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洛龍區農村綜合服務中心 黃修遠
洛陽市洛龍區農林技術推廣站 熊炳霖
鄉賢是一個富有力量的群體,隨著時代變遷,這一角色有了更多新內涵,那些從鄉村走出去的能人精英,成了當代新鄉賢。他們歷經社會的磨煉、市場的洗禮,賺了票子、換了腦子、蹚出了路子,懷揣奮斗壯志,從外出打拼到返鄉創業,與鄉村碰撞出一系列的“化學反應”。
土地收入低導致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村級干部選任范圍狹窄、渠道單一,不少村陷入干部無合適人選、矮子里面挑將軍的尷尬局面,鄉村振興缺乏領軍人才支撐。
一大部分村級干部文化層次偏低,素質參差不齊,思想觀念陳舊,發展思路不清,進取意識不濃,帶富致富能力不強,村內技能型人才稀缺,鄉村振興缺乏智力支撐。
絕大多數村集體經濟薄弱,“空殼村”普遍存在,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特色產業發展后勁不足,村領導等、靠、要思想嚴重,群眾增收步伐緩慢,鄉村環境面貌改善困難,鄉村振興缺乏財力支撐。
村級組織制度不健全,工作運轉不順暢、不規范,不廉潔現象時有發生。干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不高,黨群干群關系不夠融洽,向心力凝聚力不強,鄉村振興缺乏動力支撐。
為實現與鄉賢返鄉交流的常態化、多樣化和機制化,洛陽市洛龍區抽調精兵強將,成立專門部門對在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社會地位的本區籍返鄉鄉賢,逐人登記造冊,密切溝通聯系;搭建網絡平臺,在政府信息網設立鄉賢談發展論壇,讓他們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開通鄉賢返鄉微信群,定期發送全區及家鄉發展建設信息,做到互動聯系和信息共享;搭建會議平臺,動員鄉賢返鄉人員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創新引領發展之路,著力營造大抓創新、大抓產業的濃厚氛圍和鮮明導向。
為確保鄉賢返鄉助推鄉村振興有位子、有舞臺,作用發揮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洛龍區適時將條件成熟、能力具備的鄉賢吸納進村級班子。凡是個人有意愿、群眾支持擁護的鄉賢,都可選任或兼任村黨組織書記或村委會主任。
洛龍區開通區委統戰部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參與的“綠色通道”,對鄉賢返鄉投資家鄉的項目優先安排、優先保障、優先實施,提供全程服務;建立檢查考核機制,把活動開展作為鄉鎮目標責任考核重要內容,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匯報會,每半年召開一次現場觀摩會,培樹典型,鞭策后進。
面對普遍存在的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等難題,洛龍區在深入持久開展干部幫扶貧困戶、教師幫扶留守兒童、醫務人員幫扶鰥寡孤獨的基礎上,開展鄉賢返鄉助推鄉村振興,找準癥結,抓住關鍵,取得實效。
洛龍區依托鄉賢返鄉夯實基層基礎,助推鄉村振興,在組織設置、人員構成、工作開展、作用發揮上打破常規思維,突破地域限制,不拘一格選才用才,以創新形式開展活動,讓鄉賢全面感受到家鄉的變化,詳細了解當前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文化旅游及鄉村振興工作開展情況。
鄉賢在資金、技術、項目、信息等方面擁有村級組織無法比擬的人脈關系和社會資源,在思維理念、發展視野、創業經驗等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對夯實基層組織基礎、助推鄉村振興意義非凡、作用巨大,洛龍區應充分發揮鄉賢的各種優勢。
鄉賢返鄉參與鄉村振興是一種新思維、新理念、新做法,是加強農村社會管理的創新探索。作為走出農村、從實踐中磨練成才的優秀群體,鄉賢的思想境界、認知水平和工作能力,對解決基層存在的各種矛盾問題、提升農民素質會起到很強的示范引領效應。
助推鄉村振興必須堅持殊途同歸的正確路徑。洛龍區應把夯實基層基礎、推動村域發展作為系統工程,下派村“第一書記”和開展部門包聯、對口幫扶活動等多措并舉,從而取得殊途歸同、互聯互動的最大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