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亞旭 宋永亮


“群眾有需求,政府有響應。”近年來,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民生領域突出問題,著力兜底線、保民生、促發展、優治理,以創新的思路、務實的舉措,用心用情把一件件惠民實事辦到了百姓的心坎上,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溫暖的民生幸福答卷。
“集中托養”托起“穩穩的幸福”
上蔡縣大路李鄉村民聶華堂曾經是村里出了名的能人,早些年貸款買了輛貨車,全國各地跑運輸。可是2013年,一場車禍讓老聶徹底癱瘓在了床上。
“當時感覺像天塌了一樣。”聶華堂的妻子黃翠英說,“看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2015年,正在讀大二的兒子看家里困難,提出要退學打工。”
2016年7月,托養中心建成,聶華堂成了第一批入住的重度殘疾人。黃翠英也被吸收為中心的護工,負責照顧丈夫和同病房另外一名重度殘疾人,每月能領到2000元工資。
“現在好多了,住在這里,每月千把塊錢的藥費也是由政府負擔,我們家不但脫了貧,我還用工資供兒子考上了研究生。”黃翠英說。
“托養一人,解脫一家,脫貧一戶,溫暖一方”。目前,上蔡縣共建成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32個,實現26個鄉鎮(街道)全覆蓋,入住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606人,解放貧困家庭勞動力800多人,為貧困家庭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370多個,全縣符合托養條件、有入住意愿的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全部實現集中托養,一站式解決了他們生活、護理、康復、脫貧等難題。
2018年10月,上蔡縣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工作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2019年12月,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模式榮獲聯合國最佳減貧案例。
“幸福苑”守護“最美夕陽紅”
在上蔡縣黃埠鎮小王營村委會南頭,三棟青磚黛瓦的連體建筑格外惹眼,這里是群眾口中的“幸福苑”。
呂天理住在“幸福苑”最前排最東邊,每天都要到指定片區打掃衛生,到承包的塑料大棚里薅草施肥,得空還要侍弄蜜蜂。71歲的呂天理是位孤寡老人,早些年靠幫別人養蜂為生,常年在外漂泊。
“剛回到家時感覺人老了真難,真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該咋過。”呂天理說,“多虧國家的扶貧政策,我不但被確認為貧困戶,享受到了扶貧政策,2018年9月,村里還在‘幸福苑’給我分了一間周轉安置房。”
自打搬進“幸福苑”,呂天理像換了個人,不但在自家小院種菜、養蜂,還承包了大棚,當上了保潔員,一年下來輕輕松松能掙兩萬多元。黃埠鎮黨委書記翟洪東介紹,小王營村的“幸福苑”共有16套周轉安置房,目前已安置孤寡老人14人。
2018年以來,上蔡縣大力推進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等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清零”工作,探索統籌各類危房改造資金,建設村級集體周轉性保障房,統一冠名“幸福苑”,集中解決貧困五保戶、雙女戶等特困群眾的住房安全問題。截至目前,全縣21鄉鎮(街道)87個行政村(居委會)建設村級集體周轉性保障房426套,已累計入住409戶526人。
“溫馨家園”為致孤兒童撐起“愛的晴空”
坐落于上蔡縣蘆崗街道王營社區的紅絲帶家園,幾名少年正在操場上打球玩耍。“我們家園集中撫養的這些孩子年齡大多在7至18歲之間,都是來自各鄉鎮街道失去父母和沒人撫養的孤兒。”紅絲帶家園園長關海洋說。
14歲的郭宇航幼年失去雙親,一直和常年癱瘓在床的奶奶相依為命,靠政府救濟勉強度日。后來,郭宇航的奶奶被接到了東洪鎮托養中心,郭宇航則被安置到了陽光家園。
郭宇航說起在陽光家園的生活就激動不已,“以前在家里,吃饅頭就著白水就算一頓飯。現在,奶奶不但有人照顧了,我也每天能吃上肉,有新衣服穿,這里就是‘新家’。”
為解決致孤兒童的實際困難,上蔡縣分別于2004年9月、2005年9月投資1266萬元建成紅絲帶家園和陽光家園,對自愿到家園生活的致孤兒童進行集中供養,截至目前,已集中收養各類孤兒660多人。上蔡縣紅絲帶家園和陽光家園真正成了孤兒們心心念念的“溫馨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