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簡,洪天配
1.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2.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 100191
為了交流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IDegLira)臨床使用經驗,本文回顧性總結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4 例由胰島素泵的胰島素強化治療轉換為IDegLira 治療方案的病例特征和治療經驗,報告如下。
本次報告的4 例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均符合1999 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診斷標準,男女各2 例,病程8~14 年,年齡55~60 歲。4 例患者均有超重(身體質量指數≥27 kg/m2),有高血壓和高脂血癥病史,合并糖尿病大血管并發癥,伴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所有患者均因血糖控制不佳來醫院就診,并收治入院。4 例患者既往均未報告低血糖病史,性別、年齡、病程、既往史、個人史、家族史、用藥情況等一般資料詳見表1。

表1 4例T2DM患者的一般資料
4 例T2DM 患者住院后均評估了代謝相關指標和實驗室檢測指標,其中包括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空腹C 肽、胰島自身抗體、身體質量指數(BMI)、血壓、血脂譜、尿常規、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等,主要評估結果詳見表2。所有患者的血常規、肝功能及腎功能未見異常,但并發癥及合并癥篩查均存在類似的異常。肌電圖檢查提示,雙下肢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減慢;眼底照相分析提示,小瞳下眼底未見明顯出血和滲出,雙眼晶體輕度渾濁。頸動脈彩超檢查提示,雙側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carotid intimal medial thickness,CIMT)增厚并斑塊(多發);下肢動靜脈彩超檢查提示,雙下肢動脈內膜增厚并斑塊(多發);下肢動脈CT 顯像提示,雙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改變。

表2 4例T2DM患者代謝相關指標和實驗室檢查結果
4 例患者的病情評估具有以下特點:(1)糖尿病病程較長;(2)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HbA1c 未達標;(3)體型超重;(4)有高血壓、高脂血癥、脂肪肝等病史;(5)存在糖尿病大血管并發癥;(6)有蛋白尿、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因此,所有患者具有相似的診斷,其中包括:T2DM、原發性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腦血管疾病或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糖尿病腎臟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脂肪肝等。選擇治療方案有下列考量因素:(1)同時有效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促進HbA1c 控制達標;(2)在安全有效降糖的同時,需有助于超重、高血壓、高脂血癥等代謝異常的綜合管理;(3)關注心血管安全性甚或心血管獲益;(4)治療方案簡便易行。
在4 例T2DM 患者的治療方案中,一直保留了二甲雙胍,且劑量未進行調整,第1 天到第6天均為500 mg,tid。從住院第3 天起,均添加卡格列凈100 mg,qd,直至出院。從住院第4 天開始,于晚餐前添加IDegLira。第5 天起,撤掉胰島素泵,改為早餐前和午餐前各一針門冬胰島素聯合IDegLira 和口服降糖藥,并減少注射次數。4 例患者具體的治療方案調整和自我血糖監測(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結果詳見表3、表4。住院期間對患者飲食熱量進行了一定要求,避免食物分量對餐后血糖的影響,并且對有異常結果的生化指標進行藥物調整后的檢測。

表3 4例T2DM患者住院期間的降糖方案

表4 4例T2DM患者治療前后SMBG的變化 mmol/L
本組病例為中老年T2DM 患者,同時均合并超重、高血壓、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糖尿病腎臟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合并癥或并發癥。所有患者的病程較長,但尚殘存一定的胰島β 細胞功能。既往均采用“三短一長”的基礎-餐時胰島素多次注射聯合口服降糖藥物的治療方案,但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HbA1c 控制均很差。本組病例的臨床特征和主要關注點如下:(1)中老年的T2DM 患者,糖尿病病程較長(8~14 年不等),空腹C 肽3.2~3.8 nmol/L,提示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2)患者均有超重,就診時治療方案是基礎-餐時胰島素多次注射聯合二甲雙胍治療,胰島素用量較大(每日49~62 U 不等),血糖仍控制不佳(HbA1c 8.6%~9.9%),提示存在胰島素抵抗。(3)所有病例均合并冠心病,2 例合并腔隙性腦梗死,且均有頸動脈和下肢動脈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證實均存在ASCVD。與此同時,還存在高血壓、高脂血癥、吸煙等多種ASCVD 的危險因素。(4)應用兩種胰島素制劑的基礎-餐時胰島素治療方案,注射次數多,不僅患者難以長期堅持,而且容易出現遺漏或錯誤注射,從而可能導致血糖控制不佳。(5)每日多次胰島素注射方案的低血糖發生風險較高,這也是血糖波動大、血糖控制不佳的重要因素之一。(6)單純增加胰島素劑量可導致體質量增加,進一步增加代謝控制的難度。
本組病例選擇IDegLira 治療的理由:患者糖尿病病程雖然均較長(≥8 年),但空腹C 肽水平仍大致正常,基礎-餐時胰島素多次注射方案經過劑量優化后血糖控制仍較差,提示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和胰島素抵抗同時存在。因此,治療過程中既需要補充基礎胰島素分泌也需要改善胰島素抵抗,還需要兼顧高血糖的其他病理生理學機制。IDegLira是第一個基礎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樣肽-1 受體激動劑(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RA)的固定劑量復方制劑,其中德谷胰島素是新型的基礎胰島素,而利拉魯肽則是GLP-1RA,兩者均為每日一次注射制劑,且均被證實具有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IDegLira 可通過補充外源性基礎胰島素、增強葡萄糖依賴性(內源性)的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不適當分泌、延緩胃排空、抑制攝食、減輕胰島素抵抗等機制,從而改善T2DM 的多重病理生理學缺陷[2-3]。因此,IDegLira 是本文4 例患者的優選治療用藥。
本組病例中,每個患者的胰島素用量相對較大,治療過程中除考慮降糖療效外,還應該關注低血糖和體質量增加的發生風險。2022 年ADA 指南[4]推薦,糖尿病患者管理在血糖控制達標的同時需要制定個體化管理目標,減少低血糖事件和體質量增加,強調了復合終點達標的重要性。3 期臨床試驗顯示,IDegLira 可有效降低HbA1c 達1.3%~2.0%,改善空腹血糖和9 點血糖譜,HbA1c<7%且無低血糖事件的安全達標率為48.7%~85.7%,HbA1c<7%且無低血糖事件無體質量增加的復合終點達標率為20.0%~42.1%[5-8]。
本組病例中,T2DM 患者均合并冠心病、腔隙性腦梗死、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等ASCVD,并且伴有高血壓、高脂血癥等多種ASCVD 的危險因素。2022 年ADA 指南[4]強調了T2DM 患者的血糖管理應以改善心血管和腎臟臨床結局為導向,調整了T2DM 患者降糖藥物治療的路徑,并建議進行ASCVD 多重危險因素綜合管理。對于合并ASCVD或高危因素的T2DM 患者,該指南推薦首選具有心血管保護證據的GLP-1RA 或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 2,SGLT-2)抑制劑進行血糖管理。LEADER 研究顯示,在標準治療的基礎上,與安慰劑相比,利拉魯肽可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風險顯著降低達13%、心血管死亡風險顯著降低達22%,提示利拉魯肽具有明確的心血管保護作用[9]。IDegLira 是德谷胰島素和利拉魯肽的固定劑量復方制劑,雖然該復方制劑沒有直接的心血管結局研究數據,但兩種組分均有心血管安全性或心血管獲益的證據。此外,3 期臨床試驗證實,IDegLira 除了安全有效降糖外,還具有避免體質量增加、降低收縮壓、改善血脂譜等綜合代謝益處[10]。CREDENCE 研究[11]顯示,卡格列凈可顯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風險。因此,本組4 例T2DM 合并ASCVD 患者可以通過IDegLira 聯合SGLT-2 抑制劑治療而獲得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改善。
本組病例中,住院前的降糖治療方案應用了基礎胰島素和餐時胰島素兩種制劑,每日4 次注射,用藥方案復雜。住院后改為胰島素泵治療,但其操作的復雜性較高,需要患者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能,故不適合老年T2DM 患者的長期應用。2022 年ADA 指南[4]提出,固定復方的聯合治療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增加患者的復合終點達標率。IDegLira 每日注射1 次,避免基礎-餐時胰島素治療方案多次注射給藥的困擾,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DUAL Ⅶ研究[8]顯示,IDegLira 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進行給藥,注射時間靈活,且不受進餐模式的影響,患者治療滿意度提高。在老年T2DM中,IDegLira 治療不僅療效良好、低血糖風險極小,而且還可顯著提高生活質量評分[12]。
業已證實,GLP-1RA 與胰島素聯合應用可顯著減少胰島素的用量[4]。在DUAL 系列3 期臨床試驗中,多項研究[8,12]證實IDegLira 治療組顯著減少T2DM 患者的胰島素日劑量。例如,DUAL Ⅶ研究[8]顯示,在治療達標的情況下,與基礎-餐時胰島素多次注射方案相比,胰島素平均日劑量顯著降低(40 U 對84 U)。本組4 例T2DM 患者住院前的胰島素用量較大(49~62 U/d),轉換為IDegLira 后胰島素總量顯著降低(16~20 U/d),這不僅可能減少低血糖和體質量增加的風險,還可能提高安全有效的復合終點達標率。
綜上所述,在具有適應證的T2DM 患者中,及時啟用或轉換為IDegLira 治療,有助于提高HbA1c、無低血糖、無體質量增加的復合終點達標率,同時有助于高血壓、血脂異常等ASCVD 危險因素的控制。此外,高效、安全、簡單、方便的治療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從而促進患者實現長期穩定的血糖達標。盡管如此,目前IDegLira進入國內市場的時間較短,有關中國人群胰島素泵或基礎-餐時胰島素多次注射方案轉換為IDegLira的臨床研究證據尚不太充分。本組病例的經驗分享旨在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同道們關注中國T2DM 人群胰島素泵轉換為IDegLira 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進一步積累臨床應用經驗,并且開展相關的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