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鑫 高星
1.江西省地質局物化探大隊 江西 吉安 343000
2.吉安市自然資源局吉州分局 江西 吉安 343000
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更加依賴數據的量化分析來進行精準規劃,積極推廣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掌握基礎地理、現狀調查以及規劃管控等信息,為規劃工作提供支持。基礎地理數據以及各類規劃成果數據為基礎,將各類空間數據歸類整理,實現高效的數據管理和數據共享,為各級規劃編制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新型測繪技術的應用,能夠為國土空間規劃的開展,提供更為全面的數據信息。與傳統的測繪技術不同,采用的新型測繪技術,在地理空間測量方面,更具有優勢,可實現多元化動態化測量,能夠獲得事物的尺寸、位置以及物理性質等信息。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利用衛星、航天以及雷達等各類技術,結合利用各類傳感器設備和檢測儀器,實現空上、地表以及地下信息的全面掌握,為規劃工作的開展提供完整數據信息。
以某國土空間規劃項目為例,采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選擇了遙感與數字攝影測量技術,形成了內業前期分析、外業測量、內外業核驗等內容融合的攝影測量方案,指導作業的高效化開展。現結合測繪實踐,進行技術應用的具體分析。
本次項目中,認真收集相關資料,根據本省的《“所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技術指南(試行)(2021年修訂版)》規劃編制的具體要求,積極推進數據信息庫的建設工作,并且構建現狀底圖,著重對測繪區域進行分析,設計了點對點的攝影測量方案。結合測繪任務內容,將內業分析流程設計如下:(1)對“三調”數據展開基數,全面細致分析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等劃定成果,結合運用農房一體化數據等,掌握相應的數據信息。(2)根據各類數據信息,初步建立含有用地情況、宅基地分部情況的數據庫與現狀底圖。(3)組織開展局部的測量分析,比如房屋較差或者布局緊湊等位置,掌握更多的數據資料,為規劃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
本次測繪作業中,組織開展了航空攝影,結合運用像控點測量與內業空三加密建模等方法,對測區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形成大比例尺地形。按照測繪技術的應用要求,繪制1:2000比例尺。精度要求:界址點相對臨近控制點的點位中誤差以及相鄰界度等級一級±0.05、二級±0.10、三級±0.15。結合測區的實際情況,為保證測繪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工程中使用無人機航測技術,配置數碼裝置,對測繪區域進行測量,通過多角度攝像采集測區內的各類數據信息。為保證外業的質量,要求做好像控點的設置,保證測繪成果的質量。外業平面像控點的設置,借助RTK技術,做到了嚴格控制。高程的質量控制,則運用了GPS曲面擬合法。在具體作業中,依據技術標準設置像片控制點,保證獲得的影像資料清晰。通過合理設置像控點,保證數據信息的質量,為內業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避免返工或者其他問題的出現。項目中依據空三加密成果回執立體像對,結合規劃工作所需要的各類要素,比如房屋和道路等,編輯繪制為1m等高線間距,繪制比例尺為1:2000的地形圖。
根據內業獲得的數據資料,比如房屋數據與傾斜攝影資料,從不同的角度展開分析,掌握建筑質量與建筑風貌情況。與此同時,結合村莊規劃區域現場調查的資料,做好相應的校驗更新,保證數據信息的質量,并且構建內容完整的數據庫,進而為規劃編制提供各類數據信息與圖件。對采集的地理信息,認真進行質量的檢查分析。貫徹質量意識,實現測繪地理信息的質量控制。
根據本次測繪作業,采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要做好以下要點的控制:(1)充分考慮天氣因素的影響,科學合理設計測繪方案,選擇晴天開展測繪,保證成圖的精準度。(2)增強遙感與數字攝影測測量數據以及規劃三維模型的銜接度。為了有效發揮數據信息的價值,采用內業技術轉換技術,實現和規劃模型表達的對接,提供內容完整的數據信息,構建高性能的數據信息庫,做到數據、圖像以及模型的集成化應用,為鄉村規劃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通過嚴格的控制,獲得高質量的國土空間數據信息,助力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高質量開展。
從國土空間規劃的需求分析,為獲得完整的高質量地理信息,在開展測繪作業時可選擇以下技術:(1)RS技術。基于RS技術的搜集資料快速便捷、及時性、成圖速度快等優勢,結合測繪作業任務特點,合理利用此項技術,助力規劃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充分發揮RS技術的應用價值,對測繪項目性質進行綜合判定、測量以及分析,獲得高質量的遙感圖像信息,并且實時化傳送,滿足規劃工作的開展。隨著科技的發展,采用遙感技術獲得的數據信息質量不斷提高,被廣泛應用于規劃底圖或者專題圖件的制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利用此技術手段,還能夠獲得多元化數據信息,進行時態分析,實現對國土空間的動態化監測,全面掌握土地資源的現狀和變化情況,滿足國土空間規劃的多樣化需求。(2)GIS技術。國土空間規劃實踐中,GIS技術的應用廣泛,支持國土規劃數據信息的存儲與動態化管理。實際應用中,合理利用GIS技術的應用優勢,比如空間分析功能,結合應用土地規劃繪制模型和分析算法,能夠為規劃人員提供更為完整高效的數據信息,保證規劃方案的科學合理性,促使規劃內容更加貼合實際情況。(3)無人機航測技術。測繪地理信息的采集工作中,對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都有著很高的要求,采取無人機航測技術,能夠達到工作的要求,可發揮積極的作用。為滿足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需求,需結合測繪項目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技術手段,編制科學合理的測繪技術方案,完成內外業測繪,掌握完整的數據信息,支持國土空間規劃開展,防范各類問題的出現[1]。
基于測繪地理信息技術,采集完整的數據信息,若想更好地為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提供支持,需不斷提高地理信息的共享能力,有效發揮信息的價值。例如,加強一張圖的建設。以廣西的國土空間一張圖為例,采用“GIS+Hadoop”的技術方法進行分布式大數據應用分析。該方法在2天內就可以完成覆蓋全區1∶1萬精度千萬數量級矢量圖斑數據的疊加分析,分析效率實現數倍提升。在數據不斷更新的背景下,不斷收集各部門的專題數據,支持資源環境承載力分析,以及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分析,促使規劃工作高質量開展[2]。為了提高地理信息數據資源的利用水平,可從以下方面做好優化:(1)深度挖掘地理信息資源的應用價值,助力產業發展布局和優化。基于一張圖做到數據信息的有效整合,并且圍繞數字經濟發展、生態治理以及民生服務等各類需求,基于頂層設計方面,提高地理信息資源的共享水平,為規劃中產業布局提供支持。根據數據共享的需求,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一方面,結合規劃管理的需求,挖掘基礎信息的數據坐標標準、數據采集標準等各類信息,精準提煉地理信息資源的數據價值,滿足相關工作的需求和要求。另一方面,增強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通過GIS+、北斗+以及遙感+等,進一步提高地理信息的利用水平,實現數據信息的有效共享,助力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和落實,并且滿足產業發展的數據信息需求[3]。(2)合理利用測繪地理數據信息。為實現數據信息的有效共享,充分利用地理信息資源應用技術,做好數據需求的調查,認真做好共享需求的分析,科學合理整合各類信息資源,建設多功能的數據共享平臺,實現數據信息的有效共享,助力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高質量開展和落實。(3)構建地理信息資源的應用體系。為了提高測繪地理數據信息的應用價值,滿足多部門的數據共享需求,需要構建地理信息資源的應用體系,認真解決數據標準規范問題,支持數據信息的高效化利用,創造更多的效益[4]。
根據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具體內容,推廣使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一般來說,規劃工作中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如下:(1)基礎信息的采集。在各類規劃工作中,前期都會采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進行區域內的地理信息勘查調查,獲得相應的資料,比如地形圖等,結合運用其他數據,為規劃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保證規劃方案的科學合理性。(2)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國土空間規劃中采用GIS技術,可優化空間布局。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統,能夠為決策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通過充分分析地理分布特點,掌握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結合城市建設現狀和發展需求,進行具體的分析,為各類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提供支持。(3)土地適宜性評價。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基于土地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結合規劃的需求,形成土地適宜性評價神經網絡,根據各類信息,可以為規劃提供支持。例如,農業生產用地規劃方面,利用用地類型信息以及相關數據信息,開展土地適應性分析,在資源承載能力范圍內合理布局規劃,實現農業持續化發展。利用評價系統,將信息數據分別歸屬于不同的實體中,從而在屬性數據庫中輕松查閱所要用到的信息。(4)規劃管控。采用GIS技術,可以對國土空間規劃內的各類要素,比如土地資源、水資源、生態等,開展單項評價或者多要素疊加集成評價,能夠為評價資源環境本底狀況和行使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供基礎支撐。基于雙評價,認真劃定“三區三線”。其中,三區指的是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和城鎮空間;三線指的是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在國土空間規劃中,“三區三線”作為統一管控的重要工具[5]。采取雙評價,利用GIS定量分析技術,可以處理更為細碎斑塊,結合城市空間發展方向以及落地的需求,開展定性分析與考量,能夠提高規劃的質量與水平。目前,很多地區都在積極推進一張圖建設,逐步完善各項功能,助力規劃工作的開展。隨著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形成全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未來,能夠為規劃的開展提供技術支持,保障規劃工作高效化開展和落實,創造更多的效益和價值。
首先,制定完善的質量管理辦法。根據地理信息數據采集任務和要求,編制完善的質量管理辦法,明確測繪工作管理部門和具體負責人,由專門的人員負責,做好嚴格的控制,切實保障地理信息數據采集工作得到有效管理[6]。將管理工作落實到實際,圍繞測繪工作開展的全過程,加強監督管理力度,切實保證管理工作效益目標實現。根據管理工作開展情況,精準評估地理信息數據采集工作管理的效果,實現有效的管理。
其次,做好技術應用的準備工作。根據地理信息數據采集工作的實際需求,準備所需要的各類資源。對所需要的儀器設備,認真進行檢查,并且落實維護管理措施,避免儀器設備影響到地理信息數據采集工作的開展質量[7]。對參與測繪工作的人員,結合采用的測繪技術和方法,做好技術培訓,使其可以掌握地理信息數據采集的流程和方法,規范化開展此項工作,避免各類問題的出現。編制科學合理的地理信息數據采集方案,認真落實技術交底工作,提高人員的素質水平,防范地理信息數據采集問題的出現。
最后,加強數據信息的質量檢查。根據地理信息數據采集技術的應用方法,圍繞測繪全過程,采用有效的數據信息質量檢查方法,精準把握數據信息的質量,避免存在質量不達標的情況,影響到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開展[8]。在測繪工作的每個環節,都要進行嚴格的檢查,如果發現數據信息的質量問題,那么要及時采取處理措施,例如組織外業重測等。當所有的地理信息數據采集工作結束后,做好全面的檢查,把關地理信息數據采集質量。
綜上所述,國土空間規劃項目中,對地理信息的需求很大,采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掌握各類空間信息,優化規劃方案,提高國土空間利用率,為城市建設和持續化發展提供支持。文中結合規劃實例,對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提出了技術應用的方法,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