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創新的日新月異,數字化、網絡化已經成為現在社會的一個重要趨勢。在實踐過程中,數字化發展為鄉村產業振興、基層治理、公共服務水平提高打下堅實基礎。但在鄉村數字化進程中也存在著數字形式主義、脫離治理主體、數字人才匱乏等現實問題。因此,推動鄉村數字治理,應當厘清數字治理與鄉村振興的現實邏輯,通過完善鄉村治理制度、加強頂層設計、培育鄉村數字人才等方式,實現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治理,夯實鄉村振興基礎,解決鄉村治理困境,進一步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
關鍵詞:鄉村振興;數字治理;行動邏輯;路徑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08-0040-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49;D422.6? ? ? ? ?文章標識碼:A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石,鄉村數字治理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2022年4月,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2023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工作要點》明確指出“充分發揮信息化對鄉村振興的驅動賦能作用,加快構建引領鄉村產業振興的數字經濟體系,構建適應城鄉融合發展的數字治理體系,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推動數字中國建設邁出新步伐”[1]。鄉村振興與數字治理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耦合關系,鄉村數字治理通過借助新型科技工具,可以搭建智能化政務治理體系,制定相應規范,對鄉村治理方式進行創新,實現數字化鄉村生活,提升鄉村善治水平,進而推進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數字化發展雖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實踐中仍然需要克服一系列問題,只有直面現實問題,了解鄉村治理系統的運行規律,才能突破數字治理困境,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
1? ?鄉村數字治理的行動邏輯
1.1? ?數字基礎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數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方向,在鄉村振興這一宏偉藍圖中,鄉村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被賦予重要使命,成為推動鄉村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支撐,同時,也是促進城鄉協同聯動的重要紐帶。2022年,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著重強調要推進鄉村信息基礎設施的優化升級。根據《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22年)》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5G網絡全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均已覆蓋5G網絡,并延伸至96%的鄉鎮區域[2]。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質的提升,有效地支持了農村地區的發展需求。一是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極大地促進鄉村地區通信網絡的高速化、區域化和一體化。這一舉措不僅能夠消除城鄉間設施普及率的差距,還能有力地支撐農村數字化生產生活的全面轉型。通過加速農村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不斷提升農村網絡質量,促進農村與城市的融合發展。二是得益于網絡基礎設施和服務的支持,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升。數字鄉村的基礎建設讓農村的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民生方面得到逐步提高,有力地縮小了城鄉差距。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城鄉教育資源互相聯動,從而大幅度提升教育質量,努力實現城鄉教育的均等化。此外,在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技術的帶動下,遠程醫療數字服務逐步向更廣區域的鄉村地區拓展,數字基礎設施的持續建設不斷激發著數字基礎設施的內生動力,有效地提升了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數字化時代,數字基礎設施的完備不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方向,更打開了農村發展的新局面,為實現鄉村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1.2? ?數字信息共享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隨著信息革命的發展,逐步打破了各層級在治理過程中的數據信息壁壘,信息的有效傳遞能夠提升政府的治理效率,各部門也能夠及時獲得更新后的信息,實現政策實施的準確性。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的《2023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中提到,穩步推進涉農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構建全國農業農村大數據“一張圖”以及依托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信息系統,統籌推動基層治理數據資源歸集融合和開放共享[1]。大數據的應用在農村的基層治理中,提升了信息的透明度,促進了政府同民之間的溝通。政府擁有的海量數據,通過整合實現信息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同時,鄉村振興工作內容豐富,涉及到農村生活的多種方向,信息共享使得各部門協同合作,打造一體化的政務平臺,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通過打造信息治理平臺,破除各組織之間的信息“孤島效應”,進而提升信息的利用效率。信息的共享平臺也讓農民享受到大數據發展帶來的紅利,促進城鄉信息化協同發展,強化鄉村治理能力。
1.3? ?數字治理助推鄉村產業升級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為農村產業振興提供了機遇,脫貧攻堅與產業振興的有效銜接是鄉村振興中的重要環節,也是解決農村現代化發展問題的關鍵部分。產業振興要打破傳統農業發展模式的桎梏,適應現代化的發展要求,應掌握現代化工具,借助大數據平臺,彌補傳統產業模式的缺點。例如,部分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地域的限制,無法進行推廣,然而隨著電子商務平臺逐步走向農村,使得因環境閉塞所產生的產業問題變得不再棘手。同時,數字產業模式也將大數據當作一種新的生產力要素,在鄉村經濟原有基礎上開發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將農業生產、管理銷售進行重新賦能塑造。作為生產端的農業從事者,可以借助抖音、淘寶、微信等新型社交媒體作為銷售平臺;也可以根據信息進行策略的調整,適應市場需求;還可以借助網絡平臺打造品牌,掌握市場的行情,減少銷售的盲目性,做到集生產管理技術于一體形成產業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總的來說,數字經濟的發展,不僅能夠改變農村的產業結構,還會對農村的資源進行整合利用,實現高效率生產,避免因為信息鴻溝所造成的發展停滯。此外,為鄉村產業經濟發展壯大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也是強化農村民生保障的必然選擇。
2? ?鄉村數字治理的現實困境
2.1? ?數字形式主義與執行效果的差距
在數字治理中存在著零星但是分布廣泛的問題,“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數字治理的執行效果與期望偏離[3]。數字治理運用到基層部門的最初目的是通過搭建平臺進行有效的信息處理,將碎片化的信息進行傳遞,通過各部門高效協同處理,打破治理空間時間的限制,實現治理系統的高效運轉。但是在基層治理中上級過分依賴數字化痕跡管理下級,在監督考核中以數字作為考核標準,并未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標準。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在績效考核中會關注訪問量,政務信息等量化目標根據調研信息來決定,每一位基層鄉鎮干部需要填寫40個網絡平臺的信息,包括黨員管理、社區云、垃圾分類、安全排查等,在面對檢查時可能還會出現“補材料”等現象來應對考核,數字治理的執行效果與期望偏離。
2.2? ?數字技術發展與生活的脫節
數字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工具出現在鄉村發展進程中,需要適應本土社會,得到本土文化接納才能更好地融入發展,持續發揮實際作用。盡管數字技術在下鄉的過程中對農民生活方式、鄉村現代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但在這個過程中,數字技術治理也需要適應鄉村社會的發展規律。數字鄉村分類實踐所面臨的雙重張力凸顯了一個問題:單一的治理技術是否能夠適應復雜多樣的鄉村社會事務。如何在構建多樣鄉村形態與現代技術之間找到適當的關系,這些問題構成了數字鄉村分類實踐的核心難題,也是防范鄉村社會陷入數字懸浮、數字形式主義以及數字負擔等不良影響,進而避免陷入信息時代現代性困境的關鍵所在[4]。由此可見,鄉村數字工程建設,與城市的智慧治理的特點不同,不同的鄉村有著不同的社會基礎。這其中包含著家庭血緣、地緣、人情文化等復雜情感,所以數字治理不能脫離鄉土社會文化獨自發展。關注農民真正訴求,擺脫過度追求治理績效的問題,適應農村社會發展特點,才能更有效地發揮數字治理的作用。
2.3? ?人才匱乏影響發展力量
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力量的支持,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產業振興需要引導人才、資本、技術等流入鄉村。根據《數字經濟就業影響研究報告》所知,2020年中國數字化人才缺口將近1 100萬[5]。數字技術人才成為鄉村數字治理環節中的一塊短板。在很多鄉村的基層組織中都會發現一種現象:鄉村干部老齡化,受傳統觀念、文化教育水平的限制,無法接受新技術、新事物,不能熟練掌握現代化的辦公工具,嚴重影響了村干部的隊伍建設。隨著鄉村的高素質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流失,農村的人口結構逐漸失衡,為數字經濟推動鄉村振興帶來阻礙。
3? ?解決鄉村數字治理困境的現實路徑
3.1? ?完善數字治理制度,提供鄉村振興的有效保障
為了解決鄉村基層治理中的“數字負擔”,改進數字治理“形式主義”帶來的壓力,一是應當構建合理的制度體系。在基層的監督考核中,應在合理范圍內進行適度調整,拒絕“一刀切”方式的解決方案。制定科學有效的治理制度,以實際結果作為考核的標準,調動基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在考核監督的過程中,既要重視數字指標,更要關注事實結果,避免為了應付檢查而進行數據造假。二是鼓勵創新鄉村治理考核制度,對其它地方先進的經驗制度進行總結歸納,研究先進的管理案例,針對先進的治理考核經驗組織基層干部進行學習。我國的鄉村社會擁有著巨大的創新潛能,對于有效的治理制度的創新與改善需要頂層政府進行推廣,結合當地的發展實際發揮創新能力。數字技術的推廣,為打造良好的基層互動氛圍提供了基礎,減少數字形式主義的出現。
3.2? ?加強頂層設計,滿足農民主體需求
在鄉村數字治理的發展進程中,缺乏合理的頂層設計,由此導致制度缺少系統思維,無法對基層的數字治理需求進行回應。農民群體不能反饋實際訴求,成為影響鄉村數字治理高速發展的關鍵問題。在鄉村數字治理的頂層設計當中,應當堅持關注農民的主體需求,鼓勵農民的廣泛參與,而不是作為政策被動的接受者。同時,在參與式治理理論當中,治理是政府與公民的合作治理,治理過程中參與度越大,信息就越充分,就會有更好的輸出。應在頂層設計中為農民開通更多的反饋渠道。對于農村問題,農民有著更直觀的視角,在設計制度時可以利用數字技術,多方位地收集農村的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借助微信、應用軟件等平臺鼓勵農民表達心聲,積極參與到治理中。以黨建為引領,建立多元參與機制,探索鄉村基層自治的模式。此外,鄉村數字治理要真正做到造福于民,在頂層設計時更應該貼近農民生活,讓農民作為主體積極地參與決策與治理當中,更能滿足農民生活的實際需求,共享數字成果。
3.3? ?培育農村數字人才,助推鄉村內生動力
鄉村振興的持續發展離不開人才力量的推動,人才作為鄉村發展的儲備人才,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持續動能,是鄉村數字治理迅速提升的引擎。在發展鄉村數字基礎設施的同時,更要注重鄉村數字人才的引進與培育,雙管齊下,發揮出最大效能。同時,加強農民關于數字領域的知識技能培訓。例如,廣東茂名針對荔枝種植業探索出“電商加龍頭企業,合作社+產業+農戶”的模式。對從事產品種植的人員組織電商專題培訓,幫助農戶掌握電商的知識技能,協助農戶開通網店,借助電商平臺拓展銷路,開拓市場。此外,對于村干部,應提升其基層的數字發展意識,帶動村民學習數字技能,同村里的創業優秀人才共同學習,形成人才的聚集效應。對于數字人才的引進,借助高校的人才優勢,建立人才輸送鏈接。建立鄉村的數字實訓基地,通過高校培育復合型的農業數字人才,為鄉村的人才振興進行儲備。建立多種渠道支持返鄉創業的畢業生,鼓勵更多的青年回到鄉村創業,支持農村基層數字事業發展。重視本土數字農業人才的培育,打造數字人才孵化器,豐富鄉村數字人才隊伍,以此增加種植、管理、運營人才。
4? ?結束語
數字治理現已成為我國鄉村現代化持續推進的主要抓手,在各地的鄉村振興戰略實踐中,逐步意識到數字技術的廣闊前景,并積極地進行鄉村數字化建設。數字技術所帶來的效應并不是單一的、短期的,而是涉及到鄉村生活多種維度,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公共服務、基層治理效能、產業振興以及人才培育等方面影響深遠,并且持續性地為農村發展提供動能。數字經濟的出現為鄉村振興的實現提供了新的思路,更為鄉村振興事業提供巨大幫助。文章通過對鄉村數字化治理的實踐邏輯進行分析,討論數字鄉村治理對于鄉村振興的深遠影響,盡管數字治理成效顯著,但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數字治理發展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面對關于數字治理實際效果、在基層的適應性以及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困境可以得知:實現鄉村現代化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需要在實際中汲取經驗,不斷創新發展模式,才能激發鄉村發展的內在驅動力,突破數字治理困境,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作者簡介:周茹月(1997-),女,蒙古族,內蒙古赤峰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鄉村振興治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022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EB/OL].(2022-04-20)[2022-04-20].http://www.cac.gov.cn/2022-04/20/c_1652064650228287.htm.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EB/OL].(2022-01-26)[2022-01-26].http://www.
cac.gov.cn/2022-01/25/c_1644713315749608.htm.
[3]趙玉林,任瑩,周悅. 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壓力型體制下的基層數字治理——基于30個案例的經驗分析[J]. 電子政務,2020(03):100-109.
[4]徐琴.數字鄉村建設的分類實踐:理由證成、經驗探索與可能困境[J]. 電子政務,2023(05):16-28.
[5]光明網.《數字經濟就業影響研究報告》發布 數字平臺靈活就業潛力巨大[EB/OL].(2021-09-30)[2021-09-30].https://m.gmw.cn/
baijia/2021-09/30/3520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