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昌友 金霞
我國中小企業分布廣、數量多,存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是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主體,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經濟社會面臨數字化、智能化的大趨勢,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不斷提升內部軟實力,對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著可支配資源有限、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知識文化體系欠缺,數字化管理實踐不足,領導者轉型意識薄弱等問題,能真正通過搭建軟硬件平臺、持續提升企業管理能力的企業相對較少。盡管各地政府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工作,并陸續在轉型意愿、政策性平臺建設、政策精準支持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①不斷推出各種獎勵政策,鼓勵企業上線自動化設備、數字化系統等,但這些都是依靠外部力量的推動,而數字化轉型真正的動力,來源于企業的內部驅動。因此,有必要針對當前中小企業在開展數字化轉型時面臨的痛點與挑戰,圍繞技術落后、人才匱乏、數據孤島等問題開展深入研究,提升中小型企業在戰略規劃、人才管理、治理機制等方面的內部驅動,探索適合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具體路徑。
制定科學合理的企業架構規劃
梳理企業架構,可以有效幫助企業設計IT策略、實施IT項目,以實現期望的業務結果,并使用體系結構原則和業務模型來掌握行業趨勢和規避運營的風險。對于正在經歷數字轉型的中小企業來說,企業架構規劃專注于將現有流程和應用程序整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更加高效的運營體系。
雖然數字化轉型的理論基礎在于數據化理論、工業互聯網理論等信息技術,但是以信息技術的突破為主導的企業架構規劃卻難以成功,企業盲目追求數字的匯總或統計,很難實現智能化與數字化相融合的目標。
中小型企業制定合理的企業架構,應從實際業務出發,通過全業務域的規劃思維,以企業業務場景為切入點,細致全面梳理業務架構。從業務架構出發,推動信息架構設計,以基礎架構建設支撐數據與應用架構。通過業務架構梳理,實現價值鏈集成與貫穿,實現端到端數據模型,制定數據流動的業務規則。不能盲目地依靠引入信息技術實現數字化,而要將重點放在系統、完整地理解業務本質,并建立可以數字化的量化模型。①
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養計劃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中小型企業的普遍痛點在于業務建模過程極為艱難,一方面是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導致的“部門墻”障礙,另一方面是不同業務域人員之間的溝通障礙;業務人員不懂建模,IT人員不懂業務,缺乏能把整個企業運行架構、流程用IT語言描述清楚的跨界人才。與此同時,由于中小企業自身業務的差異性和局限性,跨界人才不僅難以在市場上通過高薪聘請直接獲得,而且難以通過內部短期培訓提升能力。而且中小企業面臨因工作環境及文化問題而流失現有人才的風險。
因此,提升中小型企業的人員能力,不僅要重視核心骨干人才的特殊培養,還應充分利用中小企業流程可復制性強、管理跨度小的優勢及中小企業在運營方面易于“輕裝上陣”的特點,建立核心人員全方位培養計劃。針對不同類型的人員,開展不同的培訓與訓練,選取核心骨干團隊帶動整體發展的策略。
首先,針對企業高層管理者的培訓,重點在于思維意識的灌輸與提升。中小型企業高層管理者一般為企業的老板、創始人,他們的思維引領著企業的發展方向,其前瞻性、認知水平及數字化基礎素養是中小企業轉型的關鍵因素。
其次,企業中層管理人員是企業運營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培養計劃可以聚焦思維訓練、流程再造、核心業務、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升管理能力及業務統籌能力,使其能夠對企業的戰略規劃進行有效的分解,并制定可實施的行動計劃。
第三,核心技術人才是推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關鍵人員。核心技術人才的培養有利于搭建企業數字化底層架構,在提升產品合格率、開發新產品等方面具有難以替代的作用,他們也是企業內部數字化轉型的具體對接人員與實施人員,因此需要加強對知識體系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第四,一線員工應具備基本的數字化知識,在企業內部培訓中掌握基本的軟件操作,可以按照要求完成數據錄入、異常反饋等基礎性工作。
在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中小型企業應特別重視核心人才的力量,建立企業人才階梯培養機制,積極開展多維度、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減少外部依賴性,但不能照搬照套標桿企業的做法,要形成具有自身發展特色的轉型之路。
通過數據治理解決數字化孤島問題
受企業規模的限制,中小型企業在自身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要滿足業務部門的“散點式”需求。但是隨著單向式開發應用的增多,“散點式”軟件之間難以打通數據鏈,進而形成了數據孤島問題。如果重新規劃建立數字化體系,則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投入,這對于本來就缺少資金、人力投入的中小型企業來說無疑雪上加霜。因此,重視體系化治理進而解決數字化孤島問題,無疑是一種減少投入、擴大產出的經濟性選擇。
適合中小型企業體系化治理的主要手段在于數據治理,也就是通過流程梳理與現有系統相結合,打通各業務數據的關聯性。首先,分析梳理原有軟件之間的邏輯關系,將各軟件中重復甚至沖突的部分明確標識出來,減少人員在多個軟件中重復錄入引起的效率低下問題;其次,通過少量的二次開發,補齊現有軟件中的數據缺失;最后,通過構建總體數據庫,將各個軟件通過接口實現串聯,進而解決數據孤島問題。①
中小企業受制于管理手段薄弱、人才匱乏、路徑模糊等因素,大部分處于規劃反復變化、進度徘徊不前的狀態;能真正把軟件跟硬件在企業運營中全面落地實施,又能持續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還是相當少。大部分企業軟件與硬件建設完成后,整體企業形象確實高大上,但多數還沒有能真正給企業解決實際的問題,需要按照不同行業和不同企業的業務特點,持續地進行指導和改善工作。
(編輯 宋斌斌)
① 李勇堅.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理論邏輯、現實困境和國際經驗[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2,No.250(18):37-51.DOI:10.16619/j.cnki. rmltxsqy.2022.18.005.
① 顏強.數字化轉型中的數據應用[Z/OL].(2020-04-02)[2023-05-01].https://k.cnki.net/CInfo/Index/2935.
① 陳南峰.建設一體化數智工廠[M].北京市:電子工業出版社,2023:20-35,19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