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腦外傷是指由外物造成的頭部肉眼可見的傷害,可能導致嚴重后果。即使經過治療,許多患者仍可能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如認知、運動、語言等能力受損,以及癡呆、外傷性癲癇、人格障礙等問題。如何將這些傷害降到最低,在挽救生命的同時提高生活質量?恢復期前三個月內是患者的黃金恢復期,在這段時間里,患者需要接受有效的治療和康復訓練,以最大限度地促進恢復。雖然黃金期可以延續到一年,但是在3個月內所達到的恢復程度,占據了總恢復程度的90%。因此,要抓住黃金期努力進行恢復,以獲得最佳的康復效果。
1.腦震蕩主要癥狀表現為意識障礙和逆行性遺忘,輕者只有短暫的定向障礙,理解和判斷能力下降,通常在幾分鐘內恢復;重者可能出現意識喪失,多在半小時內恢復,醒來后會有逆行性遺忘、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困難、錯認或幻視,情緒障礙或行為異常,這些癥狀通常在1~2周后消失。在檢查中,沒有明顯的神經系統體征,腦脊液檢查也顯示正常。
2.腦挫傷受傷后立即出現意識障礙,通常表現為朦朧、譫妄或混濁狀態,持續數小時至數日。有些人在一段清醒期后可能會再次陷入昏迷。醒來后,常有類似腦震蕩的精神癥狀,同時可能伴有某些神經系統的局限體征、癲癇發作、顱內壓增高、腦膜刺激征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癥狀。腦脊液可能呈現出血性,并可檢出不同類型的吞噬細胞。腦電圖可能會出現彌漫性高波幅慢波。
3.氣壓性腦損傷受傷后立即出現昏迷,持續數小時,醒來后頭痛劇烈,記憶力困難和遺忘,情緒焦躁不安與情感淡漠。有時對聲音極其敏感或失去聽力和語言能力,但其定向力、自我認知能力和筆談能力良好(創傷性聾啞癥)。通常沒有神經系統的特定體征。
1.病情評估腦外傷后,首先要對患者病情進行全面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生命體征、神經系統檢查、顱腦CT或MRI等。通過評估,可以了解患者的意識狀態、認知功能、肢體運動能力等,為后續的康復治療提供依據。
2.運動療法腦外傷早期康復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促進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在治療過程中,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運動方案,包括肢體和關節的屈曲、伸展、轉動等。適當配合被動和主動運動,以刺激神經系統,提高肌肉力量和關節靈活性。此外,藥物和營養素的配合也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3.言語訓練對失語或言語不清晰的病人,通過發音、構音和詞匯練習,逐步提高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可采用一對一的方式訓練,結合實際場景,讓患者更好地融人社交環境。
4.認知康復腦外傷可能導致患者認知功能的損害,包括思維、記憶和情緒等方面。認知康復旨在促進這些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一系列認知訓練,如注意力集中練習、記憶訓練和情緒調節技巧等,幫助患者逐漸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
5.心理康復腦外傷還可能引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心理康復旨在幫助患者緩解這些情緒,增強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在治療過程中可采用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等方法,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干預。
1.腦外傷后患者必須臥床休息,不能進行任何活動事實上,雖然腦外傷需要充分的休息,以便大腦得到充分修復。但適當的活動對預防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是必要的。專業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給出適當的活動建議。
2.只要CT或MRI檢查無異常,就意味著患者沒有后遺癥盡管CT或MRI檢查可以顯示腦部是否有結構性損傷,但可能無法發現微小的功能損傷。患者應定期進行全面的神經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并處理可能的后遺癥。
3.腦外傷康復期,患者必須避免任何可能導致大腦刺激的活動科學已經證明,適度的社交和娛樂活動有助于大腦的康復。當然,這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4.腦外傷康復期,患者需要大量進補,以促進大腦的恢復雖然營養對于大腦的恢復非常重要,但過度的進補可能反而對患者的恢復造成負擔。應根據醫生的建議,保持均衡飲食,避免過度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