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鈺

一顆種植牙花了1.8萬,相當于新房兩個月的月供,種完牙后的陳女士對自己錢包心疼不已。
由于在牙齒出現小黑點時沒能及時治療,陳女士只能舍棄爛牙選擇種植新牙,而這僅指甲大小的一顆牙卻花出了上萬的價格,還不能醫保報銷,每每想到此陳女士又是一陣牙痛。
“一個縣級以下醫院,平均一顆種植牙治療費用約在6000元-2萬元不等,如果種全口牙,相當于在縣城買套房。”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李小莉建議“將種牙納入醫保”,得到一票網友支持。
2017年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行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37%的成人和86.1%的老年人都存在牙齒缺失,種植牙在城市中年群體、農村中年群體和老年人群中的滲透率分別約為20%、5%和0.1%。中年人和老年人群體都存在種植牙需求,而價格過高卻成為了放棄種植的主要原因。
種牙究竟貴在哪
種植牙的成本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耗材,二是技術。
耗材一方面是一次性口腔耗材,比如牙科工具、材料、工廠加工費等。而另一方面則是大型設備費用,如三維CT,價格在幾十萬不等,加工牙冠的機器則幾百萬一臺。此外,就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選價位”環節,不同填充材料、品牌及產地決定一顆牙的價格幾何。
例如,現在市場主要流通的種植體多為三個等級,韓國產、歐美產、瑞士或瑞典產,價格分別約為2000元、5000元和6000元。其中最貴的來自瑞士,其價格竟可高達8萬一枚。在口腔行業,很多我們不太了解的填充材料,一克的價錢可能比黃金還貴。
而我國牙科發展得晚,種植體嚴重依賴進口,許多口腔方面的高級裝備和材料都被國外所壟斷,價格昂貴。《工人日報》曾報道,有統計稱,2011年我國種植牙的使用量是11萬多顆,2014年已增長到80多萬顆。但是,臨床上95%以上的種植牙,都被瑞士、德國、韓國等品牌壟斷。
種植成本高,但納入醫保的部分卻很少,比例低,報銷困難,并且價格偏高的口腔修復等并不屬于醫保范圍,患者自付比例太高,種植牙的價格就這樣層層加碼。
看牙的技術成本,即牙醫的勞動成本,醫生需要憑借他們的經驗、技術、風險付出勞動服務。不少國人對牙齒重視不高,因此也對牙科有所誤解,認為它的技術含量不高。對種牙的理解也停留在僅需一顆牙的成本,醫生幫忙植入就好。
“種植牙本質上是一套解決方案,而不單是種植體耗材。”前述國內排名前三的一家口腔種植科主任解釋,口腔種植的人力成本遠高于材料成本。
一個種植牙患者至少需要4-5次就診,其間需要一位種植醫生、2-3名護士配合,還需要修復醫生以及幕后制作牙冠的口腔技師通力協作。不同于其他專科,口腔服務是一門人才依賴型生意。醫院等級越高、醫生資歷越深,種牙的收費往往越高。
而通過閱讀不少口腔醫療上市公司的財報分析發現,即便刨去耗材成本和技術成本,口腔醫療服務依然利潤頗高。例如,通策醫療在近幾年的凈利率在20%上下波動,而其他公司則在10%左右。同時,相較于宣傳費用而言,通策醫療的銷售費用率極低,還不到1%。僅2019年一個年度,宣傳費用就用了558萬元。
中國口腔醫療集團在招股書中亦表示,2017年到2020年9月,包括媒體廣告、搜索引擎優化在內的營銷推廣開支占公司銷售開支的一大部分,占比分別約為63.2%、50.8%、35.7%及31.9%。
這就說明,真正決定口腔診所凈利潤的,其實是房租成本和市場營銷費用。
虛假宣傳,市場亂象
“跑了很多家民營口腔機構,各家的價格差了能有一兩千,價格忽高忽低。中秋去看牙的時候還需要1.2 萬元,這兩天銷售聯系我說廠家做活動,這款種植體現在只需要 9000 元,你都不知道是真是假。”一名缺牙患者說。
在民營口腔醫療市場中,由于口腔醫生的良莠不齊、技術成本的投入不一、耗材采購的渠道不同,種植牙的價格波動較大。一些無良商家也因此趁機渾水摸魚,一些醫生甚至沒有相關資質就敢接單干活,而那些便宜的種植體則可能是以次充好的‘水貨’,或者地下工廠加工的非法種植體。
來自深圳的林女士選擇在某口腔診所進行了種植牙手術,因為看中了該診所“終身質保”的廣告。僅僅一年時間,林女士的種植牙牙冠就出現了質量問題,當她去找診所解決問題時,卻被告知其所種植的牙齒并非終身質保,終身質保只針對種植體。“種植體”和“種植牙”一字之差,讓林女士有種被忽悠的感覺。
“如果不是因為聽信診所的話,我也不會選擇比一般種植牙更貴的帶‘終身質保’的種植牙,這明顯是診所在誤導消費者。”林女士說。
而類似的虛假宣傳廣告還有很多,在社交平臺上,到處充斥著“種植牙不用一兩萬,也不用大幾千,當天種牙當天啃排骨,即刻拔牙即刻種”低價種牙甚至免費種牙的廣告。
集采落地,價格下調
2022年9月,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開展全面覆蓋公立和民營醫療機構的口腔種植價格專項治理工作。據此,種植牙服務價格下調幅度可達50%。
《通知》強調,將有序推進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技耗分離”,主要采取“服務項目+專用耗材”分開計價的收費方式。此外,《通知》還明確口腔種植體將進行集采,牙冠進行競價掛網,種植牙醫療服務進行價格調控,例如,三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調控目標為一顆牙4500元。
浙江寧波率先出臺了種植牙限價支付政策,將價格限定為醫療服務費2000元,耗材價格限定在國產1000元、進口1500元,即種植一顆國產品牌種植牙,全過程服務價格3000元/顆,進口品牌3500元/顆,且可以通過醫保歷年賬戶支付。
今年1月,由國家醫保局指導、四川省醫保局牽頭開展的口腔種植體系統省際聯盟集采在四川成都開標,被喻為“史上最難集采”的種植牙集采終于揭曉謎底——中標產品平均降價55%,引發各界矚目。
本次集采匯聚全國近1.8萬家醫療機構的需求量,達287萬套種植體系統,約占國內年種植牙數量(400萬顆)的72%,預計每年可節約患者費用40億元左右。集采前,種一顆牙大約需要1萬至3萬元;集采后,普遍降到萬元以內。
“以前種植牙收費價格不太規范,經常出現一顆牙打包一口價收費的情況,但是其中各個部分具體收多少錢,患者并不了解。現在,價格更加公開透明了。”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院長助理蔣昌松說。通過多項措施協同發力,預計2023年3月下旬到4月中旬,種植牙費用綜合治理結果落地實施,患者將全面享受到降價后的種植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