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敏
“雙減”背景下,考試和評價改革成為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任務。本文簡述了筆者所在學校“雙減”背景下英語學科“樂考”的模式、過程及效果,希望為促進小學英語課程考試與評價的相關改革提供一些幫助。
1.確定參與主體。此次“樂考”的參與主體包括筆者所在小學一年級學生、英語教師、各任課教師、家長志愿者以及高年級(主要為六年級)學生。
2.明確設計內容。此次“樂考”英語學科集聽(做)、說(唱)、玩(演)于一體,將知識點的考查融入英文歌曲、情景對話和小組合作中。同時,將英語與音樂、形體、數學、德育學科等進行融合,注重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的考查。
3.形成評價方式。本次研究采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進行等級制評價,同時,打破傳統以同一班級為單位的班級測評方式,采用小組制,即將每班學生隨機分成6~7 人為單位的小組,并將每班相同組別的學生列為同一測評單元,分別在八個測評地點同步進行。
1.改進評價方式,提高學生素養。“樂考”模式下,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保證了語言測評的信度和效度,降低了測評可能潛在的偏頗性。同時,將英語知識點中的數字認知與音樂、數學學科融合,并以歌曲的方式進行考查,將學科學業測評進行相互融合,突出了英語學科“樂考”的趣味性。
2.開展評價反饋,有效促進教學。由于打破了傳統的班級式統一測評方式,“樂考”混班化評價過程中部分測試點出現了時間分配不合理等現象,從而影響了部分學生的發揮。“樂考”這一新模式的學業評價方式與傳統的知識考查不同,如何高效組織一年級學生參與學業評價成為評價過程中急需探討的問題。教師要針對學生“樂考”需求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改進,不斷構建完善的學科評價體系,通過“樂考”模式考查學生的知識轉化能力。
1.運用評價結果,促進學生發展。此次英語“樂考”學業評價的創新實踐,在“樂”出智慧、“考”出素養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英語學科與數學、音樂等協同視域下進行“樂考”實踐,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多元化思維能力、學科知識融合能力、小組協作能力,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生也“樂”出了成長,“考”出了學識。
2.反思教學行為,實現以評促教。以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進行考試,是對學科評價體系構建的完善。從長遠的學習態度和精神培養出發,教師除了針對學生“樂考”需求來設置教學內容之外,還要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改進,以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樂考”作為“雙減”背景下學科評價的新模式,是教育體系中每個參與者共同努力嘗試的碩果。雖然不盡完美,但為后續學科評價提供了借鑒作用。“樂考”模式力圖以評價體系改革促進課程改革,從而確立新的小學生學業評價理念,促進“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