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菊(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中醫院,青海 海北 810399)
藥劑科屬于臨床醫技科室之一,其日常工作包括臨床藥學、教學和藥品供應,根據醫院等級科室下分設中心藥房、中藥房、西藥房、中成藥房和飲片庫房[1]。主要工作職責為根據臨床和門診醫師處方準確調配中西藥品;對藥房內藥品進行定期檢查,根據醫院情況建立健全藥品監督管理機制。調劑工作作為藥劑科首要任務,調劑管理質量與患者用藥安全密切相關,整個調劑工作涵蓋處方審核、藥物調配、藥品配置復核及發藥[2-3]。在這一過程中,藥劑師充當早期處方審核員和后期藥品發放員身份,占據臨床用藥管理前期和后期環節,直接與患者和醫師接觸[4]。相關研究表明,調劑管理質量與用藥安全和患者滿意度密切相關,因此,當前急需對傳統調劑管理模式進行創新,積極探索更高效、科學的管理模式[5]。本文從我院電子病歷系統中抽選60名藥物治療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分析調劑管理創新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時間起于2021年11月,止于2022年8月,受試對象選自我院電子病歷系統,共有60例,并且該期間均在我院接受藥物治療,隨機將其均分成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呼吸疾病4例、腸道疾病6例、婦科疾病5例、心血管疾病8例、其他7例,年齡18-72歲,均值(38.42±3.17)歲;研究組:男16例、女14例,呼吸疾病5例、腸道疾病6例、婦科疾病4例、心血管疾病7例、其他8例,年齡18-70歲,均值(38.31±2.85)歲,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住院患者為醫師直接下達醫囑,門診患者僅有1張處方,為同一醫師下達,于本次研究開始前與受選患者進行交流,向其介紹研究基本情況,患者簽署同意書后入組;研究排除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肢體障礙者,以及既往有惡性腫瘤病史、精神病史和凝血障礙病史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沿用傳統藥劑科管理辦法,遵照醫院制度規定開展藥劑科調劑工作,認真核對醫師處方,藥劑科主任定期檢查科室工作情況,對出現的問題予以處理,定期組織院內培訓。研究組應用創新調劑管理,具體如下:①完善管理制度:藥劑科在科主任帶領下積極查閱既往優秀文獻資料,查閱國家衛生部門最新政令要求,以上述查閱結果為依據,制定符合我院藥劑科的相關管理制度,細化各項管理工作,提高藥劑科人員管理意識和安全意識,落實各藥師的任務和職責,建立權責分明、獎懲明確的管理制度,在后續調劑工作中不斷完善和整改,全面提高藥劑科調劑管理質量。②加大培訓力度,完善考核機制:首先,藥劑科招聘人才時,需認真查看求職人員的相關資格證,確保科室所有藥師均為持證上崗,上崗后先進行科室培訓,成績合格后方可留任;給藥劑科人員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其藥品調劑知識掌握程度和技能操作水平,定期開展科室內教育培訓,同時,院內也應定期召開業務培訓,根據每名藥師工作情況進行能力強化訓練,科主任及時反饋調劑問題,實時整改;科內根據藥劑師日常表現和能力水平指派部分人員參加上級醫院教育培訓,拓寬眼界,提高人員綜合素質。③信息化管理:現階段互聯網技術逐漸成熟,醫院藥劑科使用網絡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藥品管理質量,當前需建立信息化藥房管理系統,將各類藥品錄入電子系統中轉換成條形碼,門診和臨床掃碼即可查閱藥品具體信息,包括藥品廠家、效期和庫存等,減輕藥劑科工作量,實現藥劑科藥房動態化管理,減少藥品浪費。④分區管理:藥劑科實施分區管理制度,根據藥品效期、廠家、用法和性狀進行合理劃分,特殊藥品專放專用,使用特殊標記區分口服、注射和外用藥物,在容易混淆的藥物周圍粘貼醒目標志,將已經拆封的零散藥物放于顯眼位置,方便拿取,分組管理便于科室自查和院內督查,也可及時發現臨期和破損藥品,方便數據登記工作,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⑤彈性排班:藥劑科領導人員根據各科室工作情況和人員狀態實施彈性排班,盡可能縮短單班時長,避免藥劑師長期在崗身心疲累而發生不良調劑事件;各班做好交接工作,詳細交代特殊注意事項,加強臨床處方審核,特殊藥品發放要填寫時間和發藥人,落實痕跡化管理。⑥完善獎懲制度: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制定獎懲制度,根據不良發藥事件的嚴重程度制定懲罰措施,日常工作與月末績效獎金掛鉤,提高藥劑科工作人員積極性和責任感,嚴格審核醫師處方,發現處方問題后及時聯系責任醫師,雙方核對,明確原因;對于存在明顯錯誤的處方應拒絕配藥,發藥前由其他藥劑師再行審核,確保處方正確性,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藥品不合理使用率:不合格使用情況包括調劑錯誤、藥品遺漏、濃度錯誤、與適應證不符、重復用藥和藥品混淆,計算總發生率;②對比兩組藥品使用不良反應,包括中毒、休克、變態反應和過敏反應,計算總發生率;③對比兩組調劑管理效果,包括藥劑科調劑時間、患者取藥等待時間,藥品使用有效率和去向準確率;④給兩組受試患者發放問卷表,評價兩組滿意度,包括藥師服務態度、專業素養、藥品指導、醫患溝通、人文關懷和取藥流程,單項滿分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滿意度越好;⑤對比兩組藥劑科服務質量,評價條目包括藥學培訓、藥品使用、排班制度、信息化管理和分區質量監管,單項滿分同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藥劑科服務質量越優異。
1.4 統計學分析 研究數據應用SPSS23.0系統處理,計量數據(調劑管理效果、受試患者滿意度和服務質量)的表示方法是(±s),組間對比由t檢驗;計數數據(藥品不合理使用率、用藥不良反應)的表示方法是[n(%)],組間對比由χ2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時表示差異不顯著,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藥品不合理使用率 研究組藥品不合理使用例數為3例,兩組發生率對比,研究組更低(10.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藥品不合理使用率對比[n(%)]
2.2 對比兩組藥品使用不良反應 研究組經創新調劑管理后藥品使用不良反應發生率(6.67%)低于對照組(26.67%),P<0.05,見表2。

表2 兩組藥品使用不良反應對比[n(%)]
2.3 對比兩組調劑管理效果 研究組藥劑科調劑時間、患者取藥等待時間更短,藥品使用有效率和去向準確率更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調劑管理效果對比
2.4 對比兩組患者滿意評分 實施創新調劑管理后,患者對藥劑科服務滿意評分明顯上升,研究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滿意評分對比(±s,分)

表4 兩組滿意評分對比(±s,分)
項目研究組(n=30)對照組(n=30)tP藥師服務態度96.13±5.2486.22±5.946.85260.0000專業素養95.47±4.5384.36±6.617.59390.0000藥品指導95.73±3.4284.41±5.329.80360.0000醫患溝通96.96±5.4983.42±4.4210.52210.0000人文關懷95.34±4.5182.18±5.4810.15610.0000取藥流程96.20±2.6184.41±4.5312.35180.0000
2.5 對比兩組藥劑科服務質量 研究組藥劑科服務質量水平更高,藥品使用、信息化管理、分區質量監管、排班制度及藥學培訓評分更高,P<0.05,見表5。
表5 兩組藥學服務質量對比(±s,分)

表5 兩組藥學服務質量對比(±s,分)
組別(n=30)藥學培訓藥品使用排班制度信息化管理分區質量監管研究組96.36±6.4895.13±7.2195.32±6.2194.62±7.2496.26±8.13對照組84.32±7.2683.25±6.3082.35±8.2382.36±7.3185.23±7.45 t 6.77676.79606.89036.52685.4786 P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隨著我國新醫改政策的推進,醫療體系逐漸完善,社會居民就醫選擇增多、就醫需求也在不斷發生改變,對醫療機構的要求逐漸提高。醫院想要不斷滿足就醫者需求,就需要持續提高自身服務質量[6]。醫院藥劑科作為與患者接觸的前沿科室之一,與醫院整體形象及患者診療安全掛鉤。近幾年人們藥品安全意識逐漸提升,現階段提高藥劑科工作有效性,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成為醫療機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7-8]。藥劑科調劑工作較復雜,涵蓋環節較多,任何環節步驟的失誤都有可能引發巨大安全隱患。傳統調劑管理模式固化,僅依據醫院指令開展管理工作,制度不夠完善[9-10]。本研究創新藥劑科調劑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加強人員培訓考核,加快信息化藥房體系建立,根據人員和科室情況彈性排班,結果顯示,研究組藥品不合理使用率(10.00%)顯著低于對照組(33.33%),P<0.05,創新調劑管理可顯著降低臨床藥品不合理使用率,控制藥品使用后不良反應[11-12]。研究組經創新調劑管理后不良反應發生率(6.67%)更低,P<0.05。研究組調劑時間、取藥等待時間更短,藥品實施分區管理,品類效期清晰,可有效減少時間浪費;藥品使用有效率和去向準確率更高,P<0.05,說明創新調劑管理的臨床應用效果確切,實施創新調劑管理后藥劑科服務質量上升、患者服務滿意評分升高,研究組上述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說明創新調劑管理可提高人員工作積極性,強化調劑責任感,完善藥品管理和人員獎懲制度,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就診患者滿意度[13-14]。
綜上所述,創新調劑管理可全面提高藥品管理質量和藥學服務質量,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可在其他醫療機構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