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琳琳
摘? 要:服裝作為物質性和精神性的集合體,承載著歷史文化的沉淀。從傳承與再生視角分析藍印花布技藝的傳承方式,對藍印花布圖案的造型元素、色彩表現進行符號提煉,通過藍印花布圖案的題材選擇、構圖形式、款式類別進行時尚化探索。旨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服飾進行融合,為現代服裝注入文化內涵,實現藍印花布技藝的活態傳承。
關鍵詞:傳承與再生;藍印花布圖案;時尚化探索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東省傳統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專項課題“文化傳承視角下藍印花布在服飾設計中的時尚化研究”(L2022C10170299)研究成果。
歷史上,藍印花布作為古老的民間工藝品之一,創作主體主要來源于民間印染藝人創作傳承下來,也可稱之為“草根文化”[1],因其具有文化保護價值和藝術價值,2006年,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影響深遠。在工業化大生產進程中,傳統手工印染技藝逐漸被機械化所代替,對于藍印花布技藝的傳承和發展顯得尤為迫切。目前對于藍印花布技藝的傳承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原汁原味”的傳承保護。中國藝術研究院苑利教授在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研究時,曾提出在進行非遺活態傳承時,非遺最大的價值是歷史認識價值,如果將經濟效益放在首位,會將非遺市場化,導致非遺出現大面積消亡。南通藍印花布傳承人吳元新在《中國藍印花布紋樣大全》中,詳細撰寫了藍印花布的歷史由來,集中展示了各類圖案紋樣,能充分體現各個時代的歷史風貌。另一種是對藍印花布技藝進行合理取舍后的傳承創新,在傳承的過程中更注重活態化,既重視其文化的傳承,又注重商業價值。本文通過對藍印花布圖案的研究及大量的設計實踐,將三種設計方法運用在現代女裝創作中,旨在為藍印花布服飾設計提供參考依據。
一、藍印花布圖案符號的現代提煉
藍印花布服飾設計理念與其藝術特征密不可分,傳統的藍印花布采用經典的藍白配色,圖案素雅規整,給人以質樸清新的感覺。“筆斷意連”是藍印花布圖案獨特的特點,也是制作鏤空紙版的重要環節,圖案的設計創作和元素提煉更與它的特點密不可分。
(一)造型元素
點是構成藍印花布圖案的基本元素,在傳統圖案上運用范圍廣,點有大小、方圓、疏密之分,對于點的運用有一定要求,根據不同圖案采用不同形態的點。傳統藍印花布圖案大部分設計為圓點,利用直徑不同的圓銃沖壓設計完成,初學者在進行藍印花布刻版過程中,點的運用較線、面而言,更容易設計和操作。在設計過程中,注意點的大小及疏密關系,如果點過小,在刮漿的過程中容易和紙版產生黏連,導致紙版堵塞,對圖案美感產生影響;如果點過密,點與點之間的距離太小,容易使紙版產生斷裂,也不利于刮漿。
線在圖案設計中最具有表現力,有長短、曲直、粗細等形態,在進行圖案設計時,要根據線的特點巧妙結合,合理構圖。線的形態太長、太曲、太細都會影響刻版和刮漿,太長的線可以進行均勻分段處理,以線塑形,能夠充分表現圖案的主題和結構,體現圖案的層次感和體積感。
面相對于點和線,面積上要大一些,但在藍印花布圖案設計中運用較少。如果面的面積過大,意味著需要在圖案中刮更多的防染漿。在進行染色之前,防染漿附著在面料上可能會出現斷裂脫落情況,染液會隨之侵入需要防染的地方,對圖案造成嚴重污染。為避免此類問題,可在面的基礎上設計添加點和線的元素,簡而言之,可將大面積的圖案進行巧妙分割,以點和線的形式進行組合。
在進行藍印花布圖案設計時,很少單獨使用某種元素,而是點、線、面綜合設計運用,也可以以某種元素為主,其他元素為輔,達到構圖和諧、對比鮮明。
(二)色彩表現
藍印花布的發展受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圖案過于古板,不夠時尚化而逐漸失傳,淡出人們的視線。色彩作為服裝設計的三要素之一,是為產品的商業性服務的,豐富和諧的色彩搭配可以創造出更大的市場價值。藍印花布圖案單純的藍白配色,給人沉穩、冷靜的感覺,以“藍底白花”和“白底藍花”居多,藍印花布用的靛藍在古代指的是青色,藍白也象征著“清白”的意思,反映出百姓樸素的審美情趣,但視覺表達單一,不能適應當代審美和生活節奏,對于藍印花布色彩表現的創新也成為藍印花布服飾設計的突破口。
豐富藍印花布圖案的色彩明度可以有效地解決視覺單一的問題,所有色彩都有具有明度的屬性,通過深淺的色彩變化可以使圖案更有層次感。不同的染液濃度、染制次數、氧化時間,形成的圖案都會發生深淺的變化[2]。藍印花布圖案形式明度變化可以從以下三個階段進行:首先在進行圖案設計階段,確定出需要留白的空間,以及兩個或多個不同明度變化的藍色圖案;其次,不同明度色彩的表現要通過套染的方式用不同的紙版來實現,假設圖案元素簡單,點或線之間間隔較大,可以采用同一張紙版完成明度的變化;最后到了染色階段,先把最完整的圖案版型進行上漿和多次染色,染色完成后風干,再進行面料沖洗,得到強烈的藍白對比效果,接著采用另一張需要留白的紙版刮漿進行二次復染,最后會得到白色、中色調的藍色、深藍色至少三種色階的色彩。
二、藍印花布圖案在現代服裝中的時尚化運用
藍印花布服飾產品款式缺乏創意,圖案也不符合當代審美,導致目前市場狹隘。將傳統圖案元素打破重組,通過對不同題材、不同構圖方式、不同的款式類別進行分析,對藍印花布圖案的整體元素重新構建,總結出適用于當代的程式化審美。
(一)題材選擇
傳統藍印花布的題材以植物圖案、動物圖案、民俗圖案為主,通過對不同題材的圖案分析和自身文化的深刻理解,結合現代流行趨勢,設計出不僅符合現代審美,而且具有文化內涵的服裝。
在傳統印染圖案中,植物題材運用廣泛,如花草樹木、瓜果蔬菜等都屬于植物題材范疇,藍印花布植物圖案都有著吉祥的寓意,如常見的“梅蘭竹菊”代表著一年四季幸福平安;“天地長春”將天竺牡丹和長春花進行組合,寓意春光永駐、福澤長遠,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多數植物題材的圖案在服裝中采用寫實的手法,而采用歸納、抽象的表現方式更適合現代生活節奏。日本著名藝術家草間彌生,作品《南瓜(LPASG)》由黑色和黃色兩種顏色構成,將南瓜主題作為最擅長的題材,這與她的成長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畫家小時候對家里種的南瓜著迷,并被大量幻覺困擾,創造出了無數波點,標志性的波點南瓜成為她的代表作。2015年香港舉行的拍賣會上,草間彌生的南瓜作品最終以8億日元成交,不僅創造了商業價值,還體現出巨大的藝術價值。世界著名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與藝術家草間彌生進行合作,在很多單品設計中都加入草間彌生的標志性藝術特征。同樣,植物題材的藍印花布圖案也可借鑒參考草間彌生的作品設計思路,確定好設計主題后,把植物圖案分解為元素圖形,然后用幾何化形狀進行漸變、集散設計,大小不同的元素生動地表現出主體體積感,更符合現代的審美和生活節奏。
“麒麟送子”“獅子舞繡球”“連年有余”等圖案都屬于動物題材范疇,由于動物題材的圖案有明確的方向性,不適合進行解構重組,所以運用范圍沒有植物題材廣泛。除了常見的傳統動物紋樣,一些動物毛皮自身就擁有紋樣,如蝴蝶、斑馬、豹子等,自身具有較強的肌理感裝飾性。另外海洋生物也可以作為動物題材出現在服裝中,這類動物圖案運用得較少,結合藍印花布規整拘束的特點,使畫面更具靈活性,這也是對動物題材的另類補充。
民俗圖案具有豐富的視覺效果,所蘊含的寓意能充分反映出當代的審美意境和民俗特色,它的創作主體是民眾,在不同場合采用不同圖案,整體偏向于裝飾,由民眾進行傳承和共享,極具藝術研究價值。民俗圖案造型古板繁雜,不能充分融入現代服裝設計中,需要“刪繁就簡”和“打破重組”兩種途徑對民俗圖案內容進行運用[3]。簡化的過程可以運用大量的點和線來概括,對于繁雜的細節適當舍棄,注重圖案的整體感覺,使產生的新民俗圖案具有更強的形式美和平面化,滿足現代消費者對藍印花布服裝的需求。
(二)構圖形式
藍印花布圖案的構圖形式取決于它的用途。如常見的床單、枕巾等屬于“件料”,在制作過程中需考慮產品結構,構圖較為規整,如將面料進行隨意剪裁,制作為衣服或包包,屬于“匹料”,構圖形式較為松散。藍印花布的構圖形式主要以適合紋樣和連續紋樣為主。適合紋樣受到一定的空間限制,在特定的輪廓內進行紋樣的裝飾,圖案的外形呈現幾何化,分為對稱式、放射式、旋轉式三種。適合圖案常出現在基本款的服裝中,如T恤、襯衫等款式,運用的方式類似于古代的補子,出現在前胸或后背,圖案要求布局合理,主題突出,避免強行硬塞。
連續圖案分為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兩種形式,二方連續以一個基本紋樣為單位,上下或左右進行無限延伸,常用于門襟、袖口、下擺等部位局部裝飾。而四方連續的形式,以一個基本紋樣進行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循環排列,畫面內容會更加豐富充實,根據藍印花布圖案上“花”和底色的面積大小,形成清地構圖、混地構圖、滿地構圖三種類別,四方連續是藍印花布服裝常用的構圖形式。
(三)款式類別
目前市場上充斥著大量雷同的藍印花布服飾,款式陳舊,以中式上衣和旗袍為主,采用傳統中式圖案,落后于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市場狹窄萎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藍印花布的活態傳承。2014年,林棲女士創立服裝品牌“生活在左”,以休閑類女裝為主,設計元素主要采用中國傳統手工藝,如植物染色、藍印花布等,面料以天然纖維面料為主,色彩主要從自然萬物中獲得,以返璞歸真的設計理念和不可復制的手工還原生活的本質。“生活在左”品牌有著明確的市場定位,把新時代的獨立女性作為目標群體,根據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標準作為設計目標,將設計師、品牌和傳統手工藝進行緊密結合,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筆者認為,該品牌將中國傳統手工藝運用得恰到好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本文將從以下三種服飾類別闡述藍印花布圖案的具體應用。
將藍印花布圖案融入現代禮服設計中,可作為藍印花布服飾拓展的一個方向,不僅具有審美性還兼具創意性,充分挖掘藍印花布圖案的形式美[4]。2008年,北京奧運會運用的青花瓷元素在禮儀服飾中運用,體現出了青花元素的靈動之美,青花圖案裝飾在禮服的肩部和下擺,整體很好地凸顯了女性特征。在進行藍印花布禮服設計中,也可采用白底藍花的表現形式,單獨紋樣或連續紋樣進行局部裝飾,線條簡潔。服裝款式上可采用抹胸式簡潔設計,摒棄繁雜的細節,打破常規,圖案題材可采用現代抽象圖案,安排好圖案所占的比例和位置,滿足現代人的時尚需求。藍印花布圖案的禮服設計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藍印花布圖案同樣適用于運動裝款式設計中。國內運動品牌李寧在近幾年走“國潮”路線,在眾多國內外運動品牌的競爭中,李寧將中國傳統元素融入品牌文化。從服裝單品中可以看出,李寧品牌采用了中國傳統紋樣和傳統印染技藝,結合當下流行趨勢,迅速實現品牌轉型,不僅弘揚了中華優秀文化,還能實現品牌的差異化。藍印花布藝術作為中國傳統元素,與運動裝款式進行結合,既能豐富產品類別,又能拓寬藍印花布的運用領域。上藍印花布圖案與運動裝結合會受到運動裝面料的限制,運動裝常采用針織和速干面料,而藍印花布技藝對傳統的天然纖維面料有良好的親和性,將其運用于其他面料存在一定難度,所以采用傳統的印染方式和面料載體無法體現運動裝的舒適性和功能性,可將藍印花布圖案通過計算機控制把染液噴射在面料上,完成圖案印染,體現傳統與現代技術的緊密結合。利用數碼印花技術將藍印花布圖案轉移到運動裝款式設計中,可以不受面料材質、服裝款式的影響,圖案藍白分明,還原度較高[5]。
在眾多服裝品類中,新中式服裝最能體現中國式審美,藍印花布圖案與新中式服裝款式結合相得益彰。近幾年,新中式風格的服裝登上了各大舞臺,產生了深厚的影響,背后反映的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新中式是從傳統服裝中汲取優秀元素,如立領、盤扣、傳統印染紋樣、刺繡等,結合現代剪裁,設計出更符合現代人生活的服裝款式和搭配方式,營造出一種適合國人的東方美。
三、結語
服飾作為藍印花布圖案的重要載體,在文化傳承及發展過程中能充分反映出人類文化發展史。藍印花布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其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值得我們進行深度挖掘,在對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進行融合時,要充分考慮消費者服裝上的精神需求,設計出符合現代人生活理念的產品,才能使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為當代服裝注入靈魂與活力。
參考文獻:
[1]苑利,顧軍.非物質文化遺產學學科建設需要回答的幾個問題[J].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2022(1):20-25.
[2]唐儒田.南通藍印花布藝術研究及其創新應用[D].青島:青島大學,2022.
[3]章建春,呂焜.本土化設計在夏布創意文化產品中的運用與探索[J].美術大觀,2017(7):92-93.
[4]奚燕鋒.南通藍印花布服裝設計傳承、創新思路[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55-60.
[5]胡建芳,陸瑩,許家巖.南通藍印花布紋樣在360°數碼印花服飾中的創新應用[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2(2):48-50.
作者簡介:杜琳琳,碩士,棗莊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