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
(晉中市建筑勘察設計院, 山西 晉中 030600)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 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住房建設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 在城市住宅設計實踐中, 既要滿足高收益的居住屬性, 又要盡量滿足居民的個性化需求, 使其商品化發展。然而, 在我國現有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 由于城市化進程的推進, 可利用的土地資源日益匱乏, 導致了城市建設用地短缺, 為解決這一問題, 并適應市場對住宅建筑的個性化需求, 有關設計者必須不斷地完善和革新, 以保證居住的總體品質, 滿足更多居民對房屋的整體要求, 推動城市住宅建筑設計行業穩定發展。
住宅內部公共空間、 活動空間和衛生活動空間必須保持一定的相對獨立和個人活動的私密性。 在居住環境中, 舒適度也是增進鄰居之間和諧相處、營造溫馨居住環境的一個關鍵環節。 在該區域內設置座椅、 草坪、 游樂設施, 健身器械等設施, 可增加溫馨、 友好、 祥和的氛圍[1]。 要體現居住環境的舒適度, 建筑設計非常重要, 設計時必須提前考慮住宅內部的物理環境, 如整體構造是否明亮, 住戶是否有足夠的生活與休閑空間, 通常情況下, 相比于光線不明亮的住宅, 明亮的住宅更受歡迎, 直接反映舒適度。 把握空間尺寸, 提高空間舒適度, 不同于物理環境舒適度, 空間舒適度可影響居民的居住感受, 在城市住宅建筑設計中, 過大的空間可能失去家庭溫馨感, 過小無法滿足生活需要, 應合理把握。 另外, 除設計多種多樣的敞開空間外, 有必要設計私密空間, 營造安全的居住環境, 保護住戶隱私, 同時具備優良的自然通風。
建筑結構防火, 防滑, 防盜, 建筑結構防墜落等是住宅建筑安全性能的具體表現。 建筑內部的穩定性和抗震能力是其最根本的保障。
住宅的適應需求, 1) 要滿足家庭和個人的可持續發展需求, 如在剛入住階段, 居民可能屬于未婚狀態, 家庭成員較少, 需要考慮到婚后家庭成員增加情況, 保證滿足家庭基本需求; 2) 具備與市場需要相匹配的能力, 即在當前城市建筑住宅設計中,除具備基本功能外, 還需要與時代發展要求相符合,體現自動化生活特點。 大多數年輕人工作繁忙, 更多時候需要解放雙手, 避免疲于做家務; 3) 要適應不斷改變的家族格局, 從裝修到家庭內部的改變[2]。整體而言, 現代城市住宅需要具備綜合性特點, 功能需求已經屬于基礎要求, 心理需求才是關鍵點,通常需要滿足適宜性才能符合居民的心理需求。
城市住宅建筑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證, 而隨著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 對居住空間的要求也隨之從最基本的居住功能向居住空間的舒適度轉變, 無論是在建筑布局、 建設原料、 建設質量,還是在外部美觀設計、 綠色低碳等方面, 對住宅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住宅建筑設計師要想使其更好地滿足居民的個性化要求, 就必須對其進行全面的認識, 并進行改造與創新, 使城市居住建筑的設計工作可以更好地符合當地實際住房需求[3]。
不同于常規建筑設計, 住宅建筑設計要求往往更高, 要使住宅建筑的整體品質得到充分的體現,就必須堅持: 1) 按照生態學原理進行建筑工地的選址, 使其與原有的生態系統保持和諧統一, 在不破壞原生態系統的原有面貌時, 為了更好地適應建筑的個性化需求, 將其作為一個微型的自然生態系統來進行綜合利用。 從而有效地改善建筑面積的整體效益; 2) 為滿足居民對住宅建筑舒適性的要求, 在實際設計中必須保證住宅建筑內部結構的自立性和隱秘性, 例如在小區內修建中心廣場用于居民的娛樂休閑; 在小區內部修建公共衛生間用于居民的日常所需; 在小區內部修建全民健身廣場用于居民的體育鍛煉。 住宅建筑的內部空間即要保證為居民提供的良好居住環境, 又要保證可以為其子女提供讀書、 學習、 健身、 娛樂的條件, 為滿足不同年齡段居民的各種舒適度要求, 提供了文化、 休閑等多種活動場所; 3) 城市住宅建筑的安全性原則。 在進行城市住宅建筑設計時, 往往會涉及到供電、 供水、火災等一系列問題, 為保證居民的安全, 必須在設計中貫徹并完善安全體系, 做好防火、 防盜、 防滑等一系列的設計, 以保證整個住宅區的安全; 4) 城市住宅建筑的經濟原則, 在城市住宅建筑的設計中,必須充分考慮到整個住宅的經濟價值, 在規劃時應對其總成本和居住性能進行嚴密的審查與設計, 比如, 在項目的早期招標階段, 在項目的中期階段質檢階段, 在項目的最后階段工程返回重新進行查修等, 都要對項目進行嚴格的管理, 對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經濟問題進行合理的預測, 以保證工程設計既能滿足業主的要求, 又能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5) 城市住宅建筑的美化原則: 在生活水平穩步提升的前提下, 住宅建筑不再局限于單純的實用, 更多地關注其居住環境的美觀, 城市住宅建筑設計師在進行整體造型設計時, 應注重整體造型的美感與協調, 以提高建筑物的外部特征, 從而達到在不影響原有舒適性的前提下, 提升住宅的美觀性與實用性,滿足業主的心理需要; 6) 在當今經濟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 我國的住房建設要適應新的發展趨勢, 符合綠色發展的要求, 既要提升整體的居住品質, 又要做到節能環保, 還要防止在施工、 使用中出現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以推動住宅的可持續發展[4]。
城市住宅建筑在設計時, 應先對建筑結構進行調查, 根據建筑師的要求進行設計, 并對施工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預先預算, 從而得出科學、 合理的設計方案。 在制定城市居住建筑的規劃時, 要把本地的自然條件當作整體的設計依據, 以各種建筑理論為依據, 結合本地的居住建筑的設計思想, 最后完成與自然環境相融合、 統一、 獨特的設計方案。城市住宅建筑設計工作對于建筑的整體環境管控和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它可以為居民提供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 延長整個建筑的壽命。 許多設計者在進行城市住宅建筑的設計時, 未能充分采納現代的設計思想和審美觀念, 未能充分反映現代化發展理念, 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 設計房屋時需要考慮城市發展需求[5]。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建筑業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因此, 在進行城市住宅建筑的規劃時,應轉變傳統的設計方式, 滿足當前階段大部分人的個人需求。 然而, 在我國城市住宅建筑的改造與創新中, 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尤其是住房的設計。 近年來, 我國的住房設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同時, 我國城鎮住房建設工作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革,由最初的實用性向個性化發展, 既要保證一定的品質, 又要兼顧安全。 特別是在我國城鎮住房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居民越來越重視居住的整體舒適度和周圍環境的美感, 這就給設計人員和管理者帶來了新的挑戰[6]。 在進行城市住宅建筑設計時, 應從整體設計價值、 功能等各方面進行全面的考量, 以達到居民的個性化需求。 而一些城市的住宅建筑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 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住宅的數量上, 導致資源浪費, 許多住宅的設計脫離了現實生活, 居住建筑的利用率低, 居住空間分布不合理, 影響了許多家庭的正常生活。
在全球化影響下, 許多設計師盲目認為國外建筑風格明顯, 一定程度上優于國內, 導致國內許多住宅建筑的設計都在借鑒歐美的建筑風格和建筑,這就使我國的建筑設計師們漸漸遺忘了中國的傳統。一個區域的居住設計, 既反映文化特征, 又要反映該區域的建筑特色。 目前, 我國許多地方的住宅建筑設計方案存在著雷同的現象, 這對城市住宅建筑的創新發展是不利的。 由于種種原因, 國內城市住宅整體風格較單一, 各個小區大體結構相同, 與周圍繁華的街景存在著不協調的狀況, 致使某些區域的居住功能及結構不能得到完美的發揮。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大多數家庭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不僅要達到舒適、 安全, 而且要有圖書館、 體育場、 公園等多種精神文化的需要。 目前我國城市住宅建筑的電氣設計還缺少一些創新, 設計者對小區的認識不夠透徹, 忽視了居民的實際體驗, 由于缺乏對居民生活觀念的調研和研究, 所以在設計工作結束以后, 許多的建筑設計不能被居民所接納, 也由于這個問題, 許多現代施工技術和施工方法不能完全應用于居住建筑。
房屋在實際設計過程中, 錯層結構是一種很好的設計手段, 但無論采用哪一種設計, 都要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 做到因地制宜。 在設計時, 若選用了不正確的設計方案, 而沒有依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和資料, 盲目地采用與本地不同的設計方案, 將會給以后的工程帶來很大的麻煩。 錯層結構的設計并非每一種戶型都適用, 正常情況下, 該結構多用于戶型較小的房屋, 能夠增加利用空間, 讓局部面積變大, 在有些小樓里, 如果采用錯層的形式, 會顯得有些擁擠。 另外, 在地震多發地區采用錯層結構,會因結構自身的不均勻性而使整體結構發生改變,當發生地震時, 房子的抗震等級會下降, 并且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對于躍層結構, 應使用在面積較大的房屋建筑中, 而在常規房屋建筑設計中, 充分滿足了住戶的居住需求, 而躍層的運用, 也讓這個空間顯得更為寬敞。 但是, 若采用躍層結構, 由于樓層間距過大, 使得行動不便的居民在上下樓梯間難以正常行走。 建筑用地的擴大還會對住戶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所以, 無論采用錯層還是躍層, 設計者都要遵循當地的實際情況。
目前, 在可持續化理念下, 要求居住建筑的設計也相應地進行改進和創新。 以滿足社會發展和人民的需要。 以下提出一些改進措施。
在進行房屋設計之前, 首先需要確定整體設計理念, 如基本設計思路是什么, 需要遵循哪些設計原則, 并根據住戶需求以及實際要求制定設計目標,盡量在最后體現舒適性、 實用性以及經濟性, 從而為商品化的發展、 社會化管理的順利進行提供支撐和保證, 同時兼顧居住小區的生態、 經濟、 社會效益等綜合發展。
在對居住小區環境進行規劃時, 需要考慮到許多因素, 其中包括聲環境、 光環境和熱環境。 所謂的聲環境, 就是居住小區內外的噪聲, 其中, 室內的溫度、 濕度、 通風等因素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我國住宅建筑規劃與設計, 隨著越來越多的政策頒布, 住宅內部的聲、 光、 熱環境的控制愈發成熟。 保證基礎用電, 墻壁隔音效果達到住戶要求,以免引起鄰里糾紛, 最大程度增加其舒適度, 提高所有居民的滿意度。
在城市住宅建筑的設計階段, 空間結構系統可以使居民產生不同的觀感, 在傳統房屋建筑設計理念中, 實用性是最主要的設計目標, 容易忽略美觀性與經濟性。 然而, 目前的都市居住建筑規劃管理者應以生態與空間組織的系統為核心, 在考慮設計內容的同時, 注重周圍生態環境, 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建筑設計, 實現空間最大化利用, 并盡量不破壞生態環境, 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在施工現場的實際布局時, 要考慮到當地的自然條件, 如地形、天氣等, 并對其進行合理的布局, 使其能充分發揮本地的自然環境, 它可以有效地減少建筑內的照明設施, 提高建筑的通風性能, 減少能耗。 另外, 設計師在設計時要考慮到當地的風向, 這樣既可以有效地提升整體建筑的設計結構, 又可以使住宅的居住環境更加舒適。 在住宅建筑的結構設計中, 住戶對室內的光線有較高的要求, 因此, 設計者應重點關注室內的光線。
城市居住建筑是生態環境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它要求設計師在建筑中合理地運用各種材料, 對原有的舊建筑進行改造和更新, 以滿足不同的需求。另外, 綠色化建筑已經成為當前建筑設計的核心觀念, 需節約使用各種建筑材料, 部分材料進行回收再利用, 實現傳統建筑、 建材、 新建筑良性循環,改善建筑品質。
住宅設計應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 將住宅建筑與自然環境有機結合。 現今, 雖然我國建筑行業正在快速發展, 但依然存在許多不足, 尤其是在房屋建筑設計中, 應通過分析現狀, 及時進行改進,保證整個住宅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以適應時代發展趨勢, 營造安全、 舒適、 綠色、 現代的居住環境。 在保證安全性、 實用性、 適宜性等基本要求的同時, 還要考慮我國的文化、 生活習慣、 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才能完成更好的住宅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