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斌,謝居力,徐 雨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江蘇南京 210014)
農業科研院所是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本建設關系著科研院所的長遠發展,關系著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可以說,基本建設沒有小事,責任重大。近些年來,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不斷加大中央財政支農工作力度,在資金和政策上持續投入,尤其自2004年7月《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2004〕20號)頒布實施以來,國內涉農科研院所基本建設投資有了較大幅度增長,基本建設項目不斷增多。農業科研院所的基本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基建工作已經成為農業科研單位的重要工作之一,并且越來越受重視。
伴隨基本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農業科研院所在基本建設管理工作中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比如項目管理混亂、建設程序違反規定、招投標制度不健全等,導致基建項目監管不到位、基建投資效益不高、資金浪費嚴重,施工進度慢,工程質量不合格等情況出現。其根本原因就是基建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淡薄,管理水平低、責任心不強。所以,基建工作重在管理,只有加強管理,才能確保基建工程順利進行。
一般來說,項目的基本建設程序包括項目建議書提交、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初步設計、施工準備、建設實施、竣工驗收、交付使用及項目后評估等階段。每個階段都包含著很多的工作內容和內在環節,各階段之間既相互制約又緊密相連。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項目的建設實施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就是項目現場施工管理,這項工作涉及面廣,影響因素較多,資金和勞動力的投入也最大。所以,做好項目現場施工管理工作,應是基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基建項目施工現場管理工作是一項非常復雜、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是一個工序復雜、涉及面廣、技術問題與管理問題錯綜交織的組合過程,對內要協調本單位各部門、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對外要與相關政府部門協調,管理上必須講究方式方法[1]。由于受到施工現場自然環境、地質條件、天氣狀況、材料質量、施工人員素質和技術水平等眾多因素影響,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可以歸納為人員問題、安全問題、技術問題、材料問題、質量問題和施工進度問題,基建項目施工現場管理就是要對這些現場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同人是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一樣,施工現場所有參建人員也是項目成敗的關鍵。施工項目最終都是通過該項目參建人員來完成,這些參建人員主要指施工現場的指揮者、組織者以及操作者,具體包括建設方基建管理人員、施工方項目經理及其他管理人員、項目監理以及現場的一線工人。這些參建人員的職業素養和技術水平直接決定著項目的成敗。在所有參建人員中,建設方基建管理人員是基建項目的具體決策者、執行者、管理者,是科研院所基建管理的核心。基建管理人員的素質對科研院所基建管理機構所承接項目的成效至關重要。
在工程實踐中,項目施工單位為了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一般都會在“人”上面做足文章,最常見的手段就是減少項目管理人員的數量,不按投標文件的承諾委派項目管理人員,施工隊伍往往就是一個項目經理帶著一群一線工人。項目經理一人身兼項目負責人、施工員、安全員、預算員、質量員、材料員等多職,承擔著施工方項目管理部全部的職能,這已經成為建筑行業內的一種普遍現象。項目管理人員的減配往往導致管理上的嚴重缺位,現場人員權責嚴重分離,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具體的工序、工藝要求任由一線工人自由發揮;隱蔽驗收、工序驗收、質量安全的檢查和控制,完全掌控在一線工人手中,這個時候施工人員的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人員問題導致工程的施工完全失控,操作人員違規操作所引起的質量問題、安全問題更是屢見不鮮[2]。比如,某高校在混凝土澆筑工程中,由于施工人員振搗不到位,致使混凝土不密實,有些部位甚至出現孔洞,影響了混凝土強度;再比如某科研單位辦公樓建造工程,在項目竣工投入使用后發現下水道經常堵塞。經調查,是因為該項目室外工程排污管道部分漏排導致下水道堵塞。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不講衛生要生病,不講安全要送命。建筑施工現場,風險源很多,安全隱患更是層出不窮,主要安全隱患有:工人進入施工作業區域不佩戴安全帽;高處、臨邊作業不拴安全帶;酒后作業;穿拖鞋、高跟鞋、裙子進入施工現場作業;新進人員未進行三級安全培訓上崗和安全交底;特殊工種未持證上崗;向下隨意拋擲物品;施工中安全防護措施不當,孔口、臨邊作業區域未按安全要求設置防護設施;施工作業中發現不安全因素后,不聽從生產、安全負責人指揮強行違章、冒險作業的。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統計,2020年全國共發生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689起、死亡794人。事故類型中高居前2位的是高處墜落事故和物體打擊事故,分別占總數的59.07%和占總數的12.05%。在各種基建工作大小會議上,安全問題也始終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可很多時候縱使甲方和監理再三強調,施工單位對待安全問題上依舊是顯得麻木不仁。要想解決現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就必須先從安全措施費管控著手改進和防范。發生安全事故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施工單位主要負責人對安全管理人員工作的支持不夠,甚至是根本不支持。說到底,就是不舍得在安全問題上真金白銀的投入,建設方支付的安措費沒有百分之百地用于現場施工。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很多施工單位為了能中標,刻意壓低競標價格,在安全經費上不斷“打折”,導致中標后連最基本的安全生產設備、防護用具、宣傳資料都無法買全,這就使得施工方安全管理人員不敢管、不能管,安全監管流于表面。國務院、住建部頒布的多部法律法規都對安全施工措施費的使用做出了明確規定。比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第22條中明確規定,列入建設工程概算的安全生產作業環境及安全施工措施費不得挪作他用。第63條中明確了挪用安全施工措施費的處罰標準。盡管如此,施工單位挪用所需經費的情況依然時有發生,由此引發不少的安全事故。比如某高校教學樓建造工程,施工單位在收到建設方支付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費后并未用于購買安全防護用具,而是將該筆費用挪用于購買工程所需材料。在施工中,由于使用了質量不合格的安全帽導致多名施工人員被高空墜落的磚塊砸傷。事后,施工單位因擅自挪用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費被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處罰。所以,“施工必須講安全、資金投入是關鍵,縮減安全措施費、項目早晚要出事。”
施工質量是工程質量的生命線。施工準備工作做的再充分,在施工過程中仍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不及時發現和解決就會影響工程質量。質量把關不僅僅是監理方的事,而應該成為項目參建各方共同的責任。尤其是建設單位,應始終把工程質量作為工程項目建設管理的重點。
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施工單位往往選擇在隱蔽工程的施工中做文章、動手腳,偷工減料,嚴重影響了工程質量。比如在鋼筋混凝土澆筑工程中,施工單位在布筋時違反規定要求,故意加大鋼筋間距,從而達到減少鋼筋使用數量的目的。
在現場檢查中,建設方基建管理人員和監理人員查出了工程質量隱患和問題,一些施工單位管理人員總會找各種理由,極力推脫責任。還有時建設方基建管理人員和監理已經指出了工程質量隱患,但施工單位整改落實很不及時。有時候半天就可以整改解決的質量問題,拖個三五天是常有的事,甚至過幾天還忘了。監理人員編發的監理通知單也落實回復不及時。即使建設方基建管理人員和監理人員不停催促,也不能真正落實。
建設方要做好基建工作,就得擁有一支專業化、能打“硬仗”的基建管理隊伍,管理人員要熟悉農業基建法律法規,懂得基本建設程序,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惹事”。建設方基建管理人員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必須確保項目建設實施過程中各方參建人員能充分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要構建和諧的工作環境,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處理好與工程建設各方責任人的關系。要平等對待施工單位,要變甲方乙方為合作伙伴,在施工合同制定中合理設置較為完善的獎懲責任、權利、義務的關系。另外,監理在項目施工管理中起著重要作用。監理得力,建設單位在項目管理上省心省力;監理不得力,建設單位在項目管理上費心費力,所以一定要督促監理單位選派合格的監理人員。基建管理人員在項目現場施工管理過程中應緊緊依靠監理單位,要視監理為重要搭檔和伙伴,在合理范圍內要給監理放權,現場施工中要認真考慮監理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在工作上與監理要相互支持,要充分調動監理人員在項目管理中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監理人員應負起責任,在工程質量和進度上嚴格把關,明確職責,嚴格執行監理合同內容。對于在項目現場施工管理過程中管理措施得力的監理人員,建設單位要有獎勵,鼓勵他們更好的工作。與此同時,還要強化合同意識,要處理好建設方內部的關系。
安全監管責任重大,項目參建各方需履職盡責嚴守底線。建設方基建管理部門應建立施工安全檢查制度,明確項目安全管理責任人。施工方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應綜合考慮施工安全措施方案,并報監理單位審核。監理方應認真審核施工安全措施方案,確保方案切實可行。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標,主要是避免或減少一般安全事故和輕傷事故,杜絕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和傷亡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地確保施工中勞動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要實現這一工作目標,首先要從施工安全的組織保證體系著手,設置專職管理機構,配備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制定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確保人員到位,責任到人。其次,要舍得在安全問題上真金白銀的投入,安全措施費必須專款專用,要確保資金百分之百地用于現場施工。現場作業人員都要配備個人防護裝備(PPE)。最后,建設單位基建管理人員應樹立起參建各方所有安全管控人員的權威。要讓各級安全管理人員敢管、能管,讓安全監管落在實處。要定期組織參建各方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安全問題要及時整改,并形成書面記錄。
首先,要嚴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質量。建筑材料管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優質的建筑材料才能建造出優質的工程,把好材料質量關就是把好工程質量關。在項目施工前應成立由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人員組成的材料考察小組共同考察材料。對那些使用量大、價值較高的材料,可以在統一材料標準后再組織材料供應商報價,一般情況下,參與競爭的材料供應商的數量不得少于三家。通過競爭性談判選擇質好價優的供應商。所有材料進場必須“三證齊全”(產品合格證、質量保證書、檢測報告),缺一不可。合格證等資料必須蓋有生產廠家或供貨商的紅章并標明出廠日期、生產批號。材料進場后要嚴格檢測,一定要確保材料合格后才可以投入使用。其次,要重視對施工過程的控制。施工單位在開工前,應將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報送監理單位審查,監理批準后才允許開工。在一些重要的工序和操作重點上要特別注意,要防止人員的操作失誤造成質量問題。為確保工程質量,隱蔽工程和關鍵環節,監理單位要安排監理人員旁站監理,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最后,要做好檢查驗收工作。單項工程完工后,施工單位內部應先組織人員自查,自查合格后再由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聯合檢查,發現質量問題及時整改。上道工序驗收不合格或整改達不到要求的,下道工序不準開始。地基驗槽、基礎鋼筋、基礎分部、主體結構分部、屋面等關鍵部位必須請質監站核驗。
基本建設是農業科研事業單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科研事業單位的依托和基礎。雖然近十多年來農業科研事業單位的基本建設有了長足發展,但相對滯后的狀況尚未從根本上得到扭轉。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農業科研基本建設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對農業科研基本建設的研究,重視基建項目現場管理工作,以推動和加快農業科研事業單位的基本建設工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