糖蛋白,是臨床上常見的卵巢癌輔助診斷標志物[5]。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血漿D-D和CA125聯(lián)合檢測對上皮性卵巢癌化療療效的預測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診治的疑似上皮性卵巢癌患者178例,經(jīng)影像學檢測及病理活檢確診[6]為良性92例,惡性86例,年齡32-69歲,平均年齡(50.65±9.82)歲。納入標準:①超聲檢查存在卵巢腫物;②入院前未接受任何藥物治療或化療;③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其他臟器的惡性腫瘤;②近1個月存在手術史;③近半個月內曾接受抗凝、止血類藥物治療;④伴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另外選取同時期在我院體檢健康的女性73名納入健康對照組。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
1.2 方法
1.2.1 血漿D-D和CA125檢測 所有研究對象均于術前1周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收集肘靜脈血6mL,分別放置于加入枸櫞酸鈉抗凝試管和普通試管中,各3mL。將兩試管常溫靜置1h后,以3000r/min離心10min,取抗凝試管中血漿待檢,普通試管取上層血清備用;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漿D-D和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檢測血清CA125,采用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試劑盒。
1.2.2 患者臨床資料收集 收集癌癥患者臨床資料,主要為年齡、組織分化程度、國際婦產科聯(lián)盟(FIGO)病理分期、淋巴結轉移情況、病理類型、惡性腹腔積液情況,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賽默飛 雷杜 RT-7600)檢測血小板,以全自動凝血分析儀(邁瑞 CX-9000)檢測血漿中纖維蛋白原。
1.2.3 化療方案及療效評估 采用卡鉑聯(lián)合紫衫醇的化療方案;根據(jù)實體瘤療效評定標準[7]對化療效果進行評定,將化療效果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穩(wěn)定、疾病進展。化療1個療程結束3周后評定,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患者納入化療有效組(n=60),疾病穩(wěn)定、疾病進展患者作為化療無效組(n=26)。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26.0分析數(shù)據(jù)資料,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量資料的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法分析影響上皮性卵巢癌化療效果的危險因素。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及曲線下面積(AUC)分析血漿D-D、CA125聯(lián)合檢測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化療療效的預測價值。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健康對照組、良性組及惡性組的血漿D-D、CA125水平比較健康對照組、良性組及惡性組的血漿D-D、CA125水平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惡性組血漿D-D、CA125水平高于良性組、健康對照組(P<0.05),良性組兩項指標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健康對照組與癌癥組血漿D-D、CA125水平比較(±s)
表1 健康對照組與癌癥組血漿D-D、CA125水平比較(±s)
注:與健康對照組比較,aP<0.05;與良性組比較,bP<0.05。
組別n血漿D-D(mg/L)CA125(U/mL)健康對照組730.12±0.0311.17±4.39良性組920.57±0.06a32.08±11.56a惡性組862.52±1.14ab853.25±141.63ab F 300.5312814.223 P<0.001<0.001
2.2 化療有效組和化療無效組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組織分化程度、病理類型及血小板計數(shù)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化療無效組中年齡≥50歲患者占比、FIGO病理的Ⅲ-Ⅳ期占比、淋巴結有轉移占比、有惡性腹腔積液占比、血纖維蛋白原≥4g/L占比及CA125、血漿D-D水平明顯高于化療有效組(P<0.05)。見表2。
表2 化療有效組和化療無效組臨床資料比較
2.3 影響上皮性卵巢癌化療效果的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患者化療是否有效作為因變量(無效=1,有效=0),以化療有效組與化療無效組存在差異的單因素為自變量,其中年齡(≥50歲=1,<50歲=0)、FIGO病理分期(Ⅲ-Ⅳ期=1,Ⅰ-Ⅱ期=0)、淋巴結轉移(有=1,無=0)、惡性腹腔積液(有=1,無=0)、血纖維蛋白原(≥4g/L=1,<4g/L=0)作為二分類變量,CA125、血漿D-D作為連續(xù)變量,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結果顯示,F(xiàn)IGO病理Ⅲ-Ⅳ期、淋巴結轉移及高表達CA125和血漿D-D均是影響上皮性卵巢癌化療無效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上皮性卵巢癌化療效果的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4 血漿D-D、CA125對上皮性卵巢癌化療療效的預測作用 血漿D-D、CA125及二者聯(lián)合檢測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化療療效預測的AUC(95%CI)分別為0.715(0.642-0.773)、0.809(0.756-0.851)、0.887(0.810-0.948),兩項指標聯(lián)合預測效能高于單項檢測。見表4和圖1。
圖1 血漿D-D、CA125對上皮性卵巢癌化療療效預測的ROC曲線
表4 血漿D-D、CA125對上皮性卵巢癌化療療效的預測作用
上皮性卵巢癌患病人群占據(jù)卵巢腫瘤總患病人數(shù)的90%以上,且其早期典型癥狀不顯著,70%以上的患者確診時已達到晚期,嚴重縮短了患者的生存周期[8]。化療是通過毒性化學藥物消滅癌細胞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全身治療手段,能消除遠端轉移病灶、降低癌細胞分期、促進腫瘤縮小[9]。臨床上化療多作為手術的輔助手段,化療效果對手術療效至關重要,尤其是化療后的療效嚴重影響手術效果。有研究[10]發(fā)現(xiàn),血漿D-D水平在惡性腫瘤患者中遠高于正常值,可能與癌癥的進展有關。有報道[11]指出,CA125水平較化療前顯著下降,可作為化療療效的評定標準之一。本研究重點分析血漿D-D、CA125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化療的療效預測價值。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血漿D-D、CA125水平在惡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明顯高于良性患者及健康受試者,良性患者水平則高于健康受試者,提示惡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血漿D-D、CA125水平較高,經(jīng)過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F(xiàn)IGO病理Ⅲ-Ⅳ期、淋巴結轉移及高表達CA125和血漿D-D均是影響上皮性卵巢癌化療無效的危險因素。FIGO病理分期越高則表明病灶擴散范圍越廣,腫瘤向淋巴結轉移是向遠端轉移的征兆,病灶累及器官越多,則預后效果越差。有報道[12]證實,卵巢癌病理類型、淋巴結轉移、病理分級與其預后的關系密切。纖溶系統(tǒng)在腫瘤發(fā)生、進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卵巢癌癥患者多存在凝血-纖溶功能異常,機體出現(xiàn)惡性腫瘤后,誘導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促進纖維蛋白的形成,其中纖維蛋白是腫瘤細胞基質的主要組成物質,可促進腫瘤血管再生、深度浸潤和轉移。血漿D-D可反映機體纖容活性異常,與凝血障礙疾病有一定關系。患者體內癌細胞惡性繁殖導致癌組織及血管大量增長,加重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擾亂機體內促凝和纖溶系統(tǒng),使體內血漿D-D水平異常升高。胡彩云[13]等人以子宮頸癌、子宮癌和卵巢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發(fā)現(xiàn)宮頸癌、子宮癌、卵巢癌患者均存在纖溶功能亢進,血漿D-D水平在患者中均呈高表達,血漿D-D可作為診斷上述腫瘤的生物學標志物。CA125為卵巢癌篩查中應用最廣泛的腫瘤標志物,也可以檢測癌癥的化療效果,當卵巢表面上皮癌變時,CA125水平顯著升高,化療后其水平明顯降低。徐志剛[14]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化療有效患者的血漿D-D、CA125水平遠低于無效患者。朱守寬[15]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化療1個療程后CA125水平明顯降低,且可提高腫瘤細胞減滅術的滿意率,說明CA125水平與化療效果呈反比。上述學者的論點證實,化療有效患者的血漿D-D、CA125水平明顯下降,與本研究論點具有一致性。
本研究中血漿D-D、CA125及二者聯(lián)合檢測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化療療效預測的AUC分別為0.715、0.809、0.887,兩項指標聯(lián)合預測效能高于單項檢測,說明血漿D-D、CA125水平聯(lián)合對于化療療效具有較好的預測價值。劉月芬[16]以宮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無復發(fā)組的患者化療前CA125水平明顯低于復發(fā)組,且化療前外周血中TSGF、SCC-Ag、CA125三者聯(lián)合預測化療后療效的價值更高。上述報道說明血漿D-D、CA125水平與癌癥病情密切相關,對癌癥化療后的療效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CA125對卵巢癌具有很好的診斷價值,但其在婦科盆腔炎癥及女性妊娠、月經(jīng)等情況下亦會有不同程度升高,因此,CA125多與其他指標共同檢測。
綜上所述,高水平的血漿D-D、CA125水平均是影響上皮性卵巢癌化療無效的危險因素,兩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化療后療效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可為臨床醫(yī)生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有效的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