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科學打敗“魔法”
在古代,江湖行騙的常見套路有“蜂麻燕雀”四大門類:蜂又稱“風”,一群人協同行騙,一窩蜂、一陣風似的裹挾而來,你的錢一下子就被席卷一空;麻又稱“馬”,單槍匹馬行騙;燕又稱“顏”,以美色為誘餌詐騙;雀又稱“缺”,一伙人花錢買官缺,招搖撞騙,大撈一筆。
也有人把詐騙門類分為“風火雀要”:風,花言巧語騙人做官,從中騙錢;火,以煉丹藥之名騙錢;雀,假扮僧道,詐稱懂法術,能幫人消災去禍,騙取善男信女的錢財;要,通過綁架勒索、碰瓷欺詐等手段謀財害命。
東漢哲學家王充戳穿過一場騙人的把戲,向世人示范了如何防騙。
王充是“無神論”的倡導者,崇尚科學,清醒睿智,著有《論衡》。他曾在京都洛陽的太學求學,拜史學家班彪為師。因囊中羞澀,買不起新書,他常到城內的市肆上“趁攤兒”讀書,一目十行,勤學強記。
某日,王充在集市上看見一個老道士故弄玄虛。那道士在小桌上擺了一座天師像,聲稱無論問啥問題天師都能回答:天師點頭,一切順遂;天師搖頭,就要倒霉。
王充走近細瞧,發現天師像的頭部是鐵制的,脖子處有機關可活動;道士的尺子一頭是磁鐵,另一頭是其他金屬。他當場拆穿了騙子的花招:把尺子帶磁鐵那頭對著天師像揮動,鐵頭被磁鐵吸引,就會搖動;尺子的另一頭靠近天師像,兩者相互排斥,鐵頭便會點動。
老道士被砸了場子,在圍觀者的哄笑聲中灰溜溜地逃走了。
您要是遇到類似騙術,比如“電腦算命”什么的,一定不要上當,而要像王充一樣用科學打敗“魔法”。
財不外露,色不可貪
中國第一部反詐騙專業書——明代張應俞編寫的筆記小說《新刻江湖杜騙術》,將騙術大起底,揭露了丟包騙、換銀騙、引賭騙、婚嫁騙等各種詐騙手段,俗稱“騙經”“防騙經”。咱們一起來看看騙子的基本套路:
富商陳棟帶著千余兩銀子去外地進貨,車馬招搖,被騙子盯上了。騙子假裝“官二代”,一路上和他同店住宿。途經某地,騙子去拜訪縣丞,縣丞以為他是大官的公子,對他非常恭敬,甚至到騙子的住處回拜。陳棟也想和權貴套近乎,與騙子一起喝酒吃飯,結果被騙子灌醉,財物被席卷一空。
孫滔帶著百余兩銀子進城買布,途遇騙子,騙子說自己身上的銀子“面值”太大,不好使喚,請他幫忙兌換成碎銀。騙子拿出一錠重達十二兩的真銀給孫滔看,說是換成八九兩“零錢”就行。孫滔一琢磨,這是大便宜啊,不占白不占,便將全部碎銀都兌換給了騙子,事后才發現中了調包計:騙子用錫紙做的假銀錠騙走了真銀子。
有一個叫江賢的人在城里做買賣攢了十幾兩銀子,回家路上撿到了一個包袱,內有碎銀。他正高興呢,有一個陌生人湊過來說:“見者有份,不許獨吞,咱把這錢藏在你的箱子里,拿到僻靜處分一分。”他倆走了沒多遠,有一人哭著追上來找錢。陌生人說:“錢是我倆撿到的,本打算均分,看你可憐就還你吧,但你得給點兒謝禮意思一下。”江賢只好開箱讓那人取回銀子,對方給了他一錢酬金。晚上,江賢打開箱子,發現里面全是廢銅爛鐵,自己的銀子也不見了,這才知道那倆人是一伙兒的。這種行騙手法雖老套卻經久不衰,如今有騙子在公交車上假裝丟手機行騙,其實就是這種套路。
某日,三個美貌的姐妹租了三匹馬出行,大姐騎馬在前,二姐和小妹在后。途中,小妹讓馬夫扶她下馬休息,好色的馬夫趁機揩油。小妹與他眉來眼去,約定晚上與他同住。這時,二姐忽然下馬,說是跌傷了腿,讓馬夫去前頭買些膏藥,順便告訴大姐停下來等一等。馬夫見大姐已跑沒影了,騎馬去追,二姐和小妹趁機騎馬逆向馳去。馬夫向前追不上大姐,向后找不到二姐、小妹,白白丟了三匹馬。
擦亮雙眼,莫要貪心
清朝文學家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里寫道:“言不由衷定有鬼,邪乎到家必有詐。”
如何防止被騙?“防騙經”給出了建議:貪小便宜吃大虧,恪守本分,小心防范,戒除貪心,“小人之計甚詭,君子之防宜密,庶棍術雖多,亦不能愚弄我也”。
(摘自《新傳奇》 ?張麗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