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基現(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城郊中學,510920)
校園是培養青少年足球人才和傳播足球文化的重要基地,充分利用校園資源開展足球運動,不僅能增強學生體質、豐富課余生活,還能大力推動我國足球事業發展。因此,筆者構建了校園足球教學體系,從培養興趣、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組織比賽到全面評價等方面,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園足球課程。
“學”能使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和技能,構建理論框架,為后續的練習、比賽和評價奠定堅實的基礎?!皩W”注重傳授和理解,通過傳統講授、多媒體展示等方式,使學生全面理解足球相關知識。
足球運動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但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難以讓學生全面地掌握所有的內容。因此,足球教師應該根據教育目標、教材要求、教學條件等因素,在有限的課時內,抓住校園足球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進行知識的濃縮和提煉,確定每個階段的核心內容。在初中階段,可以聚焦基礎知識技能,如,球性球感、基本動作,避免全面覆蓋,但難以深化,要做到既不能“落下一些”,也不能“帶一些”。
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的過程更富有樂趣。如,在傳授知識方面,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圖書等資源,展示足球運動的歷史、文化、球星等內容;在傳授技能方面,可以利用示范、演示、模仿、游戲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足球運動的魅力。
教學過程中,足球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個性特點,遵循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讓學生逐步掌握和提高足球運動的知識和技能。如,在教授足球技能時,可以先讓學生熟悉足球的基本技術動作,如帶球、傳球、射門等,然后講解足球組合技術,如停球、轉身、盤帶等,最后講解進階足球技術,如挑球、過人、搶斷等;在教授知識方面,可以先讓學生了解足球的基本規則,如,場地、人數、時間等,然后讓學生理解足球的基本戰術,如陣型、配合、進攻等,最后帶領學生分析足球的高級戰術,如變陣、反擊、防守等。

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應緊密結合,互為補充,使“學”成為主動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理解和記憶知識的同時,在實踐中運用和檢驗知識。如,在教授規則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觀看或參與比賽時,注意觀察和判斷裁判員的判罰是否正確,并給出自己的理由;在教授技術方面,應觀察學生的動作是否規范,如有問題,應及時提出教學建議。

“練”是“學”的驗證和升華,學生可通過一定的足球練習,將知識內化為意識、將技能訓練成本領?!熬殹睆娬{應用和實踐,足球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練習,提升足球技術水平。
注重學生個性化和差異化是“練”的關鍵。因此,足球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個性特點,遵循分層分組、因材施教的原則,讓每名學生都能進行適合自己的練習。如,在分層方面,可以將學生分為初級、中級、高級3個層次;在分組方面,可以將學生分為男子組、女子組、混合組等不同組別。
足球教師可制訂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學計劃,使“練”的過程更有方向感。根據教育目標、教材要求、教學條件等因素,確定教學的任務和目標,并將其具體化為每個階段、每個環節、每名學生的任務和目標,通過各種方式和方法,激勵和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實現目標。如,在確定任務方面,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和特點,制訂不同的練習計劃、練習方法和練習要求。
足球教師可根據學生技術技能的掌握和熟練程度,以“循環往復,不斷練習”為原則,讓學生在重復練習中鞏固足球技術水平,提升足球素養和意識。如,在反復練習方面,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場地、時間、對手、情境下,多次地練習1項或多項相關技術動作,在循環往復的練習中,形成肌肉記憶,切實提升學生的足球技術水平。
為了切實提升足球技術水平,足球教師可在“練”的過程中加入對抗性練習。如,在練習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足球練習,如,組織學生進行1VS1、2VS2、3VS3等小組對抗練習,提升學生的對抗能力;進行對抗傳接球和阻截練習,提升學生的傳球和搶斷能力。
“賽”是對“學”“練”成果的檢驗,也是提升技能的關鍵方法之一。“賽”能充分調動學生運用知識技能的積極性,在比賽中積累經驗,為后續的評價和反思提供豐富的素材。同時,“賽”還能增進學生的感情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足球教師在組織“賽”時,應該確保所有學生都有平等的參與機會,為學生提供展現自己的平臺,充分發揮學生的才能。如,在安排比賽方面,可以采取輪換制、淘汰制、積分制等方式,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有一定的上場時間;在安排位置方面,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特點,靈活地調整每一名學生在場上的位置。
在校園中開展足球運動,需要進行形式多樣和具有一定趣味性的體育活動,尤其在“賽”的過程中,應該盡量利用多種形式和方法,增加比賽的吸引力。如,在比賽形式方面,可以舉辦各種類型和主題的比賽,如單項技術賽、混合技術賽、足球邀請賽、足球創意賽等;在比賽方式方面,可以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諸如抽簽、投票、押注、評獎等,增加比賽的懸念,激發學生參與足球比賽的興趣。

在開展足球比賽過程中,足球教師要注意保證比賽的公平性和正義性,讓學生遵守比賽的規則和禮儀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素養。如,在保證公平方面,可以采取明確比賽規則、公開評分、結果公示等措施,讓學生了解比賽的全過程;在遵守規則方面,可以讓學生遵守比賽時間、明確人數和地點、備齊裝備等要求;在培養素養方面,可以鼓勵學生在比賽中表現出友好、禮貌、誠信、合作等良好的態度和行為。
開展足球比賽不僅是讓學生進行競技對抗,也是增進友誼的契機。在“賽”的過程中,足球教師應注意促進參賽學生和觀眾之間的情感交流,增進他們的友誼,讓學生在比賽中感受到快樂和溫暖。如,在促進交流方面,可以鼓勵參賽學生在比賽前后握手、擁抱、交換禮物;在增進友誼方面,可以組織學生在賽后慶祝、聚餐,以此方式分享比賽經驗和心得。
在“評”的環節,足球教師可通過評估學生表現,找到學生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督促其改正,促進學生持續進步。為全面對學生進行評價,足球教師應注重評價過程,及時反饋,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優劣勢。
在對學生的評價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也要關注其學習過程,注重評價的多元性。因此,足球教師可以采用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等多種方式,全方位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技能運用、學習態度等各方面的情況。如,可以根據校園足球課堂提問、訓練觀察、比賽得分統計、出勤考核、技能提升等方式進行過程性評價;利用技術測試、小組展示、素質調查等方式進行結果性評價;利用問卷反思、面談交流、學習檔案等途徑開展診斷性評價;以期末考試、年度報告、獲獎證書等結果進行總結性評價。
在評價過程中,足球教師可以及時采用成績單反饋、錄像分析等直觀形式了解學生的情況,同時給予表揚、鼓勵、建議等積極的口頭或書面評語,幫助學生找出不足,并通過當面指導、示范展示、重點練習等方式促進學生進步。

評價與學習應該形成良性循環。在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后,學生可以根據評價結果制訂新的學習計劃,足球教師也可以根據評價意見調整教學策略,在此過程中共同提高,從而持續優化足球教學策略,推進校園足球工作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