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軍
摘要:伴隨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各行業的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教學網絡化、多媒體化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在中職音樂教育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既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文章對中職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行了簡要的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實踐應用;中職音樂教學
音樂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來實施素質教育。當前,部分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采用的是模仿學習的方法,單一而機械地組織教學,學生缺乏感知感受的過程。音樂教學設計與組織中缺乏游戲性和趣味性,很難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教學網絡化、多媒體化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它具有豐富生動的教學資源、友好的人機界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等優勢?!吨械嚷殬I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標準》要求公共藝術課程要結合公共藝術課程的特點,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整合和利用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拓展教學時空,豐富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增強藝術的感染力。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探究運用信息化技術促進中職音樂課堂教學,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 ?信息技術在中職音樂專業樂理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中職音樂專業的樂理課程包括全音、半音、音系、音符號的表示方法和含義等,其內容都需要學生去了解和記憶。但在傳統的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比較單一,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傳統的教學中職音樂專業樂理模式中,教師以書本上的文字為依據,用板書畫出圖示并進行講解,學生可以通過理解和記憶教師的講解來掌握知識點。教師的講解枯燥乏味,學生很難專心聽講,導致課堂氛圍沉悶。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可以適時地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理論教學。通過聽音頻、看視頻,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課堂教學過于枯燥的狀況。但是,在音樂理論教學中,目前仍然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師在前,學生在后”的教學模式。
近幾年,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教育的面貌。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學活動實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而互動通道的可視化與痕跡化,對師生展開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效率有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網上豐富的資源還拓展了師生的知識面,讓師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知識和概念進行分析。這就使得教師的講解變得更透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變得更方便、全面。
例如,在音樂課堂進行“節奏與節奏型”教學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可根據教學內容,通過搜索網絡資料制作一節精美的微課——有趣的節奏游戲。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并根據微課的講解內容搜索資料,在平臺上展開交流與討論,將生活中的節奏制作成音頻資料,并將其上傳到學習平臺,進而了解并學習新的節奏。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平臺、社交平臺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方案,使自己的備課工作更細致、更深入。另外,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學生提交的材料作為素材,從而增進師生互動,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要想進行有效的教學,就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2? ?信息技術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主要應用模式與要點
2.1講解示范
示范教學的模式與傳統的授課模式基本相同,但最大的區別在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以黑板板書為主,而信息技術以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多媒體為主。在教學中,教師采用演示說明的方式,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便于教學。但是,在使用這種方式的時候,教師要按照課程的內容來安排,不能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脫離教學目標。
2.2情景模擬
這種模式主要是按照教學內容,將課程制作成幻燈片、視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現出更多的情緒,加深學生的印象。但同時,由于對其不能完全理解,也很容易導致學生對作品的隨意性解讀。
2.3參與互動
該教學模式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使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缺點,從而進行有效的教學。
2.4聆聽與感受
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而要學好音樂,就要學會傾聽。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學生對聽力的培養主要依賴于無線電廣播,而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播放有關作品,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適時地做出調整,以便有更多的選擇。
3? ?信息技術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視唱技能訓練是專業音樂訓練的基本內容,因此,在這方面,教師要及時調整,改變不合適的教學方式,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以完善。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上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有針對性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教師會指導學生如何運用這些技巧。通常情況下,教師應在每節課開始之前,通過軟件訓練學生的聽力,讓他們在學習視唱的時候,能夠對音樂元素、節奏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師可以通過視頻中的音樂唱詞輔助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他們的視唱能力。對于課上未掌握的知識,教師要在課下加以補足,并給予指導,使學生能更好地運用各種學習工具及方法。在這些細微之處,教師必須格外重視,才能讓教學更完善。教師選取具有一定規律或者周期的題材,再按照學生的喜歡程度及個性特征,讓他們去欣賞。在賞析的過程中,讓學生試著發音,或者唱出來,還可以經常用一些比較古典的作品來連接,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全面的了解。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在教學范例的設計方面力求簡潔、精確、淺顯、易于理解,使學生能夠一次掌握。比如,對音樂創作的背景、作者、歷史、情感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再用形象的方式將其介紹給學生,并對其進行詳細的分析,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自覺、主動去探索。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要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要對學生進行啟迪,使其從表面到深層了解更多的音樂知識,這樣的學習具有一定的規律和系統性;課后要與學生及時溝通,這樣才能讓學生運用其他器材進行實踐。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音樂的本質,因為音樂教學是建立在每一個人對音樂的敏感性和對旋律的掌握之上的;要使學生了解到學習的根本目的,而不是以音樂知識為中心,一切的教學方式最后都要回歸到音樂本身;要避免一味地追求形象,而忽略了在教學過程中的音樂性。在為學生展現音樂作品的時候,不應準備一些太過吵鬧的內容,要著重地去唱和聽,多給學生一些練習的時間和機會,把握好這節課的學習重點,也就是音樂教學的重點,給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
4? ?信息技術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技巧
4.1激發學生想象力
中職學習時期,是學生發展想象力、激活思維的最佳時期。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增強他們的求知欲。這對學生的發展,對以及音樂素質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在組織欣賞《黃河大合唱》的時候,教師可以添加一些歷史背景知識,通過朗誦再加上一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圖片,營造莊嚴肅穆、激昂澎湃的氣氛,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對那個時代的歷史背景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給學生帶來一種震撼人心的感覺。
再如,在《四季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立體的圖像進行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美術學科展示有關四季的圖片,同時播放一些與圖片場景相關的音樂,讓學生聽著動聽的音樂、看著生動的圖像,迅速地投入課堂中。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拍攝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照片,再對這些作品進行細致的創作,并配上音樂,讓學生親自參與到這些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并進行創意設計,從而讓學生創作、欣賞、感受美,使音樂教育特有的美育作用也在這些作品中得到體現。
4.2怡情悅心,激發音樂興趣
在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應該與學生共同享受音樂,聆聽優美的曲調,做自己想做的事。教授音樂與自己唱歌完全是兩回事。音樂教師要以教授學生音樂知識為出發點,用趣味的方式來表達音樂知識。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中職音樂教師應將自己的音樂感情與學生的音樂感情相結合,使他們能夠熱愛音樂。而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音樂課,可以使音樂課變得更加有趣。中職學校的音樂教材內容很多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它也是一種對人生的精煉。很多學生想要通過音樂來表現自己的情緒。教師應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因為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親身體會,透過影像看見更寬廣的天地;多感覺共同參與,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學生通過這種方法對音樂表現形式有了深刻的印象,從而激發了他們對音樂表現形式的興趣。
總之,目前信息技術已被廣泛運用于各行各業。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音樂教學,既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將信息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方式有效地結合起來,是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因此,教師只有做好準備工作,才能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李文科.信息技術在中職音樂教學的實踐應用研究[J].數碼設計(下),2018(11):278-279.
[2]熊艷.基于信息技術應用的中職學校音樂課程實施現狀調查[J].教師,2018(30):92-95.
[3]石慧.淺談信息技術下的中職音樂教育[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6):511.
[4]姜楠.分析音樂傳播視野下中職音樂課堂的有效音樂教學[J].北方音樂,2018,38(1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