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能汕頭海門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黨建品牌建設是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國有企業黨建創新的重要載體,對激發國有企業各級黨組織創新活力和廣大黨員能動性具有重要意義。華能汕頭海門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海門電廠)黨委圍繞“雙碳”目標,深化黨建引領,積極構建基于WBS 管理模型下的黨建品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WBS 卓越黨建”品牌,并以此推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在企業落地生根,領航火電企業綠色轉型發展。
所謂“WBS 卓越黨建”品牌,是基于企業 WBS 管理模型而創建的“卓越黨建”品牌。
WBS 一般指工作任務分解結構,是項目質量過程管理工具。在“WBS 卓越黨建”品牌中,“W”(work)是黨建工作目標,即以黨建質量卓越推動“風火打捆、儲調一體”綠色綜合能源服務企業建設;“B” (breakdown)是黨建任務分解,即根據“三級積分制”黨建績效考核評價體系逐步分類細化工作、每月督導進度、明確支部責任、落實黨員責任;“S”(structure)是黨建實踐,即以推動“五卓越”黨建實踐為抓手,通過WBS 質量管控關注黨建工作步驟和流程,形成高效閉環的黨建管理體系。
為更好將黨建創新融入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海門電廠提出了“12345”黨建工作模式。“1”即1 個卓越黨建理念:干就干最好、爭就爭第一;“2”即2 項卓越黨建工程:領航工程、強基工程;“3”即3 支卓越黨建隊伍:干部隊伍、人才隊伍、黨員隊伍;“4”即4 個卓越黨建平臺:黨建績效“中樞平臺”、區崗隊組“細胞平臺”、智慧黨建“神經平臺”、支部文化“血液平臺”;“5”即5 個卓越黨建目標:轉型發展“第一要務”、管黨治黨“第一責任”、優質人才 “第一資源”、創先爭優“第一目標”、文化群團“第一活力”。
公司黨委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發揮黨委領導作用,明確“W”具體戰略目標,以“卓越黨建”新內涵引領創新發展。
一是明確政治引領方向。堅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把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同推動公司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以“學問思辨行”一體化學習模式,切實提升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黨支部大學習和黨建帶團建學習的質量和水平,確保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服務“六穩”“六保”、電熱保供、綠色發展的實際行動。
二是深化戰略使命擔當。牢牢把握“碳達峰”“碳中和”新任務下加快能源轉型這一發展大勢,堅定不移在加快企業綠色轉型發展中實現新突破;黨支部創新開展“抓黨建促發展、抓發展強黨建”實踐活動,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黨員爭先錘煉過硬本領,在公司高質量轉型發展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公司黨委結合黨建工作責任制,明確“B”具體對應的任務,以“卓越黨建”新機制促進協調發展。
強化黨建績效“中樞平臺”。將公司黨委“主體責任”挺在前面,以“三級積分制”黨建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大監督”體系跟在后,形成以黨委、黨支部、黨員“責任清單明責、具體措施履責、任務落實問責”的閉環管理。
強化區崗隊組“細胞平臺”。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扎實開展“區崗隊組”黨員示范行動,將黨員示范行動滲透到安全管理、能源保供、新能源攻堅、檢修技改等重點工作各環節。
強化智慧黨建“神經平臺”。用好“智慧黨建”“智慧企業文化展廳”及黨建群團學習交流微信群等信息交互平臺,創新黨建工作形式,形成黨委、黨支部、黨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開放式數字黨建格局。
建強支部文化“血液平臺”。著力打造“融創”“精匠”“精銳”等 12 個立得住、推得開、叫得響的黨支部文化品牌,通過夯實支部文化載體和宣傳陣地,凝聚隊伍、激勵士氣。
公司黨委結合企業戰略目標,明確“S”具體對應的急難險重工作,以“卓越黨建”新實踐助推綠色發展。
以更高標準推動“黨建引領+安全環保”融合工作取得新突破。將“黨建引領+安全生產”與深化安全“四個年”(安全普法年、制度落實年、程序規范年、監督改革年)活動相結合,推動公司安全工作取得實效。公司3 號機組獲得中電聯大機組競賽AAA 機組、全國百萬機組可靠性對標第一的榮譽,4 號機組獲得中電聯廠用電率最優機組榮譽;公司創建環保標準化企業黨員攻關組榮獲2022 年度華能集團優秀“區崗隊組”榮譽稱號。
以更強力度推動“黨建引領+綠色發展”融合工作取得新突破。采取黨委班子分區域跟進督辦、支部書記一線掛帥協調、前期辦黨支部和光伏項目臨時黨支部成立專門班子組織攻關的措施,推動公司綠色發展取得實效。公司5、6 號機組取得核準批復文件,洽談光伏項目28 個,首個屋頂光伏項目于2022 年12月9 日實現全容量并網。
以更實舉措推動“黨建引領+能源保供”融合工作取得新突破。號召黨支部深入開展“崗位建功黨旗紅、增收保供顯擔當”主題實踐活動,多措并舉保障電力、熱力穩定供應。公司打通內貿“北上港口、南下海運”的2500 公里“公鐵海聯運”各環節,爭取進口替代保供煤 600 余萬噸;2022 年全年完成發電量198.93 億千瓦時。
以更大決心推動“黨建引領+科技創新”融合工作取得新突破。深化“人才+載體”培養模式,搭建多元培訓課堂、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技術技能競賽、海電睿青QC 小組等平臺,推動公司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取得實效。目前公司創建集團級、廠級職工創新工作室14 個,全年取得國家發明專利3 項、實用新型專利52 項,牽頭和參與行業標準制定4 項,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獎項7 項。
公司黨委聚焦人才隊伍、企業文化,以追求“卓越”為最高標準,夯實企業可持續發展基礎。
堅持給“能干事、想干事”的人搭平臺、 給責任、給培養,強化干部隊伍、黨員隊伍、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堅持激勵與約束并重,優化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加大優秀年輕干部選拔力度和后備干部使用力度,形成干部隊伍梯隊式遞補的良好氛圍。二是提高黨支部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的質量,圍繞改革發展攻堅任務,選樹先進典型,并通過典型示范帶動,確保收獲“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效果。三是做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加快人才培養步伐,持續樹牢干事創業導向,以“黨建引領+培訓提升”實踐活動加強公司的人才儲備。
堅持以宣傳凝聚思想,以文化引領行動,內強素質、外塑形象。一是深化宣傳思想工作 “凝心”。 精心組織學習和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強化各類輿論陣地管理,不斷選樹、宣傳先進典型,持續開展特色道德講堂和“國企開放日”活動,講好電廠故事。二是加強支部品牌建設“聚力”。倡導“實干先行”,強化“擔當協作”,深度融入華能集團“三色文化”,扎實開展“文化領航,崇文爭先”實踐活動和 “黨風廉政建設示范企業創建活動”,創新創建特色支部文化。三是創新群團工作,比學趕超求“實效”。堅持黨建帶團建,高效開展建團百年、青馬工程、青年QC 活動等勞動技能競賽和各級評先樹模活動,大力營造干事創業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