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一個既偉大又艱巨的任務,需要發揮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媒體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給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的輿論動力。
縣域經濟作為國家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之一,其高質量的地位越來越大,其高質量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尤其在“百舸爭流”的大環境下,縣域紛紛創新發展,拿出實招、絕招在多個高質量發展領域起高原、起高峰,爭當排頭兵。縣域自我加壓高質量發展,需要新聞力量助威,尤其是需要地市黨報助力。那么,地市黨報該如何發揮新聞力量助推縣域高質量發展?河南焦作日報社在沁陽市的實踐,具有一定的示范意義。
每一個縣域都有自己在國家層面的高質量發展定位思考,而這也往往是縣域的中心工作、“一號工程”。如何圍繞縣域追求目標發揮新聞力量?
(一)“創”品牌。創品牌也是一項兩項工作的創新。焦作沁陽市近三年來以創建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為目標促穩定、促高質量發展。焦作日報社派駐機構緊扣這一目標,分別從縣、部門(單位)、鄉、社會團體方面深度挖掘、深度報道,其中《這里的大廳靜悄悄——沁陽市創建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的背后》先后被《河南日報》、人民日報客戶端采用,引起較大反響。
(二)“創”路徑。沁陽市在全國“四好農村路”建設中,用“四好農村路”串聯產業富民點,打通產業富民的最后一公里。《焦作日報》以《串點連線走向大市場——沁陽市“四好農村路”建設闖新路》一文進行連續報道,收到良好效果。
(三)“創”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視察時強調,要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為縣域治理領航指路、明確方向、確定目標。《焦作日報》記者從沁陽市建設“三起來”示范縣中找到了七個引爆點,即縣域發展找準位置、產業轉型再造優勢、創新驅動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創新發展、鄉村振興“五型帶動”、標本兼治深化改革、民生福祉持續提升。七個引爆點,七篇鮮活的經驗性報道推出后,多家國家級媒體紛紛進行摘要選登,為沁陽市成為河南省首個“三起來”示范縣貢獻了新聞力量。
縣域高質量發展中有許多亮點,這些亮點往往是縣域在國家、省、市層面爭先進位的發力點。緊扣亮點,要聚“新”突破。
(一)策劃“新”。亮點報道要策劃。新聞策劃是地市黨報的強項,策劃好就會為后續報道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縣里來了不走的科學院》(《新華每日電訊》2022年11月16 日二版)是一次成功的新聞策劃。沁陽市與河南省科學院共創沁陽市科創園,到中試園、孵化園、創新園相繼投用,期間報道很多,記者在報道中緊緊扣住不走的科學院為中心,從創新鏈賦能產業鏈、科技成果轉化等六個方面打造了不走的科學院。
(二)提法“新”。亮點報道要有新提法。新提法往往能給亮點加分添彩,也是作品獲得省級以上好新聞獎的要素之一。上面提到的《縣里來了不走的科學院》提法就新。還有諸如《“煤炭枯竭城”變身“科技創新城”》《省委書記的殷切期許實現了,一座“城”如何拉動百億元——設計創造新生活》等作品,都不乏創新之處。
(三)示范“新”。亮點是示范、是引領。高質量發展亮點要有引領示范作用,要有可操作性。如果亮點沒有推廣價值就不是真正亮點,更不能成為縣域爭先進位的支撐。焦作市高新區探求“人才強區”的密碼——聚才、育才、引才、親才,以人才支撐高質量發展,尤其在科技創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國高新區的前列。《聚才 育才 引才 親才——看高新區如何“人才強區”賦能“又高又新”》是焦作日報社記者采寫的重頭報道,《科技日報》今年7月18日進行了轉載,引起反響。
縣域活動多,比如重大節慶活動,這是近幾年拉動消費,尤其是“淄博燒烤”現象后,重大節慶活動成為縣域極為重視的活動之一。這些重大節日一般有“五一”“十一”黃金周等。做好這些活動的報道不僅可以大大提升縣域的知名度、品牌價值,更為縣域招商引資、營商環境加分。這些活動報道不僅要發揮紙質媒體優勢,更要發揮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等的作用,全方位、立體化進行“量”的報道。
(一)“量”在預熱。活動報道要有預熱新聞。要明確目標,明確分工,制定詳細報道方案。今年“五一”黃金周,焦作日報記者針對沁陽、焦作高新區等地一系列迎接黃金周的舉措,三天時間就發稿10篇,制作視頻20條。
(二)“量”在過程。活動的過程是全方位報道的重點。要唱好多媒體“大合唱”,要進行合理的統籌協調,以實現更加高效的傳播。今年“五一”黃金周,焦作日報不僅實時報道動態新聞,更報道了組織、服務、交流、消費等,并且根據活動的特點和趨勢,及時制定相應的報道策劃和宣傳方案,融媒體發稿、發視頻100余條,形成了新聞宣傳“大合唱”。
(三)“量”在回眸。活動結束后的報道是提升報道質量的升華,也是縣域上下極為重視的一個環節。要報道活動效果,通過多個維度進行回顧性報道和分析,深入挖掘活動的內涵和價值,提升報道的深度和廣度。“五一”黃金周過后焦作日報的報道有《來的是朋友》《一路看平安》《文旅為何能》《服務靠什么》《起飛怎么飛》等。
事件性新聞是報道的重頭戲之一,是增強地市黨報感染力、吸引力、傳播力,展示地市黨報權威性的重要抓手之一。縣域的事件性新聞因地域強、傳播快、關注高、街談巷議廣而備受縣域上下的重視。特別在融媒體時代,傳播手段的多樣化,更增加了對事件性新聞報道的重視程度。
(一)“力”求真。事件性新聞首先要下大氣力求真,只有真才有力量、力度。真也是地市黨報在縣域報道中的立足點、出發點、勝勢點。《沁陽敲響土地流轉拍賣第一槌》是典型的事件性新聞,拍賣的起因、效果,農民是否真正從中受益等是真的力道。在拍賣之前焦作日報記者下足功夫,進行深入采訪,在報道這一事件時,利用大量背景材料,展現真實的拍賣受益者、獲益者,鮮活的真實數據、背后故事等為該報道注釋了真的力度,該報道獲得河南省好新聞一等獎。
(二)“力”求實。事件性新聞,數據要實,堅決杜絕數據造假、數據夸大。《一封通知開會的信在市區“轉”了16天》是一篇事后獲得的事件性新聞,該會議結束了,參加會議的代表才陸陸續續收到通知開會的信。為了核實“轉”的天數,報社記者從收發室開始追蹤,一個一個郵局采訪,最終找出延發信件、滯后信件的原因、天數等。新聞報道的實打實,增強了新聞的說服力及新聞價值,也促進了相關部門改進作風、強化服務、增強效率等。
(三)“力”求穩。事件性新聞要追求穩,“穩”字當頭,一方面是發稿要穩妥,另一方面是為社會穩定提供正能量,而不是為發稿而發稿,甚至追求獵奇。《農機價格今如何》《化肥漲價的背后》等,都是在事件發生后的跟蹤報道。由于調查深入仔細,并得到相關部門的審核等,報道發出后促進了農民增收,保護了農民的利益,受到歡迎。
縣域先進典型的報道是領導非常重視的報道,一個縣域如果能夠推出一個或幾個在全國、全省甚至全市叫響的典型人物,不僅給縣域爭光,更會成為縣域一個標桿。先進典型的報道要做到報道可親、可學。
(一)“先”之廣。先進典型要廣泛,只有廣,才能充分挖潛、優中選優。記者聯系的沁陽市、焦作高新區每年要進行優秀公務員、黨員、科技工作者、營商典型、公安干警、村干部、好婆婆、好媳婦等十個方面的“十佳”評選。這種評選的廣泛性,為媒體的典型報道提供了大舞臺。每年的評選,報社會積極參與,相互聯動,通過評選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二)“先”之聚。“十佳”評選是基礎,記者從中會聚焦更加優秀的典型,進行聚焦報道。《范占先:一聲嫂娘情何限》《郭欣欣:一片孝心可對天》兩篇報道就是在“十佳”中獲取的典型。報道發出后,被多家省級以上媒體轉載,最終他們被評為首屆全國文明家庭并受到表彰。
(三)“先”之快。先進典型要報道快。報道快的前提是采訪要深入,寫法要新穎。《網紅支書幫農民銷售10億元》《30年守佛老人護國寶》《迎著洪水拽回一條命》《有一種英雄叫“我先跳”》……記者采寫的一個個先進典型人物的報道都基于快發,以時間贏得空間,最后被多家媒體轉發,讓這些典型走到了全省甚至全國人民面前。
總之,地市黨報在報道縣域高質量發展新聞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地市黨報派駐記者在報道縣域高質量發展中,要統籌規劃、協調行動,發揮全媒體的“大合唱”,講好高質量發展故事。地市黨報記者更要在報道地方高質量發展中深入調查研究、創新方法手段,發揮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服務好縣域高質量發展大局,發揮好新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