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杰
(莒南縣水土保持服務中心,山東莒南 276600)
近年來,莒南縣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十六字”治水方針,認真貫徹國家節水行動,實施區域綜合水價改革和水權跨行業交易,強化水資源遠程在線監控,不斷用好用活市場機制、強化水資源行業監管,構建了經濟社會發展全要素節能增效新模式。
莒南縣立足河流眾多、庫塘遍布、水系發達等得天獨厚的優勢,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十六字”治水方針,聚焦管水、治水、用水三大主體任務,以深化水利領域改革為總抓手,不斷推進河道綜合整治、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全域現代水網建設、河湖長制、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等工作,為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莒南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莒南縣先后爭創為全國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全省小型水庫“巡庫員”機制建設試點縣、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縣、全省河長制湖長制督查激勵縣。
縣域內灌區目前大部分扔延用大水漫灌畦灌等舊的灌溉模式,灌溉水利用系數低,水資源浪費嚴重,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效益,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使本來已經緊張的水資源不能充分發揮其效益。
長期以來,莒南縣非居民用水水費收取方式為水庫管理單位直接向用水戶征收,存在標準不一致、價格不統一的現象,特別是2017 年水資源費改稅后,部分水庫管理單位未再收取水費,不僅造成財源流失,還導致部分水庫因缺乏維修養護資金無法實現良性運行。
1)實施“五河匯城”工程。遵循“山水城市”總體規劃,投資15 億元對白馬河、磐龍河、龍王河、臥龍河進行綜合治理,通過建園添綠、造景增靚,建成水面景觀85 處、廣場9 處,50 km 的生態長廊、旅游長廊、發展長廊、文化長廊躍然城中,形成“三面濕地一面城”的生態畫卷,改善了人居環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成為莒南的一張靚麗名片。
2)實施重點河道治理工程。先后對沭河、雞龍河、龍王河、洙溪河、潯河等河道進行綜合治理,特別是2022 年,積極爭取陡山水庫至石泉湖水庫水系連通、魯溝河綜合治理、雞龍河二期治理、潯河三期治理4 個工程納入山東省重點水利工程,根據全縣現代水網總體規劃,連通縣境內潯河、雞龍河兩大水系的水資源,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區域統籌供水;提升河道防洪能力,提升區域水環境水平。
3)實施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工程。搶抓國務院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政策機遇,在全市率先編制完成《莒南縣現代水網建設規劃》,成功爭創為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縣,投資6.6 億元,實施河道清淤、岸坡整治、防污控污、人文景觀、河道管理等工程,整治河道129.8 km,連通治理農村水系51.31 km,源頭保護涵養25.81 萬m2,進一步健全全縣現代水網體系,盤活沿河特色產業發展,打造一批具有莒南特色的水美鄉村和親水富民新樣板。
1)小型水庫“巡庫員”機制建設試點。自2014年被列為山東省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首批試點縣以來,莒南縣堅持體制順暢、管理科學、運行規范、靈活實用的思路,積極探索開展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2022 年,莒南縣被省水利廳確定為全省小型水庫巡庫員機制建設試點縣,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在全縣182 座小型水庫設置397 名巡庫員,進一步充實了小型水庫管護隊伍,提高了管護水平。
2)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試點。投資458 萬元,對陡山水庫壩后草皮護坡進行更新改造,對水庫大壩、溢洪閘等進行隱患排查和維修養護,建設防汛物資儲備倉庫和黨建文化廣場;積極探索工程遠程監控和集中調度管理新模式,實現雨水情監控、閘門遠程控制、工程監測自動化控制,創建為省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試點單位。
3)全域水利工程管理平臺試點。投資300 萬元搭建縣級全域水利工程管理數字平臺,面向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及水庫、水閘管理單位,提供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涵蓋河湖管理、工程建設、水資源開發利用、防汛抗旱等核心業務,實現水利工程管理全過程監管。
1)“一河一圖一清單”全流域執法機制。改變原來以鎮街片區為單位執法的格局,成立龍王河、雞龍河等4 條重點河流水環境全流域執法中隊,環保、水利、河長辦等單位集中辦公、現場交辦、跟蹤督辦,從根本上解決了區塊分離導致的協調不暢、治污不徹底問題,打贏“碧水保衛戰”。
2)“兩長一員一家”河湖管護機制。強化河湖長履職管理,及時更新河湖長公示牌504 塊,通過短信提醒、定期通報等方式,壓實河湖長巡河湖責任,終端使用率、巡河達標率、問題發現率、問題處理率“四率”持續保持100%。在全市率先完成河湖長制特邀監督員選聘,向330 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發放監督服務卡,累計巡河湖10 萬余次,發現交辦問題96 處,成為河湖管護的重要力量。結合公益性崗位開發,在河道分段設置1 047 名河湖管家,打通河湖管護“最后一公里”,實現小問題早解決、大問題早發現,保障河湖健康。
3)“河湖長制+”工作融合機制。將河湖長制工作與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縣、小型水庫“巡庫員”機制建設試點縣工作有機融合,以全縣11 個鎮、街26 條河流為脈絡、184 個行政村(社區)為節點,集中連片統籌規劃。通過實施水系連通、水質生態提升、重點片區水系綜合整治、河道清障、清淤疏浚等工程,建設水美鄉村,幸福河湖。
1)區域綜合水價改革。搭建多水源供水監管與運營一體化平臺,組建水資源綜合利用公司,對全縣7 處地表水水源進行統一管理,統一配置,統一供水價格,實現供水、收費、監督管理到位,保證公平、公正供水,實現供水水源從無序到有序、從粗放到精細、從低效到高效的轉變,提升了全縣供水保障能力。通過公司運營,實現對居民用水、非居民用水和特種水的全過程監管、全流程服務,實現節水與增效的雙贏。
2)跨行業水權交易改革。2022 年8 月,莒南縣制定《莒南縣水權交易實施辦法(試行)》,探索進一步深化水權水市場交易機制,完成大山灌區和臨沂臨港水務有限公司、相邸灌區和山東魯南水務發展有限公司、莒南縣北城供水有限公司和山東魯南水務發展有限公司650 萬m3水權交易,交易額65 萬元。
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縣項目覆蓋全縣16 個鎮街,通過生態綠道串聯起沿河風景帶,描繪“水清岸綠、水草豐美、親水便民、人水和諧”的水美鄉村新畫卷,提升了村莊居民宜居指數。此外,通過河道治理、水庫管護、美麗幸福河湖打造,有效增強了水旱災害防御能力,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建設人民滿意、環境優美的幸福河湖,增強了居民的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通過深化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全縣187 座水庫座座管理到位、風景優美,成為周邊群眾秋冬看景、酷夏納涼的好去處,陡山水庫、石泉湖水庫、相邸水庫均建有地域特色鮮明、功能設施完備的文化廣場,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休閑觀光。此外,雞龍河作為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國家3A 級旅游景區,于2020 年創建為山東省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水利資源豐富、文化底蘊厚重、人文景觀獨特,是城市的“會客廳”,年接待游客30 余萬人次。
將小型水庫“巡庫員”選聘作為穩就業、保就業的重要舉措,制定鄉村公益性崗位與小型水庫巡查管護崗位有機融合的選聘制度,既給需要幫扶的脫貧享受政策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殘疾人、大齡人員(45~65 周歲)等群體創造就業機會,又將符合公益性崗位條件的原水庫專職管理員納入巡庫員名單,保障水庫管護工作有序銜接。對于選聘的397 名巡庫員,由鎮、街委托第三方與其簽訂勞務合同并購買保險,為他們全身心投入工作解除了后顧之憂。
水是戰略性經濟資源和控制性生態要素,興水利、除水害,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莒南縣通過新時代管水治水用水的創新做法,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和水資源的有效利用,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助力全縣打贏水生態環境攻堅戰、保衛戰,增加了群眾的幸福感,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水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