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鋒
(山東省博興縣城市建設服務中心,山東博興 256500)
隨著我國建筑業的迅速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建筑外墻裝飾材料進入了市場。老舊小區外墻立面由于年代久遠,加之外部環境的不良影響,墻體容易出現褪色、污染等問題,部分外墻使用的涂料質量不高、施工技術水平低、施工工藝不規范,導致工程質量無法保證,出現外墻涂裝質量不達標、墻體不均勻、涂料厚度不均勻、色彩不均勻等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在修補油灰的地方,沒有涂上密封底漆,一下雨就會出現變色等不同程度的“流掛”現象,嚴重影響了建筑物的質量。因此,國內逐漸研究出了多種房屋建筑外墻翻新方法[1]。為實現對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全面優化,本文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外墻立面修復翻新涂料施工方法的研究。同時,根據大量的工程實踐證明了采用涂料對其進行翻新不僅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可以增強建筑物的美觀度。
案例老舊小區為當地區經濟發展初期建設的新村項目,該項目距今已有約30 年歷史。在對該小區建筑結構的研究中發現,房屋建筑的主體結構保存較為完好,基本可以滿足居民的使用需求。但由于此建筑的使用時間較長,外墻面積較大,在長年累月的風吹日曬之下出現了較多的裂縫[2]。加之后續沒有定期進行安全檢修,導致建筑受到材料老化等因素的影響,已經出現了一些安全隱患與質量問題。
對該小區進行深入勘查,發現該建筑大部分房屋面積較小,部分居民已經自行將建筑內部的安全通道與廊道改造成個人生活空間,嚴重影響了建筑的消防安全[3]。由于該建筑的建設施工年代較為久遠,且長期以來缺乏有力的維護與管理,導致屋面結構出現嚴重的滲水問題。建筑的外墻墻皮已經出現脫落、老化、掉漆、滲水等現象,不僅加重了建筑的安全隱患,還一定程度上對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經實地勘察,發現此建筑薄片墻的墻體高度約為5.6 m,寬度約為21.4 m,預期建筑墻體翻修面積為2156.65 m2。為解決外墻立面導致的建筑安全隱患,下文根據工程需求,設計針對老舊小區外墻立面的修復翻新涂料施工方案。
為確保對老舊小區改造外墻立面修復翻新涂料的施工可以達到預期效果,在施工前,安排技術人員進行老舊小區外墻立面基層結構的檢查[4]。檢查內容包括:墻體穩固性、外墻立面是否存在粉化、脫皮、起殼等現象;墻體外觀是否保持清潔、是否存在油污等雜質的污染;是否存在結構性裂紋、麻面等方面的缺陷。如果檢查過程中發現老舊小區改造外墻立面存在上述問題,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對基層異常點的標注,并將檢查結果以書面的方式記錄整理。
完成老舊小區改造外墻立面基層結構的檢查后,對墻體表面的浮塵、浮土進行清除處理,鏟除墻體上呈現松散狀態或粉化狀態的墻皮,確保作業面的平整、潔凈[5-6]。
同時,對于存在油污的老舊小區改造外墻立面,需要對其進行鏟除處理,如果存在無法鏟除的油污,需要使用專用的洗滌劑,對其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洗。對析出鹽分、泛堿的基層結構,可使用濃度為2%~4%的酸性水體進行清洗,完成酸洗后,再用清水進行墻體的二次清洗。
對于老舊小區改造外墻基層結構中的空鼓病害位置,需要輔助使用砂輪機,進行空鼓位置的切割處理,并將基層的鑿毛位置進行去灰處理,使用防水砂漿與修復涂料,在其表面涂上2~3 層。
按照上述方式,完成對老舊小區需改造外墻立面的基層結構處理。在此基礎上,檢查基層結構砂漿修補位置的含水率與堿性程度是否與其他結構位置一致[7]。如果差異較大,會導致后續施工表面涂料存在刷涂不均勻的問題,針對此種情況,需要及時采取措施,對墻體基層結構進行養護處理,確保處理后的老舊小區改造外墻立面基層結構含水量與pH 值均符合<10%的要求。
完成上述處理后,進行老舊小區改造外墻立面修復翻新施工涂料的選擇[8]。所選的涂料技術性能應滿足表1 提出的要求。

表1 外墻立面修復翻新施工涂料技術性能標準
在此基礎上,稱量50 斤粉料,在其中摻入4~6 kg 的水,使用電動攪拌機進行粉料與水的充分拌制,確保涂料中無顆粒后,將材料靜置5~10 min,再行攪拌一次便可以開始施工。
施工前,進行作業環境溫度的監測,當環境溫度在5~40 ℃范圍內時,屬于最佳施工溫度,當遇到極端或惡劣天氣時,應停止施工。
施工時,輔助施工輥筒、噴槍等墻體刷涂工具,將制備的涂料均勻涂抹在老舊小區改造外墻立面基層上[9]。當涂料未完全干透時,在表面貼鋪一層具有耐堿性能的玻璃纖維,此時刷涂第二遍涂料,確保墻體表面平整、光滑后即可完成對基層的刷涂施工。為確保涂料施工可以在實際應用中達到預期效果,應按照表2,對施工中的主要技術參數進行設計。

表2 老舊小區改造外墻立面基層涂料施工主要技術參數
按照上述方式,對施工過程中的技術參數進行綜合控制,以此種方式,確保涂料施工可以在實際應用中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上述方案基礎上,對老舊小區需改造外墻立面進行節點處理與防水施工,設計方案如圖1 所示。

圖1 外墻立面進行板縫節點處理與防水施工方案
為避免外墻立面出現滲水、裂縫等方面的問題,應在墻體板縫節點位置進行涂料的嵌入處理[10]。施工過程中,對呈現松動狀態的接縫進行鑿除處理,使用清水清理干凈后,在板縫位置使用涂料進行2~3 次的溝填。完成所有施工處理后,進行作業面的養護,確保外墻作業面的清潔和整潔,避免外墻作業面受到腐蝕、污染和損壞。
為檢驗本文設計的施工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采用淋水試驗的方式,對修復翻新的外墻立面防水性能進行綜合測試。
測試前,按照本文設計的方法,對老舊小區改造外墻立面進行修復翻新涂料施工,施工時,檢查老舊小區改造外墻立面基層結構是否存在破損,對于存在破損的位置需要采取措施對其進行處理。同時,根據工程施工要求,設計外墻立面涂料施工主要技術參數,施工過程為避免墻體出現滲水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在此基礎上,做好對板縫節點的處理與立面的防水處理。完成上述施工后,設計淋水試驗在實際應用中的設備,如表3 所示。

表3 老舊小區改造外墻立面淋水試驗設備要求
當老舊小區改造外墻立面修復翻新涂料施工完成后,使用高壓自動(手動)噴霧器持續對墻體淋水12 h,檢查墻體是否發生滲水現象。淋水過程中,注意做好對滲漏點的標記,如果連續淋水>12 h 墻體未發生滲漏,說明此次設計的施工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對外墻立面翻新改造的效果良好。安排專門的技術人員,對淋水試驗過程中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與記錄,相關數據如表4所示。

表4 淋水試驗統計數據
從表4 所示的試驗數據可以看出,淋水試驗持續到第15 h后,老舊小區改造外墻立面發生滲漏,盡管墻體出現了異常滲流,但已滿足連續淋水>12 h 墻體未發生滲漏的要求。因此,在完成上述試驗后,得出結論:本文設計的老舊小區改造外墻立面修復翻新涂料施工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可以起到較好的防水、防滲漏效果。
建筑的外墻通常采用鑲嵌、瓦片、外墻油漆等進行裝飾。經過風雨的洗禮,外墻的瓷磚早就破舊不堪,墻壁也已經生銹,經常會出現掉落,砸到人身上、墻壁裸露在外等問題,一旦出現此種問題,便會對施工方的后續修復工作造成較大的困擾。加之粉化、污垢、褪色、開裂等現象會在墻面上出現,會嚴重影響房屋的美觀和使用壽命,并影響裝飾效果。外墻油漆具有施工簡便、顏色鮮艷、外觀漂亮、無安全隱患、成本低、維護方便等特點,能為建筑增添色彩、美化效果、讓外墻煥然一新。因此,本文開展了老舊小區改造外墻立面修復翻新涂料施工技術的研究,通過研究,明確了相關項目的施工要點,可為老舊小區墻體翻新改造項目的設計與施工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