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南 劉小藍 張亞慶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超聲醫學科,海南 海口 570311)
60歲以上是惡性甲狀腺結節的高發年齡,老年人群缺乏體檢意識,難以在發病初期及時發現甲狀腺結節,從而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1〕。準確鑒別診斷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對于避免良性結節過度檢查、治療和及早診治惡性結節具有重要意義〔2,3〕。
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US-FNA)在超聲引導下對結節采集組織標本,能夠較為準確地對其良惡性進行鑒別,然而US-FNA屬于有創檢查,且對于直徑較小的早期甲狀腺結節,US-FNA極易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4,5〕。超聲造影(CEUS)通過增強組織間的對比性,能夠較好地反映甲狀腺結節內細胞的代謝能力,為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診斷提供參考〔6,7〕。本研究探討CEUS聯合US-FNA在診斷良惡性甲狀腺結節中的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在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就診的93例老年甲狀腺結節患者(112個結節)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手術明確證實結節良惡性;(2)年齡>60歲;(3)甲狀腺結節最大徑>0.5 cm;(4)術前完成CEUS、US-FNA檢查,檢查相關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血常規、凝血功能異常;(2)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囊性結節;(3)結節與大血管鄰近,穿刺危險較大者;(4)既往有甲狀腺結節手術史和頸部外傷史;(5)入院前有放化療治療史。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本研究。根據手術病理結果確定良性結節61個(50例)設為良性結節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62~79歲,平均(68.56±5.78)歲;病變類型:甲狀腺腺瘤28個,結節性甲狀腺腫22個,橋本甲狀腺炎11個。其余51個結節均為惡性(43例),設為惡性結節組,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63~78歲,平均(68.27±5.89)歲;病變結節類型:乳頭狀腺癌24個,濾泡狀癌15個,髓樣癌12個。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CEUS檢查 采用邁瑞Resona 7超聲診斷儀進行,線陣探頭,探頭頻率3~10 MHz。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頸部,對甲狀腺及頸部淋巴結進行常規掃查,明確CEUS、US-FNA的目標結節,詳細記錄結節位置、大小、形態、回聲、邊緣及被膜侵犯情況。選取目標結節的縱斷面,切換至CEUS模式,將1.5 ml Bracco sono Vue造影劑混合均勻后經肘靜脈快速團注,之后采用5 ml生理鹽水進行沖管,啟動計時鍵和動態存儲鍵,連續動態觀察2 min,詳細記錄目標結節的增強情況和內部回聲變化。
1.3US-FNA檢查 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頸部后對穿刺部位進行常規消毒、鋪巾,并采用2%的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在甲狀腺結節橫斷面監視下,采用23G 50 mm穿刺針穿入目標結節內小幅度上下反復提插、旋轉數次,穿刺次數2~3針。取部分穿刺抽取出的組織細胞進行常規涂片HE染色,由病理科醫師采用Bethesda報告系統推薦的分類標準〔8〕對老年甲狀腺結節細胞進行細胞學分類:Ⅰ級:標本無法診斷或不滿意;Ⅱ級:良性病變;Ⅲ級:意義不明確的細胞非典型性病變或濾泡性病變;Ⅳ級:濾泡性腫瘤或疑似濾泡性腫瘤;Ⅴ級:疑似惡性腫瘤;Ⅵ級:惡性腫瘤。
1.4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CEUS表現;以病理學結果為“金標準”,比較CEUS檢查、US-FNA檢查及二者聯合在診斷惡性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效能,其中敏感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性=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準確性=(真陽性+真陰性)/(真陽性+真陰性+假陽性+假陰性)×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100%。診斷標準:(1)CEUS檢查:表現為均勻低增強、不均勻低增強和早期低增強時判定為惡性甲狀腺結節;(2)US-FNA檢查:Bethesda分類≥Ⅳ級的判定為惡性甲狀腺結節;(3)聯合診斷:采用并聯方法,即CEUS或US-FNA任一診斷結果為惡性結節的,聯合診斷均判定為惡性結節。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建立各診斷方式診斷惡性甲狀腺結節的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AUC)。
2.1兩組CEUS表現 惡性結節組CEUS表現:甲狀腺左側葉中段混合性低回聲結節、造影呈不均勻低增強、邊界不清、結節周邊未見明顯環狀增強;良性結節組CEUS表現:甲狀腺左側葉中上段低回聲結節、造影呈均勻性高增強,邊界清。惡性結節組中表現為低增強、不均勻增強和邊界模糊的比例均明顯高于良性結節組(P<0.05),見圖1,表1。

表1 兩組CEUS表現及CEUS、US-FNA陽性評估結果與病理學結果比較〔n(%)〕

圖1 兩組CEUS表現
2.2兩組CEUS、US-FNA評估結果與病理學結果對照 惡性結節組CEUS、US-FNA陽性率均明顯高于良性結節組(P<0.05),見表1。
2.3CEUS聯合US-FNA對惡性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效能CEUS聯合US-FNA在診斷惡性甲狀腺結節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和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明顯高于CEUS或US-FNA單項檢查(均P<0.05),見表2。

表2 CEUS聯合US-FNA對惡性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效能〔%(n/N)〕
US-FNA在超聲引導下進行穿刺,可直接將結節內的細胞切割抽出進行細胞學檢查,以明確結節性質,具有操作簡便、適應范圍廣、結果可靠和準確度高等優勢,能夠顯著提升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準確率〔9,10〕。根據Bethesda細胞學分類,US-FNA結果判定為Ⅲ級的甲狀腺結節,通常介于良性和惡性之間,惡性率為6%~42%,變化幅度較大,部分US-FNA結果也會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11〕。另外,US-FNA采集的是部分病灶區域的結節組織,可能存在取樣不典型的情況,也會導致檢測結果出現誤差。因此,僅憑借US-FNA檢查并不能夠完全準確地對老年甲狀腺結節的性質進行鑒別診斷。
CEUS通過增強組織間對比性,增加了圖像的對比分辨率,在肝臟、甲狀腺良惡性腫瘤的鑒別中具有重要價值〔12〕。甲狀腺結節形成后內部血管微結構發生改變,在CEUS中多表現為邊界模糊、形態不規則、沙礫樣鈣化、低增強、不均勻增強等〔13,14〕。惡性結節在CEUS中具有較為典型的影像學表現,CEUS能夠為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鑒別診斷提供重要依據,通過查閱文獻并結合臨床實踐,本研究認為主要與以下方面有關:(1)惡性甲狀腺結節的侵襲能力增強,對鄰近正常甲狀腺濾泡上皮組織的累及能力更加明顯,導致局部結節面積更大〔15〕;(2)惡性甲狀腺結節內部的新生血管更多,且分布比較紊亂,導致其影像學特征主要表現為不均勻增強,而邊界模糊考慮與上皮細胞的浸潤過程有關〔16〕。
CEUS、US-FNA能夠從不同角度對老年甲狀腺結節進行評估,能夠為其良惡性鑒別診斷提供可靠依據〔17,18〕,US-FNA結果結合CEUS影像學表現,能夠在極大程度上降低單一US-FNA診斷可能存在的假陰性。本研究表明,二者聯合能夠顯著提升良惡性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