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花 寧帶連 傅 靜 李曉霞 馬家寶 唐愛存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3
哮喘是屬于中醫“哮病”的范疇,最早收載于《黃帝內經》,屬于小兒呼吸系統常見病[1]。據統計,我國14歲以下兒童哮喘的發病率正處于上升態勢,患病率已達3.02%,全國每年治療哮喘的費用高達數十億[2]。目前西醫用解除氣道痙攣、消除炎癥等治療,用藥主要以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等為主,但副作用大,影響患兒肺功能的恢復,會反復性發作[3]。中醫藥治療哮喘有著獨特的療效。射干麻黃湯經方收載于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主治寒痰郁肺、痰飲喘咳證,癥見“咳而上氣,喉中痰鳴像水雞之聲”,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兒童哮喘屬寒性哮喘者[4]。小青龍湯經方收載于張仲景的《傷寒論》中,主治外寒內飲證,是治療風寒水飲而致咳喘之驗方[5]。實驗中射麻湯煮散是由經典名方“射干麻黃湯”和“小青龍湯”聯合加減化裁而成,由射干、蜜麻黃、干姜、細辛、款冬花、法半夏、化橘紅、炒紫蘇子、炒芥子、炙甘草等組成。臨床基于小兒哮喘以風寒為主的理論,組方以疏風化痰、降氣平喘為出發點,選藥簡短精煉,安全有效。
中藥煮散是指將中藥飲片粉碎成粗顆粒再與水一同煎煮,去掉藥渣留取藥汁制成的液體藥劑。煮散類似于湯劑,又兼具散劑特點,方便包裝調劑,可節約1/3~1/2的藥源[6-7]。煮散具有藥效起效快、吸收好的特征,可隨證加減,從而降低成本[8],易于醫患雙方接受。射麻湯煮散是采用中藥煮散機理,經粉碎、干燥等工序制成的一種能夠高效煎出有效成分的新制劑,具有可開發性。前期實驗將臨床應用多年的射麻湯,按照散劑這一傳統劑型的傳統制備方法制成煮散劑,但配制工藝未進行優選且該制劑尚無控制其質量的內控標準。本研究通過正交試驗,對射麻湯煮散工藝條件進一步優化,并初步建立質量標準,從而創新性地研制開發出療效好、質量可控的新制劑品種,為其臨床應用奠定基礎。
1.1 儀器 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Mili-Q型多功能超純水機(默克化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2000T高速多功能粉碎機(永康市鉑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KQ5200B型超聲波清洗器(昆明市超聲儀有限公司);XSR205十萬分之一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JJ500型電子天平(常熟市雙杰測試儀器廠);H1650型離心機(湖南湘儀實驗室儀器開發有限公司);YOKO-CS紫外線透射反射成像儀(武漢藥科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等。
1.2 試劑與試藥 實驗所用中藥飲片均購自廣西仙茱中藥有限公司,符合《中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標準,鹽酸麻黃堿(ephedrine hydrochloride,批號:171241-201809)、鹽酸偽麻黃堿(pseudoephedrine hydrochloride,批號:171237-201510)、射干對照藥材(批號:120944-201206)均來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射麻湯煮散(批號:20220218、20220223、20220225)和各陰性樣品來自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制劑室中心;甲醇、乙腈(色譜純,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硅膠GF254薄層板和1%NaOH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購于青島海洋化工廠。
2.1 正交試驗法優化射麻湯煮散工藝 煎煮工藝優選:評價指標(鹽酸麻黃堿和鹽酸偽麻黃堿含量),工藝粉碎度(A)、煎煮時間(B)、加水量(C)為影響因素,按處方比例稱取10味藥材粉末,共9份。工藝方案設計見表1,L9(34)設計與結果見表2,結果分析見表3、表4。
表1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
表2 L9(34)正交試驗設計與結果表
表3 鹽酸麻黃堿方差分析結果表
表4 鹽酸偽麻黃堿方差分析結果表
由正交試驗直觀分析可知,工藝粉碎度(A)對評價指標影響最大,其次是加水量(C),最后是煎煮時間(B),各水平因素對評價指標的影響大小依次是A3>A1>A2,B1>B2>B3,C3>C2>C1。通過方差分析結果可知,工藝粉碎度對評價指標(鹽酸麻黃堿和鹽酸偽麻黃堿含量)有顯著性差異,考察因素加水量和煎煮時間無顯著性。最終確定,射麻湯煮散最佳煎煮工藝為A3B1C3,即粉碎度為40目,12倍加水量,煎煮時長5 min。
2.2 質量標準研究
2.2.1 定性鑒別
2.2.1.1 麻黃 取煮散粉末5 g,加水60 mL,煎煮5 min,移取上清液蒸干,加甲醇20 mL,超聲10 min,過濾,蒸干,用1 mL甲醇溶解,得供試品溶液。稱取1 mg鹽酸麻黃堿對照品,用1 mL甲醇溶解,得對照品溶液。取麻黃陰性樣品,同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得陰性對照。依次吸取陰性對照、供試品各5 μL,對照品2 μL,點在同一個硅膠G板上,在展開缸中加入三氯甲烷-甲醇-濃氨(20∶3.5∶0.5)的混合液飽和,將硅膠板放入,展開至溶劑前沿,拿出,晾干,茚三酮試液均勻噴在硅膠板上,置烘箱105 ℃進行加熱,斑點清晰顯現,日光下檢視。結果供試品與對照品色譜相對應位置上,顯同樣紅色的斑點,陰性無此斑點。如圖1所示。
1:陰性對照品;2~4:供試品;5:對照品圖1 麻黃的TLC鑒別圖
2.2.1.2 射干 取煮散粉末5 g,加水60 mL,煎煮5 min,移取上清液蒸至近干,加甲醇30 mL,超聲30 min,取出,濾過,蒸干,用25 mL水溶解,用三氯甲烷萃取2次,每次25 mL,棄去三氯甲烷,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2次,每次25 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用1 mL甲醇溶解,得供試品溶液。取射干對照藥材1 g,加水60 mL,煎煮10 min,離心取上清液,用三氯甲烷萃取,同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得對照藥材溶液。另取射干的陰性樣品,同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得陰性對照。依次吸取陰性對照、供試品各5 μL,對照藥材溶液2 μL,點在同一個硅膠GF254薄層板,在展開缸中加入乙酸乙酯-甲醇-水(10∶1∶0.5)的混合液飽和,將硅膠GF254板放入,展開至溶劑前沿,拿出,晾干,在紫外燈(245 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陰性無此斑點。如圖2所示。
1:陰性對照品;2~4:供試品;5:對照藥材溶液圖2 射干的TLC鑒別圖
2.2.2 含量測定
2.2.2.1 色譜條件 色譜柱:Venusil XBP Phenyl-hexyl(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乙腈(A)-0.2%磷酸(B)等度洗脫(0~25 min,4%A~96%B);流速1 mL/min;柱溫:25 ℃;檢測波長:210 nm;進樣量10 μL。
2.2.2.2 混合對照品溶液的配制 取鹽酸麻黃堿、鹽酸偽麻黃堿對照品,精密稱定,加甲醇,分別配制成濃度為1.077 mg/mL、1.019 mg/mL的對照品溶液。分別從上述兩種對照品液精密移取2 mL、1 mL于25 mL容量瓶,加甲醇,定容至刻度,混勻,制得了濃度為0.0862 mg/mL、0.0408 mg/g的混合對照品液,備用。
2.2.2.3 溶液制備 供試品溶液:按優化煮散工藝制備,即稱取過40目篩的煮散粉末20 g,加12倍水煎煮5 min,藥液趁熱用紗布過濾,轉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精密移取5 mL至10 mL容量瓶,加甲醇,定容至刻度,離心,留取上清溶液,經微孔濾膜(0.45 μm),濾過,備用。陰性對照溶液:稱取麻黃陰性樣品,同供試品制備方法制成陰性對照液。
2.2.2.4 專屬性試驗 取混合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陰性對照液、空白對照溶液按照色譜條件分別進樣,結果顯示,1號峰和2號峰歸屬于麻黃,且陰性無干擾。如圖3所示。
A.混合對照品溶液;B.供試品溶液;C.陰性對照溶液;D.空白對照溶液;1.鹽酸麻黃堿;2.鹽酸偽麻黃堿圖3 HPLC 色譜圖
2.2.2.5 線性關系考察 取上述混合對照品溶液,依次吸取1 μL、3 μL、5 μL、6 μL、8 μL、10 μL進樣,分別記錄峰面積,以橫坐標(進樣量),縱坐標(峰面積)作線性回歸。結果如圖4所示、見表5。
圖4 鹽酸麻黃堿、鹽酸偽麻黃堿標準曲線
表5 線性關系考察結果
2.2.2.6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上述混合對照品溶液10 μL,按色譜條件連續進樣6針,計算鹽酸麻黃堿峰面積RSD值為1.87%,鹽酸偽麻黃堿峰面積RSD值為1.76%,說明儀器的精密度良好。
2.2.2.7 穩定性試驗 取供試品溶液,按色譜條件分別在0 h、2 h、4 h、6 h、10 h、14 h、18 h、24 h進樣測定,計算鹽酸麻黃堿峰面積RSD值為0.99%,鹽酸偽麻黃堿峰面積RSD值為2.65%,說明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均穩定。
2.2.2.8 重復性試驗 精密吸取同一批次煎煮液6份,每份5 mL,同“2.2.2”項下制備供試品溶液方法配制供試品液,并按色譜條件進樣測定,計算鹽酸麻黃堿含量RSD值為2.51%,鹽酸偽麻黃堿含量RSD值為2.85%,說明方法的重復性良好。
2.2.2.9 加樣回收試驗 精密吸取已知含量的射麻湯煎煮液樣品6份,每份2.5 mL,分別加入一定量的鹽酸麻黃堿、鹽酸偽麻黃堿對照品,同“2.2.2”項下配制供試品溶液方法制備供試品,并按色譜條件進樣測定,計算鹽酸麻黃堿平均加樣回收率為101.19% (RSD=2.50%)和鹽酸麻黃堿平均加樣回收率為100.39%(RSD=2.59%),說明方法的準確度高。結果見表6。
表6 加樣回收試驗結果
表7 射麻湯煮散含量測定結果
2.2.2.10 射麻湯煮散含量測定 根據上述建立的色譜方法,檢測3批射麻湯煮散含量,同“2.2.2”項下的方法配制供試品溶液,采用上述色譜條件,測得鹽酸麻黃堿平均含量為4.1698 mg/g,鹽酸偽麻黃堿平均含量為1.8964 mg/g。綜上說明,射麻湯煮散工藝穩定、可靠,定性鑒別和含量測定方法準確度高,操作簡便,適于射麻湯煮散的質量控制。
3.1 工藝優化評價指標的選擇 在優選射麻湯煮散工藝研究中,評價指標選擇了鹽酸麻黃堿和鹽酸偽麻黃堿。該煮散以麻黃為君藥,主要發揮宣肺平喘之效,起到治療作用的主要成分是鹽酸麻黃堿和鹽酸偽麻黃堿[9],鹽酸麻黃堿的平喘作用顯著[10-11],麻黃堿與偽麻黃堿自身也具有平喘之功,β2受體激動劑又是從麻黃堿中提取得到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基礎藥物。射麻湯煮散成分復雜,已知成分更是有限,故在優選射麻湯煮散工藝的正交試驗中,選擇治療咳喘癥狀可能發揮主要平喘效果的化學成分作為試驗測定的目標成分。在質量標準的定性鑒別與含量測定研究中,同樣以鹽酸麻黃堿和鹽酸偽麻黃堿作為主要目標成分進行質量控制,以保證射麻湯煮散的質量。
3.2 正交試驗影響因素的考察 通過對射麻湯煮散飲片進行粉碎,將工藝粉碎度、煎煮時長、加水量作為影響因素進行考察,進行正交試驗,方差分析表明粉碎度對目標成分鹽酸麻黃堿和鹽酸偽麻黃堿含量影響顯著,而影響煮散有效成分煎出率的因素主要是煮散粉末粒徑[12-14],最佳粉末粒徑可使煮散最大限度地溶出目標成分。由于處方中蜜麻黃、干姜、炙甘草具較強的纖維性,在選擇煮散粒徑時不僅滿足有效成分煎出率,還要考慮其實際生產,選擇較寬的粉碎度范圍(10~40目),生產煮散時,收粉率較高,節省藥材資源。試驗結果顯示煎煮時間對煮散有效成分的含量影響最小,節約煎煮時間且方便調劑是煮散自身優勢,臨床上更具可行性。
本研究優化的射麻湯煮散工藝條件合理穩定,質量控制方法簡單,準確度高,重現性好,可有效提高射麻湯煮散的質量可控性,將值得對其開展更全面完善的研究,填補中藥煮散在臨床應用中的空缺,同時為傳統中藥民族藥制劑應用形式的創新提供了新思路,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