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城市出現一些公開表示“不接待兒童”的店鋪,引發熱議。梳理眾多網友評論可以發現,贊成商家如此做法的居多。對此,你怎么看?
店家的憂慮并非不可理解——一些時候,孩子在餐廳等場合磕磕碰碰、摔倒受傷,即便店鋪沒責任,家長也可能要求賠償,對經營會造成一定影響。同時,部分店鋪也需要一定程度上限制兒童進入,才能向更多顧客提供特定消費體驗。
“不接待兒童”不夠友好和包容——一般的消費場所不宜對消費人群加以區別對待。而且,那些拒絕兒童的理由或許同樣適用于拒絕老人、殘疾人等,商家是否都要一并拒絕呢?建設兒童友好型社會是相關部門的責任,也應該成為社會共識。對活潑好動的兒童,人們應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探尋更妥善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對為人父母者不失為一種提醒——為何這樣的告知會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一是時下越來越多的商家定位更加明晰,服務人群更加精準;二是有些兒童在公共場所的表現確實讓人“頭疼”。這其實也提供了一個思考的契機,即家長如何引導、教育孩子去了解和適應現代社會的文明規則。相信對講文明、有禮貌、守規矩的孩子,商家是不會拒絕的。(綜合《工人日報》、人民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