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召麗
(泗水縣中冊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山東泗水 273200)
農產品質量檢測是保證食品安全、保證人民群眾健康的關鍵。農業產品的質量檢驗,除了要注重產品的品質與外觀,更要注意其是否含有殺蟲劑、重金屬等。由于我國的農業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因此,我國政府應該更加關注我國農產品質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討如何強化監督管理。
在當前各種不利農業發展的形勢下,通過對傳統農業的改造,使傳統農業由數量增長型農業向總量平衡、結構型、質量安全型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變。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促進傳統農業的轉變,是當前國際、國內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國家政策的驅動下,運用多種技術對環境進行精確地檢測、分析和決策已成為當前農業生產發展的必然趨勢。尤其是在物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準確的農業傳感器已成為現實。如何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農業信息化創新,運用好已有的技術,建立農產品質量監督體系。
農業信息化是一種以信息采集、發布、處理、存儲、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應用系統,以適應農業經營和農村經營的需求。協調相關部門,為農業資源的管理與決策提供支撐,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農業信息服務,使農業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我國的農業生產規模較小,機械化水平較低,很難推廣應用高科技。農民的科學耕作意識不強,對農業生產的認識有一定的偏差。農村收入在家庭總收入中所占比例非常低,這使得很多中青年農民都選擇了外出打工,特別是年輕人,他們更不想被束縛在土地上。
農產品的品質與人們的身體健康、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農業的迅速發展,各國間的商貿往來日益頻繁。加強農產品的質量管理,加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而擴大市場份額,促進國內外農產品的發展。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指農產品的品質滿足人們對食品安全和衛生的需要。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是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中的重要地位。目前,要抓緊出臺、制定和完善農業標準和農產品質量標準,建立和完善全市農產品質量檢驗和檢測體系,強化監管、規范市場秩序、嚴格市場準入、監管、許可、認證等,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強化農業標準化,是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關鍵與難點。標準化是將現代科技與現代管理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既是技術推廣,也是科學管理。農業標準化是在農業科技與實踐的基礎上,根據簡單化、統一、協調、優選的原則,把科技成果、技術、技術標準等化為標準,并運用于農業生產、經營中。通過對環境、投入品、生產過程和產品的全程監控,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和管理水平,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達到“三個效益”,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龍頭和專業合作社要主動迎接WTO的挑戰,帶頭落實國家農業標準,建立健全的企業標準,積極推行符合國際標準的,積極引進符合質量標準和技術農藝要求的農戶,帶動農戶和基地標準化生產,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建設城市農業的投融資系統,建設城市農業的投融資系統。
大量的土地資源被浪費,導致了農業的低效。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目前我國的農業生產大多采用手工耕作和傳統的耕作方式。近幾年,農藥使用過量,土地鹽漬化嚴重,灌溉浪費,施肥不科學。自然環境承載能力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水資源、耕地、草地等主要農業資源的不斷萎縮,是影響農業綜合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農產品的數量、質量、價格是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長期以來,我國的農業生產主要面臨以下挑戰:
由于人口增長的壓力,以及相對惡劣的生態環境,使得我國的農業地域分布較為分散、人口承載力低、農業資源利用率低下。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高的資源使用。與某些農業發達國家的集約化、標準化、規模化經營水平比較,我國的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方法不夠合理、不夠科學、缺少計劃、缺少合理的管理模式以及技術成果轉化率較低等。
生產力、科技成果的利用率、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體系和規范化操作體系的有效提高以及加強是目前農業生產過程當中急需解決的重要內容。我國的農業生產模式、生產工具的現代化水平一般不高,農業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抗災能力差。許多地區的農民還在用手耕種,他們的生產方式很落后,勞動力和自然資源都很浪費。
在中國人民日益富裕的今天,人們對自己的產品的期望已經達到了綠色、美味、健康、多樣化、高質量的要求,這與當前的農業生產狀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于我國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較低,農產品的品質很難得到改善。就其自身的生物特征而言,如:大小、形狀、色澤、滋味、營養成分、貯藏、運輸、加工等,與某些農業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異。
無論是在出口還是內銷,對于農產品是否含有違禁藥物、農藥殘留超標、動植物感染等方面,都成為人們日益關心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低,科技意識不強。在大部分地區,仍然沿用傳統的種植方式,以經驗為依據,對溫度、濕度、水分的需求進行判定。
農業生產的總量包含了短缺和過剩。“信息不暢通、銷路不暢通”是目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一大“瓶頸”。由于缺乏有效信息引導,導致信息失真,導致了廣大農民的盲目生產。由于供求關系不清,造成了市場上的盲目涌入,部分地區蔬菜、糧食價格上漲,造成了嚴重的經濟風險。農民缺乏有效的市場信息、沒有銷售渠道、交通不方便、信息不透明、信息溝通不及時等是導致農民盲目生產、不適應市場需求、缺少產品以及農產品的銷售渠道過窄的主要原因。
我國農業發展水平低、規模小、競爭力不強、各種農產品不均衡、結構不均衡。這是當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農業結構單一,與其他行業聯系不強,農業生產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所占比例偏低。在發達國家,農業的轉化率已經達到了90%,而我國的農業轉化率只有40%~50%。農業產業化要依靠人,要依靠科學的生產方法。農業的現代化程度必須持續地提升,才能使我國的農業生產模式發生變化,從而使我國的農業生產效率得到提高,從而使耕地的產量得到提高,從而降低環境污染,改善產品的品質,向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當前,我國農產品質檢監管尚無完善的檢測制度,其原因有:一是農產品質量檢測的覆蓋面不大;二是地方農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尤其是鄉鎮的農產品質量檢驗機構,缺乏足夠的人力,很難做好農產品的檢驗工作。
當前,各地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機構,尤其是鄉鎮農產品質量檢驗機構,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缺乏足夠的資金,很難有效地進行日常工作。
目前,各地質檢機構尤其是基層質檢工作人員的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農村一般都是由農民擔任,缺少對農產品品質檢測和監督的專門技術培訓。農村市場的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人員經常在農村市場上進行,人員流動不暢。3)農村地區的農產品質檢工作人員缺少專業技術培訓;
目前,我國的農產品質檢工作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相關部門對質檢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夠,不能進行科學地協調;缺乏對農產品質檢機構的明確監管,缺少對其進行有效的檢測與監管的手段與方式;沒有充分認識到農產品質檢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許多農村的農業生產基地、批發市場都存在著一定的規模,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認識上存在著誤區。目前,我國大多數農產品生產企業還沒有建立起合格的農業品質檢驗實驗室,而我國農業企業的內部檢驗室建設水平普遍低下,難以對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進行有效的檢測。
當前,農村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中的檢測試劑、儀器等問題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一是食品安全檢測試劑穩定性差,缺少溫度控制設備;大部分的錯誤報告對測試的結果有消極的影響。二是農產品質檢所的工作人員變動較大,檢驗儀器的使用和維修不規范,容易造成儀器的損壞。
強化農產品質量檢驗監督管理制度,要抓好三項工作:第一,各級政府,尤其是鄉鎮政府要進一步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大資金投入農產品質量檢驗監督工作,重點建設鄉鎮農產品質量檢驗室,完善鄉鎮農產品質量檢驗室和監督站基礎設施,提高地方農產品質量檢驗監督水平。第二,農業質檢總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積極爭取國家有關科研項目的資金支持。第三,健全鄉鎮質檢機構的運行評價制度,強化監督管理,確保農產品質量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
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加大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要加強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管,尤其是縣級財政要加大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管力度。將其納入財政預算內,并為農業質量檢測監督部門提供必要的工作資金。二是鄉鎮政府要充分認識到農產品質檢工作的重要意義,堅持“屬地”原則,在資金、基礎設施、人員配置等方面推動農產品質檢工作的開展。
強化質檢監管人員的培訓,要做好以下兩項工作:第一,地方農業主管部門要深入分析目前的工作任務,采取多元化培訓方式結合檢驗監督工作實際,加強對縣級農產品質量檢驗監督人員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培訓,同時提升農產品質量檢驗管理實踐能力和監督人員。第二,強化農村農產品質檢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質檢隊伍,全面提升農村市場監管隊伍的綜合素質。
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和執法,要加強對農產品的監管和執法。要加強對農產品的管理,要加強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管,并督促其配合質檢總局進行監督和檢查。通過強化各有關部門的配合,強化聯合執法,確保農業質檢工作的正常、有序進行。
加大對農產品質檢工作的重視,促進農產品生產企業內部檢測機構的建設。要強化宣傳,提高農產品生產企業對質檢工作的重視,要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檢驗機構的建設,并督促其積極配合質檢監督部門的檢查,促進農產品質量檢驗監督工作井然有序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首要責任。要加強農業生產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加強農業生產單位的內部監督管理,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農業質檢部門應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研究,重視對食品安全的檢測儀器和試劑的保管與管理。應建立科學、合理的檢驗試劑貯存與使用制度,以保證檢驗試劑的穩定性,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嚴格按規程操作和保養檢驗儀器,防止儀器發生故障。
綜上所述加強對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管理迫在眉睫。目前,我國農產品質檢管理存在著許多問題,如缺少健全的檢測制度、資金不充足、質檢工作的管理和管理水平的低下以及人員專業素質低下等。加強農業檢驗機構的建設,加強農業檢驗機構的資金投入,加強檢驗機構從業人員的培訓,有效發揮檢驗職能作用。從而加強監管執法,完善企業內部檢驗室建設,加強儀器維護、試劑保管等應對措施,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檢測監管水平,為我國農業發展與糧食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