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 朱科暉 沈微珊
浙江省特種設備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省特科院”)持續深化新型事業單位改革,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事業單位改革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近日,中共浙江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印發《深化浙江省特種設備科學研究院新型事業單位改革方案》,支持省特科院先行探索傳統科研事業單位轉型升級路徑,并擬在全省類似機構進行試點推廣。
做大做強事業單位公益屬性。在全國率先構建集保障安全、服務產業、綠色評價、職業教育、普法科普、科學研究“六位一體”全方位公益履職和新時期技術機構推進軍民一體化發展的新模式,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老牌科研院所以戰略科技力量為重點的創新發展之路,為全省除險保安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十年來,累計檢驗各類特種設備超108 萬臺套,排除各類重大隱患(缺陷)1 萬余項,服務保障了G20 杭州峰會等重大活動、舟山綠色石化萬億級等重大工程項目安全運行,累計為行業培養技能人才超36萬人,舉辦科普宣傳主題活動330 余場次,受眾超1000 萬人次。
全面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實施新型事業單位創新改革攻堅,通過實施徹底打破編制界限的崗位能上能下用工改革、以科技業績量化排名末端淘汰的職稱能上能下比選改革、體現實績導向并向一線和科研人才傾斜的收入能高能低的薪酬分配改革,打造了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全面營造了爭先創優、出彩添彩的干事創業氛圍,推動全院干部職工由“躺平”向“奔跑”轉變。十年來,全院承擔科研項目增長了5 倍、制訂標準數增長10.8 倍、獲得專利增長了16.5 倍。
推進產業研發體系全球化布局。推行開放包容國際合作,積極培育自主研發能力,在產業集群設立檢驗基地,形成“一總部七基地”的發展布局,推動產業服務范圍由浙江融入長三角并輻射中西部地區。先后與瑞士SGS、法國BV、德國TUV、斯洛伐克TI、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巴頓焊接研究所等國際知名技術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建“中烏材料與焊接技術聯合檢測實驗室”(獲批省級國際聯合實驗室)。依托金屬材料與焊接高端技術創新聯盟,匯聚整合全國13 家高校、3 家科研院所協同創新。依托“國際人才培訓基地”,聯合開展美標、歐標6 個新項目國際人才培養和無損技能等級評價,有效提升了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
打造高水平公共服務平臺。集聚“政產研學用”各方資源,形成貫穿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的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鏈條。先后建成國內一流的國家電梯產品質檢中心、國家特種金屬結構材料質檢中心、國家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評價中心,組建14 個創新團隊和10 大創新載體,成立國家電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金屬材料與焊接高端技術創新聯盟,搭建高水平“產學研”聯合科創平臺,重點攻克檢驗檢測和“卡脖子”技術難題。面向企業開放專業實驗室開展試驗24706 次,技術幫扶企業1540 余家(次),為企業解決重要技術難題160 余項。

省特科院對沿海高速臺州灣跨海大橋施工的特種設備進行安全顧問檢查
聚焦“雙碳”打造綠色制造標桿。投入2000 余萬元建成特種設備節能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先后承接全球環境基金項目子課題及省“尖兵”“領雁”項目,攻克熔鹽儲能“卡脖子”技術難題。在全國率先開展工業鍋爐定型產品和在用鍋爐的能效測試,開發設計的燃用潔凈煤粉高效環保工業鍋爐獲國家總局科技興檢和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先后參與制修訂10 余項節能及綠色評價國家、省地方技術規范、標準,開發上線全省首個“工業鍋爐物聯網平臺”,為全省碳排查核查提供有力技術支撐。聯合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攻克車輛座椅綠色關鍵工藝難題,為中海油舟山石化等100 余家大型石油、化工、電力企業開展特種設備綜合綠色評價,指導西子電梯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業獲評全國級綠色工廠,是目前全國行業唯一獲批“國家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評價中心”“省清潔生產審核咨詢機構”的機構,也是全國首批在用工業鍋爐能效測試機構之一。

省特科院服務萬億級企業魚山島浙石化工程
“造血”幫扶山區縣經濟發展。省特科院針對山區26 縣之一的松陽縣支柱產業——不銹鋼管產業轉型發展難題,成立松陽不銹鋼產業服務公共平臺,大力實施常態化實驗室開放、博士入企幫扶、上門培訓、政策咨詢解讀等技術幫扶,指導制定2個“浙江制造”標準,實現該領域零的突破。聯合地方完成46 家規上不銹鋼企業“密封架空”酸洗場地一體化改造,被工信部、生態環境部列入相關技術名錄向全國推廣,推動松陽不銹鋼產業實現產值突破百億元。與松陽縣政府合作建設國家特種金屬結構材料質檢中心松陽實驗室,助力松陽不銹鋼產業突破發展瓶頸,擦亮產業金字招牌。
助力重大戰略項目安全運行。自2017 年7 月世界上投資最大的單體產業項目(萬億級)——浙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開工以來,集全院之力成立了一支以黨員為骨干,以高級工程師和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為核心的監督檢驗組,六年如一日駐守海島助力項目,僅用4 年時間就完成常規需10 年才能完成的建設任務。其中,運用相控陣超聲檢測新技術為企業節約檢測成本1000 余萬元,產生間接效益超1.5 億元。創造性開展“建設工程特種設備多維安全顧問服務”工作模式,為樂清灣大橋及接線工程、寧波舟山港主通道等44個投資概算超2050 億元的國家和省級重點交通工程項目提供安全保障服務。有力保障了全省長輸管道和“縣縣通”工程、全國最大的煉化一體化企業鎮海煉化、全省100 多家熱電企業的安全生產與運行。
提升全民特種設備安全文化素養。在全國率先推進“科教融合”改革試點,建成全國首家特種設備學院、國家級特種設備應急救援處置演練培訓基地,設立的電梯工程技術專業入選全國“雙高計劃”,合作項目榮獲“省教育成果特等獎”和“國家教育成果一等獎”,年均為行業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超9 萬人,打造了國內高職學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領域的產教融合典范。在全國率先推進“雙普”教育模式改革,投資3000 多萬元建成全國首家特種設備安全普法科普教育基地,首創研制啟用全國唯一的特種設備普法科普大篷車,被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聯合授予“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是目前全國唯一的“全國雙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