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輝,張 凱,劉迎迎
(高唐縣水務局,山東高唐 252800)
高唐縣河流眾多,境內共有徒駭河、馬頰河2條省級河道,位山一干渠、二干渠、七里河、德王河4 條市級河道,45 條縣級河道以及149 條鎮級河道,河道總長1 037 km。有南王水庫、太平水庫2 座中型水庫,魚丘湖、雙海湖2 個湖泊。共設置各級河湖長872 名,建立起縣、鄉、村三級河長體系和湖長體系。
自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來,高唐縣堅持“五治”同步的工作思路,有序推進資源環境領域改革攻堅,推動河湖長制從“有名有責”到“有能有效”,流域水質持續提升,河湖生態明顯改善,打造形成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湖生態環境,構建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
1)河長主治。縣總河長、縣委書記和縣長帶頭巡河、調研督導,872 名河長、12 名警長、65 名退伍軍人公益崗專職巡河員、1 061 名河管員實現全縣各級河湖全覆蓋、常態巡、逐級督、現場辦。2022 年以來,各級河湖長、河管員累計巡河68 000 余次,發現并及時整改問題320 余項,切實推進了河湖管護。
2)源頭重治。水利部門、生態環境部門、農業農村部門根據職責分工,溯源整治入河排污口291 處,強化源頭治理。
3)工程整治。治理過程中突出系統治理,實施水系連通、河道清違清障、清淤疏峻等工程。近兩年,累計投入4.5 億元,疏浚河道600 km、襯砌渠道50 km,綠化河道247 km,建成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3 個。
4)依法嚴治。對非法種植、亂搭亂建、亂倒亂排等進行了常態化整治,累計依法清理違建30余處13 800 m2,累計清理垃圾6 500 t,維護了全縣河湖管理的良好秩序。
5)政企共治。創新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治水模式。雙海湖風景區有限公司同時建設管理雙海湖、魚丘湖,官道新河創建成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縣級河道堤防公司化運營等治理措施,廣泛凝聚保護河湖的強大合力。
按照“近期信息化、遠期智能化”思路,建設了視頻信息監控網絡、水閘遠程管理信息化系統以及巡河終端信息化,實現河長對所轄河道信息內的“一河一檔”基礎信息,水利一張圖、河湖管護、巡檢事件等信息進行直觀展示,實現河道全部要素一目了然、河道狀態全方位感知,做到對河道事件的及時告警、迅速響應和科學處理。
1)建設調度指揮平臺。實現了雨情、水情、汛情實時監測和在線視頻調度。建設了78 處150個監控視頻、30 處雨情測報站及8 處雷達水位站,分布在全縣主要河流的重要節點上,實現了對河流水位、排污口、重要水利工程、河流環境保護等的實時監測、錄像存儲、數據上傳等,及時掌握河流數據信息。
2)建設水閘遠傳遠程管理信息化系統。實現對河流閘壩的遠程啟動控制、運行監控和維護,支持水文監控、閘壩狀態監控、閘門監控、視頻喊話,以及日常維護檢修任務的下發等,為縣域水利“一張圖”和河湖管護提供基礎數據和監測數據支撐。
3)通過增加無人機、船及巡河終端APP 等巡檢設備,為防汛抗旱、應急指揮、河湖管理、水土保持監測等方面提供很大的便利。進一步提升了河湖治理管護能力,推動河長制工作高質量發展,實現河湖水域全程精準管控,河湖治理管護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
高唐縣始終強化創新意識和“有解”思維,探索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治水模式,廣泛凝聚保護河湖的強大合力。動員企業深度參與,由國有公司負責管護雙海湖;由縣水務工程有限公司負責承擔堤防綠化管理、日常巡查管護等任務,構建起高效的河湖管護機制。各鎮街創新工作方式,固河鎮開發“全域治理、碼上辦理”二維碼監督平臺、姜店鎮“網格員”成為巡河護河新力量;尹集鎮、梁村鎮成立了垃圾清理打撈隊,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構建了政企民三方協同治水的良好格局。
目前縣河長制辦公室主任由縣政府副縣長擔任,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擔任副主任,縣水利局、縣生態環境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分管領導為副主任,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等30 個部門分管領導為辦公室成員。縣河長制辦公室設置在水利部門,具體工作人員為水利部門人員,相關成員單位參與程度不高,河長制湖長制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僅靠水利部門很難取得實效。部門聯動局限于電話聯系,部門聯合辦公沒有真正落實,“踢皮球”的現象依然存在。
1)河道管護力量不足。在農村基層普遍存在護河人員大多由村支部書記兼任的現象,由于村支部書記承擔日常工作較重,易造成對河道監管不及時、不到位的情況。同時各級河道線長面廣,日常管護工作任務較重,再加上群眾護河意識不高,向河道內隨意丟棄、傾倒垃圾事件頻發,需要加強日常巡查、清理、打撈等工作。
2)雨污不分流,容易造成河道污染。高唐縣城大多數小區尤其是老舊小區,建設時雨水管網、污水管網沒有實現分流,當夏季強降雨來臨時,雨水涌入污水管網,城區低洼地段下水道向外溢水,造成城區內澇。同時雨水、污水共同匯入城外河道,造成河道污染。
3)河湖“四亂”問題仍然存在或具有“反彈”現象。河湖管護長效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河湖管護力量需要進一步加強,大部分鎮街沒有專門管護人員,沒有落實專門管護經費。
數字河湖建設應用現代互聯網技術較多,技術要求高、投入力度較大,對縣城來說全面鋪開數字河湖建設難度很大。目前建設的數字河湖也僅限于實現了數字監控、橋閘自提、水文監測等,與構建“天空地一體化”智慧感知體系還有很大差距。
建立健全總河長聯席會議制度,由分管政府副縣長負責協調各部門,建立一月一會商機制,共同推進河湖長制各項措施任務的落實。明確河長制辦公室職責定位,突出抓好統籌協調、制定標準、責任落實、督查考核、提請問責等工作。總河長聯席會議負責協調水利、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公安、住建、農業農村等部門,健全完善多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合執法機制。重點明確水利、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住建等其他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的河湖管理保護主要職責,將河長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具體化、明晰化,健全河長制的工作機制,協調聯動,共同推進河湖管理的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
1)加強河長制人力財力保障。整合保潔員、網格員、護河公益崗等多方護河力量,建立專職河管員工作隊伍,或者探索物業化管理河道,分段負責境內各級河道日常巡查、管護和垃圾清理工作,特別是對主要公路橋、路邊溝等重要節點河段以及學校、村莊、企業等人口密集處,存在污染隱患的重點河段進行集中常態化巡查、管護、清理。落實河湖管護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通過“以獎代補”“一事一議”等制度加大對縣鄉兩級財政轉移支付,確保資金足額落實到位。
2)推進雨污分流,根治黑臭水體。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實施雨污分流項目。在全面整治提升城市主干道雨污分流的基礎上,對老舊小區雨水、污水管網進行改造,實現分流。新建或擬建小區必須達到雨污分流方可驗收交工。同時擴建縣污水處理廠,進一步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及時封堵臨近河道處滲漏污水管網,解決低洼地段外溢水流入雨水管網問題。
要充分運用遙感影像、物聯網等新技術,加強岸線動態監控,及時發現違規行為。以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為基礎,對管理范圍內的河湖岸線地物目標進行判讀和解譯,實現河湖水域岸線地物目標的識別。對亂堆、亂建、亂采、亂占行為進行分析和預警,為河湖水域岸線動態監管提供有力支撐。加強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新型監測手段的應用,基本實現對204 條鎮級以上河流以及6 個湖泊、水庫、濕地動態感知。
在河長制APP 上,開發河長巡河導航功能,采用類似開車導航的方式,直觀顯示事件多發區,盡量覆蓋所管轄河道全線。即使在手機信號弱或沒有網絡的情況下,河長制APP“一鍵巡河”的功能依舊可以使用,系統將自動轉換成“離線巡河”模式,巡河數據自動保存上傳云端,高效輔助河長巡河。所有巡河發現問題均將進入問題處置受理中心,實現問題處置、交辦、辦結等全過程閉環管理。實現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四亂”問題動態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