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陳望道散文美學思想摭談

2023-10-07 05:03:43霍四通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23年1期

霍四通

中國現代文學一個大成就是現代散文的異軍突起。孫席珍編《現代中國散文選》“例言”指出:“現代中國文學,以散文的成就最為優越。”該書附錄的《論現代中國散文》一文亦言:“我國自新文學運動以來,各種創造文學中,散文的成績最為優良卓絕,這已為舉世所公認的事實。”①孫席珍:《論現代中國散文》,孫席珍編:《現代中國散文選》“附錄”,北京:北平人文書店,1935年。

在現代散文的發展過程中,陳望道先生的貢獻不可忽略。他積極參與散文的創作實踐,推動散文理論研討和建設,促進了散文事業的繁榮發展。陳望道倡導健康、活潑的散文創作,其散文美學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理論參考價值。

一、陳望道不喜“散文”名稱

陳望道一直有自覺的散文文體意識。但他提到散文,往往是比較寬泛的,是偏重于形式因素的,和詩歌、駢文相對的文體。如《修辭學發凡》列舉文體的分類方法,第六種就提到了散文:

(6)語言的排列聲律上的分類,如所謂詩和散文之類。①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04、40—41、157頁。

在《修辭學發凡》里,這種分類思想多處出現。如論述積極修辭在不同文體中的應用情況時說:

但在不改動主意的范圍內,為了聲音或形體的妥適而有種種的經營,卻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也是一種不必諱言的事實。不必說講求格律的詩和詞,不免有這類經營;就是不講求格律的散文,有時也不免有這類經營的痕跡。②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04、40—41、157頁。

他在論述回文辭格時也提到散文,并以《老子》為例:

回文也常寫作迴文,是講究詞序有回環往復之趣的一種措辭法……在散文中,也常可以見到。而且出現得頗早。單單《老子》一部書里,便有不少的例。③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04、40—41、157頁。

陳望道在1957年12月4日對復旦大學中文系師生所作的學術演講中談到研究對象也提到散文。他說從事創造性的研究要注意從實際出發,要從我們研究的對象出發,就是研究什么就從什么出發。“比如研究散文就從散文出發,研究駢文就從駢文出發,不能從駢文出發研究散文,也不能從散文出發研究駢文。”④陳望道:《怎樣研究文法、修辭》,鄧明以、程美英記錄,《學術月刊》1958年第6期。

從另一個方面看,陳望道在提到現代文體時又往往不談散文。我們現在通常將“詩歌、戲劇、小說、散文”四種文體并提,⑤郭沫若1925年在《文學的本質》中說:“純文學的內含分詩、小說、戲劇三種。”(《學藝》1925年第7卷第1號)并分別和音樂、繪畫和建筑三種藝術相對應。這可能受西方的文藝思想影響,和西方文學的三分法——即把文學分為抒情類、敘事類、戲劇類一脈相承。但陳望道卻往往只談其他三種。如:

但音樂、詩歌、戲劇、小說等,卻都不曾在征象的東西上有過強度的具象化,所以藝術家的內部生命,就比較地可以直接地與鑒賞者內部生命相會通,鑒賞者可以從那藝術受到較之前面一種情狀更加直接的印象。⑥陳望道:《美學概論》,《陳望道全集》第3卷,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314頁。

大眾語的修練,只能靠平時,不能靠臨時。一切的規律,一切的強制,在臨時纏住心頭,都會妨害了筆頭的自由抒寫。在寫成的文字上顯出了不自然的痕跡。在小說、詩歌、戲曲之類描寫具體形象的文字上更其如此。⑦陳望道:《關于大眾語文學的建設》,《申報·自由談》1934年6月19日。

陳望道為什么不喜“散文”名稱?這是因為在五四時期,白話詩、戲劇和小說是新興白話文學的文體,代表著進步文化,相較而言“散文”則是個文言的概念,帶有陳舊、落后的色彩。他1928年在復旦的課堂上曾詳細闡發過自己“有破有立”的立場。他列舉《文選》、曾國藩的《經史百家雜鈔》、新纂《涵芬樓古今文鈔》所收的“不過是雜文和散文而已”,說明“從前的人,以雜文與散文是文學的中心,抱著文學只不過這二種而已的思想”。五四運動后,文學的中心發生轉移,詩歌、小說、戲劇從民間走向殿堂。“講到詩歌、小說、戲劇等等都以為是末道微技不足觀的,都存了不是高貴讀書人所瞧得起的念頭。”“自從五四運動以后,文學的中心有點傾向詩歌、小說、戲劇方面了。詩歌、戲劇漸漸地抬頭而奪文學的中心點的地位。”“我們可調查最近出版,要算小說最多,詩歌、戲劇次之,也就是這個原因。所以文學上的中心就是小說、詩歌、戲劇,不過是為主要的緣故罷。”①陳望道:《文學與體制》,《新聞報》1928年5月8日。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干將,他當然熱烈擁抱這種轉變。他熱情地撰文介紹最新的小說、戲劇和詩歌作品。如《婦女問題的新文學》就很典型,介紹了《新青年》《新潮》雜志刊登的涉及婦女問題的新文學作品,主要是小說和戲劇,文末還抄錄了沈玄廬的一首新詩。②陳望道:《婦女問題的新文學》,《民國日報·覺悟》1920年8月12日。

在當時,“散文”有時帶有貶抑色彩。如謝六逸《小品文之弊》強調小品文要有“品”,批評很多流行的小品文,只做到一個“小”字,其實并沒有“品”。例如,小品文“謾罵出氣”就不能說是有“品”。如果沒“品”,就“不妨籠統稱為散文或者稱為短文”。③謝六逸:《小品文之弊》,陳望道主編:《小品文和漫畫》,上海:生活書店,1935年,第218頁。所以,陳望道偶爾在私下交流中用“作散文”來自謙,隱含著“不能登大雅之堂”之義。

二、陳望道推動散文發展

新文學中散文的名稱是個新生事物,它的內涵也在不斷發展和豐富。1917年劉半農發表《我之文學改良觀》首先提出“文學散文”的概念,認為“文字”和“文學”二者不能“并做一談”,強調“所謂散文,亦文學的散文,而非文字的散文”。所謂文學的散文并不專指一種文體,它與詩歌、戲曲等韻文相對,不包括新聞評論、文牘告令、日記信札等應用文在內的“小說、雜文”。④劉半農:《我之文學改良觀》,《新青年》第2卷第3號,1917年5月1日。王統照《純散文》中將純散文和詩、小說、戲劇相對比。⑤王統照:《純散文》,《晨報副刊·文學旬刊》第3號,1923年6月21日,署名“劍三”。朱自清在《什么是散文》中將新文學里的散文與詩、小說、戲劇“并舉”,稱其為“新文學的一個獨立部門的東西”“或稱白話散文,或稱抒情散文,或稱小品文”。⑥朱自清:《什么是散文》,傅東華主編:《文學百題》,上海:生活書店,1935年。

陳望道雖然不大使用散文名稱,但他對散文文體的發展極為關注,并對散文文體的發展作出了實質的貢獻。

陳望道在20世紀20年代復旦大學的講課中就介紹了現代散文的新動向。“近來,小品文、隨筆很發達,各大雜志都有。”他以古代和日本的作品為例,歸納作為散文的“隨筆”文體的特征:“我想自古代莊子起至最近金圣嘆止的一類文章,集而統之,編成一部書:□□隨筆。我們要知道,隨筆是感情的連絡,其他文章是邏輯的連絡。隨筆最好是零零散散的,越多越好……因為隨筆以零碎的筆記、以感情做脈絡是他的專長。”陳望道主張文學的不斷發展、文體的不斷演變:“從前沒有隨筆、小品文,現代居然有了。說不定將來還會有新的發現。”①陳望道:《文學與體制》,《新聞報》1928年5月8日。這是完全正確的。

到了30年代,“高文大冊”被束之高閣,作為“小文小說”的小品文迅速躥紅,以致林語堂在《人間世》發刊詞中不無得意地說:“中國現代文學唯一之成功,小品文之成功也。”熱潮下小品文雜志紛紛創辦,以致1934年被稱為“小品文雜志年”。陳望道也感嘆:“有人統計,今年新出版的定期刊,大約有四百多種——即新增了十倍左右,于是所謂‘雜志年’,當真名不虛傳。”②一介(陳望道):《明年又是什么年》,《太白》第1卷第7期,1934年12月20日。當時小品文以魯迅和周作人為中心形成了兩大派別、兩大陣營。③周木齋《小品文雜說》:“我對于小品文發生興味,是從讀了魯迅、知堂兩先生小品文集而引起的。我以為大體上兩先生的小品文就形成了現在中國小品文的兩大派別。”(陳望道主編:《小品文和漫畫》,第18頁。)以周作人為中心的有林語堂、劉半農、俞平伯、廢名、簡又文、沈啟無等,主編《論語》《人間世》等雜志,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筆調”的性靈小品文,大贊晚明公安竟陵派的“性靈”文學。在中國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現實中,他們不敢直面“慘淡的人生”、正視“淋漓的鮮血”,回避社會現實,提倡“表現自我”的性靈和閑散的情趣,沉湎于身邊瑣事,還推崇半文半白的文字,確實是逆時代潮流。

而以魯迅先生為代表的陣營主張“生存的小品文”,小品文“必須是匕首,是投槍,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但自然,它也能給人愉快和休息,然而這并不是‘小擺設’,更不是撫慰和麻痹,它給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養,是勞作和戰斗之前的準備”。④魯迅:《小品文的危機》,《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592—593頁。包括茅盾、葉圣陶、陳望道、巴金、胡風、聶紺弩、曹聚仁、徐懋庸、周木齋、唐弢等。他們團結在陳望道1934年創辦的進步散文隨筆半月刊《太白》周圍,形成了以左翼青年作家為中堅的“太白派”,與周作人、林語堂等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文藝斗爭。

陳望道說:“當時《論語》《人間世》那些‘幫閑文學’雜志,以‘幽默’、靈性標榜他們的小品文,宣揚‘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主張描寫‘席上文士’、歌妓、舞女、酒菜味道……宇宙之大,蒼蠅之小,皆可取材。公然叫囂‘不問政治’。并以滑稽打諢的腔調,高唱‘人生月不常圓,花不常好,好友不常逢’的靡靡之音。這樣來分散人們的注意力,冷卻群眾的革命熱情,麻痹人民的戰斗意志,而在暗中施放‘生活死’那樣的毒箭。”“記得《太白》上有個小欄目,目錄頁上并沒有這一欄,叫做‘掂斤簸兩’,每期幾篇,短則一二十字,長則一二百字,而每篇都是針對《論語》等雜志,有的放矢,指名駁詰,而且,其中不少是魯迅先生的作品。說明《太白》處處是對反動派以牙還牙,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魯迅先生揭露那些所謂‘幽默’,實質上是‘將屠夫的兇殘,使大家化為一笑’。并嚴正地指出:小品文‘絕不是摩挲的小巧精致的小擺設,更不是麻醉人們意志的小玩意,而是匕首、投槍,是戰斗的武器’。”①尚丁:《〈太白〉主編談〈太白〉》,《出版史料》第1輯,上海:學林出版社,1982年,第92頁。

《太白》出刊前后不過一年,但影響巨大。尤其是創刊號出版后,令人耳目一新,一時洛陽紙貴。②徐柏容:《論編輯規律與編輯出版》,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393頁。陳望道還組織《太白》作者進行集中討論,編纂了《小品文和漫畫》一書,對散文創作體會和經驗進行了及時的理論總結。《太白》對現代散文發展的貢獻是巨大的。首先是在散文語言的革新上,《太白》是“簡明文字的語言藝術雜志”,③《申報》廣告,1934年9月20日。其刊名就蘊含著提倡大眾語、“比白話還要白”的意思。《太白》與“文言復興”逆流不屈斗爭,為白話散文創作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而周作人喜好半文半白的語言:“知堂先生的特殊小品文體,里面古文分子加強,就發展為語錄體的小品文。”主張小品文應是“絮語”,必須“有澀味與簡單味,這才耐讀,所以它的文詞還得變化一點。以口語為基本再加上歐化語、古文、方言等分子,雜糅調和,適宜地或吝嗇地安排起來,有知識與趣味的兩重統制,才可以造出有雅致的俗語文來”。④周作人:《〈燕知草〉跋》,《永日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這正是大眾語運動所堅決反對的語言風格。

《太白》努力開拓小品文的新領域、新體裁。《太白》的速寫、科學小品、雜考和讀書志、風俗志四大欄目,色彩斑斕,氣息活潑,深受都市讀者喜歡。胡風《略談“小品文”與“漫畫”》論述小品文除了“人身攻擊”的雜文外,其他種類的小品文基本上都來自《太白》設立的欄目名稱:

這雜文,差不多成了所謂“小品文”的重要內容,以外還有——隨筆漫談、讀書記、速寫、風俗志或游記等。大概地說來,雜文(雜感)、隨筆漫談、讀書記等是文藝性的論文,從論理的側面反映社會現象,而速寫、風俗志、游記等是文藝性的記事,由形象的側面來傳達或暗示對于社會現象的批判。它們和創作不同的特征是更迅速地更直接地反映日常事變,促成它們發達的是急激變動的這個動亂的社會——這一點意思我在別的地方曾經說過了一次。⑤胡風:《略談“小品文”與“漫畫”》,陳望道主編:《小品文和漫畫》,第175頁。

《太白》推動了雜文、報告文學、科學小品、歷史小品等散文形式的創作和發展。唐弢在《小品文拉雜談》中就將小品文指稱為雜文,他說:“我的所謂小品文,其實就是現在一般人所渾稱的雜文。”⑥唐弢:《小品文拉雜談》,陳望道主編:《小品文和漫畫》,第49頁。王任叔《小品文的前途》則說:“我所歡喜的小品文,是有骨有肉,又有血的有生氣的東西,是所謂的報告文學。”⑦王任叔:《小品文的前途》,陳望道主編:《小品文和漫畫》,第48頁。這幾類散文都在《太白》雜志不斷成長。而最為人稱道的是《太白》首倡的科學小品。陳望道積極倡導小品文形式來普及科學:“《太白》旗幟鮮明地與‘幫閑文學’相對立。他們標榜‘幽默’,我們揭示革命戰斗;他們宣揚‘靈性’,我們提倡科學。所以《太白》有‘科學小品’一欄,這在中國雜志上,大概還是首創。”⑧尚丁:《〈太白〉主編談〈太白〉》,《出版史料》第1輯,上海:學林出版社,1982年,第92頁。

科學小品獲得了廣泛的稱贊。熊昌翼《走入了魔道的小品文》:“最近《太白》雜志上,提倡科學的小品文,我以為這倒是一條大路;在小品文底本身來說,這也是一個劃時代的階段。”①熊昌翼:《走入了魔道的小品文》,陳望道主編:《小品文和漫畫》,第113—114頁。陳醉云《小品文往哪兒走》擔心小品文的“大量流行”會帶來“量的過剩”,從而導致“質”的下降,“粗制濫造”,引起“自身的崩潰”,就像過去的新詩一樣,“糟到無人顧問”。為此,他呼吁提倡科學小品:“最好的方法,是開拓內容,轉換方向。現在中國一般人的常識甚為缺乏,用小品文的形式來介紹科學常識,這確是最好的事。”②陳醉云:《小品文往哪兒走》,陳望道主編:《小品文和漫畫》,第56頁。

三、陳望道論述散文之美

陳望道的散文美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欣賞形式變化之美,第二是重視文質相諧之美,第三是推崇風格統一之美。

首先是第一方面的形式變化之美。美在于變化。陳望道《作文法講義》第四章專論造句,從句子的長短、駢散、張弛、賓主和斷續多個角度討論造句的變化之美。其中最重要的是第十節“句底長短”和第十一節“句底駢散”。“句底長短”論道:“短句,形短而簡單,頗宜于記錄簡單的事端。”“短句也宜于記錄迅速的變動……宜于描寫急促的語言。”但“要表明繁復的意思的時候,還是少不了要用繁復的句子,就是長句”。“句底駢散”論道:“駢句,句法整齊,用得適當,實能引起讀者一種快感,不過過于求偶,也實在容易流于平板,使人生厭。”③陳望道:《作文法講義》,《陳望道全集》第4卷,第16—17、17頁。

作文時如何決定句子的長短、駢散、張弛和賓主?陳望道提出一個“聽其自然”的原則。他在論駢散時指出:“從前有些文章,實在過于求偶了,所以當文學革命動議的時候,曾有人提出廢駢之說。其實廢駢之說,只是一種反動。正當的解決,自該如錢玄同先生所說,‘一文之中,有駢有散,悉由自然。凡作一文,欲其句句相對與欲其句句不對者,皆妄也’。就是所謂聽其自然。”“所謂自然,不外乎隨順內容和語言。內容同量,語言又還整齊,正不妨造為駢句,不然,正也無須硬湊。”④陳望道:《作文法講義》,《陳望道全集》第4卷,第16—17、17頁。他在《修辭學發凡》論對偶時也指出“硬用對偶辭來下判決,打電報,使人覺得極其不自然”“對偶不對偶應當任其自然”。⑤陳望道:《修辭學發凡》,第163頁。從語言的角度看,語言的常態是長短不齊,整散結合,以散為主。所以散文的形式和語言是最符合語言的自然之態的。“聽其自然”只能通達散文的文體風格。

其次是文質(內容和形式)相諧之美。陳望道《作文法講義》所講的文章,基本上接近散文范疇。第六節“文章底美質”談了“文章怎樣才是美妙”的三個特質。這就是散文的審美標準:

第一,是明晰。因為作文無非是要傳達意思,所以文章底第一美質,就是將意思明白地傳達出來,使人懂得,而且清清楚楚地懂得。

第二,是遒勁。單是使人懂得,也還不足。還須傳達得栩栩有生氣,使人看了不致厭倦,不致毫不感動。所以文章第二美質,就是遒勁。

第三,是流暢。能夠明晰,能夠遒勁了,最好又能使人讀起來極流暢。所以文章第三美質,就是流暢。①陳望道:《作文法講義》,《陳望道全集》第4卷,第8頁。

這三個特質的共通之處,就是意思清楚,叫人明白。可見在陳望道看來,形式是服務于內容的表達的,必須要做到文質彬彬,文質相諧。

《修辭學發凡》的“消極修辭”論集中體現了陳望道的散文美學觀。“消極修辭”的意思是最低限度的、最基本的修辭。消極修辭力求明白易懂。根據《修辭學發凡》的論述,積極修辭與消極修辭是適應不同的文體而形成的,分野的理論基礎是文體論。在“以記述事物的條理為目的”的文體中,如書面的“一切法令的文字,科學的記載”、口頭的“一切實務的說明談商”,都以消極修辭為主,而“一切的雜文,尋常的閑談”等,也有大量的消極修辭。《修辭學發凡》根據內容和形式的一般劃分,將消極修辭也相應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偏重內容一方面,應該討論如何才得把自己的意思明通地表出來,這個部分所注重的是意思之明通的表出法。另外一個部分是偏重形式一方面,我們將要討論如何才得把自己的思想平穩地傳達給別人;這個部分所著眼的是語言文字之平穩的使用法。”②陳望道:《修辭學發凡》,第42—43、43、37頁。

由此,《修辭學發凡》提出了消極修辭的四大綱領:(1)意義明確。即把意思分明地顯現在語言文字上,毫不含混,絕無歧解。應該使用意義分明的詞,使詞和詞的關系分明,用詞應分清賓主。(2)倫次通順。語句應依順序、相銜接、有照應。(3)詞句平勻。平勻即要求平易而沒有怪詞僻句,勻稱而沒有駁雜的弊病。(4)安排穩密。要求注意詞句的安排,要切合內容的需要,要有切境切機的穩和不盈不縮的密。

現在看來,明確、通順、平勻、穩密顯然是一種美學上的標準,而這種標準的本質在于內容和形式的一致。“要把意思明通地表出來,在話語文章上就需要具備明確和通順兩條件;要把意思平穩地傳給別人,在話語文章上就需要具備平勻和穩密兩條件。”“這四端是消極修辭最低的限度,也是消極修辭所當遵守的最高的標準。”③陳望道:《修辭學發凡》,第42—43、43、37頁。它要求“說事實常以自然的、社會的關系為常軌;說理論常以因明、邏輯的關系為常軌”。④陳望道:《修辭學發凡》,第42—43、43、37頁。遵守文法和邏輯上的一切規則,使用質樸而平凡之詞語,使聽讀者從字面上就能理解清楚。

最后是風格統一之美。歌德說:“風格是藝術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⑤歌德等:《文學風格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年,第3頁。陳望道非常重視散文風格的形成。他指出:“由于寫說者各人的天分、氣質、性格、年齡、職業、性別、經驗、學問、見解、趣味等等的不同,因而對于語言文字的可能性的利用固然不能相同,對于題旨和情境的對應,更是不能一致。”但是變化之中有統一的線索。“可以指出語文隨著個人而不同的性質,同時又可以指出語文隨著個人而類同的性質。”“倘若一個人的生活意識,前后并沒有十分不同,那于語言文字的利用,于題旨情境的適應,往往大致會相仿佛。在紛歧繁雜的修辭現象之中,它便是一種統一的線索。——至少在一個作品或一場說話之中,它是一個統一的線索。故此外,如語言的成色不同,格律不同,目的不同,也往往就是這一個單體所以別于別一個單體的一個因素,而同時又就是本單體中互相統一的一個線索。”因此,“可以在那變化無定之中,得到一種大體可以分門別類的頭緒”。①陳望道:《修辭學發凡》,第203、218頁。這就是風格。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對散文風格類型進行了總結。法國布封在《論風格》中有一句名言:“風格即人。”陳望道也引用了前人有“文如其人,人如其文”②馮時可:《雨航雜錄》卷上。的話。形成自己的風格是作家藝術成熟的標志。風格種類繁多,劉勰在《文心雕龍·體性》中將風格分為典雅、遠奧、精約、顯附、繁縟、壯麗、新奇、輕靡八類。陳望道也歸納了四組八類風格,所舉的例子主要就是散文作品。第一組由內容和形式的比例,分為簡約和繁豐。并引用錢大昕《與友人論文書》說:“《左氏》之繁,勝于《公》《谷》之簡,《史記》《漢書》互有繁簡。”所論皆散文。第二組由氣象的剛強和柔和,分為剛健和柔婉。剛健體以魯迅《秋夜》為例,柔婉體以冰心《笑》為例。第三組由文中辭藻的多少,分為平淡和絢爛。平淡體以夏丏尊譯《月夜的美感》為例,絢爛體以朱自清《荷塘月色》為例。第四組由檢點工夫的多少,分為謹嚴和疏放。疏放體是純循自然,不加雕琢,隨意寫說的語文;謹嚴體則是從頭到尾,嚴嚴謹謹,細心檢點而成的辭體。這一組雖以舊小說《儒林外史》《鏡花緣》的語言為例,但散文的例子亦頗常見。

陳望道還討論了風格的繁復情況。他指出,簡約和繁豐、剛健和柔婉、平淡和絢爛、謹嚴和疏放等都是兩個極端,位于這兩端的中間的固然多,兼而有之的情況也不少。“例如簡約而兼剛健,或簡約而兼剛健又兼平淡,繁豐而兼柔婉,或繁豐而兼柔婉又兼絢爛,都屬可能。”③陳望道:《修辭學發凡》,第203、218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99视频在线看| 成人看片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8090成人午夜精品|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在线欧美日韩|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av|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久久91精品牛牛|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色噜噜中文网|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一级色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草逼视频国产|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www.国产福利|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日韩天堂视频|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www.youjizz.com久久|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久久国产乱子|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亚洲最新地址|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欧美色综合网站| 国内精品免费| 五月综合色婷婷|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色| 欧美色图久久|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网站黄| 8090成人午夜精品| 91伊人国产|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