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群棟 韓雨奇 徐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創新社會治理,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堅強戰斗堡壘。近年來,河南許昌禹州市花石鎮東北部的一個偏遠小山村——河東張莊村,圍繞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數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依托河南省開展的“五星”支部創建,堅持在“黨建引領、產業支撐、孝善齊家、網格治理、生態宜居”上做文章搞探索,以鄉村治理現代化推進鄉村振興,穩步推進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條具有鄉村特色的基層治理實踐之路。先后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環境整治示范村”“河南省美麗宜居鄉村”“河南省生態村”等先進榮譽,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一、黨建引領,固本強基聚人心
黨建引領是鄉村治理的核心,基層黨組織是推進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河東張莊村注重建強村黨支部“戰斗堡壘”,充分發揮村黨支部領導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教育引導村民提升政治素養、思想境界和黨性覺悟,始終相信黨組織、依靠黨組織、信賴黨組織,把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一是選優配強“領頭雁”。禹州市花石鎮黨委對河東張莊村“兩委”班子、黨支部書記嚴把標準關、審查關、程序關,當選的村黨支部書記,必須有理想信念和奉獻精神,能帶對路子;有經濟頭腦和致富本領,能帶好發展;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能帶正風氣。村黨支部老書記石國昌任職20多年,堅持事事帶頭、不計名利、作風民主,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不斷增強。新當選的村黨支部書記石紅松年富力強,注重創新,務實重干,著力打造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生態宜居村莊美的“三美”鄉村。二是當好群眾“店小二”。村“兩委”黨員干部注重在提高素質、落實制度、服務為民中凝聚民心。村“兩委”黨員干部都制定了思想過硬、工作過硬、作風過硬的“三過硬”規定,以自身過硬贏得群眾信服。村黨支部堅持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主題黨日活動等制度,強化黨性鍛煉,提高黨性覺悟。在疫情防控、人居環境改善、鄉風文明培育、集體經濟發展等工作中設立黨員示范崗,評選優秀黨員,提升服務群眾標準,增強服務群眾效能,激發群眾參與村各項發展的動力活力。三是教育激活“動力源”。村黨支部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講黨課、散發宣傳單、文藝宣傳、觀看錄像片、與群眾聊天等方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國家法律制度規定、核心價值觀、社會責任、擔當意識、斗爭精神等,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推動融入農村發展和農民生活,改變群眾落后思想觀念,提高群眾思想道德水準。廣泛開展“六愛”(愛黨愛國愛張莊,愛親愛友愛自己)、“三史”(個人成長史、家庭變遷史、村內發展史)、每周三“讀書學習會”等特色教育活動,把群眾的樸素情感引導到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懷上,引導到正確處理大家與小家關系上,轉化為愛黨信黨跟黨走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凝心聚力,形成合力,激發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二、產業支撐,強村富民惠人心
產業支撐是鄉村治理的動力,產業支撐是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的源泉。河東張莊村堅持做強產業、強村富民,堅持以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探索出了“支部搭臺、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產業發展推進機制,形成了一條群眾自主創業、返租經營、務工就業、流轉土地的產業增收之路,以富民推動群眾素質不斷提高,做到致富本領高強。一是堅持科學規劃,凝聚發展向心力。禹州市花石鎮黨委重點圍繞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對河東張莊村開展多次調研,確保規劃方向不偏。同時多次召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座談會,對村莊規劃工作和示范村建設工作提出具體要求,明確打造以河東張莊為中心的田園綜合體。村黨支部積極搭建平臺,廣泛吸納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企業職工、退休人員、創業人才等24人,組建成立了首家村級鄉村振興辦公室,明確了“為村莊謀發展、為村民謀幸福”的初心、“愛我村民、愛我村莊”的價值觀和建設“全省知名、幸福村莊”的美好愿景。二是堅持發展產業,蓄積發展內生力。依托河南實佳面粉有限公司,發展海棠等花卉種植200多畝,流轉土地78畝,建設綠色有機瓜果溫室大棚23座,種植優質葡萄、桑葚、櫻桃等。通過村“兩委”、群眾代表商議,由黨支部、村民、河南實佳面粉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資360.8萬元,成立河東張莊村經濟發展資金互助社,通過投資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達到富民強村。三是堅持創新驅動,激活發展原動力。積極探索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由村支部出資160萬元,78戶村民入股200萬元,成立河東張莊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用于發展生態鄉村旅游。立足本村實際,相繼成立了小迪旅游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河東張莊村抖音股份有限公司,重點發展美食街坊、水上樂園、親子體驗園等休閑旅游觀光集體特色產業。村黨支部積極對接實佳面粉有限公司、冷食坊食品有限公司、小迪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等村內企業用工需求,由村里統一安排培訓勞動力,先后培養50余名村民成為技術能手,把更多的勞動力轉移到食品加工、特色種植等領域,向二三產業要收入。今年,人均純收入預計超過15000元。
三、孝善齊家,崇德向善潤人心
孝善齊家是鄉村治理的傳統文化依托,孝善齊家也是鄉村治理水平的重要體現。河東張莊村堅持把弘揚孝道德善文化作為推進鄉村治理、提升人民群眾高素質的重要內容,以孝德輿論引領人、禮義活動教育人、善行義舉激勵人,讓村民以孝善為榮、以孝善為美、以孝善為德,潛移默化讓孝善齊家走進群眾心中落實到言行上,做到思想品德彰顯。一是強化文化引領,盡孝成風。堅持以中華民族深厚的孝德文化精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讓群眾知禮盡孝。社會化宣傳造勢,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把孝德文化宣傳作為重要內容,通過建設孝德文化長廊、孝德文化廣場等,強化孝德文化宣傳,形成濃厚輿論氛圍。同時,把二十四孝圖以墻繪的形式展現出來,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受到群眾歡迎點贊。個性化宣傳入腦,通過開展“講家事、傳家風”“講家史、傳家訓”等系列活動,深挖身邊的孝善事例,邀請村內老人上臺講述家風家訓和村內孝善故事,積極向群眾講述好故事,傳遞好聲音,以身邊的好人好事感染人、教育人。溫馨化宣傳入心,積極引導村民建立微信交流群,相互發送孝德文化信息、傳遞孝老敬老照片,在全村形成相互激勵、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圍。二是強化村民自治,德善成隨。完善村規民約,引導村居把孝善責任納入村規民約,通過群眾議定、集體獎懲、道德約束,把孝善行動落實到家庭。開展評先樹優活動,經常開展“好妯娌”“好媳婦”“好婆婆”“好鄰居”等評選活動,對評選出的孝德模范進行隆重表彰,將孝善事跡展覽在“村史長廊”上,在家門口豎立正能量石,刻上愛、興、興旺、教、樂、心、和、孝禮、實、善、奮、能、勤善、儉、德行天下等字,讓過往群眾褒揚,并作為入黨、村公益性崗位聘用、入選村“兩委”干部的優先考慮對象。三是強化志愿服務,眾志成城。一方面,抓好平時服務。成立村級志愿者服務隊,經常為孤寡老人做一些打掃衛生、代購生活用品、聊天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另一方面,開展好主題活動。結合文明創建活動和“愛在心中、善揚天下”孝道感恩文化節等主題活動,與醫院、學校等社會愛心單位和人士,定期開展孝老助老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在學校經常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把給父母洗腳捶背、幫父母勞動等孝德行為作為家庭作業,讓孝德文化在孩子心中扎根,讓孝德行動在孩子身上體現、蔓延和成長。
四、網格治理,平安創建暖人心
網格治理是基層精準治理的關鍵,是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有效途徑。河東張莊村堅持把網格治理作為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的重要舉措,建立以“網格化管理、精準化服務”為引領的鄉村治理機制,初步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網格服務體系,有效推動建設鄰里和諧、秩序井然、充滿活力的善治鄉村,做到民主法治遵從。一是建立網格管理服務體系。河東張莊村結合村黨支部、企業和村民庭院區位分布,將整個村莊劃分9個片區25個網格,其中,村黨支部片區1個,企業片區1個,村民片區7個,每個片區劃分若干網格,每個網格劃分若干庭院,網格內每3戶或4戶作為一個庭院,庭院設有一個大門,戶與戶之間自然相鄰沒有院墻相隔,每個網格設有網格長、網格員,網格長由黨員兼任,網格員由退休干部、離任村干部、退休教師、致富帶頭人等擔任。村黨支部將網格組織架構、網格范圍、網格長和網格員信息張榜公布,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包括定期走訪議事制度、首問負責制度、清單化管理制度等,切實發揮網格隊伍的問題解決能力、政策宣傳能力、溝通協調能力。每個網格,通過建立微信群、開展鄰里交流談心活動等方式,及時化解鄰里矛盾,實現“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二是建立片區爭先創優機制。村黨支部采取“片區+積分+二維碼”辦法,9位片區長“保姆式”服務村民,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及時為村民“義務工”計分,把全村分為7個生活片區和2個功能區,為村民編號發放“積分手冊”,每月為參與村莊公共事務出“義務工”的村民及時準確計分,每月依據積分多少,大張旗鼓對村民進行表彰獎勵,評出“積分冠軍”“重教之家”“標桿庭院”“優秀區長”等先進楷模。同時,在管理中,對村民反映的事和人一律實行“掛事督辦”“待提升村民掛牌”制度,靠機制解決村民之間大事小事。三是建立格內聯系幫帶制度。注重在網格內用好用活“黨員聯系戶”制度,黨員對網格內的村民戶做到“四包”:一包村民學習政策,二包解決困難,三包遵紀守法,四包化解矛盾。發揮片區長作用,對村民建立家庭臺賬和檔案,從醫療衛生、應急救護、治安、養老、文化娛樂、公共教育、便民服務等方面“急事、難事、煩心事”入手,急村民所急,組建不同種類“應急小分隊”“志愿服務隊”等組織。村黨支部定期對黨員干部開展業務培訓,采取舉辦專題講座、發放宣傳手冊、真實案例分析等方式,常態化開展反邪教、防電詐、矛盾調解等活動,多維度為村民提供“保姆式”服務,讓網格成為村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帶給群眾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獲得感、安全感。
五、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怡人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基本組成,生態宜居是鄉村治理的保證。生態宜居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認可度。河東張莊村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切入點,聚焦“全國美麗鄉村”和“河南省最幸福村莊”目標,先后投入530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優化環境、綠化環境、美化環境,著力打造生態宜居村,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是突出科學規劃,建設美麗家園。河東張莊村堅持用長遠發展眼光規劃和建設農村環境,走均衡發展、高效統籌的農村生態發展之路。通過住宅美化、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河道凈化、環境潔化、污水處理等方面的建設,依托白沙灌溉渠縱貫全村的天然優勢,改造實施渠壩護欄工程,使水系成為村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形成了“以人為本、以水為源、以山為景、以綠為重、以園為美、樓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特色鄉村風貌,留住鄉土味道,讓人們記得住鄉愁。二是聚焦環境整治,提質鄉村環境。河東張莊村探索推行“141”工作法,堅持把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確定了“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的理念,堅持以“五美庭院”創建、集中整治活動、尊重環衛勞動、“片區+積分”等措施為主要抓手,建立評先創優評比機制、正向激勵反向倒逼機制,按照“干部帶村民,少數人帶多數人”的思路,村“兩委”干部帶動部分村民參與,部分村民帶動全體村民參與,掀起環境治理的高潮,人居環境整治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全村“五美庭院”占比超過90%。三是持續栽果增綠,擦亮生態品牌。積極倡導綠色文明,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廣泛開展“果樹進村、植樹增綠”活動,200余畝海棠環抱村莊,3000棵花樹與白墻青瓦徽派建筑相得益彰,全村建成區綠化面積6202平方米,綠化率達到33%以上,形成了“村在花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宜居鄉村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