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春林

中國作為很典型的傳統農耕文明大國,以農耕為主、手工業為輔的經濟模式構筑起了中國鄉土社會的高度文明。傳統意義上的鄉村并非單純的農村,而是集農耕、養殖、手工技藝、醫術、美術、文教事業于一體的文化綜合體。大部分傳統工藝都發端于家庭,根植于鄉村,產業繁榮并延續于鄉村。發展傳統工藝一直是鄉村富民的重要手段,這是個老傳統。
工藝美術兼具經濟與人文、技術與美術、個性化生產與產業可聚集等多重屬性,以及可定制、可觀光、可體驗、綠色無污染等多重特點,因此它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可發揮獨特作用。
首先,工藝美術可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進入21世紀以來,因為快速的城鎮化導致部分自然村落空心化,這種情況多為十戶以下的交通閉塞的微型村寨,大中型村落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很大提高。如今大多數鄉村的交通和通信都便利了,地面上的文物、老宅、作坊、戲臺、街巷等得到了科學保護和修繕,本土的工藝美術資源得到了挖掘和恢復,鄉土手工技藝能手受到政府和市場重視。近年來,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優化布局,突出特色,在全國16個省區市,培育了67個工藝美術產業集群、特色區域。其中地市級如泉州、溫州、莆田、潮州、景德鎮、黃山等地的工藝美術產業集群規模大,綜合性強,發展水平高;區縣級的如青田石雕、宜興紫砂、東陽木雕、龍泉青瓷、樂平古戲臺、永清核雕等,這些工藝美術產區特色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村鎮級的如新華村銀飾、鎮湖蘇繡、吾屯下寺的唐卡、周城村的扎染等,它們都是工藝美術特色村落,一業興帶動一村興??傊?,各級工藝美術特色區域都不同程度地發揮了工藝美術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
工藝美術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可以因地制宜地選擇“公司+農戶”、文創進鄉村、文旅融合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最好要想辦法把工藝美術產業留在鄉村,讓生產帶動鄉村,維護村民的主體性地位,這樣才能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有些設計師僅僅下鄉去采風,利用鄉土歷史人文資源進行創意設計,產銷都放在城市,這樣對鄉村產業振興幫助不大。
其次,工藝美術可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新時代以來,國家各部委都很重視發掘和重點培養鄉土人才、高技能人才、文旅融合人才,鼓勵這些人才發揮“新鄉賢”的示范帶頭作用。鄉村依然葆有不少縫紉、刺繡、木雕、石雕、陶瓷、草編、竹編、漆藝、布藝、剪紙、造紙、建筑、金屬加工等各類工藝美術人才。工藝美術過去靠的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代際傳承,如今看來這種代際傳承方式過于單一,要利用現有的更多元化的社會教育資源來彌補代際傳承的不足。高等藝術院校和社會團體開辦的各類工藝美術高研班、技能培訓班和文旅部推動的非遺研培計劃等社會教育資源,應該下沉到產區,甚至要向村民傾斜,向基層技藝人員敞開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渠道。特別是高職、中職等社會教育資源既要克服陳舊的教育思維,也要克服蜻蜓點水式的做法,要做到確實以鄉村職業技能教育為培養方向,用好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專家教授、管理運營者三方力量,形成產、學、研一體化、常態化的教育機制。
再次,工藝美術可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蔡元培曾說:“手工藝的勞動是藝術化勞動?!笔止に囀菐е楦袦囟鹊摹⒂幸欢òl明創造性質的個性化勞動。工藝美術的生產者透過其產品設計理念和制作工藝,與消費者或觀眾形成良性互動,傳遞人文關懷,交流審美情感。工藝美術產業可活化中國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街。工藝美術生產作坊、產品展覽展示場所、博物館等可以成為鄉村文化會客廳。工藝美術過去是鄉村移風易俗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天同樣是建設社會主義新鄉風民俗的重要力量。
最后,工藝美術可助力鄉村生態振興。
鄉村的生態振興是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的重要基礎。鄉村不只有好手藝,還有優美和諧的生活環境?!耙司右藰I和美鄉村建設”就是要放大原生態鄉村魅力,致力于留住鄉風、鄉韻和鄉愁,要體現出鄉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內在的和諧美,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在如今交通極為便利、信息暢通無阻的條件下,幾乎所有的工藝美術門類都適宜在鄉村發展,各類編織工藝,尤其是竹制品的開發利用應得到鄉村的重視,因為它完全符合2022年國際竹藤組織提出的“以竹代塑”的倡議,在發展綠色產業、解決村民居家就業方面應該走在前列。工藝美術從業人員要充分利用好微信、微博、短視頻等自媒體手段和電商直播平臺,拓展傳播方式和銷售渠道,以沉浸式方式展現鄉村工藝美術生產、生活的文化魅力。
鄉村振興,工藝美術大有作為。正如中國輕工聯合會張崇和會長在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所總結的那樣:“走進新時代,鄉村振興方興未艾,工美賦能正當其時,傳統工藝美術服務鄉村振興的潛力無限。要深挖民間工藝資源,扶持鄉村工美產業;要培養鄉土工藝人才,服務鄉村就業創業;要發展工美特色村鎮,推動鄉村文旅融合,讓工美與鄉村同興,產業與地方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