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一嶼 曾彬 (西華師范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
幼兒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特點,這決定了幼兒在進行游戲時必須以游戲材料為中介。所以幼兒在游戲時,通過操作游戲材料,獲取信息,并促進其自身的發展。在結構游戲中,結構游戲材料是結構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結構游戲材料”為主題詞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得到文獻共605 篇。剔除不相關文獻,剩余572篇。經過進一步分析和梳理,目前結構游戲材料的相關研究主要呈現以下情況:從研究方法上看,我國研究者主要采用思辨性研究,量化研究的應用相對較少,而國外研究者大多采用實驗法。在研究內容方面,已有研究聚焦于結構游戲材料的價值和教師對結構游戲材料的投放。其中,有關結構游戲材料價值的研究有所偏重,較多地集中在對低結構游戲材料價值的討論,對于其他類型的結構游戲材料的研究相對較少。另外,在研究結構游戲材料對幼兒的發展價值時,更多是在整體層面上進行討論。基于此,便決定從結構游戲材料的各方面出發,分別探討其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為結構游戲材料的合理投放提供依據,使結構游戲材料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并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
結構游戲材料又稱結構玩具,它是一種用于結構游戲、由多種不同結構元件組成的玩具。其特征是不定型的、非專門化的、多變的。結構游戲材料與形象玩具的區別在于,當結構游戲材料不用于建構游戲時,它只是作為素材存在,只有當它被用于建構游戲,通過一系列的建構活動,結構游戲材料具有多種造型。結構游戲材料是兒童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力工具。所以,結構游戲材料主要指的是在結構游戲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為幼兒提供各類物體和游戲素材。
在對結構游戲進行劃分時,較多根據使用何種結構游戲材料來確定結構游戲的類型。而結構游戲材料種類繁多,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分類,了解各種類型游戲材料的功能,為進一步分析其作用打下基礎。不同學者采用不同的分類標準對結構游戲材料進行了劃分,常見的分類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根據游戲材料結構化水平的差異,一般可以將游戲材料分為高結構材料、低結構材料和無結構材料。高結構材料一般是現成購買的或者制作精美的游戲材料,由于其形狀與結構較為固定,因此玩法比較單一、功能相對封閉,在使用時必須遵守其使用規則;低結構材料有積木、積塑、廢舊材料等,其結構松散,可變性強,玩法較多,功能較為開放且多樣化;無結構材料主要指沙、土、雪等不定型的結構材料,結構簡單,獲取方便,可塑性強。
根據游戲材料在性能上的差異,學者們對結構游戲材料進行了劃分。邱學青和彭俊英便利用了這種分類依據,將結構游戲材料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專門的結構材料,包括積木、積塑、膠粒等;第二種是自然的結構材料,包含沙、石、水等;第三種是廢舊物品和半成品的結構材料,如瓶子、掛歷、紙盒等。
根據制作材料上的差異,學者們對結構游戲材料進行了不同的分類。劉焱將結構游戲材料分成:木制、紙(厚紙板)制和塑料制這三類;丁海東則分成木質、塑料制、金屬質,以及沙、水、雪等自然材料及原料或廢舊物。還有學者根據制作材料質地的不同,分成了軟質游戲材料和硬質游戲材料。
結構游戲玩法眾多,拼接方式也各有不同,拼接方式上的差異也可以作為劃分游戲材料的依據。例如:葉雁虹按照不同的拼接方式,將結構游戲材料分成排列組合類、接插連接類、螺絲連接類、穿線編織和磁性結構五大類。華愛華也根據這個標準,將結構游戲材料分成了積木和插塑等。還有學者依據這樣的標準,將結構游戲材料分為平面拼板材料和立體拼板材料。
幼兒在使用結構游戲材料進行建構時,結構游戲材料也影響著幼兒的心理發展,主要表現為結構游戲材料在數量、種類、性質、大小、顏色等方面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
1.結構游戲材料數量對幼兒認知發展的影響
通常幼兒在進行結構游戲時會存在這樣的認知:只有用完了最后一塊積木才算完成建構。幼兒在判斷自己的游戲進度以及決定自己搭建什么物體時,通常是由剩下的積木數量來決定的。因此,基于這樣的觀點,部分研究者認為給幼兒提供越多的結構游戲材料越好,有助于滿足幼兒的游戲選擇需求。
但是給幼兒提供的游戲材料數量過多,對于幼兒的認知發展反而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由于幼兒的年齡小,仍處于積極探索階段。若給幼兒大量的游戲材料,便會增加對幼兒感官上的刺激,不僅會使幼兒產生挫敗感,還會產生認知疲勞,從而降低學習能力。
2.結構游戲材料數量對幼兒社會性交往、合作行為、攻擊性行為的影響
結構游戲材料數量對幼兒的社會性交往、合作行為以及攻擊性行為等社會性方面的發展也產生著影響。
從整體趨勢上來看,結構游戲材料的數量增多與幼兒的社會性交往水平成負相關。若游戲材料增多,合作游戲行為減少,攻擊性行為也會減少;若游戲材料減少,幼兒正向交往行為增多,攻擊性行為也會增加。
具體來說,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實際情況有所差異。小班幼兒在游戲時較多地停留在獨自游戲和平行游戲層面,在游戲材料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幼兒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爭搶的現象,負面表現也隨之增多。但當負面行為增多時,正面的社會性行為也在增加。由于游戲材料數量減少,幼兒間產生了矛盾,這也算是一種交往。幼兒可以在矛盾、沖突中學習和嘗試一些交往策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爭搶行為的發生對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對于中班幼兒來說,由于幼兒較少進行獨自或平行游戲,所以當游戲材料的數量減少時,對幼兒的社會性行為沒有顯著的影響。對于大班幼兒,當游戲材料數量減少時,大班幼兒的合作行為會隨之減少。
因此,在談論游戲材料是豐富還是缺乏時,不能僅從數量的角度出發。由于游戲材料是否豐富,并不取決于幼兒可分配的量,而要依據兒童的積極和消極行為來判斷。
1.結構游戲材料種類對幼兒社會化發展水平的影響
在結構游戲種類方面,依據游戲材料是否能夠自由交換來劃分對幼兒的社會化發展水平的影響較為顯著。能夠進行自由交換的材料,容易使幼兒之間發生爭搶行為。因為對于可以自由交換的游戲材料,其自由性很高,幼兒可以將其用到其他不同類型的游戲中,若數量不夠,那么發生爭搶行為是不可避免的。而對于那種不能交換的游戲材料來說,因為其自身的限制性只針對正在使用的幼兒,所以不容易引發幼兒之間的沖突。
另外,結構游戲材料種類的搭配,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年齡較大的幼兒影響較大。因為這個階段的幼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建構經驗,當添加一些輔助材料時,他們會根據以往游戲過程中積累的經驗,產生不同的行為。而沒有輔助材料或者輔助材料種類單一時,幼兒可能會出現負向交往行為,社會性發展水平較低。
2.結構游戲材料種類對幼兒認知的影響
結構游戲材料種類對幼兒認知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幼兒對游戲類型的選擇上。就幼兒園最常出現的結構游戲材料——積木和積塑來說,這兩種游戲材料對幼兒的練習性游戲和想象性游戲都會產生影響。一般來說,幼兒更喜歡通過積塑材料來進行象征性游戲,而練習性游戲行為不容易受這兩種游戲材料變化的影響。
結構游戲材料一般有真實性和結構性兩大屬性。真實性,就是結構游戲材料貼近生活實際的程度;結構性,就是結構游戲材料使用取向的固定程度。
1.結構游戲材料真實性對幼兒想象力發展的影響
結構游戲材料的性質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作用,主要表現為它的真實性對幼兒想象力方面的影響。在游戲材料真實性方面,各年齡段幼兒對于材料真實性的需求存在差異。對年齡較小的幼兒,更適合真實性程度高的游戲材料。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積累,他們的表征技術也逐漸成熟,慢慢不需要高真實性的玩具來激發其參與游戲。甚至在此階段,高真實性的游戲材料會干擾幼兒想象力的發展。由于高真實性游戲材料的可操作性和可變性比較小,所以幼兒在使用高真實性材料時更多是遵循游戲材料本身的意圖,從事的更多是模仿性的活動。據此,對于年齡較大的幼兒,更適合使用逼真性程度較低的游戲材料。
2.結構游戲材料結構性對幼兒思維、想象力和專注力的影響
結構游戲材料的結構性對幼兒認知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幼兒的思維、想象力和專注力方面。
不同結構性的結構游戲材料,幼兒在使用過程中對其思維和想象力的發展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低結構游戲材料因其自身的用途多樣、玩法多樣,因此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創造性的應用。但也正是由于其結構性低,造型模糊,因此需要幼兒發揮更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來進行建構活動。但是對于年齡較小的幼兒,創造水平較低,還不具備相應的經驗基礎,因此低結構游戲材料對幼兒的年齡有一定的限制。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還難以駕馭;對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兒來說,對其創造力和思維發展的促進作用會更加明顯。此外,低結構游戲材料也能促進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幼兒在利用低結構游戲材料進行建構時,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決定對材料的操作方式,整個游戲過程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供探索的空間,為幼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結構游戲材料的結構性對幼兒專注力的發展也有影響。幼兒在使用低結構材料進行建構的過程需要幼兒自我意識的構建,這個過程能夠有效促進其思維的發展,并且可以使幼兒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于游戲,從而更好地培養其專注力。但是當幼兒在使用高結構游戲材料時,思考次數會明顯減少。這是因為高結構游戲材料玩法相對單一、固定,幼兒在操作時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會影響幼兒專注力的培養。
1.結構游戲材料大小對幼兒性別差異的影響
相較于男孩來說,對女孩的影響更大。女孩在使用小型結構游戲材料時,其基本結構造型等級更高,游戲時長明顯增加,游戲材料的數量也明顯增加。這是因為小型結構游戲材料的重量比較輕,對女孩來說,更有利于展示她們精細動作發展上的優勢。
2.結構游戲材料大小對幼兒合作行為的影響
相較于小型結構游戲材料來說,大中型結構游戲材料更容易讓幼兒產生合作游戲行為。因為小型結構游戲材料更多是在桌面上進行操作,幼兒的位置相對固定,幼兒不會來回走動,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幼兒之間聯合游戲和合作游戲的機會。而幼兒在使用大中型結構游戲材料時,更多的是地面上進行建構,幼兒在游戲時相對自由,走動的機會更多,協作游戲的機會也隨之增加。而且,在使用大中型結構游戲材料進行建構時,幼兒更有可能與建構的作品融為一體,幼兒會產生更加強烈的團體感和歸屬感。
1.結構游戲材料顏色對幼兒專注力的影響
相較于色彩豐富的結構游戲材料而言,單色或者原色的結構游戲材料,更容易讓幼兒集中注意力。因為單色或原色的結構游戲材料顏色單一,幼兒只有一個顏色可以選擇,便更專注于對作品的建構,投放更多注意力在對積木的審美中。如果游戲材料的顏色過多,幼兒就會糾結使用哪種顏色,反而影響了幼兒作品的完成。只有在幼兒掌握熟練了建構技巧之后,才會注重游戲材料色彩的運用。一般而言,從小班到大班,幼兒會經歷一個從不注重色彩,到喜好明亮的顏色或某種顏色,到力求真實地反映建構物體的色彩的過程。
2.結構游戲材料顏色對幼兒爭執行為的影響
爭執行為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是很常見的,相較于小班幼兒,結構游戲材料顏色對大班幼兒的影響更大。大班幼兒的建構技能已經相對熟練,在使用單色游戲材料進行建構時,作品的復雜程度較高,爭執行為也很少發生。若要對大班幼兒投放彩色材料,那么必須投放充足的數量。彩色材料的選擇性很高,大班幼兒需要多種顏色的材料來進行建構,如果數量有限,則容易發生爭執行為。
結構游戲材料的數量、種類、性質、大小、顏色等對于幼兒的認知和社會性發展都有著影響,這也提醒我們不僅要關注幼兒游戲,也要關注游戲材料,以有效促進幼兒的心理發展,合理投放游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