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俊
作為地面作戰重要突擊武器的坦克,其炮控系統是最重要的部分,炮控系統的性能直接決定了整個坦克的進攻能力。在“發現即摧毀”的現代戰場,先敵開火、首發命中是“陸戰之王”克敵制勝的法寶。
59式坦克自1959年國慶閱兵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在近40年中都是我國重要的主戰坦克型號,但其炮控系統的性能卻一直不能盡如人意。如何進一步縮短火炮反應時間,提高首發命中率和遠距離打擊能力,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自從1979年投身我國裝甲兵隊伍,臧克茂就一直試圖對59式坦克的火炮系統“做手術”。當時有些國家已經把脈沖寬度調制技術應用于炮控,但這個裝置太大,根本放不進59式坦克中。技術不能照搬,臧克茂帶著學生開始了艱難攻關,主動請纓申報了PWM炮塔電傳控制裝置的科研項目,決定把這個難啃的“硬骨頭”作為自己科研的突破口。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伊拉克軍隊使用從蘇聯進口的T-72坦克簡化版,被美軍的M1A1坦克打得落花流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坦克的火炮系統性能差距太過懸殊。臧克茂被這場戰爭震驚了,他更加快馬加鞭,開啟了超負荷連軸轉的工作模式。
研究過程困難重重,當這個項目終于有了點眉目時,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大玩笑:1993年,臧克茂被確診為膀胱癌。然而,他的第一反應竟然不是趕緊住院,而是要求能不能不住院。
隱藏病情是很痛苦的。他每次去醫院都獨自坐公交車去,就連自己的學生都是5年后才知道的,他咬著牙與時間賽跑,要在自己倒下之前把研究做完。
1995年,就在脈沖寬度調制技術裝置即將進行實車試驗時,厄運再次襲來。在一次常規檢查中,臧克茂又被查出前列腺結節,不排除為癌癥。為了確診,隔一段時間他就要進一趟手術室接受穿刺活檢。但是臧克茂依舊沒有停下手里的工作,在他熱愛的實驗室里,像一名鋼鐵戰士般頑強地拼搏著。
1997年,脈沖寬度調制技術裝置正式列裝主戰坦克59-D,我軍主戰坦克火炮瞄準時間顯著縮短,射擊命中率大幅提高,困擾裝甲兵幾十年的技術難題終于攻克了。此時,臧克茂還是沒有停下來,他又陸續攻克了坦克炮控系統的諸多技術障礙,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我國幾代主戰坦克,一躍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臧克茂沒有居功自傲、停滯不前,他把目光投向了更為前沿的領域,帶領團隊成功研制出多臺性能各異的裝甲裝備電驅動樣車,提出了全電化陸戰平臺的概念,為我軍全電戰斗車輛的建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技術基礎。
過去幾十年里,臧克茂總是不分晝夜地工作,70多歲高齡仍然前往零下40多攝氏度的塔河寒區試驗。如今,臧克茂已年過九旬,他覺得自己還有干勁,在科研攻關的戰場上,他還要一如既往地拼搏下去。
臧克茂曾說,我這一生,沒有因碌碌無為而感到悔恨,我做了一些事情,為共產主義事業作出了貢獻,我感到很自豪。如果啥也沒干,兩手空空,那不是很遺憾嗎?
(孫進薦自《東方少年·閱讀與作文》)
適用話題:不畏艱難、不忘初心、拼搏