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全富
資陽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以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發展和安全為目標,以壓實林長責任為核心,以規范高效運行為重點,做好建、護、綠、用“四字訣”,增強森林“四庫”功能,推動林長制從“全面建立”向“全面見效”轉變。
一是定制度。出臺《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意見》,設立林長3224人,其中市級林長10人、縣級林長105人、鄉級林長802人、村級林長2303人、國有林場林長4人。壓實“責任鏈”,推行“三單一函”,推動各級林長巡林13.3萬人次,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2578個。二是劃網格。按照行政村劃分為1172個網格,每個網格對應一名護林員,形成由村級林長、監管員、護林員為主體的“一長兩員”源頭保護管理架構,森林資源保護責任落實到“山頭地塊”,做到“山頭有人巡、后臺有人盯、問題有人查、效果有人問”。三是建機制。出臺林長制運行規則等5項配套制度,市、縣林長制辦公室實體運行。建立“林長+檢察長+警長”等協作機制,構建形成區域協作、部門聯動、打防結合、快速有力的行政執法、刑事司法和檢察監督同向發力的生態保護新格局。
一是守底線。劃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1.9 平方公里,科學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嚴格落實林地用途管制及定額管理、限額采伐和憑證采伐制度,規范開展公益林補進調出和“一張圖”糾錯調整管理,夯實“以圖管林、以圖管地”基礎。二是防風險。高質量完成森林火災風險普查,毫不放松抓好森林防滅火常態化治理,牢牢守住“兩個確保”底線。深化林業有害生物聯防聯治協作,實施蜀柏毒蛾等飛機防治22.25萬畝,集中除治瀕死松樹等3.7萬株,采取旋切等無害化處理800余株,有序推進林相改造,松材線蟲病疫情實現“動態清零”。三是嚴打擊。持續深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強力推進森林督查發現問題整改,深入開展打擊毀林專項行動暨野生動植物保護“清風行動”,2022年違法使用林地面積、項目全省最低。


一是規劃引領。加快推進市縣國土空間規劃和以片區為單元編制鄉村國土空間規劃,初步規劃造林綠化空間1.76萬畝。發布實施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啟動編制新一輪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天然林保護修復實施方案及市級國土綠化中長期規劃和縣級實施方案等。二是項目支撐。樂至國家儲備林建設完成集體林權流轉2000 余畝,示范黃柏集約栽培1000 余畝,安岳縣森林城市及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方案獲省林草局批復待授信。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34.54萬畝,2021年以來完成營造林16.9萬畝,森林面積和蓄積量持續保持“雙增長”。三是平臺推進。踐行公園城市建設理念,專班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建成森林鄉村68個,評定綠化模范單位(小區)151個,打造綠化美化示范點95個、村莊公共休閑綠地49處。

一是建基地。堅持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大力發展檸檬、柑橘、蠶桑等優勢特色產業,建成現代林業產業基地70萬畝。二是育園區。堅持把園區建設作為林業產業發展的“牛鼻子”,提質推進樂至縣國家林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安岳縣省級現代林業園區建成用材林示范基地0.6萬畝,樂至枳殼現代林業產業園區升級為市級現代林業產業園區。三是延鏈條。發展壯大中藥材產業,人工繁育黑熊700 余頭,養殖戶數、產值排全省第2位。鞏固拓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推動森林資源有序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建設“天府森林糧庫”丘陵示范區,發展羊肚菌、黃精等林下種植養殖5.4萬畝。聚焦森林康養新業態,拓寬產業發展新賽道,建成省級森林鄉鎮5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5處、四星級森林人家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