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士無雙”意為一個國家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人物。它最早出自司馬遷的《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是秦朝東海郡淮陰縣(今江蘇淮安市)人,年少時貧困,曾寄食于人,遭胯下之辱。韓信于秦二世初年,先投項羽,未受重用,轉而投漢王劉邦。
韓信起初在劉邦麾下依舊不得志,只做一些后勤管理工作,不能在戰場上發揮其軍事才能。但在這期間,韓信與劉邦集團的大將夏侯嬰、相國蕭何多有接觸,他的非凡才干得到他們的賞識和認可。
幾個月后,韓信見自己仍不得重用,于是逃離漢營。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追上韓信后,蕭何回來報告劉邦,劉邦很生氣,問:“跑掉的將領有好幾十個,你都沒有追,倒去追一個小小的韓信?”這時蕭何說出了其中緣由:“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意思是其他的將領都容易得到,而像韓信這樣的人才,一國之中找不出第二個。
最終劉邦聽從了蕭何的舉薦,于漢高祖元年拜韓信為大將。韓信統領漢軍在戰場上大放光彩,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定三秦,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十面埋伏,全殲楚軍,無一敗績,為西漢王朝的開創立下了赫赫戰功,果然不負當年蕭何對他“國士無雙”的美譽。
(摘自《文史博覽》 李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