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可人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浙江 杭州 310000)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是指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各項活動進行的規范、指導、檢查和評價,以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防止和減少事故的發生,維護建筑市場的秩序和公平競爭。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建筑工程的功能和效益,滿足社會和用戶的需求,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建筑業的健康發展,提高建筑文化水平。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意義在于,它是保證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建筑活動效率和效果的必要條件,是促進建筑技術進步和創新的動力,是維護建筑法治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責任[1]。
計劃編制是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基礎,是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各項活動進行的預先安排,包括施工組織設計、施工進度計劃、施工質量計劃、施工安全計劃等。計劃編制應當根據建筑工程的特點和條件,科學合理地確定施工目標、任務、步驟和要求,明確各參與方的職責和分工,為施工現場監管提供依據和指導。
風險評估是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重點,是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進行的識別、分析和評價,包括質量風險、安全風險、進度風險、環境風險等。風險評估應當根據建筑工程的特點和條件,科學合理地確定風險因素、風險等級和風險影響,制定相應的風險防控措施,為施工現場監管提供依據和指導。
方案論證是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關鍵,是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涉及的各種技術方案進行的論證和驗證,包括設計方案、施工方案、設備方案、材料方案等。方案論證應當根據建筑工程的特點和條件,科學合理地確定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優越性,明確方案的技術要求和安全措施,為施工現場監管提供依據和指導。
檢查驗收是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結果,是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完成的各項活動進行的檢查和驗收,包括分部分項檢驗、隱蔽工程驗收、竣工驗收等。檢查驗收應當根據建筑工程的特點和條件,科學合理地確定檢查驗收的標準和方法,明確檢查驗收的內容和程序,為施工現場監管提供依據和指導[2]。
人員培訓是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保障,是對參與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各類人員進行的培訓和教育,包括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操作人員等。人員培訓應當根據建筑工程的特點和條件,科學合理地確定培訓的目標、內容和方式,明確培訓的要求和考核,提高人員的技能和素質,為施工現場監管提供保障。
設備檢測是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手段之一,是對參與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使用的各種設備進行的檢測和評價,包括機械設備、儀器儀表、電氣設備等。設備檢測應當根據建筑工程的特點和條件,科學合理地確定檢測的標準和方法,明確檢測的內容和程序,保證設備的性能和安全,為施工現場監管提供手段。
信息系統是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手段之一,是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信息進行的收集、處理和傳遞,包括質量信息、安全信息、進度信息、環境信息等。信息系統應當根據建筑工程的特點和條件,科學合理地確定信息的來源、形式和流向,明確信息的管理和使用,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和實時性,為施工現場監管提供手段。
智能化技術是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手段之一,是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涉及的各種技術進行的智能化改造和應用,包括智能設計、智能施工、智能監控、智能預警等。智能化技術應當根據建筑工程的特點和條件,科學合理地確定技術的功能、范圍和效果,明確技術的要求和措施,提高技術的水平和效率,為施工現場監管提供手段。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方法和手段的效果取決于其是否能夠有效地實現監管的目標和要求,是否能夠及時地發現和解決監管中出現的問題,是否能夠不斷地改進和完善監管的水平和質量。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方法和手段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評價和優化,以提高監管的效果。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重點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和重視的問題,包括危大工程、特殊環境、重癥頑癥等。這些問題具有較高的技術難度和較大的安全風險,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和損失。
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應當加強對這些問題的規劃、組織、實施和評價,以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
1.危大工程。危大工程是指具有較高的技術難度和較大的安全風險的建筑工程,如高層建筑、大跨度結構、地下工程、特殊結構等。危大工程的施工現場監管應當加強對施工方案的論證和審批,確保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優越性,符合國家和行業的標準規范。同時,應當加強對施工過程的監控和預警,采用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及時發現和處理各種異常情況,防止發生重大事故。
2.特殊環境。特殊環境是指具有特殊的自然條件或者社會條件的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如地震區、山區、沿海區、高寒區、污染區、人口密集區等。特殊環境的施工現場監管應當充分考慮環境因素對施工的影響,制定相應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保證施工的質量和安全,保護環境和社會。同時,應當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技能和素質,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
3.重癥頑癥。重癥頑癥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或者難以解決的質量缺陷或者安全隱患,如裂縫、滲漏、變形、倒塌等。重癥頑癥的施工現場監管應當加強對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的研究和推廣,找出問題的根源,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和治理措施,消除隱患和后遺癥。同時,應當加強對責任主體和責任人的追究和懲處,形成有效的約束機制,提高各參與方的責任擔當。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難點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制約或者影響監管效果的問題,包括責任界定、標準統一、資源配置、協調溝通等。這些問題涉及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各參與方之間的關系和利益,如果處理不好,可能導致監管效果的降低和監管成本的增加。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應當加強對這些問題的法制建設、組織領導、技術支撐、協作配合,以提高監管效果。
1.責任界定。責任界定是指明確各參與方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應當承擔的質量責任和安全責任,以及出現問題時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責任界定的難點在于如何合理地劃分各參與方的責任范圍和責任比例,如何有效地落實各參與方的責任義務,如何公正地處理各參與方之間的責任糾紛。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應當依據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明確各參與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追究,規范建筑市場秩序,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法律依據和法律效力[3]。
2.標準統一。標準統一是指統一各參與方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遵守的質量標準和安全標準,以及進行檢查驗收的標準和方法。標準統一的難點在于如何兼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之間的差異和聯系,如何適應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條件下的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需要,如何及時地修訂和完善標準。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應當依據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統一各參與方遵守的質量標準和安全標準,以及進行檢查驗收的標準和方法,保證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標準依據和標準效果。
3.資源配置。資源配置是指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各種資源,以支持和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開展,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信息資源等。資源配置的難點在于如何充分地調動和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如何有效地平衡和滿足各方面的需求,如何高效地利用和節約各方面的資源。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應當依據實際情況,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各種資源,以支持和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開展。
4.協調溝通。協調溝通是指建立和維護各參與方之間的良好關系,以促進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順利進行,包括信息交流、意見溝通、問題協商、沖突調解等。協調溝通的難點在于如何增進各參與方之間的了解和信任,如何平等和尊重各參與方的利益和訴求,如何合作和協作解決各種問題和困難。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應當依據實際情況,加強各參與方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意見溝通,加強各級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聯動和督促檢查,加強對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和聽取意見,以促進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順利進行。
4.1.1 加強對施工方案的論證和審批
確保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優越性,明確方案的技術要求和安全措施,避免出現技術缺陷或者安全隱患。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健全施工方案的編制、審核、批準和備案制度,加強對施工方案的技術評審和專家咨詢,加強對施工方案的實驗驗證和現場試驗,加強對施工方案的動態調整和更新。
4.1.2 加強對施工過程的監控和預警
利用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實時地收集、分析和處理施工現場的各種信息,及時地發現和處理施工中出現的問題,防止事故的發生和擴大。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健全施工過程的監測、報告、反饋和處置制度,加強對施工過程的視頻監控和數據采集,加強對施工過程的模擬分析和預測預警,加強對施工過程的應急響應和事故處理。
4.1.3 加強對施工質量和安全的檢查和驗收
嚴格按照國家和行業的標準和規范,對完成的各項活動進行全面、細致、嚴格的檢查和驗收,確保施工質量和安全達到預期目標。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健全施工質量和安全的檢查、驗收、評價和考核制度,加強對分部分項、隱蔽工程、關鍵部位等的檢查驗收,加強對竣工圖紙、竣工資料等的審核歸檔,加強對質量缺陷、安全隱患等的整改復查。
4.2.1 加強法制建設
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明確各參與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追究,規范建筑市場秩序,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法律依據和法律效力。具體措施包括:加快制定或者修改與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加強對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宣傳教育和培訓考核,加強對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執行監督和執法檢查,加強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懲罰。
4.2.2 加強組織領導
明確監管職責和權限,建立健全監管機制和制度,加強監管人員的培訓和考核,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組織水平和管理水平。具體措施包括:明確各級監管部門的職責和權限,建立健全上下級監管部門的協調聯動機制,建立健全各類監管人員的選拔任用、培訓考核、激勵約束等制度,建立健全監管工作的計劃、報告、評價等制度。
4.2.3 加強技術支撐
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和設備,完善檢測評價體系和方法,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技術水平和技術效果。具體措施包括:加強對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引進、推廣和應用,加強對檢測評價體系和方法的完善和優化,加強對技術創新和研發的支持和鼓勵,加強對技術成果的轉化和推廣。
4.2.4 加強協作配合
加強各參與方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意見溝通,加強各級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聯動和督促檢查,加強對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和聽取意見,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的協作水平和協作效果。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各參與方之間的信息共享、意見溝通、問題協商、沖突調解等機制,建立健全各級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報送、督促檢查、考核評價等機制,建立健全對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聽取意見、回應訴求等機制。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是指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安全、環境、人員等方面進行的監督管理,是保證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的重要環節,也是維護建筑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的重點。因此,在進行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監管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進行監管,明確各參與方的責任,并加強責任落實和追究,利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監管效率和效果等,促進相關工作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