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張家產小學 畢 偉
新課標強調音樂活動向著實踐化和游戲化的方向發展。趣味唱游是一種有趣的音樂活動形式,對豐富學生的音樂感受,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對趣味游戲學習模式的概念和推進路徑以及注意事項展開經驗論述,希望能為音樂課堂的創新構建提供借鑒。
趣味唱游是一種大型的綜合音樂活動,以歌唱為主,融合演奏、律動和即興表演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并以趣味化的游戲項目來推進。這種學習模式非常適合小學生低年級的音樂認知路徑和素養培養規律。眾所周知,低年級的小學生活潑好動,缺乏基礎的專業樂理知識,但是具有良好的模仿能力和強烈的自我展現欲望。豐富有趣的唱游活動可以提供“樂中學、玩中學、創中學、動中學”的參與環境,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并在多樣的音樂情境中調動聽覺、動覺、視覺、觸覺等,深入感知和發展節奏、韻律、速度等音樂元素,實現音樂潛能的充分挖掘,在愉悅的情境中實現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這種“訴諸感性,回歸人本”的學習模式,符合讓音樂活動回歸本質的教育理念。除此之外,作為集體性活動,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友愛品質等綜合素質也可以得到鍛煉。因此,趣味唱游學習模式成為新課程改革下高效課堂構建的重要應用模式。
要想構建趣味唱游的音樂課堂,全面落實新課標的教育追求,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學情特征、科學教育理念等角度綜合考慮,科學規劃教學路徑。
趣味唱游強調學生在唱、跳、奏的多種形式中體驗音樂,發展音樂素養,這實際上對學生的參與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傳統的應試模式中,學生只需要聽從教師的指令,或者跟唱歌曲,或者記憶樂理知識,而在趣味唱游中,學生需要對主題內容產生初步的認知經驗,進而才能參與多樣化的課堂互動并實現創新發展,實現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滲透。可見,學生需要做好課前的準備活動,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音樂情境中,實現與音樂要素的有效互動。此外,引導學生的自學行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音樂素養的持續發展,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觀點。如此,教師可以布置課前任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比如,在《鮮花愛雨露》歌曲學習中,教師可以布置以下自學任務:觀察和總結日常生活中媽媽和教師對自己的關懷的生活情境,并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觀看歌曲演唱視頻,在跟唱的同時感受氣息和力度的變化情況。再如,在《永遠住在童話里》歌曲學習中,教師可以布置以下自學任務:自主閱讀《海的女兒》《白雪公主》《愛麗絲夢游仙境》等童話故事,完成初步的歌曲欣賞活動。如此,學生就能對音樂活動的主題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憑借相關的認知經驗快速融入唱游行為。又如,在《理發師》歌曲學習中,教師可以布置以下學習任務:觀察日常生活中理發師的工作場景,并著重觀察理發師拿剪刀剪頭發的動作,感受咔嚓、咔嚓的動作節奏;觀看相關的歌曲演唱視頻,獲得初步認知經驗。如此,學生的課堂互動信心就會得到提升,課堂互動效果也可以得到保障。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主題、教學目標和學情特征布置恰當的自學任務。除此之外,不同的學習內容和不同的學情特征使趣味唱游的活動內容和活動項目也不盡相同。如此,教師需要做好備課活動,使活動設計符合學生的能力特征和興趣愛好,為學生的即興創作提供全方位的環境支持,為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提供科學高效的參與路徑。
趣味唱游強調情境性,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經驗,進而為思維發散和想象創造提供可能。小學階段的學生直觀感性、活潑好動,缺乏足夠的抽象思維能力。在形象、生動的音樂情境中,學生的注意力才會自覺集中起來,實現對歌曲意境、歌曲形象、音樂技能的有效感知。可見,音樂情境是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發展音樂素養的必經過程。此外,音樂情境也為學生呈現自我、表達感情奠定了基礎。學生天生就具有通過語言、歌唱、舞蹈等方式來表達思想和情緒的本能,在良好的音樂情境中,學生的情感得到催發,進而不斷提升和發展這種本能的表現力,也就是綜合的音樂能力。如此,教師需要根據教學主題創設音樂情境。
比如,在《鮮花愛雨露》歌曲學習中,教師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創設音樂情境。首先,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與歌曲相關的教學素材,溫馨和諧的親子互動場面、趣味橫生的師生互動畫面、雨露滋潤鮮花自由盛開的畫面等,并選擇恰當的抒情背景音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詞中的象征含義,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實現情感的共鳴。其次,教師可以豐富藝術表現形式,提供舞蹈、動作表演的空間,并提供相關的教學器材和活動道具,呈現綜合的音樂氛圍,為學生的綜合實踐和趣味參與提供物質基礎。
再如,在《永遠住在童話里》歌曲欣賞中,教師也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創設音樂情境。首先,教師借助多媒體呈現童話故事的相關視頻畫面,讓學生直觀感受美好生活場景。其次,教師提供繪畫的場地和設備,讓學生在童話世界的美術創作中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活動,從而實現音樂素養和美學素養的全面提升。
又如,在《小紅帽》歌曲學習中,教師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創設音樂情境。首先,教師借助生動的語言和形象的動作為學生展示小紅帽的歌詞內容,引導學生融入音樂情境中。其次,教師提供角色表演的道具和器材,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音樂,演唱歌唱。
可見,“趣味唱游”學習模式中的音樂情境創設不僅需要考慮歌曲本身的音樂氛圍營造,還需要考慮綜合活動的趣味性、實踐性的音樂氛圍營造。
趣味唱游強調實踐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趣味唱游學習模式與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有很大不同。在常規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學生只需要坐在座位上,完成簡單的歌唱、傾聽、語言表達或動作表達即可。而在趣味唱游音樂活動中,學生需要更廣闊的活動舞臺,參與更多元化的實踐任務,這不僅需要教師精心創設音樂情境,也需要教師全面關注學生的活動狀態,對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班級教學具有人數眾多、動態多變的特征,受傳統教學經驗的影響,教師很容易發布應試化的活動指令,這就導致學生無法充分感受音樂、表達音樂,影響個性化音樂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如此,教師需要落實音樂活動,引導學生全面感悟音樂魅力。
比如,在《鮮花愛雨露》歌曲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情境后,可以采取以下互動方案。首先,教師讓學生就觀看到的多媒體畫面進行內容敘述和感受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如有的學生可能無法很好地將“鮮花雨露”與教師和學生、家長和孩子聯系在一起,感受不到熱烈、昂揚的情緒。有的學生則具有很好的通感能力,能夠將觀賞畫面詳細地講解出來,展開情感豐富的個性表達活動。對此,教師需要耐心聆聽學生的表達,避免用權威的語氣和權威的觀點來約束和限制學生的個性化認知體驗。其次,在舞蹈動作的情境表演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參與時間,讓學生慢慢掌握舞蹈的動作技巧,并鼓勵他們展開即興表演創作活動,而非規規矩矩地模仿和套用。如此,學生才能全面地放開自己,呈現最真實的音樂參與狀態,實現音樂表現力的不斷提升。
又如,在《永遠住在童話里》歌曲欣賞中,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情境后,可以采取以下互動過程。首先,教師讓學生分享所見所聞,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經驗和表達。其次,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繪畫時間,保證這一活動環節的深刻體驗效果。最后,在歌曲演唱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去完成旋律、節奏等樂理知識的搶答活動。眾所周知,理論化的“識譜”活動抽象復雜,很難被學生理解和感知,而唱歌活動本身就是學生“識譜”的過程,這種動態化、具體化的內容呈現方式才真正符合學生自學成長的教學理念,才能真正實現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對此,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感受時間和表達時間,幫助學生有效掌握音樂技能。
再如,在《小紅帽》歌曲學習中,首先,在聲情并茂的情境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張開審美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小紅帽幸福、快樂的內心情感。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借助具體的服裝道具,展開小紅帽歌舞劇表演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動作示范,讓學生在借鑒的基礎上自由創作。同時,教師進行鋼琴伴奏,幫助學生實現節奏和旋律的統一。最后,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參差不齊,在動作的創編設計方面更會表現出鮮明的差異性,為了保證整體的教學進度,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參與,在協作中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務,獲得豐富的參與體驗。總之,教師要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唱游活動的每個環節,實現核心素養的全面滲透和鍛煉。
趣味唱游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核心素養是關鍵品質和能力的培養,是抽象和概括的表達,學生在音樂活動參與中的體驗和感受就是核心素養不斷生成內化的過程。一方面,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對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感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也存在明顯差異。另一方面,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的參與表現與核心素養培養效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可見,總結交流活動可以不斷優化學生的學習路徑,也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碰撞,從而實現核心素養的快速提升。如此,教師要注重交流總結,深化學生的核心素養。
比如,在《鮮花愛雨露》歌曲學習中,完成綜合性的音樂活動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展開多層次、多方向的交流總結活動。其中,有的學生就歌曲中的美好情感進行了詳細描述,有的學生就歌曲演唱的樂理知識展開了體驗說明,有的學生就歌曲演唱中對高低音把握不準的困擾進行了分享,還有的學生表達了對活動內容多樣化的喜愛之情。之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并對學生提出個性化的學習建議。如此,學生對歌曲、對音樂等核心素養的掌握程度可以更上一層樓。此外,考慮到小學生總結能力有限,分析問題不全面的客觀情況,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方向和主題方面的引領和提醒,并根據學生的反饋來總結反思活動方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不斷發現教學設計中的問題和不足,積極探索優化創新方案。
趣味唱游是綜合的音樂活動,強調音樂背景的綜合性。在常規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關注點通常在歌曲本身,情境創設也習慣性地局限在歌曲方面,這樣會影響學生對音樂活動的整體感知,降低音樂活動的趣味性表現效果,進而影響學生的參與興趣和互動成效。如此,教師要注意音樂情境的綜合性創設和呈現。此外,音樂情境創設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愛好密切結合起來。很多教師對趣味唱游學習模式理解不到位,組織經驗主義的照搬照抄活動。比如,有的教師在所有的歌唱教學中都采用舞蹈動作與歌唱表演的組合模式,導致情境創設的千篇一律,這會導致學生缺失參與興趣,影響學生對音樂本質和形式的理解。
趣味唱游重在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參與中全面感知音樂要素,進而實現素質化的自我成長和發展。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普遍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經常出現教師預設之外的行為動作。而很多教師為了維持課堂紀律、把握教學進度,就會限制學生的自主探索實踐,這將使趣味唱游的教育優勢走向形式化的弊端。如此,教師需要注意學生體驗的真實性和深刻性。
趣味唱游更貼近生活教育理念,讓學生在“教學做合一”的環境中來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小學階段的學生直觀感性的學習體驗缺乏系統性和深刻性,這會影響學生在解決綜合問題時的靈活應用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由此,總結交流活動需要得到重視。然而,在常規的總結交流活動中,師生都容易陷入理論化知識體系構建為重點的主題上,這會影響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長,也會影響學生對音樂的全面感知和理解,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持續發展。如此,教師需要注重總結交流中的啟發性引導策略。
總而言之,趣味唱游學習模式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音樂素質、深化學生的人文情懷。與傳統的歌唱模式相比,趣味唱游學習模式形成了涵蓋歌曲演唱、多元欣賞、讀譜知識以及綜合訓練融為一體的教學新局面,教師要重視這方面的探索,結合具體的學情特征靈活設計教學方案和引導活動,以全面落實新課標教學理念,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