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杰,文文兵,郭之強,李琳,余露
江西省兒童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新生兒黃疸會導致患兒鞏膜、皮膚等黃染,嚴重時會全身黃染并伴有抽搐癥狀,如不及早治療,將會損傷患兒的免疫功能,誘發多器官損傷,造成患兒病死。藍光照射治療可促進患兒血液中膽紅素水平降低,加快皮膚黃疸消退[1]。但該療法起效緩慢,對部分患兒的治療效果及對其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不理想,需聯合其他方案以增強療效。中醫認為該疾病屬于“胎黃”范疇,認為患兒脾胃虧虛、濕熱之邪內侵,致使濕熱蘊阻,膽汁自脈內溢出,需以清熱退黃為主要治療原則[2]。中藥藥浴采用茵陳、黃芩、大黃等藥物泡澡,可發揮利膽退黃、清熱解毒之效。茵梔黃口服液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之效,為治療新生兒黃疸常用中成藥[3]。本研究探究中藥藥浴聯合茵梔黃口服液治療新生兒黃疸臨床觀察及對免疫功能的干預效果。
本研究經江西省兒童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江西省兒童醫院收治的60 例新生兒黃疸患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 例。對照組男17 例,女13 例;日齡(3.22±0.32)d,日齡范圍1~6 d;胎齡(39.52±1.32)周,胎齡范圍37~41 周;黃疸指數(18.52±0.88)mg/dL,黃疸指數范圍17~20 mg/dL。治療組男16 例,女14 例;日齡(3.25±0.33)d,日齡范圍1~7 d;胎齡(39.55±1.35)周,胎齡范圍37~41 周;黃疸指數(18.49±0.86)mg/dL,黃疸指數范圍17~20 mg/dL。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有可比性?;純杭议L已簽知情同意書。
西醫診斷符合《兒科學(第9 版)》[4]中疾病有關診斷標準。中醫診斷符合《實用中醫兒科學》[5]中濕熱證診斷標準,主癥:面目皮膚黃染,呈橘色;次癥:煩躁啼哭,不欲吮乳,或有發熱,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指紋紫滯。
(1)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②均可耐受藍光治療;③對所用藥物可耐受;④患兒家長可正常溝通、配合研究。(2)排除標準:①母親有貧血、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患兒;②新生兒溶血病、新生兒敗血癥或其他遺傳代謝病致病患兒;③皮膚破潰或感染的新生兒;④需換血或手術治療的患兒;⑤合并中樞神經系統、腎臟等疾病的患兒。
對照組采取常規藍光治療:采用雙面光療箱(浙江寧波戴維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XHZ)對患兒進行藍光治療,光療前需用遮眼罩覆蓋患兒眼睛,尿布遮擋會陰,其余部位均裸露,用間斷藍光照射法照射12 h,間隔12 h 后再次照射,設置光照強度8~10 μW/(cm2·nm),波長425~475 nm,控制患兒體溫36~37 ℃,光療期間及時為患兒補充水分,持續干預5 d。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中藥藥浴聯合茵梔黃口服液治療,(1)中藥藥浴:藥方為茵陳10 g,黃芩10 g,大黃8 g,梔子10 g,金錢草10 g,車前子10 g,虎杖10 g。均選用江西省兒童醫院中藥房顆粒劑,將其倒入開水中沖泡后倒入洗浴盆溫水中,控制水溫為38 ℃左右,調節室溫30 ℃,將患兒頸部以下浸泡于藥浴中10~15 min,然后用碘伏消毒患兒臍部,擦干,1 次/天,持續5 d。(2)患兒每天口服茵梔黃口服液(北京華潤高科天然藥物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1020607,規格:10 mL/支)3 mL/次,3 次/天,持續5 d。
(1)療效,參考相關療效判定標準[6]評估患兒治療5 d 的療效。顯效:治療后患兒黃染癥狀消退,經皮測膽紅素值<85 μmol/L;有效:治療后患兒黃疸部分消退,經皮測膽紅素值為85~221 μmol/L;無效:治療后皮膚黃染消退不明顯,膽紅素值>221 μmol/L??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免疫功能,抽取患兒治療前、治療5 d 的晨起空腹肘靜脈血3 mL,經染色、溶血、洗滌后,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患兒T 淋巴細胞(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3)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治療期間皮疹、腹瀉、發熱發生率。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以例(%)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CD4+、CD8+、CD4+/CD8+、IgG、IgA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5 d,兩組CD4+、CD4+/CD8+、IgG、IgA 較治療前高,治療組較對照組高,CD8+較治療前低,治療組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表2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新生兒黃疸的發生與患兒肝臟代謝膽紅素功能不成熟、膽紅素蓄積于體內有關。藍光照射可促使黃疸患兒體內的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膽紅素,進而隨著尿液、膽汁、糞便排出,達到降低膽紅素水平、減輕黃染癥狀的目的[7]。但藍光照射治療可能會誘發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且長時間的藍光照射可能會對患兒的免疫功能產生影響,故需聯合藥物治療以強化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中醫認為,該疾病病位在肝膽、脾胃,多因濕熱之邪熏蒸肝膽,肝膽失于疏泄,濕熱蘊阻于脾胃,外溢肌膚而發為黃疸,治療需以清熱退黃為主[8]。中藥藥浴為傳統中醫療法,通過將患兒泡于溫熱藥液中一定時間來促使藥力滲入體內,發揮治療效果。藥浴方中,茵陳清熱、利濕、退黃;梔子涼血解毒、清熱利濕;黃芩瀉火解毒、清熱燥濕;大黃清熱瀉火、利濕退黃;金錢草、車前子、虎杖可利尿通淋、利濕退黃;諸藥合用,可發揮利濕退黃、清熱解毒之效[9]。而茵梔黃口服液中,所含成分茵陳為君藥,退黃利濕;梔子、黃芩為臣藥,清熱利濕、瀉火解毒,與君藥合用可強化清熱利濕效果;佐藥金銀花可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可有效消除黃疸癥狀[10]。
有研究[11]指出,新生兒黃疸病情進展與患兒的免疫功能密切相關?;純后w內膽紅素水平過高會導致T 淋巴細胞亞群失衡,CD4+/CD8+水平降低,免疫力降低;而B 細胞分泌的IgG、IgA 也參與機體的免疫應答反應,其水平降低預示患兒免疫力低下。本研究顯示,治療組治療5 d 的總有效率及CD4+、CD4+/CD8+、IgG、IgA 較對照組高,CD8+較對照組低,說明中藥藥浴聯合茵梔黃口服液可提高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效果,改善患兒免疫功能。分析原因在于,中藥藥浴所用茵陳、梔子可促進膽汁的排泄與分泌,并有利尿、促進腸蠕動的作用,可促使膽紅素隨著排泄物而排出體內[12];大黃可以增強膽囊收縮,促進膽紅素、膽汁分泌,阻斷膽紅素隨肝腸循環,從而減輕患兒黃疸癥狀[13]。李麗[14],史玉琴等[15]研究結果均可證實中藥藥浴對于新生兒黃疸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茵梔黃口服液可以改善患兒膽紅素、膽汁酸代謝能力,改善患兒局部免疫力,進而提高其整體免疫力[16]。故上述兩種方法合用可強化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效果,提高患兒免疫力。本研究還顯示,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中藥藥浴聯合茵梔黃口服液不增加患兒的不良反應。這是因為中藥藥浴、茵梔黃口服液均有清熱解毒效果,且成分均為中藥,安全性較高,不會增加患兒的不良反應。但因研究者精力有限,未納入更多的黃疸患兒為研究對象,可能導致研究結果有偏差,未來可擴大樣本量,對此展開深入探究。
綜上所述,中藥藥浴聯合茵梔黃口服液可提高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效果,改善患兒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