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青 黃碧芬 王磊 謝飛 于卓立

摘 要 薇甘菊為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具有傳播速度快,繁殖、擴散和排異能力強等特點,是世界性的惡性雜草之一,也是危害性最嚴重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云南省保山市于2008年首次發現薇甘菊,在下轄5縣(市、區)均有發現,目前發生面積已經達到711.544 hm2。以保山市為研究區域,重點闡述薇甘菊發生現狀,詳細論述薇甘菊的危害及防控中存在的問題;綜合參考云南省其他州市的防控成果,提出“提高認識,明確目標責任;加強宣傳培訓,開展綜合防治;探索防控技術,提高科學防治水平;積極爭取資金投入,提供防治保障”等適用于保山市薇甘菊防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薇甘菊;入侵物種;防控對策;云南省保山市
中圖分類號:S451.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3.021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為菊科假澤蘭屬植物,別稱小花蔓澤蘭、小花假澤蘭等,原產于中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各國。薇甘菊于1919年首次出現在我國香港,于1983年在云南省德宏州首次出現,目前在南亞、東南亞及太平洋島等多個地區已廣泛傳播[1]。薇甘菊適宜生長在高溫、濕潤和光照充足的環境中,其生長速度快、繁殖能力強、傳播途徑較多,并存在很大的危害性[2]。2008年,薇甘菊首次在云南省保山市昌寧縣、龍陵縣發生,隨后又在其他縣區發生。目前,薇甘菊危害已覆蓋保山市5個縣(市、區),對保山市的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及經濟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1? 地區概況
保山市地處云南省西南部,東與大理白族自治州、臨滄市接壤,北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相連,西與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毗鄰,正南和西北與緬甸交界,國境線長170 km,總面積約1.96萬km2,其中山區、半山區面積約占總面積的92%。保山市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大部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年平均氣溫14~17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降水充沛、干濕分明,降水分布不均,年降水量700~2 100 mm。
2? 薇甘菊發生現狀
保山市于2008年首次在昌寧縣、龍陵縣發現薇甘菊危害,近年來,在下轄5縣(市、區)均有發現,對甘蔗、水稻、咖啡、玉米、香蕉、柑橘等作物及麻竹、森林造成危害,致使作物減產的同時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嚴重威脅著保山市的生態安全。目前,保山市薇甘菊累計發生點675個,累計發生面積711.90 hm2(見表1)。
薇甘菊發生點共涉及保山市101個建制村,分布區域海拔570~1 730 m。截至2022年底,保山市共有現發生點109個,現發生面積147.168 hm2,涉及建制村29個,全市累計設立生態恢復點566個,累計恢復面積564.375 hm2。
自發現薇甘菊以來,保山市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高度重視,在防控工作中始終站在保護“生物安全、生態安全、經濟安全”的高度,認真落實,嚴格防控,多方面多渠道爭取項目及資金,積極開展防控工作。但由于對薇甘菊認識不足、防控資金和防控人員有限,以及防控措施的不規范、不科學,開展薇甘菊防控工作仍存在一定困難,無法徹底滅除薇甘菊。
3? 當前防控措施
3.1? 加強領導,抓住重點防控
為確保薇甘菊防控和治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和長期落地,根據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保山市人民政府的部署要求,保山市建立了由市政府辦公室、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和草原局等相關部門組成的“保山市薇甘菊防控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也成立領導小組,并把薇甘菊防控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形成屬地管理、條塊結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保山市農業農村局與市林業和草原局分別設立保山市薇甘菊防控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負責處理日常工作。在保山市薇甘菊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保山市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負責實施薇甘菊防控治理項目,實行項目法人制,成立課題組,由站長任組長。課題組結合保山市薇甘菊的發生特點,確定重點防控區域和時間。在各縣(市、區)部署情況方面,以龍陵縣、騰沖市、隆陽區涉及高黎貢山區域等邊境地區為重點開展薇甘菊防控工作。在防控時間方面,保山市薇甘菊最佳防除時間分為2個時期:第一次在每年10—12月噴施農藥,30 d之后進行第二次補充用藥;第二次是在次年4—6月,對原防治區內再生薇甘菊進行再次防治,30 d后補防。
3.2? 加大培訓及宣傳力度,實施群防群治
自開展薇甘菊防控工作以來,保山市每年都通過多方式、多渠道開展宣傳培訓,引導廣大農林科技人員和居民充分認識薇甘菊,了解薇甘菊的危害、生物學特性及防控技術措施。2008—2022年,保山市共組織培訓419場次,受訓47 082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10 314份,張貼標語、圖畫55 803張(條),發放含有薇甘菊宣傳畫的撲克牌45件。宣傳培訓工作的開展,薇甘菊群防群治環境氛圍的努力營造,大大提高了人們對薇甘菊危害蔓延特性及防除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
3.3? 加強調查預警監測,擴大監測區域
為控制薇甘菊蔓延危害,及時掌握薇甘菊發生情況,保山市持續加大監測工作力度。截至2022年底,保山市共在5個縣(市、區)易發生薇甘菊的區域布設預警監測點110個,通過加大一線防控區的監測力度,及時掌握發生情況并加以防控,爭取做到發現一個點、滅除一個點。在防控工作中,發揮部門聯合機制的牽頭作用,一旦在林地發現薇甘菊,立即報告當地林業主管部門,盡量實現信息共享。
3.4? 積極開展防控技術研究,開展大面積防治
保山市在防治薇甘菊的過程中,堅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牡?、荒坡的薇甘菊以藥劑防治為主,結合人工鏟除;對于林地攀援上樹的薇甘菊,主要是割斷地面主莖,使其自然干枯死亡,地面部分依然采取藥劑防除;果園、農田、水源地的薇甘菊以人工鏟除+藥劑防除為主,同時根據其再生性,多次拔除、反復防治。通過田間藥劑試驗研究發現,保山市薇甘菊防除藥劑應以草甘膦為主。
3.5? 不斷完善管理制度
1)在資金管理使用方面,按照下達項目文件通知的要求,??顚S茫瑖栏癜凑肇攧展芾碇贫群晚椖糠桨甘褂觅Y金,加強資金使用環節的管理,確保資金用到實處,使資金發揮最大效益。2)在開展薇甘菊防治工作中,探索薇甘菊防控工作的痕跡管理,完善《保山市外來入侵植物薇甘菊監測防治情況表》的登記,記錄薇甘菊發生點的情況,用圖片的形式展現薇甘菊發生點防治前的發生情況、防治過程、防治效果。
4? 存在的問題
4.1? 認識不足,防治難度大
1)當地部分領導和科技人員對薇甘菊防控的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認識不全面,缺乏足夠的大局意識,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低,經常敷衍了事,致使薇甘菊防控效果不佳。2)薇甘菊防控工作涉及部門多,包括農業農村、林業、生態環境、科技、海關等多個部門,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協作,沒有形成有效的聯合管控機制。3)保山市部分低熱河谷地區為薇甘菊入侵、蔓延的高危地區,該地區又多為邊疆少數民族集中居住的區域,防范意識相對較低,科技水平落后,防治難度較大。
4.2? 培訓及宣傳力度不夠,沒有實現群防群控
由于培訓和宣傳力度不夠,培訓內容、方式不夠精準,部分農林科技人員和廣大群眾對薇甘菊的外形特征、傳播途徑、危害特征和防治方法等不是很了解,準確辨別薇甘菊有一定困難,防控意識較為低下,無法全面了解和認識防治的重要性,要形成全員合力共同防治薇甘菊的氛圍還存在一定難度。
4.3? 防控技術有限,無法徹底消除薇甘菊
1)保山市群眾鏟除田間地頭雜草以人工鏟除、拔除后扔到田邊、地邊、水溝邊或道路邊等的方式為主,而薇甘菊的藤莖、種子可隨風、雨水、道路等進行蔓延和擴散,防治不徹底。2)保山市防除薇甘菊主要采取人工防除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技術,對薇甘菊的繁殖和蔓延只起到階段性控制的作用,徹底滅除薇甘菊的難度很大。3)在化學防除的過程中,大量噴施農藥將對生態環境及危害對象造成二次危害。
4.4? 經費不足,防控難度大
薇甘菊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大量財力、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投入且可能無法徹底清除,與其他有害入侵物種相比,薇甘菊防控和治理的成本較高。從目前情況來看,保山市缺乏穩定的財政保障和配套設施,薇甘菊監測與防控資金嚴重不足,監測體系建設、科技人員培訓、防控知識宣傳普及等基礎性工作滯后。薇甘菊早期監測預警技術與能力建設、有效防除方法研究、封鎖控制及持續防控等工作難以迅速有效落實,致使薇甘菊的生長和蔓延得不到全面阻控,無法徹底鏟除。
5? 對策建議
5.1? 提高認識,明確目標責任
1)從維護生態安全、生物安全和經濟安全的角度認識薇甘菊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將薇甘菊防控工作納入政府督辦的重要工作范圍,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層層簽訂防控工作目標責任書,細化具體目標任務,明確相關部門及人員的工作職責,讓全市薇甘菊防控工作具體到個人,做到層層落實。2)建立薇甘菊防控工作績效評價管理體系,制定具體的防控績效指標,對防控工作的完成情況進行科學評價,加強對薇甘菊防控工作的督導、檢查。3)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跨區域聯合負責,統一規劃部署,共同分析,全面推進和落實薇甘菊防治工作[3]。
5.2? 加強宣傳培訓,開展綜合防治
薇甘菊的防治離不開政府和科研部門的參與,廣大居民也是薇甘菊入侵防控的主力軍。高效的防控工作需要高素質、高水平的管理和技術人員,要不斷加大基層人員培訓力度,有針對性地把培訓宣傳工作重點轉向薇甘菊發生鄉鎮,利用大眾傳媒等大力宣傳薇甘菊的危害,定期進行薇甘菊破壞環境的生態警示教育,增強公眾防控意識,形成群防群治的局面[4]。
5.3? 探索防控技術,提高科學防治水平
加快薇甘菊防控技術研究成果的轉化速度,開展針對性強、高效安全的防除藥劑和方法的試驗、制定并示范推廣應用相應的預防和防治標準化流程。同時,積極開展與科研院校、發達地區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借鑒先進的技術和經驗,有效組織群眾,針對不同的發生地,采取正確的方式進行防除,提高薇甘菊防治技術水平。在廣泛調查的基礎上,設置預警監測點,加大預警監測力度,充分發揮農業薇甘菊預警監測員和林業護林員的作用,及時對薇甘菊預警監測情況進行分析,實時反饋監測薇甘菊發生動向,做到早發現早防治。
5.4? 積極爭取資金投入,提供防治保障
薇甘菊發生面積通常較大,防治成本較高,需要投入的人力和資金也較多。為了有效開展薇甘菊防治工作,保障生態環境整治效果,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加大支持力度,設立相應的防治專項資金確保工作的持續化和常態化。建立薇甘菊防控資金投入保障制度,把防控外來入侵生物的專項經費列入各級地方財政預算,建立和拓展外來入侵生物管理投入保障體系,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保障外來入侵有害生物普查、信息平臺與監測體系建設、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科技知識宣傳普及教育等基礎性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以此形成級級有資金、層層可落實、處處有行動的工作態勢[5]。
6? 結語
薇甘菊是對農業、林業危害較大的一種入侵植物,具有難滅殺、易復發的特點,至今沒有一種特效藥可以將其徹底滅殺。雖然保山市農業農村、林業部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積極進行防控,危害基本得到控制,但無法徹底鏟除。為減少其帶來的干擾和危害,有必要優化和改善防治技術,選取合理的方法,提高防控技術水平,以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最終徹底清除薇甘菊。
參考文獻:
[1] 李國瑞,李宏德,惠安萍.鎮康縣薇甘菊發生現狀及防控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2022(4):217-219.
[2] 莫建斌.薇甘菊的發生現狀及防治措施[J].江西農業,2020(12):93-94.
[3] 呂桂華.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薇甘菊的監測和防治工作淺談[J].農業與技術,2020,40(20):93-95.
[4] 李靜.普洱市外來有害生物薇甘菊的發生與防控[J].鄉村科技,2019(2):94-95.
[5] 李志勇,吳柳君.薇甘菊的發生現狀及防治措施研究[J].種子科技,2023,41(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