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騰
(基準方中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0)
現階段人們對于建筑工程項目的要求不斷提升,建筑工程項目的復雜性更為突出, 且構建難度更大,切實優化前期建筑設計工作極為必要。 因為當前建筑設計人員面臨較大壓力, 為了有效提升建筑設計水平, 設計人員除了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 往往還需要恰當融入運用一些新技術和新工藝,由此推動建筑設計工作不斷優化發展。 基于此, 在建筑設計中高度關注新技術的引入運用極為必要,設計人員應該結合項目實際狀況, 合理選擇新技術予以優化, 解決原有建筑設計問題和缺陷。
建筑設計中應用新技術的必要性首先表現在對于建筑設計方案的優化上, 各類新技術的融入運用必然可以促使建筑設計水平不斷提升, 促使建筑設計方案更為合理可靠, 由此更好實現對于建筑工程項目的優化指導, 最終促使建筑工程項目得以發揮出更強的作用價值。 當前建筑工程項目要求更高,設計環節應該注重引入新技術, 促使建筑設計方案得以優化, 保障建筑工程項目更為契合人的需求,能夠推動建筑行業不斷發展和進步。 比如現階段建筑物使用者往往對于建筑工程項目應用的舒適度以及健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筑設計人員也就需要著眼于這些新要求, 合理選擇一些新技術予以滿足,由此更好實現建筑設計方案優化的同時, 確保建筑工程項目的應用價值得以提升[1]。
建筑設計中新技術的應用不僅僅可以在建筑設計方案的優化中發揮積極作用, 往往還可以直接作用于建筑設計工作本身, 促使建筑設計難度得以降低, 避免因為建筑設計人員面臨較高難度, 影響到最終建筑設計效果。 在建筑設計中引入運用新技術時, 設計人員的工作模式往往也可以得到創新優化,設計人員可以借助于一些新技術和新工具, 輔助自身更好完成建筑設計任務, 由此更好適應當前較為復雜的建筑設計工作, 解決設計人員及其應用工具不當帶來的設計問題。 比如從原有的二維平面設計模式轉變為三維立體模型設計, 也就可以為建筑設計人員提供有力抓手, 促使建筑設計難度得以明顯降低, 為建筑設計水平提升創造理想條件。
建筑設計中應用新技術首先應該積極關注新技術應用所表現出來的功能價值, 促使其可以較好為建筑工程項目或者是為建筑設計工作服務, 避免在新技術應用中出現華而不實的問題。 基于此, 為了促使建筑設計中新技術的應用更為適宜合理, 建筑設計人員應該首先從需求調查入手分析, 明確建筑工程項目在長期應用中以及建筑設計工作執行中,存在的一些新要求, 進而從這些要求出發, 探討如何借助于一些新技術予以滿足, 進而才能夠切實發揮出新技術的應用功能價值。 當然, 對于現階段建筑行業相關的一些新技術, 建筑設計人員同樣也可以主動探索分析這些新技術是否能夠有效運用, 促使建筑工程項目能夠更好為使用者服務。 比如面臨著當前人們對于建筑物生態效益越來越高的需求,設計人員就應該引入生態新技術, 促使其能夠發揮相應功能價值[2]。
建筑設計中新技術的應用還需要滿足協調性原則, 以便促使各類新技術的融入運用較為適宜合理,避免在任何方面出現矛盾沖突問題。 首先, 建筑設計中新技術的應用需要符合建筑行業相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 促使該方面具備理想協調性, 避免應用任何違背建筑行業規范的新技術, 以此作為新技術選用的關鍵前提和重要依據。 其次, 建筑設計中新技術的協調運用還需要重點考慮到相關要素, 針對新技術發揮作用的系統及其相關對象進行綜合分析,避免因為新技術的選用, 造成其它一些既有因素難以發揮作用, 要求確保整個建筑系統更為協調有序運行, 增強新技術應用后的有機結合效果。 另外,針對建筑設計中新技術應用的協調性進行把關, 設計人員還需要重點考慮到各類新技術之間的協調性,在引入多類新技術時, 設計人員需要分析判斷是否相互之間存在沖突或者是不協調因素, 進而針對相關問題和矛盾點予以協調處理, 促使所有新技術得以優化運用。
建筑設計中新技術的應用還需要滿足可行性原則, 設計人員應該注重綜合分析判斷各類新技術在應用到建筑工程項目中時, 是否可以合理可行, 對于明顯無法落實運用的新技術予以及時替換處理,以此更好促使新技術發揮應有作用價值。 基于建筑設計中新技術選用的可行性要求進行分析, 建筑設計人員應該首先從技術層面進行分析, 判斷評估新技術在建筑工程項目中的應用是否可以在現有技術水平下得以實現, 尤其是對于施工層面的相關技術手段, 更是需要綜合評估, 避免因為后續施工安裝方面的限制問題, 影響其應用效果。 另外, 可行性把關還需要從經濟層面入手, 建筑設計人員應該注重考慮相應新技術引入運用到建筑工程項目中時的造價需求, 對于明顯超出建筑工程項目預算的新技術同樣需要進行改進調整[3]。
建筑設計中新技術的應用需要密切結合時代發展趨勢, 建筑行業在逐步提升生態理念重視度的基礎上, 在建筑設計中靈活運用生態新技術也就顯得極為必要。 基于建筑設計中生態新技術的應用而言,建筑設計人員應該注重探討如何借助于這些新技術手段來優化建筑工程項目的生態效益, 以便促使建筑工程項目可以在后續長期應用中表現出較強的可持續發展特點, 切實解決原有建筑工程項目中存在的嚴重生態環境破壞以及污染問題。 現階段我國建筑行業發展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視度正在不斷提升,尤其是伴隨著原有生態環境破壞問題, 以及人們對于建筑工程項目綠化率要求不斷提升, 如何借助生態新技術予以優化改進成為重要問題, 建筑設計人員應該予以積極關注, 由此更好提升建筑工程項目品質。
具體到建筑設計中生態新技術的應用來看, 建筑設計人員應該著重考慮到一些新理念以及新方式的運用, 尤其是在提升建筑工程項目的綠化率方面,更是需要引起建筑設計人員重視。 比如立體綠化技術相對于原有單一進行建筑物周圍環境綠化處理的方式, 可以表現出更強的生態效益, 建筑設計人員應該密切結合建筑工程項目實際狀況予以優化運用。立體綠化技術的應用不僅僅可以在建筑工程項目所處區域的平面內進行綠色植被的合理布置, 往往還可以依托建筑工程項目以及其它構筑物, 促使綠化植物能夠形成更為全面的立體布置效果, 由此更為多元提升建筑工程項目的生態效益。 在建筑工程項目的屋頂以及外墻上, 建筑設計人員就可以合理運用綠化植物予以配置, 以便促使建筑工程項目整體具備更強的綠化效果, 體現出建筑工程項目的生態效益[4]。
此外, 在建筑設計中運用生態新技術時, 施工材料也是關注要點, 以便促使相應施工材料具備較強的生態效益, 盡量避免因為材料方面存在的嚴重環境污染問題, 給生態可持續發展帶來影響。 當前建筑工程項目中應用的水泥、 鋼材等基本材料, 雖然確實在項目施工建設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但是同樣也在生產過程中伴隨著嚴重的環境污染現象, 借助于新型技術手段予以優化改進極為必要。 比如在建筑設計中積極運用新型混凝土材料, 既能夠促使其應用性能得以明顯提升, 同樣也可以降低原有混凝土生產中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 符合生態效益要求。
在建筑設計中應用新技術時, 節能的要求不容忽視, 設計人員應該注重有效解決原有存在的嚴重能耗損失問題。 當然, 在建筑設計中應用節能新技術時, 設計人員除了要重點考慮到原有能耗損失的防控, 往往還需要積極關注新能源的運用。 基于此,建筑設計人員應該從“開源” 以及“節流” 兩個角度入手, 綜合分析可供選擇的節能新技術, 以便促使建筑設計方案在應用后, 可以有效提升整個建筑工程項目的節能效益。
從建筑工程項目長期運用中存在的嚴重能耗損失問題入手分析, 建筑設計人員應該積極采取相匹配的新技術或者是新設計方式, 促使相應能耗損失得以有效控制, 盡可能提升能源利用率。 比如對于建筑工程項目中應用較為頻繁的一些電器設備, 建筑設計人員就需要予以優化選擇, 以便盡量借助于新型電器設備, 促使其可以在節能方面發揮出較強的作用價值, 避免出現嚴重電力能耗損失。 照明燈具作為現階段建筑工程項目中普遍使用的設施, 建筑設計人員更是需要予以積極關注, 優先選擇節能型燈具, 以便盡量規避該方面電力能耗。
另外一方面, 建筑設計人員還應該重點運用各類可再生能源, 在借助于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電力能源的基礎上, 同樣也可以達到較為理想的節能效益。 現階段我國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工程項目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 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價值也越來越突出, 尤其是太陽能、 風能以及地熱能的運用, 更是有效融入建筑工程項目, 實現了整個建筑工程項目節能效益的優化。 比如在建筑工程項目布局規劃中,設計人員就需要結合當地日照狀況以及風向, 優化布置其朝向以及門窗結構, 以便促使建筑工程項目可以在后續長期應用過程中, 形成理想的采光以及通風效果, 進而被動利用太陽能以及風能, 成為建筑工程項目中比較關鍵的節能策略。 當前越來越多的建筑物引入運用了地源熱泵, 成為充分利用地熱能源的重要設施, 建筑設計人員同樣也應該予以積極關注, 以便促使地熱能源同樣也可以發揮出較強節能效益[5]。
建筑設計中新技術的應用還需要高度關注保溫新技術的應用, 以便借助保溫新技術增強整個建筑工程項目的隔熱性能, 由此更好營造理想的室內溫度環境, 同時更好輔助優化節能效益。 建筑工程項目保溫性能的要求相對較高, 無論是夏季制冷, 還是冬季取暖, 往往都需要保障建筑物整體具備理想的保溫隔熱效果, 避免因為建筑物出現嚴重的散熱問題, 影響到居住的舒適度, 同時產生嚴重能耗損失。 現階段建筑行業發展中較為關注建筑物保溫效果的優化, 針對建筑物的不同構成部分, 同樣也出現了較多的新技術, 建筑設計人員應該予以積極關注, 以便在建筑工程項目的各個方面選擇適宜合理的保溫新技術進行優化。
在建筑工程項目整體保溫新技術的應用中, 外墻方面的保溫處理應該予以積極關注, 建筑設計人員應該基于外墻結構合理布置保溫層, 選擇恰當保溫材料, 促使其具備更強保溫性能。 其中真空隔熱板的應用就是比較關鍵的手段, 建筑設計人員應該優先選用真空隔熱板進行建筑外墻的優化鋪設, 促使其明顯提升外墻結構的保溫隔熱效果。 相對于傳統外墻保溫層復合結構的應用, 真空隔熱板的應用不僅僅可以進一步提升其保溫隔熱性能, 往往還能夠有效降低保溫層厚度, 促使建筑外墻保溫結構更為簡便, 且具備理想的生態環保效益。 從建筑工程項目中門窗結構的保溫隔熱設計來看, 建筑設計人員同樣也可以有效運用一些新技術, 促使門窗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更為突出, 尤其是對于玻璃材料的選用, 建筑設計人員應該高度關注一些先進材料的優先運用。 比如熱反射玻璃、 電敏感玻璃、 電磁波屏蔽玻璃以及低輻射玻璃等, 均可以在優化門窗結構應用效果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成為改善建筑工程項目保溫性能的重要手段[6]。 對于建筑工程項目屋頂的保溫隔熱設計, 設計人員同樣也應該高度關注于新型材料和處理方式的運用, 尤其是對于屋頂中隔熱板材以及保溫涂料的運用, 更是需要高度重視,以便切實解決屋頂方面出現的嚴重能耗損失問題。
建筑設計中對于各類新技術的應用還需要關注于建筑工程項目應用健康性以及舒適度的優化, 以便由此更好提升建筑工程項目品質, 促使建筑工程項目更好贏得使用者認可。 具體到建筑工程項目設計中各類健康相關新技術的運用, 建筑設計人員應該綜合考慮到如何營造適宜合理的室內環境, 以便更好為建筑物使用者提供健康宜居條件, 切實解決原有建筑工程項目長期應用過程中存在的明顯危害因素。
為了較好營造理想的室內空氣環境, 確保室內空氣質量, 建筑設計人員可以著眼于建筑通風系統進行優化處理, 綜合利用一些新技術和新工藝, 促使建筑物能夠形成理想通風條件。 比如從當前建筑工程項目中應用一種新型特殊窗框及其開關裝置就可以在優化建筑物通風效果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促使建筑物得以形成較為理想的室內通風條件, 尤其是在室內空氣流動速度控制上, 更是可以發揮重要價值, 由此更好規避原有通風方式帶來的不適感。當然, 伴隨著現階段我國新風系統研究水平的不斷提升, 在建筑工程項目中靈活引入運用該系統同樣也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有助于實現室內空氣的凈化,切實解決室內空氣質量較差帶來的問題和缺陷, 尤其是在空氣中灰塵過濾以及殺菌消毒方面, 其作用價值較為突出。
此外, 建筑設計中健康新技術的應用還需要重點從裝飾裝修方面入手, 以便借助于更為先進的裝飾裝修手段, 實現建筑物室內環境的改善, 營造更為理想的宜居環境。 比如光觸媒技術的應用就可以發揮出積極作用, 建筑設計人員應該予以優化選用。在光觸媒技術的應用中, 其可以借助于光催化劑,實現對于建筑物室內各個有害物質的有效分解和氧化處理, 促使其可以轉化為對人體無害的物質, 由此形成較為理想的殺菌以及凈化空氣效果, 在建筑物室內除臭方面同樣也能夠發揮積極作用, 應該引起建筑設計人員高度重視。
建筑設計中新技術的應用還可以從智能化入手,借助于智能化先進技術手段, 促使建筑物的應用價值更為突出, 確保各類功能得以強大, 以此滿足建筑物使用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基于智能化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而言, 建筑設計人員應該注重首先全面分析現階段建筑物使用者提出的新要求, 基于這些新要求探討如何借助于智能化技術予以滿足,以此更好推動建筑行業創新優化發展, 促使智能建筑的應用得以發揮出更強作用, 可以為建筑物使用者做出較大貢獻。
具體到建筑設計中智能化技術的應用, 設計人員應該重點從智能控制層面入手, 以便借助于智能化技術實現各類設施以及系統的優化調控, 由此促使其可以發揮出更強的作用價值, 且降低原有使用難度。 比如對于當前建筑工程項目中應用較為頻繁的照明系統, 設計人員就可以注重靈活引入運用智能化技術, 促使所有照明燈具的控制具備智能化特點, 可以借助于智能化技術來改善照明燈具的啟閉以及亮度控制, 促使其更好服務于建筑物各個室內空間, 由此表現出更強的應用價值。 在建筑工程項目中應用智能化控制手段時, 設計人員往往需要重點考慮到智能化技術和傳感器技術的有效結合, 以便促使智能化控制更為準確可靠。 此外, 對于建筑工程項目長期應用過程中, 各個系統運行中可能存在的故障問題, 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同樣也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能夠自動識別故障類型, 智能化分析判斷故障成因, 進而予以及時修復處理, 避免釀成更為嚴重的危害問題。
在建筑設計中應用新技術時, 各類新技術的應用不僅僅可以直接反映到建筑設計方案中, 以更好優化建筑工程項目應用效果, 往往還可以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以此更好為建筑設計人員提供服務, 降低建筑設計難度。 因為現階段建筑工程項目的復雜性更為突出, 相應建筑設計難度必然不斷增加, 給建筑設計人員帶來了較大壓力, 容易出現建筑設計偏差問題, 最終影響到建筑設計方案的應用價值。 因此,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引入運用一些新技術極為必要, 以便促使這些新技術可以對于建筑設計工作形成有效輔助, 降低建筑設計工作難度的同時, 更好提升建筑設計水平。
相對于傳統二維平面上的建筑設計模式, 三維立體模型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就可以發揮出更強的輔助作用, 可以促使建筑設計人員更為直觀處理各個建筑設計任務, 避免因為設計人員的理解出現偏差, 影響到建筑設計水平。 比如BIM技術的應用就可以發揮出較強的作用價值, 在當前建筑設計中的輔助作用較為突出, 建筑設計人員應該注重準確掌握該技術手段, 以便促使其較好實現對于建筑設計工作的創新轉變。 當然, 在建筑設計中運用新型輔助設計技術時, 除了可以體現出更強的可視化以及便捷性特點, 往往還可以在優化建筑設計方案層面發揮積極作用。 比如BIM技術應用下的管線碰撞檢測功能, 就可以針對建筑設計方案中的所有管線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了解相互之間是否存在明顯問題和沖突, 進而予以優化協調, 規避該方面設計缺陷。 當然, 一些虛擬施工技術的應用更是可以實現對于建筑設計方案的全面優化審查, 促使其可以具備更強指導性和可行性, 杜絕設計隱患。
綜上所述, 建筑設計中引入運用各類新技術極為必要, 新技術的運用不僅僅可以優化建筑設計方案, 同時還可以降低建筑設計難度, 為建筑設計人員提供便利。 未來建筑設計人員應該積極學習和接納各類新技術, 探討如何將其應用到建筑設計工作中來, 由此不斷推動建筑設計工作的優化發展。 比如生態新技術、 節能新技術、 保溫新技術、 健康新技術以及智能化技術等, 均可以在優化建筑工程項目中發揮積極作用, 應該引起設計人員重視, 同時借助于新型輔助設計手段, 促使這些新技術得以優化合理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