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強 常江波
摘要:為持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主動仗,消防救援機構應該堅持以科技賦能消防監管水平持續提升,如可通過引入信息化技術手段創新完善消防監管模式,全面統籌強化消防安全監管保障,在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加強對火災風險因素的提前識別與精準應對。本文主要立足信息化消防監管背景,對消防監管模式存在的短板問題進行研究分析,探討信息化消防監管的應用可行性,并對信息化消防監管體系建設問題進行重點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消防監管;信息化;創新模式
引言
僅在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共接報處置各類警情已經高達96.2萬起。全國消防救援隊伍日均接處警量高達5316起,農歷除夕達到最高峰1.1萬起。從這一組數據上來看,我國消防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必須持續打好消防安全監管攻堅戰,化解火災風險隱患問題。近年來,為全力保障我國消防安全形勢總體穩定,政府部門針對消防安全監管問題進行了統籌部署并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1],明確強調消防滅火救援機構以及相關人員必須高度重視消防監管問題。目前,為適應全災種、大應急指揮需求,消防救援機構應堅持強調以科技賦能促進消防安全監管工作高質量開展,實現消防救援智能化以及數字化升級改造。如通過融合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科學構建信息化消防監管安全平臺,通過物聯終端實現對消防裝備、社會資源、人員以及車輛等狀態的智能化感知與定位跟蹤,實現消防救援機構管理全閉環,消除火災隱患帶來的危害性影響。
一、消防安全管理現狀及監管短板問題分析
十四五以來,城市化以及工業化建設進程推進速度明顯加快,同時傳統與非傳統消防安全問題交織現象逐漸突出,導致城市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火災隱患問題逐漸增多,且整體表現出火災隱患存量難消、增量難控的現狀特點。由此可見,我國消防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仍舊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消防安全問題。消防救援機構需要深化自身責任使命,嚴格按照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加強對消防安全監管問題以及應急救援問題的處理[2]。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傳統消防監管方式所表現出的短板問題相對突出,難以為消防安全工作高質量開展提供良好的內在驅動力。主要短板問題表現如下:
(一)監督力量薄弱,整體呈現出人少事多的特征
我國基層消防監督技術力量所表現出的匱乏現象相對突出,再加上改革轉制后中高級技術人才流失,嚴重削弱了消防監督力量以及人力資源保障力量。
(二)部門聯動力量明顯不足,過去存在的短板問題未能得到根本性解決
近幾年來,政府部門對消防安全聯合整治工作進行了深入推進。從整體推進情況來看,個別部門對于安全生產工作的貫徹實施還存在落實不到位的問題,難以為事后監管工作高質量開展提供內在驅動力。
(三)末端監管效果尚未達到預期,火災亡人風險概率較高
消防監管從業人員并未完全貫徹落實消防監管責任,日常防火巡查檢查以及消防宣傳等工作存在形式化問題,再加上安全責任理念不夠強,容易導致小火亡人事故頻頻發生。
二、以信息化技術賦能,科學構建消防監管系統
近些年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5G通信技術等不斷發展,傳統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信息化管理新形勢。因此,以信息化技術賦能創新完善傳統管理模式已經成為新時期促進各行業領域管理工作高質量開展的重要抓手,尤其對于消防監管工作而言。目前,依托于信息化技術的智慧消防手段已經成為創新消防監督管理方式的主流趨勢,建議消防救援機構以及相關部門應該堅持貫徹落實預知預警的方針理念,構建以信息化技術賦能的消防監管系統[3]。所構建的消防監管系統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強化火災防控以及消防監管力度。
(一)消防物聯網遠程監管系統
消防物聯網遠程監管系統作為信息化手段創新消防監管模式的重要應用表現,通過借助無線網絡所具備的信息傳輸功能,及時將聯網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數據以及各設施運行狀態數據傳輸到管控中心。通過借助遠程監控模式實現對監控區域消防安全管理實況數據的實時獲取與感知分析。消防物聯網遠程監控系統可根據功能需求以及運作模式的不同,分為監控管理系統與消防系統遠程監測功能模塊體系。
監控管理模塊比較側重于對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落實情況的動態監管與客觀分析。在模塊運行過程中,可針對日常巡查檢查以及消防培訓演練等一系列工作動態開展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增強各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責任意識,消除不穩定因素帶來的干擾影響。消防系統遠程監測模塊一般多安裝于室內消火栓系統以及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重要位置,通過科學安裝檢測裝置可以實現對消防水系統水壓以及液位變化情況的實時監測與分析,同時也可以感知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運行狀態數據,及時發現異常問題[4]。
(二)電動自行車停放點監測系統
近幾年來,因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隱患排查不徹底導致的火災亡人事故數量相對較多,為加強對電動自行車火災風險問題的全面管控,可以通過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構建電動自行車停放點監測系統。所構建的電動自行車停放點監測系統可以通過配置使用簡易噴淋設施、獨立式煙感報警裝置、視頻監控系統以及智能充電設施等重要裝置,實現對監測停放點消防安全狀態的實時監測與感知分析。
在監測過程中,監控系統可通過篩選整合信號數據,針對圖像以及信號報警問題進行優化處理。如果在運行過程中接收到報警信號,就可在第一時間完成對火災報警位置的科學定位,并獲取關鍵信息。管理人員可借助遠程視頻監控優勢動態監控現場火災發展情況。同時,短時間內調度附近應急處置力量,確保消防救援人員可以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完成電動自行車火災撲救工作[5]。
(三)消防網格化管理系統
針對當前基層末梢監管力量不足的問題,政府相關部門對網格化消防安全監管模式進行了大力推廣,從而補齊長期以來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短板問題。消防網格化管理主要以信息化技術為重要抓手,通過積極聯合相關政法部門針對消防網格化管理系統進行創新研發與應用實踐。為助力消防網格化管理目標實現落地,可以將其納入到社會治理信息平臺體系構建當中。可以結合消防安全管理形式以及消防監管要求,針對性設置場所管理、火災隱患管理以及網格員巡查考核等多項核心功能。除此之外,管控中心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派發巡查任務。網格員可以利用終端設備如手機設備獲取相關任務指令,按照指定要求規范開展消防監管工作。在消防監管期間,可以將現場消防安全管理實況拍攝下來,并將工作照片上傳到系統當中。系統可以根據GPS定位以及GRS地圖精準核實網格員所反饋的現場實況,以保障巡查過程的真實性與可靠性[6]。
(四)城市智能高點監控系統
城市智能高點監控系統基本上可視為新時期以信息化手段推進消防監管工作高質量開展的重要模式。在具體構建過程中,可以優先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制高點。利用超高倍或者超高清智能監控攝像頭進行全天候監測管理,尤其要重點巡航與掃描容易出現火災風險問題的位置。與傳統攝像頭不同,智能監控攝像頭可以利用熱成像原理自動識別一定距離范圍內的可疑熱源,一旦發現著火點或者煙霧問題,可形成報警信息反饋給相關人員。城市智能高點監控系統通過使用GIS系統可以對火災位置進行精確計算,并生成相關報警信息反饋給管控中心。由消防救援人員結合報警信息反饋情況,對火災態勢以及火源問題進行清晰了解,并及時出警,疏散人員、撲滅火災。整個反應過程相對迅捷且定位精確,基本上可以解決過去消防出警不及時以及疏散困難大的問題。
(五)消防微信便民平臺
消防微信便民平臺的構建與推廣應用基本上可以實現全民監管目標,通過使用互聯網與消防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在平臺中設置隱患舉報、119報警臺以及網上預約等多項服務功能,為群眾辦理消防事務提供良好的支撐保障。同時,群眾可以拍攝并上傳火災隱患照片到平臺,平臺可以主動識別火災隱患照片,自動生成地址定位,短時間內將相關信息反饋給管控中心。由管控中心結合照片內容進行識別判斷,一旦發現火災險情,立即指派消防救援力量趕往現場,完成火災撲救任務,盡量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最大限度保障社會秩序穩定[7]。
三、以信息化手段創新消防監管模式的優化措施分析
(一)強化日常消防監管工作質效
基于信息化技術的消防監管模式可以通過消防物聯網遠程監管系統,實現遠程抽查工作目標,可以針對消防重點單位的消防設施運行、單位主體責任落實等情況實施遠程抽查。在抽查過程中,如果發現單位存在值班不在位、設施維護差等風險問題,可采取遠程提醒方式警示相關人員。如果單位對發現的問題久拖未改,經核實之后,系統將相關信息反饋給轄區消防救援機構,由消防救援機構派發工作任務指令,督促單位及時整改。與此同時,在日常消防監管工作期間,可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統對停放不規范以及火災風險突出的電動自行車停放點進行重點消防監管。一經查出,必須及時督促整改。除此之外,對消防監管系統反饋的隱患信息必須實施快速精準處置,避免發生嚴重的火災事故。
(二)堅持強調“雙隨機、一公開”的抽查原則,促進消防監管高效開展
消防監督應該堅持強調“雙隨機、一公開”的抽查工作理念,要求消防監督管理調度中心或者其他相關組織機構統籌指導城鎮規范開展消防監督工作。可以采取聯動工作機制,借助管控中心系統平臺實現共建共享。通過與監管調度中心構建良好的聯動工作機制,實現對相關信息數據的整合應用。通過整合應用之后,基本上可以實現對消防監管工作的優化處理,如可以健全完善消防監管工作方針以及相關制度內容,促進消防監管工作高效開展。同時,可以結合管控中心遠程監管反饋的數據結果,對存在火災隱患風險的場所或者相關單位進行重點監督抽查,適當提高監督抽查比例,加強對火災風險以及隱患問題的及時整治。除此之外,從事消防監督工作的相關人員必須強化個人的崗位責任意識,結合新時期消防監督管理要求,以新科技賦能消防監督工作高質量開展,確保火災隱患可以被消除于萌芽當中[8]。
結語
伴隨著消防改革轉制進程的持續推進,消防監管工作所面臨的新機遇以及新挑戰逐漸增多。為全面推動消防監管工作高質量開展,解決過去監督力量不足以及部門聯動不夠的問題,消防救援機構以及相關部門必須對消防監管模式進行創新完善。本文所研究的以信息化手段創新消防監管模式所表現出的可行性價值相對突出。通過融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可以實現遠程監管以及全天候監管等一系列目標。通過及時發現火災險情以及隱患信息,短時間內完成火災撲救任務,防止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以及經濟損失。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應堅持以先進科技賦能消防監管創新發展,確保消防監管可以不斷向綜合監管方向延伸,為社會生產生活打造出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參考文獻
[1]王勇.探析信息化提高消防監督工作的策略[J].今日消防,2021,6(02):14-15.
[2]代前軍.AI可視化智能消防綜合信息平臺發展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1,7(03):71-72.
[3]楊松.消防安全管理的現狀與管理模式創新[J].消防界(電子版),2021,7(02):123-124.
[4]侯鳴.消防信息化建設中的信息資源規劃重點[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20(10):30-32.
[5]侯昌銘.物聯網技術在消防信息化建設中的實踐應用[J].消防界(電子版),2020,6(16):51-52.
[6]李華陽,于永.基于消防監督工作中應用信息化、網絡化的推動作用分析[J].數字技術與應用,2020,38(08):213-215.
[7]蘆歡琳.信息化技術在消防調度指揮中的應用[J].今日消防,2020,5(07):4-5.
[8]趙衍寧.信息化提高消防監督工作的策略研討[J].價值工程,2020,39(1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