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立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產生了一定變化,不僅要具有正確的三觀、濃厚的愛國情懷、高度的政治敏銳性,還要掌握著足夠的專業知識,并具有較強高階思維能力。高中思政課是一門相對特殊的必修課,也是培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本文以高中思政課為切入點,圍繞高階思維能力培育的相關問題展開探討,希望對高中思政課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中思政課;高階思維能力;自主參與;驅動性問題
高中階段的學生認知水平有了一定提升,心理發展處在轉折點,此階段的教育對學生日后發展的影響較大,培養何種類型的人才是高中教育關注的焦點。新高考背景下,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標準不僅停留在知識方面,也十分強調人才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判斷人才是否在高階思維能力方面占據優勢,從而使高中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更加多樣化。特別是高中思政課,此門課程強調從不同角度端正學生的思想,引導學生站在理性、正確立場上看待這個世界和社會的事物,體現出一定的邏輯性和先進性,為學生設計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育有所幫助。
一、高階思維能力概述
高階思維是低階思維的深層次體現,認知能力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高階思維的概念發展時間偏長,是布魯姆研究認知目標時出現的,此后安德森等人也比較關注此問題,針對認知目標進行細化,使該目標體現出分析、評價、創造共存的特點。現階段,雖然學術界對高階思維的研究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但幾乎都以布魯姆的研究為參考。近年來,我國學者也比較認同高階思維是體現在分析、評價、創造三方面的這一觀點。雖然高階思維理論已歷經了長時間的發展,但目前高階思維能力人才匱乏的問題依舊存在。
二、當前高中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理念陳舊
在目前的高中思政課教學中,教學內容不夠深層次的問題比較顯著,雖然這與學生的低階思維相關,但影響因素也包括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滯后。如果說培養學生的創新、分析能力,很多高中思政課教師比較了解,而談到高階思維能力時諸多教師會感到疑惑,不知培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要從何入手。同時,部分高中思政課教師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方式,遇到新理念通常不會選擇接受,他們并不是不知道更新教學理念的益處,而是擔心自己無法很好地應用新教學理念;還有些教師的教育任務比較繁重,想采用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教學理念陳舊的問題長期存在于高中思政課中,所以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育明顯不足,學生低階思維的問題更加突出。
(二)應試傾向嚴重
與高中數學、語文等主科的授課課時相比,政治課教師的培育時間較少,學生對政治課的重視度也低于主科,教師沒有獲得較大的用武之地,不利于課程全面彰顯價值。并且,在應試壓力的影響下,教師只能將高考可能會考、比較重要的思政知識點詳細講解,盡管學生對某個知識點興趣濃厚,但如果在教材中處在邊緣,教師也不會過多講解,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降低。對于教和學的方式,同樣被應試制度干擾。“應試”局限了教師和學生的思維,“功利”問題隨之出現,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家長等,大多都認為高分才是最關鍵的。面對如此情形,教師的很多專業知識難以體現在課堂中。
(三)教學方法異化
未恰當運用教學方法帶來的影響較多,不僅使教學內容淺表化、傳授知識不夠整體,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倘若想實現教學目標,離不開恰當的教學方法,否則導致課堂難以清晰推進,無法有效傳遞給學生重點內容,課堂的充實性不足。教學方法理應成為課堂教學的“支持者”,支持師生共同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但目前的高中思政教學卻存在教學方法異化的問題,即教學方法反過來統治師生的現象,教和學的活動未獨立開展,逐漸成為了教學方法的“服務者”。
(四)教學活動設計感不足
在目前的高中思政課堂中,教學設計按部就班的問題愈加顯著,未針對學生的思維特點展開全面分析,從而陷入了知識碎片化的困境。很多高中思政教師不夠重視教學設計這一環節,沒有從不同層面探索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忽略了具有重要作用的教學活動,未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投入較多精力,所以課堂中呈現出的內容具有淺表化的缺點。雖然在新學期開始階段就告知每位教師要著眼于所有課程,在立足課程的特點上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但真正做到的教師少之又少。為了使教學設計的效率更高,高中思政教師往往將集體備課作為主要手段,很多內容的設計主體并不是本人,此環節未形成深入思考,對教學設計的深層次因素缺乏明確認知,也沒有將情感態度體現出來,由此設計的教學模式難以獲得學生的喜愛,也不利于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育。
三、高中思政課高階思維能力培育的教學策略
(一)激活課堂,增強學生自主參與意識
提升學生自主參與意識是一項重要工作,此項工作和課堂的趣味性密切相關。因此,高中思政課教師要做到激活課堂,采用現代化的手段進行教學,通過信息技術解決思政課活力不足的問題。高中思政課的特點偏多,其中一項顯著特點為時政性,所以教師在生活中應通過多種渠道了解時事新聞要點,判斷哪些問題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將這些問題以圖片、視頻的形式展現在課堂中,為學生播放,鼓勵學生通過觀看提出自身的心得體會,以案例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進來。比如,在講授必修一《經濟生活》第八課《財政與稅收》時,教師可以使學生在課余時間來到相關場所觀察本地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通過詢問、查詢、交流等形式了解建設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明確這些巨大工程的特點,了解其資金來源,鼓勵學生在課堂中提出自身實地走訪遇到的困難和收獲,將本地區的經濟生活更加直觀地呈現在課堂中。
(二)創設情境,提升學生探究求知意識
高中思政課和其他課程的區別較大,不僅體現出明顯的抽象性,而且彰顯出強烈的理論色彩,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解決課堂效率不足的問題極為關鍵。通過相關實踐了解到,教師創設與學生特點相一致的生動情境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摒棄消極的學習態度,還可以降低學生吃透教材的難度,使學生對書本知識產生清晰認識,避免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始終不足。例如,在財政作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明確當地財政收入和其他地區的不同點,針對本地區財政收入的使用情況和分配情況展開探討,可以讓小組的相關成員扮演財政主管,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財政的作用,通過此種方式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的分析決策能力更強,在學生圍繞財政作用展開討論時,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發表的言論是否正確,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表揚,如果發現發言不正確的情況,可以適當進行糾正。
(三)開展探究的體驗性活動,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
高階思維和知識性教學的特點明顯不同,強調以活動型課程為載體,引導學生通過深層次的體驗獲得。新課標背景下,對高中思政課的定位產生了一定變化,以活動型課程為主,要求高中思政課內容要體現出現代化的特點,通過相關活動豐富課程內容,促使兩者之間相統一。同時,新課改強調學科課程內容緊跟新時代的步伐,并與活動型內容相關聯,使學生的思維真正動起來。對此,高中思政課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不再采用此種教學模式,將自主學習呈現在課堂中,與其以教授過程和結果為重中之重,不如為學生提供活動體驗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主體驗而得出結論。例如,在講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人類社會發展歷程”時,教學目標之一是使學生對原始社會的特點產生清晰認識,明確其和奴隸社會相比存在的不同點,當時設定的問題是“為什么奴隸社會與原始社會相比具有歷史進步性”。但從實際意義上講,授課教師對兩種不同形態社會的好與壞下結論是不合理的,應使學生成為探究此問題并得出結論的主體,可以如此引導學生:“假設現在你可以回到社會的早期階段,那你更希望生活在原始社會還是奴隸社會呢?”此問題與前一個設問的區別在于思辨性,更可以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育有所幫助。
(四)設計思辨的驅動性問題,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思政課面臨著新契機和新挑戰,課堂教學的很多方面發生了變化。其中問題設置涵蓋兩點,其一為議題,其二為探究性問題。在此過程中,高中思政教師要以學科課程為切入點,及時優化核心知識,使其處在議題的范圍內,并在議題的引領下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對于議題和問題的關系,應和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相同,一個議題下的問題是不受限的,各個問題都以議題為主體。同時,高中思政教師要針對學科課程的重要內容和難度大的內容展開全面分析,判斷何種類型的驅動性問題比較適合學生,將這些問題拋給學生,鼓勵學生充分發揮邏輯思維得出答案。新課標表明,設計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并遵循兩難性、思辨性的基本原則,確保學生的思維越來越靈活,開啟高階思維模式。例如,在“特朗普開啟美朝會談”這一情境中,設計的探究性問題是“特朗普總統應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嗎?”以俄羅斯、伊朗等國呼吁聯合國總部搬離美國設問“聯合國總部應該搬離美國嗎?”等等。借助上述驅動性問題,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育是有益的。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今后的高中思政課教學中,教師需轉變早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深刻認識到培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必要性,制定出培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合理目標和合理方案,加強對高中生思維特點的分析,明確高階思維能力和思政課程的關聯性,在設計教學活動中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遵循現代化的原則調整教學內容,設計出具有思辨性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使學生開啟頭腦風暴,在立足思政知識點的基礎上展開思考,為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育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黃海東,于文穎.困境與超越:深度學習視域下高中思政課議題式教學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23(1):112-117.
[2]何良偉,王鹿.高中思政課教師應具備的五種思維[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29):72-75.
[3]李寒梅,盧曉慧.以高階思維打造最美思政課堂[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0(4):21-24.
[4]龍思達.深度教學視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問題及策略研究[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22.
[5]周春秀.新課改背景下運用活動載體提升高中思政課的實效性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22.
[6]陳慧.高階思維融入高中思政課教學的創新策略[J].高考,2022(15):129-131.
[7]許孝芳,李宏剛,施小霞.主體發展視域下創新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課教學探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47):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