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紅 金一梅
近年來,安徽黃山日報始終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用好黨報宣傳載體,不斷創新傳播語態,快速、準確、及時地解讀、報道重大理論問題及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重大方針政策等,有效地推動了黨的創新理論向基層和大眾傳播。
作為市級黨媒,黃山日報在消息、專題、評論、訪談各類題材中積極反映黨的創新理論,先后推出了“牢記總書記囑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改作風辦實事優環境促發展”“堅定信心開好局”“黃山這十年”等一批專欄。為增強感染力、生動性,除了理論文章、通訊、思想評論、記者手記等傳統表達形式,還注意圖片、圖表、視頻等運用,比如力推“新聞+理論+圖片”組合報道。在一組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報道中,不僅刊發通訊《以綠為筆,描繪生態文明新畫卷》,具體、生動地講述黃山綠色發展故事,還配發直觀、精彩的圖片,更有畫龍點睛的短評《讓綠色成為黃山最動人底色》。記者和評論員以所見所聞撰寫通訊和評論,讓變化闡釋理論,讓理論落到實處,把枯燥的理論變得可讀、可看,把道理講得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入腦入心。
近兩年來,黃山日報圍繞建黨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抗擊疫情,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更好回應時代之聲、破解問題之困、增進發展之效。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黃山日報第一時間在要聞版、“兩微一端”刊發黨的二十大消息、全會公報、人民日報社論、評論員文章、解讀性報道,并推出“黨的二十大特別報道”“黨的二十大時光”等專版專欄,同時,在“學習強國”黃山學習平臺開辟“聚焦黨的二十大”等專題,切實把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推出“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熱學熱議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上的報告”專版,在要聞版等版面設立“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報告 話發展 一把手訪談”專欄,對各地各部門的學習動態進行報道。結合黃山市實際,對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行深入解讀,第一時間推出《奮力書寫黃山高質量發展精彩答卷》《推動徽州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讓綠水青山成為人民的幸福靠山》等十篇本報評論員文章。
在理論專版開設專欄,刊發有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的署名文章,結合黃山實際談學習心得體會,進一步延伸闡釋深度和廣度。以新聞熱點帶動理論傳播。例如,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給黃山風景區工作人員李培生、胡曉春回信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適時推出理論專版,刊發了《從習近平總書記給基層干部群眾的回信中汲取奮進力量》《在平凡工作中創造不平凡的業績》《敬業奉獻爭做“中國好人”》等文章和圖片,圖文并茂地展現了先進典型的引領作用,培塑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理論融入實際豐富宣傳內容。注重挖掘旅游、文化、生態等具有黃山地域特色的傳統優勢內容,宣傳報道黃山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文化雙創等方面的特色、經驗、做法。推出《“新安醫學+”視域下的新安醫學產業發展思考》《創新創意 推進黃山“文博+”產業蓬勃發展》《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路徑探究》《打造世界文旅IP——復興屯溪老街芻議》等一批注重對現實問題的思考,有獨到見解的理論文章。
黃山日報借助新媒體手段,積極探索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新方式。把網絡傳播平臺作為黨的創新理論宣傳的重要陣地,依托網站、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開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欄,通過文件摘編、代表宣講、專家解讀等形式,刊發黨的二十大精神重點要點;通過網站、APP、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開展“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大精神”知識互動問答,引導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刻領悟黨的二十大精神實質,更好地指導工作。創造條件制作小視頻、Vlog,以讀者用戶喜聞樂見的方式,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更加貼近受眾。“學習強國”黃山學習平臺每日及時轉載黃山日報等市直主流媒體關于黨的二十大精神重要報道,做到宣傳有力、覆蓋面廣,讓主流聲音牢牢占領輿論場,激發滿滿正能量,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
特別是緊密圍繞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和黃山市建設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進行深入持久的理論闡釋、挖掘與跟進。設計制作“衷心擁護‘兩個確立’ 忠誠踐行‘兩個維護’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等海報貼片,在黃山在線網站置頂飄紅、新聞客戶端開機首屏呈現、微信公眾號貼片置頂,并連接相關專題專欄,濃厚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氛圍。發揮融媒體互動功能,設計一些體驗式游戲和虛擬場景的理論教學等,滿足受眾的互動和社交愿望。如創新推出“今天我們一起重溫入黨誓詞”H5融合報道產品,因立意新、接地氣,而受到讀者歡迎。
作為理論傳播和政策宣傳的重要載體,市級黨媒在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傳播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面臨傳媒生態發生深刻變革、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形勢,報社理論宣傳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傳播介質和平臺渠道趨于多樣化,單向傳播變成了多向傳播。群眾接觸的信息更加多元,視野更加開闊,對理論傳播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但總體上我們在理論宣傳工作中考慮貫徹落實上面的精神多,考慮干部群眾的思想狀況、理論需求較少,在具體宣傳報道上政治理論方面的內容多,經濟、文化、藝術等內容相對較少,整體報道比較中規中矩,亮點新意不足,導致瀏覽量、點擊率不高,缺乏兼具可讀性、吸引力、思想性的高質量理論融媒體產品。
目前,黃山日報已形成紙媒、數字報、官方微博、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客戶端、黃山在線、《黃山旅游》雜志、“學習強國”黃山學習平臺等全媒體矩陣,但理論宣傳主要還是以傳統紙媒為主,借助融媒體傳播平臺來創新理論宣傳的意識還不強。一方面,對理論作品內容缺乏進一步編輯、加工、二次創作,沒有很好地契合新媒體用戶的需求,讓作品更活潑、更喜聞樂見;另一方面,在利用H5、海報、VR等技術手段,讓理論產品“短、實、新”實現二次傳播乃至多次傳播上還做得不夠。多層次、多樣化的理論宣傳工作格局沒有形成,理論宣傳的針對性、表現力和可視化效果還有待提高。
做好新形勢下的理論宣傳工作,需要強有力的隊伍支撐。目前黃山日報沒有設置專門的評論部,日報采編部及新媒體運營部多以采編發消息、圖片、視頻等常規新聞產品為主,理論稿件來源主要是區縣委黨校、機關單位,報社自身及基層一線理論隊伍供稿力量不足,存在隊伍總量少、不穩定,結構不合理、高素質人才缺乏等問題。
針對理論宣傳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們將結合新聞業務工作實際,繼續在調研上、內容上、創新上、品牌塑造上下功夫,發揮優勢、補齊短板,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黃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前期調研上,多開展深入一線行進式、蹲點式采訪,通過第一視角觀察、第一現場體驗,掌握最鮮活的素材,使理論宣傳有的放矢,更加生動、更具感染力,更貼近黃山發展實際。在宣傳闡釋中,內容上注重增強學理性,努力做到深刻透徹;表達上注重深入淺出,努力將學理哲理、道理情理講深講活。培育有影響的理論專版、專欄,打造創新理論宣傳的重要陣地,形成本土化的理論宣傳傳播品牌。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必須緊跟技術迭代節奏,積極探索理論傳播新路徑,不斷鞏固老陣地、拓展新平臺,強化傳統紙媒與移動渠道的互通和聯動,推動移動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內容、渠道、技術、平臺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探索“新聞+理論”等形式,讓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從而延伸新聞輿論觸角,擴大傳播覆蓋面,實現傳播效果的疊加。
抓好理論宣傳關鍵還是靠人。針對新聞媒體的理論宣傳,要通過“記者學堂”、新聞骨干專題培訓、理論專業記者發現培育,不斷提升新聞記者、編輯寫好理論文章、講好理論故事、說好理論原理的能力水平。同時在原有黨政干部、市委黨校專家等作者隊伍基礎上,以政治堅定、思想敏銳、理論功底扎實、文字功底深厚為基本要求,發展一支由專業理論宣傳者、社科理論專家學者、“田秀才”、“土專家”、青年黨員等各方面人才組成的、學科互補的相對穩定的理論宣傳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