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福祥
(建寧縣溪口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福建建寧 354500)
我國長江流域以南的梨產區,早期落葉大面積發生由來已久,輕則影響樹勢,重則絕產絕收[1]。福建為梨早期落葉發生范圍最廣、程度最重的區域。2000年以來,隨著“翠冠”等抗逆弱早熟梨品種推廣,常年發生面積占比50%以上,嚴重年份占比達70%,產量、經濟損失分別達22萬t、8.8億元,不少梨企、梨農因投入產出倒掛而拋荒棄梨,改植毀梨,動搖了建寧等縣(市、區)梨在農業產業中主導地位。
為解決這一重大技術瓶頸,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通過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崗站聯合,經十余年協同攻關與系統研究,明確南方梨產區連年大面積嚴重發生早期落葉類型為以新發現的梨斑點炭疽病為主導的葉部病害所導致[2-3]。在此基礎上,篩選出多種抑制作用強殺菌劑和提出提高藥劑防治效果的技術措施,大面積推廣應用于生產并取得了顯著效果,扭轉了南方特別是梨產分布南緣早熟梨產區規模日趨縮減的態勢。
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在建寧等福建梨主產區氣候條件下,梨斑點炭疽病田間癥狀表現始見于4月中旬。5月上旬后隨著氣溫上升、雨量增加進入發病高峰期,葉發病率、病情指數多在5~6月份出現陡升過程。7月后常因臺風雨等強降雨過程,病斑呈暴發性增加,常見陣雨后即出現1次葉片大量黃化脫落過程。依此,一般感病品種如“翠冠”“新玉”等,從4月上旬開始至雨季結束前,15天左右須噴1次復配或混配殺菌藥,防止雨季嚴重發生蔓延。進入7月后臺風雨階段,須雨前搶時或雨后盡早噴1次殺菌劑,或雨前雨后各噴1次殺菌劑,以防遇雨過程中病斑暴發性增加。
據相關室內藥劑毒力實驗和田間驗證試驗結果,苯脒甲環唑等三唑類殺菌劑對梨斑點炭疽病菌絲生長抑制高,而孢子明發、芽管伸長抑制作用弱;醚菌酯、代森錳鋅等殺菌劑則相反,對孢子明發、芽管伸長抑制作用強,對菌絲生長抑制作用弱[4]。為此,選擇兩類殺菌劑質量比適宜的復配劑,或選用兩類殺菌劑單劑按適宜質量比進行混配,可擴大病菌生長發育階段的控制范圍,從而提高藥劑防治效果。梨斑點炭疽病菌絲生長抑制強,可供交替選用的三唑類殺菌劑主要有苯醚甲環唑、氟硅唑、戊唑醇、己唑醇、咪酰胺、代森聯等。孢子萌發、芽管伸長抑制強,可供交替選用的殺菌劑主要有多菌靈、代森錳鋅、克菌丹、百菌清、醚菌酯,其中以苯脒甲環唑與醚菌酯按5∶1質量比的復配或混配組合防效最佳,增效系數達1.9031。
梨斑點炭疽病對苯脒甲環唑敏感基線EC50值為0.590 mg/L[4],相較于梨褐斑病(EC50值0.488 mg/L)[5]、梨黑斑病(EC50值0.507 mg/L)[6]等梨葉部病害耐藥性較強。生產上按照常規使用濃度,常出現梨葉部看不到梨褐斑病等常見病害而梨斑點病布滿梨斑點炭疽病的狀況。為此,針對梨斑點炭疽病,使用藥劑應適當提高配置濃度,一般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40%氟硅唑乳油適宜使用濃度分別為3 000倍、5 000倍。
同時,梨斑點炭疽病對三唑類殺菌劑具有低毒興奮效應。即當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稀釋濃度大于8 000倍時,不僅對梨斑點炭疽病沒有抑制作用,反而會加劇梨斑點炭疽病發生蔓延。生產上常出現三唑類殺菌劑噴施后,梨斑點炭疽病因遇雨稀釋刺激作用,病情反較未噴施加重的情況。由此,應十分關注三唑類藥劑噴施后4 h內的遇雨情況,采取雨后及時補噴措施,以防止因三唑類殺菌劑低毒興奮效應加劇而導致的梨斑點炭疽病蔓延現象。
生產上梨斑點炭疽病易出現3個藥劑防治薄弱時期。一是5~6月份雨量大,雨時長,間歇短,藥劑防治難于適時噴藥到位或用藥后遭雨淋失與稀釋等產生“缺藥期”。二是果實成熟采摘時期禁用藥劑產生的“脫藥劑”。一般藥劑安全使用間隔期為開采前15~20天,加上采果期25~30天,脫藥期長達40~50天,大大超出相關藥劑藥效期。三是采果后放松管理,少噴藥或不噴藥,產生“少藥期”。
針對上述問題,采取以下應對措施與方法加以克服。①大力推廣使用有機硅等農藥增效劑,增強藥劑耐雨水沖刷及水解性能,提高雨季藥劑防治效果。②全面推廣應用果實套袋技術,以便掛果期使用波爾多液等粘著性強、持效性長、但易對果面產生污染的殺菌劑,和避免成熟期采取藥劑防治對果實質量安全構成影響。③強化采后田間管理,適當增加殺菌劑使用次數。
根據測算,抗性弱品種單純藥劑防治全年噴藥次數需過18次以上。如此頻次用藥,一方面會大幅增加用藥量,降低果實食用質量安全。另一方面,會加劇病害抗性產生,可能在短期內使相關藥劑,防效降低甚至失效。同時,在實際生產中,還存在雨季干擾和安全間隔期等難于克服因素的影響,藥劑防治難于適時到位。因此,在強調藥劑防治對控制梨斑點炭疽病重要作用的同時,還應綜合應用其他配套措施。
選擇通透性強、光照充足、地緩開闊地塊建園。選用抗逆性品種種植發展,采用寬行窄株規格定植。推廣避雨栽培模式,應用單層主枝樹形等,創造不利于病害發生與蔓延的生態環境[7]。
采取控氮增磷補鉀、增施有機肥等穩健樹勢。深溝斷根、化學控梢、枝干創傷等縮短梢葉持嫩期[8-10]。加快枝組更新周期、控制結果數量骨干枝頭高接抗性品種等增強枝勢,增強樹體抗病能力[11-12]。
針對梨斑點炭疽病,不僅注重冬季清園,還特別強調夏季清園。冬季清園在做好剪、刮、翻、刷等農業、物理措施落實的同時,強調落葉后、萌芽前各噴1次石硫合劑、代森銨加礦物油等清園劑。夏季清園,要求采后隨即噴1次波爾多液等藥效期較長的藥劑外,還需及時剪除采果等農事操作過程造成的衰敗枝葉,清理留存樹體、地面病葉、病果、果袋等,進行集中深埋、燒毀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