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
摘 要 近年來,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為突破口,強力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2021年,該縣成為全國100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之一。為給其他地區提供有益借鑒,結合岳池縣的農業生產概況,介紹了岳池縣在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中采取的抓宣傳,突出政策培訓指導;抓主體,強化培塑典型示范;抓統籌,發揮集體經濟作用;抓保障,爭取財政資金支持及抓創新,探索建立服務平臺等一系列做法。同時,從新型經營主體服務能力不夠強、市場價與農戶心理價位不匹配、政策有待完善等導致工作進展不順利的原因出發,提出了加快構建三級服務體系、嚴格落實行業服務規范、打造典型示范服務組織、不斷提升農戶認可度及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組織居間作用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3.055
廣安市岳池縣位于四川盆地東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腹地,幅員面積1 458 km2,總耕地面積7.008萬hm2,其中水田3.98萬hm2、旱地3.03萬hm2;總人口11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6萬人。境內淺丘帶壩面積達到1 055 km2,占幅員面積的72.36%;境內的岳池平原是四川省第三大平原。岳池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 ℃,年均降水量1 048 mm,天然水資源總徑流量6.207億m3;境內擁有水庫69座,山坪塘3 704口,石河堰246處,提灌站324座;土壤多呈中性或微酸性,是典型的紫色土區。適宜的氣候、豐富的資源、肥沃的耕地和悠久的種植傳統,成就了岳池縣“川東糧倉”的美名[1]。
1? 岳池縣農業概況
1.1? 主要農作物情況
岳池縣的氣候特點使其農業種植呈現三季不足、兩季有余的特點。農作物種類按季節分為大春作物、小春作物和晚秋作物,按用途可分為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經濟作物和其他作物(綠肥飼料作物、核桃等干果)[2]。
1.1.1? 農作物分類
1)糧食作物。小春作物主要有小麥、小春馬鈴薯、豌豆和胡豆,大春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紅薯、大春馬鈴薯、大豆、大春雜豆及高粱等,秋季作物主要有再生稻、秋馬鈴薯、秋玉米、秋紅薯等。
2)油料作物。小春作物主要為油菜,大春作物主要為花生。
3)經濟作物。小春作物主要有小春蔬菜、小春瓜果(草莓)、小春藥材、小春園林水果(櫻桃)等,大春作物主要有大春蔬菜、大春藥材、大春瓜果(西瓜、甜瓜)、大春園林水果(柑橘、葡萄、柚子、桃、李、杏及獼猴桃等)。
4)其他作物。主要指綠肥飼料、干果(核桃)和香料作物(花椒)。
1.1.2? 農作物基本情況
1)水稻。種植面積3.99萬hm2,每667 m2產量在540 kg左右,總產量32.3萬t。稻谷價格為2.6元·kg-1左右,產值8.4億元左右。主要推廣宜優1611、泰優808、旌優781、正優538、蜀優975、千優531、花優357、川康優6107、宜優2108及宜香優2115等國標二級以上優質稻品種[3]。
2)玉米。種植面積1.54萬hm2,每667 m2產量在430 kg左右,總產量9.93萬t。玉米價格為3元·kg-1左右,產值2.98億元左右。主要推廣成單716、同玉593、北玉1521、康農玉508、眾星玉188、正昊235、成單335、興農一號、綿丹23及同玉808等玉米品種。
3)小麥。岳池縣小麥生產的機械化程度低,費工耗時且經濟效益低,種植面積僅1 000 hm2,每667 m2產量在220 kg左右,總產量0.33萬t。
4)大豆。種植面積4 033.33萬hm2,每667 m2產量在130 kg左右,總產量0.66萬t。大豆價格為6元·kg-1左右,產值0.4億元左右。主要推廣南夏豆25、南夏豆27、南豆24、南夏豆35、貢夏豆15及貢夏豆12等大豆品種。
5)馬鈴薯(洋芋)。種植面積0.89萬hm2,每667 m2產量在280 kg左右,總產量3.75萬t(折原糧)。主要推廣達薯1號、川芋16、川芋117及費烏瑞它等馬鈴薯品種。
6)油菜。種植面積1.55萬hm2,每667 m2產量在140 kg左右,油菜籽總產量3.25萬t。油菜籽價格為3元·kg-1左右,產值0.98億元左右。主要推廣正興油666、天府油2號、天高油33、華油雜50、中油雜39、米油115、天府油668及川油83等“雙低”(低芥酸低硫甙)優質油菜品種[4]。
7)蔬菜。種植面積2.37萬hm2,每667 m2產量在2 500 kg左右,總產量89萬t。蔬菜均價3元·kg-1左右,產值26.7億元左右。主要類別:小春作物主要有甘藍、花菜、萵筍、青菜、上海青及抱子芥等,大春作物主要有番茄、辣椒、黃瓜、苦瓜、豇豆、菜豆及南瓜等。
1.1.3? 主要種植模式
水田多采用輪作模式,主要包括稻油輪作(水稻-油菜)、稻菜輪作(水稻-蔬菜)、稻田綜合利用(稻鴨、稻魚、稻鱔、稻蝦)等。旱地主要采取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馬鈴薯、玉米、大豆間套種,蔬菜周年生產等方式。
1.2? 農業機械化情況
1.2.1? 總體情況
岳池縣現有各類農機具10萬余臺(套),拖拉機、插播機、聯合收割機、烘干機等糧油生產類機具占到70%以上。年均新增農機動力0.2億W,農機總動力達到6.6億W,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達到73.66%。農機購置補貼力度持續加大,2022年受理申請表5 682份、受益戶數5 659戶,新增機具5 686臺,購機總價達1 809萬元,補貼總額454.83萬元。
1.2.2? 主要農機產品
谷物(糧食)干燥機25臺,每臺銷售均價20萬元,補貼額3萬元;輪式拖拉機85臺,每臺銷售均價13萬元,補貼額3萬元;履帶式拖拉機32臺,每臺銷售均價12萬元,補貼額3萬元;谷物聯合收割機52臺,每臺銷售均價11.0萬元,補貼額2.3萬元;旋耕機285臺,每臺銷售均價2.2萬元,補貼額0.5萬元;插秧機25臺,每臺銷售均價2.00萬元,補貼額0.45萬元;秸稈粉碎還田機10臺,每臺銷售均價1.0萬元,補貼額0.2萬元;微耕機8萬臺,每臺銷售均價2 000元,補貼額600元。
1.2.3? 農機服務價格
以667 m2耕地為統計基準,農機服務價格為機械旋耕70元,水稻機械化插秧70元,無人機植保20元·次-1,水稻、油菜機械化收割80元,秸稈還田、犁田60元,烘干70元。
1.3? 工作成效
近年來,岳池縣先后參與2016年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項目、2017年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2018年創建省級示范縣項目和2021年農業生產托管示范縣項目。2021年,岳池縣成為全國100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之一[5]。
2? 主要做法
2.1? 抓宣傳,突出政策培訓指導
以岳池縣的“岳池農業”等平臺為載體,通過召開培訓會、進行媒體宣傳等形式,加大對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基層農技人員專業知識的培訓力度,培育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帶頭人,提高托管服務的效率和成效。同時,將農業農村部制定的《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合同示范文本》進行推廣使用,更好地促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市場規范有序發展,維護農戶和托管服務組織的合法權益。
2.2? 抓主體,強化培塑典型示范
岳池縣緊緊圍繞創新農村經營體制機制這條主線,加強指導服務,強化政策支持,著力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市級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農場評定工作。2022年,岳池縣新增家庭農場2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2家,廣安市家庭農場數量已經達到61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902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8家、省級32家、市級38家;創建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3家、市級83家。岳池縣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已經發展到143家,其中農機服務40家,植保服務11家,其他服務92家。
2.3? 抓統籌,發揮集體經濟作用
農業生產全程托管面對的是承包地塊細碎、經營分散的千家萬戶,提供相關服務的成本高、難度大。集體經濟組織是農村承包土地的所有者,與承包農戶有著天然的聯系,岳池縣有效了激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統”的功能,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組織在組織農戶集中連片經營、協調服務組織與農戶關系、引導服務組織與農戶簽訂服務合同等方面的協調作用,積極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參與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全程托管,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增加村集體的經濟收入。
2.4? 抓保障,爭取財政資金支持
岳池縣通過爭取國家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建設機會來助推農業托管服務發展。2021年,岳池縣爭取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資金800萬元,聚焦制約岳池縣農業提質增效和綠色發展短板,引導小農戶自愿接受集中連片全程托管服務。通過對農業生產耕、種、防、收等服務環節的財政補助,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等具有一定能力、可提供有效穩定服務的主體,為農戶提供集中連片的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在著力解決小農戶規模化生產難題的同時,壯大了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的實力,提升了農業托管服務的能力。
2.5? 抓創新,探索建立服務平臺
岳池縣推行利用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實現社會化服務供需雙方信息線上對接、線下服務的有效運行模式,依托互聯網把小農戶引領到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同時,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探索解決了農業農村部門監管成本高、核查難度大等財政支持項目普遍面臨的突出問題。各鄉鎮(街道)組織本轄區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生產經營者通過相關網站或手機APP注冊使用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實現各類生產要素在平臺上匯聚、優化和對接。通過試點,進一步完善平臺功能,為全面推廣使用積累實踐經驗。
3? 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3.1? 主要問題
岳池縣在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開展過程中主要存在3個問題:1)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度不夠;2)農戶對農業托管服務的需求量不足;3)農業社會化服務行業標準待完善,由于政府扶持力度較小,部分服務組織作業積極性不高。
3.2? 原因分析
3.2.1? 新型經營主體服務能力不夠強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均存在運行機制待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主要原因是從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時間短、經驗不足,導致無論是服務數量還是服務質量都不能較好地滿足農戶的需求。
3.2.2? 市場價格與農戶心理價位不匹配
農民對市場化服務的心理承受價位較低,農業社會化服務價值得到農民的普遍認可仍需要一段時間,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環境有待改善。例如,岳池縣2021年農業生產托管項目對耕、防、收等生產托管環節進行財政補助,每667 m2機耕土地補助30元,每667 m2水稻玉米病蟲害防治補助15元,每667 m2水稻機械收割補助30元,但依舊有20%的農民認為費用過高,選擇自己耕收。
3.2.3? 社會化服務起步晚,政策待完善
岳池縣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的時間較短,雖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發展政策,但如何進一步創新發展方式,鼓勵更多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作業,還需要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及行業標準。
4? 對策建議
4.1? 加快構建三級服務體系
嚴格落實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有關建設縣、鄉、村三級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出臺縣級具體實施方案,設立縣級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并帶動鄉鎮(街道)完成農業社會化服務站(點)的建設,村級抽派專人作為農業社會化服務聯絡人員負責相關工作。
4.2? 嚴格落實行業服務規范
加強對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指導和監管,對標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的《關于印發四川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相關示范文書的通知》(川農函〔2020〕685號)制定縣級服務作業流程規范及項目驗收標準,要求社會化服務組織使用示范文本。鼓勵服務組織為農機安裝終端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定期開展衛星遙感監測,為施肥用藥、產量測算提供技術支撐,項目驗收以GPS測繪結果為準。
4.3? 打造典型示范服務組織
聚焦以提供專業社會化服務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家庭農場、農業企業、供銷合作社等各類服務組織,對標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印發的《關于印發<四川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省級重點服務組織評定及監測辦法>的通知》(川農規〔2022〕5號),選取5家社會化服務組織進行重點培養,分批次組織各鄉鎮(街道)村干部及其他社會化服務組織進行實地學習,增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引領帶動能力。
4.4? 不斷提升農戶認可度
通過政府門戶網站、村廣播、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獎勵扶持政策,對項目補助環節進行公示公告,讓農戶充分了解其支付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費用是由國家補貼過的價位,服務組織只向農戶收取補助后的差價,充分調動小農戶參與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5? 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組織居間作用
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統”的作用,將外出務工、不愿種地的小農戶的土地及閑散撂荒的土地統一組織起來進行充分高效利用,對以農戶為單元的小型生產環節進行集中托管,提高土地產出和工作效益,同時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增收,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凝聚組織力量。
參考文獻:
[1] 蒙會英.農業機械化服務在現代農業服務體系中的作用及發展方向[J].廣西農業機械化,2022(6):20-21.
[2] 于晶晶.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建設下圖書館學科信息服務研究[J].科技風,2022(19):151-153.
[3] 丁雪.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學服務“三農”創新實踐[J].核農學報,2022,36(2):488-489.
[4] 余雙,高芬.鄉村振興背景下縣域農業產業發展研究:以團風縣為例[J].湖北農業科學,2021,60(15):195-198.
[5] 顧穎,楊琨.陜西省現代農村科技服務發展模式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23):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